五問美國金融危機(圖)

2008年10月14日21:56新華網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特 別 策 劃 ====[特寫:危機陰影下的華爾街 ][華爾街世紀金融變局 美國投行神話終結][美政府為何採取"極端措施"救市 ][中國經濟如何擺脫"內外夾擊"處境][美國7000億美元救市到底救了誰?][華爾街動蕩 中國經濟是福是禍]起始於華爾街的這場數十年未遇的金融危機,正在迅速演變為一場信心危機美國國會眾議院10月3日以263票對171票的投票結果,通過了新版的7000億美元救市方案,該方案隨即被布希總統簽署生效。正當全世界以為可以喘口氣、略微放鬆的時候,連日來,全球幾乎所有的股市均以暴跌來回應美國的救市。起始於華爾街的這場數十年未遇的金融危機,正在迅速演變為一場信心危機。一問:救市方案為何一波三折?在剛過去的「黑色9月」,華爾街全面洗牌,五大投行格局徹底改變,房利美、房地美、美國國際集團等眾多金融巨頭成為次貸危機的犧牲品,信貸市場已處於停滯狀態。

9月23日,在美國華盛頓國會山,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左)和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國會作證。保爾森和伯南克當日敦促國會儘快通過7000億美元的大規模救市方案。他們警告,美國經濟正面臨嚴峻挑戰,如果不能儘快通過該方案將產生非常嚴重後果。 新華社/路透為應對使美國經濟處於緊要關頭的嚴重金融危機,布希政府擬訂了「大蕭條」以來最大的救市方案。根據該方案,政府將通過投放7000億美元,幫助金融機構剝離地產和商業等不良資產,以此使信貸市場恢復運行。但該方案在國會表決時卻一波三折。9月29日眾議院出人意料地加以否決,此舉導致華爾街陷入「黑色星期一」,道指點位跌幅之大創歷史之最。「華盛頓-華爾街」的連鎖負面反應也隨即重創世界金融市場。由於一些眾議員表決時不乏政治和選舉考量,導致多國領導人督促美國政治家採取「負責任態度」。《華盛頓郵報》社論則以《國會的尼祿(古羅馬暴君)》為標題,嚴厲抨擊一些議員投反對票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此後國會和白宮就救市方案迅速重開談判,最終決定在救市方案中增加一些有利民生的新條款,如再增加1000多億美元的減稅計劃、將存款保險上限由10萬美元提高至25萬美元等。在美國朝野共同努力下,方案先後在參眾兩院獲得通過。由此,這一掀起股市滔天巨浪的救市「猛葯」終於獲准施行。去年8月份美國次貸危機全面爆發,延宕至今已一年多。多方專家認為,危機之所以愈演愈烈,根本原因就在於隨著房價下跌,房貸壞賬不斷增加。這些不良資產是造成目前金融機構和市場困頓的癥結所在,並進而導致美國信貸市場陷入停滯。信貸之於經濟,就如同血液之於生命。隨著流動性急劇緊縮,華爾街許多金融巨頭成為犧牲品,其他產業也深受波及。布希政府推出7000億美元救市方案的目的,希望雙管齊下,一是為金融機構「止血」;二是通過「止血」恢復資本市場信心。通過幫助金融機構剝離地產和商業等不良資產,金融機構將獲得現金充實資本,並可以由此提高信譽度和實力,使其以更大的靈活性恢復借貸,金融市場將可望恢復運轉。美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將由此獲得新的貸款和動力,美國經濟也才能避免陷入衰退。美國自詡為自由市場經濟,一直強調風險自負的投資原則,如今作為危機始作俑者的華爾街卻要求納稅人來進行救助,這在美國引發廣泛爭議。反對者認為,這會帶來市場道德風險,加劇投機行為,且對納稅人不公平,而且這將加劇美國財政赤字。美國政府是不得已而為之。主導這一救市過程的美國財長保爾森強調,他也對華爾街的投機表現感到憤怒,認為這是「美國的恥辱」,但華爾街現在和美國金融市場以及美國經濟捆綁在一起,不儘快救助華爾街,美國納稅人將付出更大代價。作為第二步,美國將全面改革金融體系,加強監管,避免危機再度發生。救市方案能否成為決定美國經濟走向的「轉折點」,市場疑慮重重。