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讀的書都沒有讀,怎麼去思考和權衡?
(一)
人生苦短,何必只是瀏覽;歲月蹉跎,需要精耕細作!要專門讀通一些書,這就是專精,也就是深入細緻,「要求甚解」。經部如論、孟,史部如史、漢,子部如庄、荀,集部如韓、柳,清代史學家書如《日知錄》、《十駕齋養新錄》等,必須有幾部是自己全部過目常翻常閱的書。一部《論語》才一萬三千七百字,一部《孟子》才三萬五千四百字,都不夠一張報紙字多,可見我們專門讀通一些書也並不難。這就是有博,有約,有涉獵,有專精……
(二)
記得念初中的時候,有一個暑假,我那時想練習演講,就每天在家裡關上門,關上窗,大聲朗誦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每天讀兩遍,一遍大約要十五分鐘的樣子,連續了大約十幾天,竟然能背誦全文了。其時也想像自己在萬人面前慷慨激昂的演講受萬眾矚目的樣子,很是覺得興奮和有成就的一件事情……時隔近二十年,我又拾起了年少時的夢想,想要練習演講了,然而曾經背誦到爛熟於胸的文章現在只能記得一個大概,百度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結果得到的版本竟然和我曾經讀過的差別很大,就像曾經的好朋友再見時已性情大變,使人頗有一點傷感。由此感悟到一個人生道理,很多好的習慣和事情你一定要堅持,如果從那個暑假開始我就一直堅持到今天,我大約已經背會了至少五百篇經典的文章了吧!演講的時候一定會像希特勒的靈魂附了體。寫的文章大概也是翩若驚鴻,婉若游龍,行雲流水般深不可測了吧?
那時也覺得《唐詩三百首》真好,讀來抑揚頓挫,要是我把它全部熟讀小夥伴們一定會用肉麻的形容詞來誇我。可惜後來我只熟讀了其中的幾十首…初中時同學借給了我《莎士比亞戲劇集》,看過之後我覺得裡面的台詞好美,各種人物在莎翁的妙筆下栩栩如生,形象躍然紙上。我把它讀到爛熟於胸吧!這樣以後我不是就有了追求女生的「利器」…可後來我對這利器又失了興趣,現在莎翁的戲劇我只記得其中幾部的大概情節,各種優美語言幾乎已經忘光,看書的所獲和大媽們看電視的收穫並無兩樣。四年前,我買了《朱鎔基講話實錄》和《古文觀止》,心想,現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人們光想著賺錢,可是很多人說話的水平還不如美國電影里的孩子,寫文章也未必比得上古時的藝妓。我熟讀後,文筆一定可以「賽過「《南方周末》的記者,演講可以讓各種忽悠的「大師」望塵莫及。
後來前總理的談話實錄我只看了一遍便將它送人了,至於《古文觀止》,我也只熟讀了裡面的十幾篇…四年過去了,它塵封於書櫃深處,我卻連一半也沒有熟讀,何論背誦!文章寫得爛,事情幹不成是有原因的,不是上帝沒有給我們拉門開窗,而是我們自己是個懶漢,舉世皆醉,我也爛醉,屈原獨醒,雖然政治上失敗,文學上卻有幾人能在他之上?要痛定思痛,反思自己,更要東山再起,捲土重來。人生的分水嶺在許多經典而專業的書籍,大多如此,豈有他哉?多麼痛的領悟啊!
(三)
念高中的時候語文老師跟我們講:「父母是部長,兒女過得像博士;兒女是博士,父母過得像部長。」現在想想,他只說對了前半句,博士怎麼能PK得過部長呢?博士只是人生一個比較好的起點,而部長作為三品大員(還有不少是二品大員)已經是絕大多數人人生的頂峰了!真要PK,就只能用「院士」來和「部長」對比。可惜作為兒女的干到「院士」,父母恐怕早已去世多年,意義已經不大。那時老師的用意大約只是鼓勵我們好好念書,並沒有太多言語邏輯上無懈可擊的考慮吧!
