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五代十國最有作為的皇帝 - 雜文 - 紅袖添香

誰是五代十國最有作為的皇帝   文 /長晚
  中國五千年文明史浩如煙海,長長的歷史進程始終圍繞著「分合」的概念進行,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社會發展相生相剋的道理。在這相生相剋的過程中,王朝更替,社會演進,逐漸向著更高層次的生存形態進步,優勝劣汰同樣適用,於是,直到今天,中國的整個社會,才算是基本邁入了和諧的模式,這與中國傳統哲學追求千年的「萬物一體」不無一致,從本體理論上講也就是人與自然、人與物、物與物都是同根同源的。  在歷史的演變中出現了無數的時代,有輝煌,有落敗,那些輝煌的,總是讓人深記於心,表於口章,而那些落敗的時代,僅僅作為後代人偶爾的口頭談資,毫無影響力可言。  漢唐文明,康乾盛世是那樣為人熟記的輝煌時代,而至於那落敗的也不乏少數,其中就有那麼一個時代叫做:五代十國,試想下,有多少人知曉五代十國是何時代?有多少人知道五代十國怎樣的王朝更替?都說亂世出英雄,五代十國是真正的亂世,王朝頻繁更替,前後不下二十年,又有多少人知道那個時代殞身沙場捨身報國的豪傑英雄?誰能為其述說。  那麼,我們開始吧,首先來了解什麼是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一般是指從公元907年到公元960年,短短的五十四年間,中原地區相繼出現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同時,在這五個朝代之外,還相繼出現了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北漢十個割據政權,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五代十國」。  中國社會在唐朝滅往後為何會出現如此動蕩的局面,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唐朝舊有軍事體制的弊端,各地設立的節度使擁兵自重,安史之亂即是一個很好的證明,於是在唐帝國政權突然土崩瓦解之際,這些節度使成為無人管轄無人約束的地區性軍事首領,於是造就了一大堆藩國的出現,各節度使之間又相互合縱或者連橫,彼此吞合更為造就了混亂的局面;二是在此期間,一直並未出現一個真正的帝王之才,能囊括海內,一統天下,直到後周世宗柴榮的出現。  於是混亂局面一直持續到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才算基本告一段落。從剛登上皇位之初剷除後周昭義軍節度使李筠和駐地在揚州的淮南節度使李重進開始,一直到公元976年正待攻取最後的割據政權北漢時突然駕崩,前後16年時間也並未完成一統江山的壯舉。可是,歷史給予宋太祖的榮譽與評價還是很高,因為他在歷史的大環境中成為了最後的勝者,他黃袍加身,不費一槍一炮當上皇帝也曾為人不齒,但追其根究,歷史其實不然,五代十國短短几十年歷史中,由軍士鼓噪擁主為帝的事情在趙匡胤之前已成功三起,分別是後唐明宗李嗣源、後唐廢帝李從珂、後周太祖郭威。  郭威無疑是五代十國歷史進程中開天闢地的一代君主,即便放在歷史中也能夠算得上一個好君主,他出身貧苦,即位後不忘百姓(明太祖與之完全不同,就怕別人說他出身寒微,以死論罪),消減賦稅、改革法律、廣開言路、親近賢良、一生在為故國著想,及至臨死,安排後事自己要效仿漢文帝不忘一切從簡,工匠少許,不派宮人守陵,也用不著在陵墓前立上石人石獸以辟邪,只要用紙衣裝殮,用瓦棺作槨就可以了,這在古代貴族流行豪華墓葬,甚至是人殉的時代,這樣一個帝王的墓葬甚至都夠不上侯的級別,這是難能可貴的。可是要論作為,他不是最有為的君主,因為他並未建立自己一統天下的信念,面對江河分崩離析,他所缺少的是如春秋戰國末期秦孝公贏渠梁的那種膽魄與勇氣,賈宜《過秦論》里寫道:「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後周太祖所處的時代與秦孝公相似,無數藩國內爭外斗,左右鄰邦無不虎視眈眈,而在這種大環境下,秦孝公力排眾議,以身護法,一心維護變法強國之路,更是大膽地設想未來秦國將一統天下的遠大目標,後周太祖所做的僅僅只到了秦孝公的二分之一,無論是計劃膽識還是實際的達成都不及,但是歷史都未成全他們,他們無不是為他人的成功做了很好的鋪墊。  