美國眾議員巴雷特表示,他10月3日改變立場投贊成票,並不認為該方案會使美國經濟擺脫困境,而是沒有這個方案,美國經濟前景將更為糟糕。10月9日,美國財政部副部長麥考密克表示:「我們將在未來幾周內而不是幾個月內實施金融援助方案,具體的細節將在未來幾日內公布。我們意識到非常有必要儘快向市場解釋我們的構想及實施計劃,這樣才能迅速恢復市場信心。」二問:誰製造了華爾街金融危機?接受採訪的金融專家表示,此次美國金融危機歸根結底是現行華爾街金融模式失敗的總爆發,而身在其中的華爾街精英們難辭其咎。通常意義上的「華爾街精英」,是指美國知名投行(如雷曼、貝爾斯登、美林等)與全能型銀行(如花旗銀行等)的職業經理人或分析師、精算師等核心業務人士。上海國際金融學院院長陸紅軍教授分析,「華爾街精英」可以分為五類,第一類是在大型投行或全能銀行擔任高管的人士;第二類是金融分析師與產品設計師;第三類是交易員與銷售員;第四類是技術人員;第五類是專業律師、會計師、評估師等。伴隨著美國金融危機,已有大批昔日的「華爾街精英」失業。據統計,自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到去年底美國金融業已裁員14.6萬人,是2006年的3倍;今年以來,僅花旗、雷曼等十多家金融機構就已裁員數萬人,美金融界工作職位減少20%。國泰君安研究所所長李迅雷認為,此次美國金融危機有政府監管失靈的原因,但是「華爾街精英」們更是難辭其咎。正是這些多為名校畢業、拿著天價高薪、擁有堪稱完美的從業經歷、掌握著數十億乃至百億美元資本的精英們,以金融創新的名義,漠視系統風險,「憑藉其貪婪和投機的特性」,親手製造出美國華爾街的巨大金融泡沫並將其捅破。

9月15日,在美國紐約,一名雷曼兄弟公司的僱員拿著裝有私人物品的紙箱離開公司。當日,美國第四大證券公司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意味著這家在華爾街生存了158年的老牌投資銀行將壽終正寢。 新華社/路透上海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及陸紅軍等人認為,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系統性金融危機,其本質上是一場史無前例的信用危機與信用衍生品危機。而「華爾街精英」們在這場危機中形成了一條「系統性錯誤行為鏈」。其一,失衡的激勵體系,導致華爾街CEO與職業經理人為股票期權鋌而走險,並不惜穿破道德底線,如各種違規套利,這是美國次貸危機的「動力鏈」。其二,失算的投資模型,導致華爾街分析師、精算師忽略系統性錯誤,並在證券化分析、系統風險估算甚至毀約概率計算上預測失誤,這是形成美國系統性金融危機的「技術鏈」。其三,失實的傳銷手段,唆使華爾街行銷師、交易員及基金經理得以創造所謂低損失概率的資產並見好就收,而將未來的損失留給各國投資人與商業銀行、保險公司,這是釀成華爾街海嘯的「傳播鏈」。其四,失利的創新工具,致使華爾街產品經理與全球市場部門製造出非透明且難以再定價的CDS(信用違約交換)、MBS(房屋貸款證券化)等金融衍生產品,誤導全球市場,這是造成全球動蕩的「工藝鏈」。其五,失信的評級機制,縱容美國三大評級機構取悅華爾街金融玩家幫其產品打上「3A」印記而蒙蔽大眾,這是造成逃脫監管的「標準鏈」。其六,失當的監管結構,致使金融專家行業化(喪失公允)、經濟學家公司化(喪失獨立性)、政府監管亡羊補牢(喪失預警性),這是形成系統性全球性金融危機的「控制鏈」。香港特區政府策略發展委員會成員、光大集團高級研究員周八駿認為,上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貨幣體系以多重儲備貨幣和多重匯率制度為特徵,呈現多元化。華爾街金融危機的爆發充分表明,以私人資本為主體的國際金融市場,不僅超越美國官方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監控,而且開始危害美國及其他發達國家。三問:救市方案會成為「拐點」嗎?中國社科院亞太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寧燕研究員認為,目前下結論還為時尚早。