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館 | 多半家庭問題,都源於我們錯位的愛
奮不顧身、細緻入微、體貼周到的愛,是偉大的愛。但是,在該放手的時候放手,則是更偉大。
一個朋友而立之年,新婚燕爾。
全家人在桌上吃飯的時候,婆婆忙前忙後剝著蝦,剝好一個朝老公嘴裡喂一個。
多麼溫馨幸福的畫面!
然而,殊不知就是在這幅畫里,隱藏了諸多家庭倫理問題的根源。
大多數家庭問題源自我們錯位的愛
家庭倫理問題,是中國人永遠的傷痛。既有千年的婆媳問題,也有教育子女的問題,以及延伸出來的各種「清官難斷的家務事」。
我們為此苦惱,卻不曾意識到,這一切的問題都是源自我們錯了位的愛。
古人說男兒成家立業,而成家的標誌則是娶妻。
可見,一個家庭最基礎、最核心的關係應該是以婚姻為基礎的夫妻關係。
無夫妻,不家庭。
所以說,如果非得要將家庭成員按輕重在心裡排個順序,排在第一位的應該是我們的配偶。
很多人肯定不願意接受這個觀點,也肯定有很多理由來反對。
但是,無論這個觀點有多殘酷,我們都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如果無法擺正這個姿態,就必定會面臨諸多家庭糾葛。
父母、孩子,都只是生命中的過客
不管我們有多麼不願意承認,父母也好,孩子也好,都只是我們生命中的過客。
如果足夠幸運,他們可能會陪伴我們多走一段路,但分別卻是必然。
繁華落盡,最終陪我們走到人生終點的,是我們的配偶。
但卻有父母始終放不下孩子。
曾經在一個專門調節家庭糾紛的電視節目中看到這樣一個案例:
子女已經結婚,父母卻依然想掌控他們生活的一切,吃喝拉撒,一切都要一手把握。
甚至會在半夜三更的時候進到子女的房間給兒子蓋被子。
當然,父母的愛是偉大而無私的。
但是,成熟的子女已經分屬另外一個家庭,他們擁有自己獨立的生活。
如果父母強加干涉,子女的生活受到束縛和干擾,勢必會反抗;加上兩代人必然會存在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意識的差異,其中的矛盾在所難免。
一個充滿了矛盾的家庭,哪裡還有幸福可言?
「我欽佩一種父母,他們在孩子年幼時給予強烈的親密,又在孩子長大後學會得體地退出,照顧和分離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親子關係不是一種恆久的佔有,而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分,我們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的貧瘠,又不能讓孩子覺得成年窒息。做父母,是一場心胸和智慧的遠行。不僅僅是做父母,人生的許多時候應該懂得進退。」
已經不記得說這話的是誰,但是不得不承認,說得實在是有理。
雖然這對父母來說,有些殘酷,但這不也正是父愛母愛的偉大嗎?
有一種愛,叫放手。
面對已經獨立、成家的子女,父母若要真正讓他們過得快樂和幸福,最該做的就是放手、祝福,然後牽起老伴的手好好過日子。
有放不開手的父母,自然也就有斷不了奶的孩子。
有很多孩子已經成年,生活卻無法真正獨立。
遇到愛的人,要不要結婚在一起,最終需要父母說了算。
能得到父母祝福的愛情固然更完美,但這也並不是追求自己愛情必不可少的條件。
得到父母祝福的愛情也有可能並不會幸福,歷史上這種悲劇可沒少見。
兩者沒有必然聯繫。
曾有新聞報道說寧波一對夫婦結婚後,女方要求雙方所掙的錢都要交給自己的母親保管。
最後由於經濟引起了諸多連鎖問題,不得不訴諸法律,離婚。
原本一段美好的姻緣,卻以一拍兩散而告終。
所謂「三十而立」,我們需要獨立的不僅僅是家庭,經濟,更為重要的是我們的思想。
思想的獨立,意味著必須營造、維護屬於自己的生存空間。
這不僅是權利,也是一個成年人該有的義務。
你最該愛的是那個會陪你走過一輩子的人
回到文章開頭給兒子剝蝦的婆婆。
一個已經三十歲的男人,身強體壯,智力正常,母親卻還要喂他吃東西。
為人父母,其心固然可以理解,但其行如此,將自己的老伴兒置於何處?讓兒媳婦何以自處?
孩子要愛,父母要愛,這毫無質疑。
但是,我們必須理清家庭關係。
在一個家庭中,最為重要的一定是夫妻關係,那才是家庭的核心。
所以,我們最該深愛、最該看住的是我們的伴侶。
父母將注意力轉移到伴侶身上,給孩子足夠的空間。
孩子將注意力轉移到伴侶身上,慢慢就能學會為對方著想,彼此理解。在此基礎上,對待雙方「娘家」的態度也許會改變。如此,也許困擾了我們幾千年的婆媳問題會引刃而解。
其他的問題亦然。
最幸福的家庭,就是爸爸愛著媽媽,媽媽也愛著爸爸。
我們就應該緊握住那個會陪我們一直走進墳墓的人的手,走在人生的道路上。
至於路上的過客,我們要愛,也要學會放開,哪怕有千萬個不放心,不捨得。
這就是人生,有選擇,有愛,有進,也有退。
推薦閱讀:
※作為一位母親,如果自己離開這個世界,希望孩子如何生活?
※每次回家看見父母或者家待一會兒就特別累特別煩 感覺什麼都不對 也不合拍怎麼辦?
※長輩贍養老人不和,有辦法調解嗎?
※記錄我和爺爺奶奶的小事情
※被減負毀掉的中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