事隔多年,我才體會到了那句話真正的含義:你發奮讀書,發奮到有博士的起點,而又不失部長大人們青年時的那種步步為營的戰鬥力,你是厲害的,讓人不容小覷的,更是讓家族成員充滿敬意而津津樂道的。最重要的是,那樣的你,即使運氣差到有了一個智商低到只能高中畢業的兒子,你也有能力讓他擁有博士般的前程。那是成功者的慣性,因為你曾經太努力而且夠優秀了!這樣的人恰恰是從來不會抱怨他的父母為什麼不是部長的。正如培根所說的:「讀書不是為了雄辯和駁斥,也不是為了輕信和盲從,而是為了思考和權衡。 「
附:我害怕閱讀的人
文/台灣奧美
不知何時開始,我害怕閱讀的人。
就像我們不知道冬天從哪天開始,只會感覺夜的黑越來越漫長。
我害怕閱讀的人。
一跟他們談話,我就像一個透明的人,蒼白的腦袋無法隱藏。
我所擁有的內涵是什麼?
不就是人人能脫口而出,遊盪在空氣中最通俗的認知嗎?
像心臟在身體的左邊。春天之後是夏天。美國總統是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
但閱讀的人在知識里遨遊,
能從食譜論及管理學,八卦周刊講到社會趨勢,
甚至空中躍下的貓,都能讓他們對建築防震理論侃侃而談。
相較之下,我只是一台在MP3世代的錄音機;
過氣、無法調整。
我最引以為傲的論述,恐怕只是他多年前書架上某本書里的某段文字,
而且,還是不被熒光筆畫線註記的那一段。
我害怕閱讀的人。
當他們閱讀時,臉就藏匿在書後面。書一放下,就以貴族王者的形象在我面前閃耀。
舉手投足都是自在風采。
讓我明了,閱讀不只是知識,更是魔力。
他們是懂美學的牛頓。懂人類學的梵谷。懂孫子兵法的甘地。
血液里充滿答案,越來越少的問題能讓他們恐懼。
彷佛站在巨人的肩牓上,習慣俯視一切。
那自信從容,是這世上最好看的一張臉。
我害怕閱讀的人。
因為他們很幸運;
當眾人擁抱孤獨、或被寂寞擁抱時,他們的生命卻毫不封閉,
不缺乏朋友的忠實、不缺少安慰者的溫柔,甚至連互相較勁的對手,
都不至匱乏。
他們一翻開書,
有時會因心有靈犀,而大聲讚歎,
有時又會因立場不同而陷入激辨,有時會獲得勸導或慰藉。
這一切毫無保留,又不帶條件,是帶親情的愛情,是熱戀中的友誼。
一本一本的書,就像一節節的脊椎,
穩穩的支持著閱讀的人。
你看,書一打開,就成為一個擁抱的姿式。
這一切,不正是我們畢生苦苦找尋的?
我害怕閱讀的人,
他們總是不知足。
有人說,女人學會閱讀,世界上才冒出婦女問題,
也因為她們開始有了問題,女人更加讀書。
就連愛因斯坦;這個世界上智者中的最聰明者,
臨終前都曾說:
「我看我自己,就像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孩子,
找到一塊光滑的小石頭,就覺得開心。
後來我才知道自己面對的,還有一片真理的大海,那沒有盡頭」。
讀書人總是低頭看書,忙著澆灌自己的饑渴,
他們讓自己是敞開的桶子,隨時準備裝入更多、更多、更多。
而我呢?
手中抓住小石頭,只為了無聊地打水漂而已。
有個笑話這樣說:
人每天早上起床,只要強迫自己吞一隻蟾蜍,不管發生什麼,都不再害怕。
我想,我快知道蟾蜍的味道。
我害怕閱讀的人。
我祈禱他們永遠不知道我的不安,
免得他們會更輕易擊垮我,甚至連打敗我的意願都沒有。
我如此害怕閱讀的人,因為他們的榜樣是偉人,
就算做不到,退一步也還是一個,我遠不及的成功者。
我害怕閱讀的人,
他們知道「無知」在小孩身上才可愛,而我已經是一個成年的人。
我害怕閱讀的人,因為大家都喜歡有智慧人。
我害怕閱讀的人,他們能避免我要經歷的失敗。
我害怕閱讀的人,他們懂得生命太短,人總是聰明得太遲。
我害怕閱讀的人,他們的一小時,就是我的一生。
我害怕閱讀的人, 尤其是,還在閱讀的人。
推薦閱讀:
※敖鵬:基於「網紅」現象的解讀和思考
※《棋事》專訪羅洗河:思考 以應棋之聲
※義大利電影《深海長眠》,講述了追求死亡權利方面主題,如何看待死亡,如何看待安樂死?
※思考和胡思亂想有何不同?
※讀書《結構思考力》|| 結構化思考是一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