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真堪布:禪修的方法(第一講)--學佛網

達真堪布宣講於2015年9月29日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開始講一些禪修的方法。百日共修已經學修到了三特加行。三特加行有共同和不共同的方法,現在學的都是共同的方法。不共同的方法是大圓滿(阿底瑜伽)獨有的加行修法,這些不是隨便公開學修的。共同的修法主要是身、語、意三個要點。

  調整身、語、意,將身語意調整到最適當的狀態,這樣禪定會自然產生,很多世出世間的功德也會自然圓滿。但是身、語、意要調整到最適當的狀態,也是很有難度的!

  (一)身的要點

  不用說心,就連身體要真正保持一個適當的狀態或姿態,也是有一定難度的。比如說,毗盧七坐也是很難做到的。毗盧七坐是常用的一種身姿,大乘和小乘都用這個方法。還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在身體姿態方面都是有要求的。讓身體完全放鬆也是很重要的,若是身體沒有完全放鬆,也沒有保持一個適當的狀態,禪定很難產生。即使產生了,有時候也許能入定,但是很容易出現障礙,所以,身體的姿態是很重要的。

  有這樣的教言:身直則脈直,脈直則風直,心自然就平靜了。

  毗盧七坐僅是一種方法,還有其他很多種方法。跏趺坐,有全跏趺坐和半跏趺坐,也就是雙盤和單盤,若是能雙盤是最好的,若是不能雙盤也可以單盤。手結定印,也可以雙手扣放在膝蓋上。眼睛看著鼻尖,也可以看著前方的虛空。類似於這樣也有很多不同的方法。

  這些都是方法,若是真想把心靜下來,真想進入禪定,就要這樣。對於修行境界比較高的人來說,身體的姿態不是很重要,躺著、站著、坐著都可以。但是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身體的姿態是很重要的。

  要打坐、禪定的時候,有以下幾點要求:

  其一,世間的這些瑣事統統都要放下。打坐、禪修及禪定的過程中,若是再去做其他的事情,比如去關窗戶、開門、接電話、關煤氣等,都是一種障礙。

  其二,可以說身語意的善業也要放下,比如說磕頭、繞佛、轉轉經輪、捻念珠等等,也都要放下。雖然這些都是善事,也是平時都要做的。但是打坐、禪定的時候,都要放下。否則會影響心態,心不容易靜下來。

  其三,通過毗盧七座等方法,讓身體完全平靜下來,絲毫不動搖。

  這是對身體姿態的要求。

  (二)語的要點。

  語也是很重要的。我們現在通過九次排濁氣法讓語(氣)平靜。

  其一,不說世間的綺語,是非長短等都要斷掉。

  其二,打坐、禪修的時候,連念經或念佛都要放下,不念經,不念佛。

  其三,念咒有默念的方式,也要放下,什麼也不念。一切語言都要停止、禁止。

  通過九次排濁氣或三次排濁氣等方法,調整語(氣),保持適當的狀態。

  其實,無論是身體還是語言,都要把握適度,這個很重要。這裡只是講了一些常用的方法,其實還有很多種方法。

  (三)意的要點。

  主要是不想過去的事情,不想未來的事情,也不能分析現在的事情。放下一切分別念,心像三歲的小孩子一樣,什麼也不想,就這樣坐著。

  其一,我們總有很多世間的分別念,一會兒想這個,一會兒想那個,一會兒想家人,一會兒想孩子,一會兒想工作上的事兒,一會兒想生活上的事兒。這些分別念都要斷掉,這些都是不好的。

  其二,比較好的分別念也要斷掉。比如說觀佛像,觀壇城,觀咒輪,這些都是好的分別念,但是坐禪的時候也統統都要斷掉。

  其三,其他內在的、細微的一些分別念,也要斷掉。比如說要觀察的念頭,或者要觀察的心理狀況等,都要斷掉。

  總之,所有好的與不好的、粗與細的分別念,都要盡量斷掉。讓心保持它自己的狀態,即很明了,但是也沒有動搖。這種狀態並非什麼也不知道,一片黑暗。它的狀態(自性)是一種明明了了的,沒有分別,沒有動搖。

  最好有空性的見解。如《金剛經》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萬法唯心,心也是不可得的,也是空性的。若是有這樣的見解,能安住於這樣的狀態,這是最好的。

  但是今天我們主要是講一般的禪修的方法,不分世間和出世間。這個時候,主要是盡量斷掉內心的一切分別念。其實,要徹底斷掉那些細微的分別念是非常難的,需要達到一定的境界時才可以。但是也要盡量去斷掉這些分別念,什麼也不想也是可以的。

  我們現在只講一些禪修、禪定的方法,主要講寂止。寂止,也可以說是禪定。如果這種禪定是有見解,有智慧的,就是止觀雙運的。見解指的是出世間的見解,智慧指的是出世間的智慧。若是沒有見解,沒有智慧,它僅是寂止,也是禪定,但不是雙運的。

  前面主要講了身口意的要點。若是修禪定,身口意三門都要先平靜下來,一定要調整好,這是基礎。現在很多人都想獲得禪定,但無論是修世間的禪定,還是修出世間的禪定,都要以此為基礎。若是沒有什麼見解,沒有生起智慧,這樣修禪也可以,但是不能超脫輪迴,也可以獲得一些境界,但它是世間的。也可以出現一些神通,比如說五通等。例如宿世通,就是知道自己的前世;天眼通就是可以看到很多我們肉眼看不到的事物;神足通等等。若是沒有其他的境界、智慧,只通過禪定,可以獲得世間的八大成就。

