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紅標:如不徹底反思群眾還會用文革方式解決矛盾|印紅標|文革

印紅標:如不徹底反思群眾還會用文革方式解決矛盾

2014年04月08日 16:08 來源:鳳凰網歷史 作者:印紅標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0862人參與 13評論

極左派是執著地追求巴黎公社民主的理想主義青年。楊曦光的文章認為中國的政權與馬克思設想的巴黎公社民主並無共同之處,中國已經形成了壓迫和剝削人民的新的特權階級或者階層。因此中國需要一次新的暴力革命推翻特權階層,重建巴黎公社那樣的以民選為基礎的政權。文革應當是制度的變化,目標是「建立類似巴黎公社的沒有官僚的新社會--"中華人民公社"。」這是在毛澤東的文革之外另設目標,毛澤東為首的中央豈能容忍。

毛澤東心目中的文革核心是黨內鬥爭

印紅標:極左派的第三個觀點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具體目標和任務問題上,反對「無產階級司令部」,反對革命委員會、反對軍隊。所謂反對「無產階級司令部」主要指反對周恩來,因為周恩來的態度比較溫和,在極左派要進行徹底革命的時候到處保護老幹部。他們把周恩來視為阻礙社會革命、政治機構革命性變革的「中國"紅色"資本家階級目前的總代表」。楊曦光對周恩來的反對,以對中國社會和文化大革命的理論性分析為依據,與「首都五一六紅衛兵團」主要從黨內鬥爭的角度攻擊周恩來有所不同。

對於文化大革命中產生的新政權--革命委員會,極左派以巴黎公社的標準衡量,持批評和保留態度。他們認為「革命委員會」是改良主義的,群眾代表、革命幹部、軍隊負責人的三結合,不可避免地會成為軍隊和地方官僚起主導作用的政權形式,而造反派在各級革命委員會中,基本都不佔領導地位。他們認為革命委員會只有作為向巴黎公社式政權過渡的形式,才有積極的意義,但是實際的發展卻是背道而馳。

極左派還反對軍隊。因為當時只剩下軍隊官僚還起作用。他們認為軍隊走資派與地方走資派利益一致,不可能自覺地執行毛澤東的革命路線,所以讚賞各地造反派向軍隊奪槍的行動。

楊曦光和極左派鼓吹反對官僚資產階級招致鎮壓的事實,說明他們的主張違背了毛澤東的文革目標。毛澤東心目中的文革不是反官僚階級的社會革命,也不是反對官僚制度的政治革命,而是黨內鬥爭。毛澤東對官僚現象有所不滿意,有所批判,但是沒有明確指出這是制度的產物,在政治體制改革方面目標不清,決心不大,給人虛晃一招即鳴金收兵的印象。

享有個人崇拜地位的毛澤東凌駕於全黨之上

鳳凰歷史:有人認為毛澤東發動文革是為了反對黨內官僚的特權,而且他自己也確實曾多次表現出對官僚體制的厭惡,比如指責「城市老爺部」「帝王將相部」,但是我們又看到毛澤東本人就享受很多特權的事實。對這種現象您怎麼看?

印紅標:毛澤東憑藉個人崇拜的地位已經凌駕於全黨之上,掌握高層領導人的政治生命,駕馭整個官僚群體。居高臨下俯視官僚群體的地位,使他有可能指出官僚中的陰暗面,而不致殃及自身,然而他沒有根本改變官僚體制的決心和戰略。

在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國家,革命家集團演變成主宰整個社會的官僚集團是規律性的現象,蘇聯、中國、南斯拉夫、朝鮮概莫能外。就這一點而言,極左思潮的論點是有洞察力的。但是問題還有另外一面,有沒有可能在消滅私有財產制度之後,建立沒有官僚的社會?至今還有成功的案例。具體到文革時期的中國,極左派對官僚特權階層的剖析,揭示了現行制度的弊病。具有分析和批判的深刻性,而在實踐層面,如果依照這一派的具體主張去做,則只會加劇動亂。這又是一個烏托邦的矛盾體。

鳳凰歷史:他們是很好的病理學家,但不是一個很好的醫生?

印紅標:可以這樣說,你的這個比喻很到位。現在一些左派把文革理想化了,他們能夠自主地言說而不必擔心殺身之禍,這是在改革之後相對開放的中國才有可能的事情。設想在文革時期,左派觀點也難避免遭到打壓直至鎮壓。

鳳凰歷史:在老紅衛兵、造反派和極左派心目中,毛澤東是什麼樣的形象?區別大不大?

印紅標:各派青年都崇拜毛澤東,他們心中的毛澤東不盡相同。

在老紅衛兵心中,毛澤東是帶領他們父母打天下、坐天下的偉大領袖,是他們的「主席」。當時,稱毛澤東為「主席」而非「毛主席」,是某種政治地位的表現。中學生當中能夠學著父輩的口氣「主席」長,「主席」短的,唯有老紅衛兵。父輩的革命業績,是他們謀求政治社會優先權的依靠,即所謂「自來紅」。他們期待在文革中跟隨毛澤東,向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教育路線衝擊,打擊階級敵人,建功立業,卻是誤解了毛澤東的文革,反遭毛澤東打擊。他們不能理解,革命怎麼能革到「當然接班人」頭上?事情一定壞在江青身上!

