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梁羽生的最大區別是:一個超越自我,一個重複自我
金庸梁羽生是新派武俠的泰山北斗,兩人也常常被用來作比較。經過時間洗禮,金庸的作品愈發顯示出璀璨光芒,而梁羽生的作品卻不斷為人詬病。
現今普遍的看法是:金庸的小說已經超越了武俠小說的範疇,武俠只是形式,其間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人性思考,藝術成就在中國現代長篇文學中,屬於頂尖水準。梁羽生古龍兩人的成就,則局限於武俠小說領域,在武俠範疇里,他們做到了極致,但未能突破武俠本身帶來的局限。至於其他武俠小說作家,就等而下之了。
梁羽生比金庸早出道一兩年,甫一出手,名聲大噪,紅遍香江。隨後金庸跟進,兩人堪稱當時新派武俠界的絕代雙驕。從兩人最初的作品來看,梁羽生的《龍虎鬥京華》在文字和結構,以及情節背景上,頗顯粗糙和稚嫩,但已經對舊派武俠作出有益的突破,後來的作品開始漸漸完善,到《白髮魔女傳》和《七劍下天山》,藝術風格已經達到比較成熟的地步。
金庸的處女作《書劍恩仇錄》,一開始就起點較高,結合家鄉海寧的傳說,精心編排了一個似真似幻的故事,草莽和朝廷,中原和大漠,金庸一出手就顯示出不凡的氣象,同時借鑒《水滸》、《紅樓》等古典名著,妙化為己用,可以說,《書劍恩仇錄》這部金庸嘗鮮之作,藝術水準已經超出同行的絕大多數作品。
當然,從這裡,還判斷不出金梁兩人的高低。再往後,金庸的小說並沒有停留在《書劍》的水平線附近,而是呈螺旋式上升地越寫越好,氣象越來越宏大,對人性的思考、文化的探究越來越深刻,《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精釀之作層出不窮,一重重地自我挑戰、自我超越,到最後,武俠小說本身的局限已經桎梏不了金庸的才華,無數各領域的大學者都為金庸的作品折服,甚至形成了「金學」風潮。
而梁羽生這裡,就比較令人惋惜。梁羽生先生在《七劍》之後,雖然也有《萍蹤俠影》、《雲海玉弓緣》這樣頗費心思的佳作,但總體上,藝術水準並沒有明顯提升,可以說,《白髮魔女傳》和《七劍下天山》,就是梁羽生的巔峰了,後面的作品最多維持在這個水準,而未能超越。
而且,梁喜歡寫人物傳承,一部作品緊接著上一部作品的故事來展開,平鋪直述,效果反而不如上一部。最典型的就是《雲海玉弓緣》,戛然而止,給人留下無限感概,已經很好,沒想到又寫出《冰河洗劍錄》,《俠骨丹心》等,延續金世遺及其後輩的故事,兒子、女婿、孫子都被弄出來,而人物形象卻一個比一個弱,故事一個比一個乏味,令人讀不下去,更讓人惋惜。
簡單來說,金庸在有意識地不斷超越自我,而梁羽生則總是重複著自我,從對武俠小說的重視和寫作態度上,兩人分出了高下。這,從兩人作品的數量上也可見一斑。
金庸一共只寫了十二個長篇,加三個中短篇。在創作高峰之際,毅然決定閉門封刀,激流勇退。他的態度是寧缺毋濫,寧少而精。其後又花費十年時間來精心修改,可見其嚴謹和認真。
而梁羽生寫了三十多年,三十五部作品。有人問他,為何不將幾部作品中的精彩橋段融入一本書中,形成一部經典呢。梁表示,當時就是為了多寫,才將精彩構思分散到幾部小說當中。至於古龍,寫到去世,大小長短共八十多部作品,不乏大量粗製濫造、有頭無尾之作。
可見,成就金庸大家地位的,除了構思編織故事的能力之外,最關鍵就是創作態度。當然,金庸本身的家學淵源、性格思想,也都決定了他獨樹一幟的成就,可以說,這種人物,很多年很多年才會出一個。
金庸和梁羽生合影
梁羽生先生是極其受人尊敬的人,只是他志不在武俠,始終視武俠為小技,這自然嚴重影響了他在武俠小說領域上的成就。套用前人評論馬克思恩格斯的一句話來說,武俠小說領域裡,金庸一枝獨秀、遙遙領先,在他後面排第二第三的是梁羽生或古龍,至於其他人,則更是遠遠地落在他們後面。
推薦閱讀:
※男人在追女人前後的區別
※蛋白粉跟麵粉的區別
※【器材】正膠、生膠、長膠、反膠及防弧膠各自是什麼特點,都有什麼區別
※羅漢、菩薩與佛證道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