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要點和專家解讀

公方彬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有哪些看點

  正如歷次黨的重要會議閉幕之時,全黨乃至全國人民,都註定依照自己的期待和標準評價會議成果,這一次也不例外。面對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我們都進行自己的認識、理解和解讀。

  一、十八屆三中全會為什麼倍受關注?

  中央公布會議召開時間之後,與會議相關的問題都成為社會熱點,為什麼引起媒體與社會的如此關注?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三中全會」富於象徵意義。35年前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建國以來黨的歷史的偉大轉折,這一轉折帶有全局性、根本性,包括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清理了歷史重大問題,恢復了民主集中制,作出了改革開放和農村改革的新決策。一句話,這是一次改革中國歷史和未來的會議。

  第二,包含著人民群眾對新一屆中央領導班子的期待。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上任以來,不管是開局的中央八條規定,還是習近平、李克強一再強調談改革的重要,讓人產生眼前一亮的感覺,正是由於良好開局和對深化改革的重視,而吸引了人們的目光,拓展了人們的想像空間。當然,這其中也包含著黨的執政理念一般通過會議決定表達,同時這一屆班子上任一年,到了為今後五到十年設定藍圖的時候。

  第三,中國社會乃至黨的建設積累了大量矛盾和問題,已經到了無法繞過,必須迅速解決的時候。十八屆三中全會處在新的歷史轉折期、發展期,或者說處於新的歷史座標點上。中國已經取得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巨大發展成就,但同時也積累大量矛盾,這既有社會和經濟領域的,同時還有政治領域的,所有矛盾問題都帶有深層次性,非小修小補所能解決,必須進行深層而又全面改革。由此而言,是內在的需要決定普遍的籲求。

  二、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有哪些新看點?

  第一,「全面深化改革」。明確打出「改革」的旗幟,並且是「全面」和「深化」,這已經指明了中國共產黨的價值取向和尺度。這甚至說包含兩大含義,一個是鄧小平確立的改革開放發展道路將得到繼續,另一個是十八大確立的路線方針政策會進一步得到貫徹落實。

  第二,改革不會一蹴而就,而是長期的政治任務。決定強調,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這就意味著我們對現有的體制制度現實狀況有清醒認識,同時有對改革複雜性和難度有充分準備。強調長期的政治任務,決定已經告訴我們:「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各級黨委要切實履行對改革的領導責任。」

  第三,憲法法制仍然是改革的著眼點和著力點。決定進一步強調,「要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這實際上強調的是中國在繼續走依法治國的道路。

  第四,明確了改革的目標、路徑、原則和要求。目標:「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路徑、原則和要求:「最重要的是,堅持黨的領導,貫徹黨的基本路線,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確保改革正確方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一切從實際出發,總結國內成功做法,借鑒國外有益經驗,勇於推進理論和實踐創新;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堅持政府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膽子要大、步子要穩,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促進,提高改革決策科學性,廣泛凝聚共識,形成改革合力。」

  第五,明確了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和原則。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其中的平衡點在於「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原則和要求是「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第六,制度更帶有根本性。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是把權力關進位度籠子的根本對策。必須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運行體系,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廉潔政治,努力實現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制約和協調機制,加強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進作風常態化制度。

  ……

  三、我們該怎樣正確理解把握進而貫徹《決定》精神?

  第一,《決定》是綱領性文件,不是具體操作規範,關鍵是把握內含的政治理念。依照大眾的迫切心態,《決定》應當告訴大眾所希望解決問題的全部對策。其實,《決定》不可能直接規定政治體制、經濟體制和社會文化體制的具體改革,尤其無法確立具體操作性目標。也就是說,決定主要明確指導下一步工作的綱領,有了大決策,大量改革就會在今年的工作中應運而生。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諸領域的改革十分巨大,但卻存在於全過程,產生於「改革開放」這一綱領的產生。

  第二,《決定》確立的是價值坐標和評價標準,不是固化形態,關鍵是弄清黨和政府的努力標準和前進方向。如上同理,一部偉大文件,是因為其為我們確立的是一種清晰的價值坐標,以此引領社會。任何涉及具體目標和做法的文件都是階段性的,走不遠,畢竟社會是處於發展變化過程,不可能固化於一種狀態,而一旦固化意味著僵化。甚至西方許多影響巨大的文件,包括英國大憲章、法國人權宣言、美國獨立宣言,等等,都反映著這樣的特點。當然,二者不完全具有可比性。

  第三,《決定》解決的是思想認識問題,不是具體體制制度設計,關鍵是認清設計思路和走向。政治綱領主要解決政治認識,而政治認識也是一個漸進的發展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當年鄧小平設計中國的改革道路,也非把話說盡,而是強調做後說,強調不爭論。社會和政黨在許多方面是相一致的,重大發展走向不可能盡數拋出,很重要的是從方向中感知一種精神的脈動,在此基礎上將自己引入改革的洪流,既作追隨者,同時又作開拓者。這一點對於富於擔當精神者更顯重要。


推薦閱讀:

三中全會精神全解讀——中國吹響改革新號角
圖解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
三中全會前瞻:全面深化改革該從哪裡突破【3】
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四屆三中全會
百姓期盼:三中全會能否變成「三宗實恵」?

TAG:專家 | 解讀 | 三中全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