美國金融危機「信息不明」,包括美國商業銀行的狀況以及危機最後的發展方向等,現在都難以預測,對美國金融危機發展趨勢的判斷還需等一等。在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殷劍峰博士看來,當前最突出的問題是美國金融機構的虧損和披露並不透明。由於非公開掛牌交易,次級按揭債券引發的虧損信息披露不透明,各金融機構風險撥備的情況並不能完全反映實際的虧損狀況。「實際上有多少虧損,市場是不知道的。如果美國地產價格進一步下跌,違約率進一步上升,損失情況恐怕還要等更長的時間才能清楚。」此外,美國的汽車貸款、信用卡貸款雖然沒有像地產貸款那樣有幾倍、幾十倍的槓桿放大效應,但是其在各自領域的信用擴張過程中甚至更不謹慎。「比如很多美國學生在購買汽車時不但不需要首付或很少的首付款,甚至還可以享受零利率。至於一個人持有多張不同銀行的信用卡肆意借債消費甚至投資的現象更加司空見慣。」上海德匯投資集團總裁薛加玉博士說,在當前這種經濟背景下,這些領域的違約率將提高,會進一步造成金融機構的資本金損失,並引起更嚴重的信用和貨幣收縮。因此,這些領域的金融機構,其未來趨勢也存在極大不確定性。殷劍峰指出,救市計劃的推出,恰恰預示著美國經濟衰退的程度在加深,危機仍存在持續擴散的可能。從計劃推出的背景看,大型投行的倒閉帶來的流動性緊縮問題,不僅影響了銀行間的信貸發放,同時,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中介,因倒閉帶來的功能缺失,加劇了實體部門的資金緊張狀況,從而加深美國經濟衰退的程度。從計劃推出的後果看,大規模的預算赤字將成為美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沉重負擔,因規模劇增帶來的利息負擔也將成為美聯儲降息的一個動因。總之,美國金融危機仍在繼續演化中,短期內還難以看到「拐點」出現。宏源證券首席國際金融戰略分析師宋鴻兵也認為,次貸危機只是一個引爆器,美國48萬億美元的總債務和45.1萬億美元的財政虧空才是真正的「火藥庫」。目前美聯儲以及歐洲、日本聯手海量注入流動性行為,只能「救急而不能救窮」,即使7000億美元的救市方案迅速付諸實施,也無法填滿這一巨大的金融黑洞。救市措施雖然能夠暫緩金融機構的流動性枯竭危機,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美國本身的巨大債務問題。而且隨著增發貨幣所導致的通脹壓力抬頭,也將制約世界各國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並埋下新一輪流動性泡沫的隱患。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金岩石的判斷是,現在「真正的危機」還沒有到來,僅僅是開始。目前要提防的就是,美國借「救市」而輸出通脹,轉嫁危機。「伯南克上台到次貸危機爆發,直到現在,美國政府幾乎沒有對美國國內的通脹做過什麼動作。這個時候哪個國家壓通脹,通脹的禍水就往哪個國家流,所以美國現在是在輸出通脹,轉嫁危機。這一點,急需引起我們的警惕。」四問:這場金融危機將向何處發展曾在美國房地美、房利美工作,對美國次貸問題做過大量調研的宋鴻兵認為,此次的華爾街金融危機將擴展為經濟危機,次貸危機引發的信用危機、債務危機、經濟危機有可能持續到2012年。他分析說,華爾街金融危機的走向將會形成四個階段,目前只處在第二階段的中段。在此期間,美國經濟難以出現真正的復甦,並存在導致全球金融危機的可能。第一階段(2007年2月~2008年5月)為流動性危機。主要特點是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出現支付危機,金融市場中一切以次級按揭貸款為基礎的證券(如次級MBS債券)及其在這些證券之上進一步衍生出的金融產品(如CDO)出現了嚴重貶值,以這些金融資產為抵押向銀行以15~30倍槓桿貸款的各類基金,被迫競相變賣資產以緩解銀行催債的壓力。此時,大量的、同時的、恐慌性的資產拋售導致了金融市場流動性急劇凝固,至此,支付危機會演變成流動性危機,而流動性危機反過來引發金融資產價值進一步暴跌,銀行出現大量壞賬。