保守派心目中的毛澤東是黨的領袖,而毛澤東已經是高居於黨之上的主宰者了。保守派是黨組織和當權派培養,並依靠黨組織的群眾。然而,毛澤東的文革恰恰是不按常規辦事,繞開黨的組織體系,自下而上從基層、從黨外發動群眾,衝擊黨政領導當權派,揪出走資派。保守派對此始終難於理解。

造反派認為毛澤東始終是被壓迫者的偉大領袖,不僅是舊社會被國民黨壓迫的人民的領袖,還是新社會被當權派壓迫的人民的領袖和解放者。中央文革小組堅決地協助為被工作組打成右派的學生平反,江青是最早批評「血統論」的高層領導人,這顯然是遵循毛澤東的旨意。當時的一段流行語,反映了造反派的情感:「革命方知北京近,造反才覺主席親」。然而,毛澤東支持造反派,是要把造反派納入他的黨內鬥爭軌道。打倒劉少奇的任務基本完成之後,那些不聽招呼、自行其是、難以駕馭的造反派人物先後遭到清洗。很清楚,造反派在黨內高層的支持者只有毛澤東和江青文革派,其他當權者基本視造反派為仇敵。一些造反派頭頭至今感恩毛澤東把他們從被當權派打壓的苦海里解救出來,而不計較後來毛澤東放手當權派對他們的打擊。

極左派是有思想自主性的學生,毛澤東在他們眼中是領袖,卻不是神明,因而他們按照自己的理解闡發毛澤東的觀點,實際上與毛澤東爭奪文革的闡釋權,遭致鎮壓。

正是由於這些紅衛兵的處境有很大的差別,所以都說是跟毛澤東幹革命,但是到了違背自己利益和思想的時候,就止步不前了。比如,老紅衛兵在批鬥學校領導、教師和教育路線時,「刀山敢上、火海敢闖」,待到文革衝擊到老幹部即他們的父輩親朋時,就「抗爭」了。造反派口口聲聲捍衛毛主席的革命路線,但到了自己派別利益形成時,也對毛澤東指示採取為我所用的態度了。

鳳凰歷史:所以對參與文革的人來說,在滿懷革命激情的口號背後,其實還是有政治利益的考量?

印紅標:毛澤東是魅力型的領袖,能號召其他人跟著他走,但是仔細考察就會發現,實際上不是那麼簡單。文革群眾運動中,人們往往有小我、小算計。他們對毛澤東的指示,順耳的,會很積極;不順耳的,也會跟著走,但是步子會慢一點;如果觸犯了自身利益,就會變得不理解,執行得很不得力,甚至陽奉陰違了。對此,王紹光在《理性與瘋狂》那本書里有很深入的考察和論述。

如不徹底反思群眾還會用文革方式解決社會矛盾

鳳凰歷史:您覺得反思文革現在還應該被當作敏感話題嗎?

印紅標:我一直覺得對文化大革命歷史必須深入研究,不論是否敏感。應當指出:文革史研究的敏感性已經下降了很多,越來越是歷史的、學術的問題,其敏感性越來越淡了。現在有爭議的是:有沒有必要繼續把文革列為敏感問題,限制研討。

80年代中期收緊文革研究的政治考慮大概是:中共中央已經說文革是全局性的錯誤,大家不要揪著不放了,擔心會影響黨的威望和執政合法性,也擔心影響黨內外的團結,比如在這個問題上你整過我,那個問題上我整過你,清算起來糾纏不休,不利穩定和經濟文化建設。

現在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由於遮蔽、隔離了四分之一世紀,致使中青年一代不懂文革是怎麼回事,對文革議題失去了鑒別力和免疫力。含有文革錯誤因素的活動在某些方面開始重現。限制文革研究成了不利長治久安的因素。

中國需要文革史的再教育,應當促進大眾了解歷史事實,接受教訓,防止悲劇重演。在這方面,學術研究和教育界負有不可推脫的責任。

鳳凰歷史:現在對文革的反思會有哪些有益的啟示呢?

印紅標: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經濟社會大發展,社會矛盾也有尖銳化的趨勢,應該用什麼方式解決矛盾?是不是用文化大革命的方式來解決?如果不教育群眾,當社會矛盾尖銳時,還可能有人試圖用文化大革命的方式去解決。因為改革開放以來,部分民眾承擔了改革的成本,而較少分享改革的紅利,成為貧富分化的利益受損者。毛澤東在群眾中進行相當深入的思想教育和動員,其影響直至今日。文化大革命提供了群眾衝擊領導的模式,但文化大革命的後果已經說明這種方式不可行。文革群眾運動衝擊領導的結果是,舊的領導人被打倒了,新上來的很快就走老路,其作為往往不及老幹部。1974年廣州「李一哲」大字報就引用列寧的話說:新貴還不如老貴。

文革新貴最突出的是政治腐化。規矩被打破以後,新貴為所欲為,打擊不同意見的人,而新貴的子女可以一出高校校門便身居高位。最突出的例子是:林彪之子林立果離開大學之後,很快就被任命為空軍作戰部副部長,這是很不正常的。更不必說各位中後期秩序混亂,經濟長期徘徊,民生困窘。

文革對領導者打擊很大,但是被領導者也應該總結教訓,不是說以任何方式反對官僚壓迫都是有利民眾的,可取的。事實已經證明文化大革命不是解決官僚壓迫的出路。逐步爭取用民主法治、輿論監督的方式監督官僚,比打倒官僚、遊街、批鬥等方式強得多。不能美化文化大革命,將民眾引入歧途。


推薦閱讀:

用藥應防矛盾效應
如皋念好化解矛盾「四字訣」
墨家的獨特性與法儒的矛盾
太極拳一力降十會,一巧破千斤,矛盾就是和諧!
[轉載]跟司馬懿學管理之五:競爭矛盾巧化解

TAG:方式 | 群眾 | 矛盾 | 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