秦孝公駕崩之前預料,如果再給他三十年,他一定可以一統河山,實現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統一,然而歷史沒有給他機會,他又再次預料,只要秦國連續兩代不會出現昏君,哪怕只是政績平平的國君,照此情況平穩發展,一樣可以取得一統江山的勝利,他的預料變成了現實。  如果說後周太祖在膽魄意識上都不及秦孝公的話,那麼後周世宗柴榮就是一個秦孝公的翻版,只是他從後周太祖郭威手裡接下的基業遠比秦孝公好出百倍,秦孝公初立之時,若非弱秦地理偏遠再加上一些魏國連連失策,否則早已亡國,而後周則不然,世宗接位之初,後周已是最強大的國家。在這種基礎上,世宗柴榮即位之初就就立下了三十年的宏志:「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柴榮僅在他五年多的統治期間內,勵精圖治,銳意改革,南征北戰,揭開了結束分裂,統一天下的序幕。  周世宗在銳意改革上做出了驚天動地的舉動,這個舉動和秦始皇所做出的「焚書坑儒」稍有類似,卻不盡相同,即史上著名的「世宗毀佛」,「焚書坑儒」更多的帶有貶謫性,而「世宗毀佛」則有明顯的褒揚性,世宗清晰地看出社會動蕩的根源,寺廟太多,無人勞作,農業社會無人勞作的後果即是國家疲弱不堪被取代,這就是「南朝四百八十寺」的那個南朝,王朝頻繁更迭的原因,五代十國亦是如此,越來越多的寺廟與僧人導致的國家積弱引爆了世宗的神經,於是開始了一場徹底的社會變革,他親口對大臣說過:「你們不要因為毀壞了佛像而產生懷疑,佛用做好事的道理來感化人,如果立志做好人,就是信奉佛,即佛在心中,而那些銅像不是佛。我聽說佛總是使別人得到利益,即使是自己的頭和眼也可以施捨給別人,如果朕的身體可以救濟百姓,朕也不會顧惜。」  世宗比肩歷代君王很大的一點不同還在於領兵打仗,大型戰役必定御駕親征,即便是條件惡劣,危險重重。世宗皇后符氏是一個聰明果然胸懷大志的女人,正是世宗要率兵征討淮南,皇后以為不宜親征,世宗不聽,硬要前往,於是皇后只好同行,時值淮南炎暑夏季,又遭暴雨溽熱,皇后身染重病不久謝世,而世宗也正是在御駕親征匈奴的過程中不幸病逝。  古代御駕親征的皇帝不多,有秦始皇嬴政、光武帝劉秀、漢高祖劉邦、唐太宗李世民、清太祖玄燁等等少數,可以看出他們都成為了千古一帝,而後周世宗柴榮幾乎幾乎遇戰必定親征,試問這樣的皇帝,軍前與戰士同生共死怎不是一個好皇帝,也是一個千古一帝。  可是,與太祖郭威一樣,歷史沒有給他足夠的時間,短短五年多,他使後周變得足夠強大到可以一統天下之時,不幸病逝,而在臨死之前不久,他所犯下的僅僅可能是他這一生犯過的唯一一件大錯事,因為「點檢做天子「的一塊木牌,而奪了姐夫張永德的軍權,而同被懷疑的柴榮親外甥李重進同樣被發配至揚州做節度使,於是我們熟知被頌揚功績的宋太祖趙匡胤大掌兵權,在公元960年某個早晨一陣兵士鼓舞中做起了歷時三百餘年的大宋帝國的開國皇帝,撿了歷史上最大的一個便宜。  其實,歷史總是相似地演變循環,正如秦孝公死前預言:「只要秦國連續兩代不會出現昏君,哪怕只是政績平平的國君,照此情況平穩發展,一樣可以取得一統江山的勝利,後周世宗所鋪設的靚麗的康庄大道,只要不是昏庸的繼任者,一樣可以依次前進,統一天下。  《舊五代史》里對周世宗的評價為:世宗頃在仄微,尤務韜晦,及天命有屬,嗣守鴻業,不日破高平之陣,逾年復秦、鳳之封,江北、燕南,取之如拾芥,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加以留心政事,朝夕不倦,摘伏辯奸,多得其理.臣下有過,必面折之,常言太祖養成二王之惡,以致君臣之義,不保其終,故帝駕馭豪傑,失則明言之,功則厚賞之,文武參用,莫不服其明而懷其恩也.所以仙去之日,遠近號慕.然稟性傷於太察,用刑失於太峻,及事行之後,亦多自追悔.逮至末年,漸用寬典,知用兵之頻並,憫黎民之勞苦,蓋有意於康濟矣.而降年不永,美志不就,悲夫!  以上對於周世宗的總結較為詳列,縱觀其一生文治武功,堪列五代十國君主第一,為五代十國最有作為的皇帝。

推薦閱讀:

別拿劉三 不當皇帝
可汗的子孫
康熙帝12歲就當爹了?難怪清朝皇帝的前幾個孩子都活不到成年!
皇帝怎會不知道這些「壞人」
清代皇帝的墓陵為什麼分東西陵?

TAG:五代十國 | 皇帝 | 雜文 | 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