第二階段為信用違約危機。從2008年6月起,美國正式進入了金融危機的第二階段,其主要標誌是「信用違約掉期」等金融衍生品市場將出現全面危機。信用違約掉期是持有金融資產的機構用以「剝離」和「轉讓」違約風險的一種工具。然而信用違約掉期市場存在著重大的制度性缺陷,62萬億美元的規模將整個世界金融市場暴露在前所未有和無法估量的系統性風險之下。最大的風險就是信用違約掉期完全是櫃檯交易,沒有任何政府監管,而且沒有中央清算系統,沒有集中交易的報價系統,沒有準備金保證要求,沒有風險監控追蹤。美國資本市場中的垃圾債券(JunkBond)、資產抵押債券(ABS,其中包括信用卡、汽車貸款、學生貸款、消費貸款等)、按揭抵押債券(MBS)、企業債市場、槓桿貸款等債務工具等都出現信用違約的連環危機。

10月10日,美國財長保爾森在美國華盛頓出席新聞發布會。當日,美國財長保爾森表示,美國政府正在推進直接購買金融機構股份計劃,並且這一計劃將向範圍廣泛的金融機構開放。新華社記者張岩攝信貸緊縮,還對實體經濟產生影響,由於商業票據市場面臨威脅,為汽車製造商貸款的子公司或銀行的信用卡子公司提供資金便難以為繼。2008年到2009年,基於這些債券信用賭博之上的金融衍生品——「信用違約掉期」將造成高達1萬億美元的巨大損失,對國際金融市場的衝擊力將數倍於2007年的次貸危機。信用違約危機的到來是一場無法避免的金融災難。一些世界著名的大型金融機構將會出現倒閉或被收購。由於美國垃圾債券的比例在2007年已高達40%,信用違約掉期的規模更是在5年內就從1萬億美元膨脹到了62萬億美元。因此這場巨大的損失將是2007年次貸危機高峰期的兩到三倍。第三階段為利率市場危機。在大規模信用違約危機的劇烈震蕩之下,美國銀行間市場和貨幣市場將再度出現流動性枯竭危機,其背後的原因將是對償付能力的擔憂急劇增加。美國最大的兩家政府間接擔保的按揭貸款金融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由於自有資本金超級單薄,出現重大危機成為必然,其發行的信用等級接近美國國債的債券將出現孽息率大幅上升的危險局面,這種危機將影響一般認為最安全的金融資產——美國國債的信心,從而觸發更大規模的全球金融市場震蕩。金融衍生品市場中規模最大的利率掉期市場將面臨崩潰。第四階段為美元地位危機。美國國債和房利美、房地美債券的信心危機,將導致世界範圍內對美國金融產品的恐慌性拋售和美元的失控性暴跌,由於美元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和全球貿易70%以美元結算的客觀現實,美元的危機必將導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宋鴻兵認為,根據美國次貸的利率重設高峰和美國垃圾債券違約率的預測可以得出,2008年6~8月、2009年3月、2010年9月、2011年8月很可能是次貸危機全面升級的危險時段。其中2008年6~8月和2011年8月對世界金融市場的衝擊將最為劇烈。對中國的資本市場和廣大投資者來說,宋鴻兵坦言:在未來幾年中我們將面臨高度不確定的國際金融市場,如何加強金融風險意識,積極部署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和計劃,並持續進行危機應對的沙盤推演,應該成為有關部門的當務之急。五問:全球經濟衰退會出現嗎?美國7000億美元救市方案在國會通過後,全球股市以大跌作回應。分析人士認為,這反映出市場對經濟衰退憂慮未減。隨著全球製造業出現放緩趨勢,歐美汽車工業低迷加劇,商品價格近期創下半個多世紀以來的最大單周跌幅,市場擔心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危害已經開始顯現,全球未來兩年內有可能陷入深度衰退。美國眾議院通過7000億美元救市方案後,美股當日收市依然下跌1%。全球股市6日重挫,亞太地區股市普遍下挫約4%,歐洲股市開市下跌近5%。亞太地區主要股市7日全線下跌,東京日經股指下跌9.38%,降至5年來的最低點;香港恒生指數下跌8.2%;新加坡股市海峽時報指數下跌6.61%;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股票綜合指數當天因跌幅超過10%而停盤。美國、歐洲股市也是跌聲一片,7日紐約股市連續第五天下挫,標普指數5年來首次跌破1000點。全球股市市值近一周內蒸發掉5萬億美元。英法德意首腦10月4日舉行峰會商討金融危機對策,未達成救市共識。6日,德國第二大房貸商HYPO因無人願意接手瀕臨倒閉,迫使德國政府宣布出資500億歐元接管。信貸危機蔓延至此,金融機構幾乎對互相借貸信心盡失,國際通用借貸利率定價指標LIBOR(倫敦銀行同業拆息利率)美元3個月拆息率近日飆升至4.33%,創9個月以來的新高。企業用於籌集短期資金的商業票據市場更是幾乎不能運作,近一周就蒸發了950億美元。出席夏季達沃斯論壇的花旗銀行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威廉羅茲稱,美國金融危機已經蔓延到了實體經濟,商業銀行比投資銀行損失更慘重。高盛(亞洲)有限責任公司董事總經理胡祖六稱,這次金融危機中,損失最重的還是商業銀行,主要是所謂的綜合銀行,比如花旗、瑞銀,它們加起來的損失,可能比美林、雷曼兄弟加起來還多,高盛是投行,反而是損失最小的。全球金融危機發展到目前,不再是複雜結構性產品出事,而是與日常經濟息息相關的借貸市場幾乎停滯,顯示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接壤的地方開始「壞死」,正常經濟活動即使與樓市沒有關聯,也將直接而廣泛地受到衝擊。衰退端倪不僅體現在美國汽車業、服務業及勞工市場低速加劇,還體現在全球製造業產出都開始下滑,資本市場出現通縮跡象。在救市方案在國會通過的當天,美國勞工部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非農業部門就業崗位9月份減少15.9萬個,為5年來最大減幅。此外,美國商務部此前一天數據稱,8月份美國工廠訂貨下降4%,是2006年10月以來的最大降幅。非製造業指數從8月份的50.6跌至50.2(該指數超過50代表增長),顯示經濟活動幾乎陷入停滯狀態。在目前一系列數據中,美國房價走勢最為關鍵。美國房價還未觸底,房貸違約率仍在上升。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房價可能將到2009年甚至2010年才能走出谷底,這也意味著金融風暴還將可能繼續,對沖基金、中小銀行、保險公司等可能成為風暴的下一個受害者。市場分析認為,雖然歷史上也曾出現過更疲弱的數據,然而這次數字看來是經濟進一步轉壞的開端。美國可能已經陷入衰退。日本及歐洲發達經濟體的製造業同樣出現放緩。資本市場也顯現出通縮跡象。除股市一片暴跌外,油價創下4年來最大單周跌幅,紐約原油期貨價格6日於電子交易時段跌破90美元,拖累國際金屬及糧食價格下跌。玉米、白銀、銅等商品價格上周均創下50多年以來最大單周跌幅。美林公司商品分析報告認為,如果全球陷入「長期深度衰退」,油價可能跌至50美元。10月8日,為了抵消日益加劇的金融危機給全球經濟帶來的衝擊,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歐洲央行等全球六大央行聯手大幅減息;但至本文截稿時,這項措施未能止住股市下跌步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發表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稱,「面對自1930年以來成熟金融市場最具威脅性的震蕩,全球經濟目前正邁向嚴重低迷的狀態」。(記者 劉洪 季明 叢亞平 黃庭鈞 儲國強 李舒 何柳)點擊進入更多精彩>>>
推薦閱讀:

數學危機
╰*★*女人的壓力、男人的煩惱、婚姻的危機╭*★*╯
一個母親的危機處理
日本核危機10日記:危機還將持續多久?(圖)
中國光棍危機︱智谷趨勢

TAG:金融 | 美國 | 金融危機 | 危機 | 美國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