  現在很多人都特別喜歡打坐。有些是為了養生,為了身體好。但是也有很多人,是想獲得一些世間的成就。如果想養生,就不用達到剛才說的標準,簡單坐一下就可以了。但若是真正想獲得世間的一些成就、一些神通,一定要通過正確的方法,長期修鍊,最後才能獲得。偶爾坐一坐是不可能獲得的。

  剛才講的身口意的一些要點,也可以說都是前行,也需要練很長時間。自己應該安排時間,先不做其他的,先練習這些要點。比如,用三天、七天,也許更多的時間,一步一步地練身口意的要點。其實這是一種竅訣,這樣比較紮實,也比較穩定。否則,既不紮實,也不穩定。就像我們現在學修一樣,雖然學了很多東西,明白了很多道理,但都沒有落實,也沒有一步一步地實踐,這樣是不會受益的。雖然很多人學修的時間都很長了,但是都沒有任何境界,也沒有產生任何功德。主要是因為我們雖然都知道,都明白,但是沒有去做。還有的不紮實,實際就是糊弄自己。百日共修每天四座修法就要這樣做,但是沒有人認真去做,若是你這樣坐,現在快到一百天了,你的變化會非常大,肯定會有一些進步,有一些收穫,但是很多人什麼都沒有。

  下面講一些具體的禪定方法。

  我們的心,其實叫「藏識」,密續里叫「普作王」。「藏識」就是阿賴耶。世間出世間的一切,都從這裡產生,從這裡幻變,其實都是心的一種幻變。若是你降服了心,一切就都降服了;心自在了,一切就都自在了。若是真正明白了,問題都在心裡,若想解決問題,也要從心入手。去馴服心,馴服了心,一切都馴服了。之所以稱它「普作王」,因為世出世間的一切顯現,無論是清凈還是不清凈的,都由它來造作的,從它這裡產生的。之所以稱「藏識」,也是因為世出世間一切清凈的不清凈的顯現,都是它的幻化和游舞,所以也叫「阿賴耶」。它是一切快樂和痛苦的根,快樂由它來造,痛苦也是由它來造。所以,一切都是由心來造,都是由自己來造,跟天主沒有關係,跟耶穌沒有關係。

  想要馴服這個心是很難的。我們的心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有時候想安住,想靜下來,但靜不下來,越想靜越靜不下來,越想安住就越安不住,起心動念更多,分別念更多。所以這方面也有很多方法。雖然它是野馬,但是可以通過一些方法抓住它,馴服它,最後它老實了,怎麼都行了。同樣,心也可以通過一些方法去馴服它,它就能平靜下來。

  對於脫韁的野馬,你直接去抓它,它可能跑得更快,你根本追不到它,也抓不到它。你可以通過一些方法,在它能看見的地方,放一些它愛吃的東西,它會慢慢地走過來,慢慢地吃東西,然後慢慢地它就不怎麼怕人了。這個時候就可以抓住它,馴服它。心也是如此,不要讓它直接地安住,直接想平靜是很難的,要通過一些方法。

  就像被風刮的沙子,風停了,沙子自然就落地了。你不要去想好與不好的,不用特意地安住,自然地安住,它就平靜了。若是你直接去觀察,直接去特意安住,這樣你無法安住,可能分別念會更多。心跑了,抓回來,然後又跑了,又抓回來……這樣容易患心理上的疾病,精神容易出問題,會出現很多障礙。通過一些方法讓它靜下來,禪定自然就會在相續中產生。

  禪定有無相禪定和有相禪定,這裡先講有相禪定。

  一般修禪定,都要先皈依、發心。這個心容易動搖,會突然出現一些分別念,我們可以把注意力放在一些物質上,可以先找一些東西,比如一塊石頭、一塊木頭、一個茶杯或一支筆等,放在眼前,然後把一切注意力放在這個所依上面,別的什麼也不想。這樣坐一會兒,分別念就會起來,這時候不要讓它想這想那的,注意力放在這個所依上。例如,如果所依是一塊木頭,注意力就放在木頭上;如果所依是一塊石頭,注意力就放在石頭上;如果所依是一個茶杯,注意力就放在茶杯上;如果所依是一支筆,注意力就放在筆上。眼睛盯著所依,心裡也只想著這個所依,這樣就可以了。

  這也是一種方法。找一個所依,心專註於所依上,不散亂。心特別專註,它也是一種明了的狀態,沒有散亂,也沒有動搖。

  講聞法方式的時候也講過內收和外散。心專註於所依上的時候,不能內收,即過度專註,這樣容易昏沉,容易出現障礙。這時也不能外散。心不能動搖,也可以說保持不緊不松的狀態,這樣坐著就可以了。

  不能閉眼睛,要睜開眼睛盯著所依,心放在所依上,不能散亂。通過眼睛,內心專註不散亂。這個時候,一定要保持不緊不松的狀態,這是很重要的。若是太緊了,會出現障礙,如昏沉;若是太鬆了,心就會跑到其他的事物上。

  心放在所依上面,但心還是在一個平靜的狀態中。入定坐一會兒,時間不能太長,然後可以出定。出定的時間也不能長,心也不能放逸,一定要注意。接著再入定,再進入那種狀態,時間不能太長,然後又從那種狀態中出來,時間也不能長。為什麼這樣要求?時間短,則不容易出現內收或外散等障礙。否則,若時間長了,就會像你們打坐那樣,有的在那昏沉、打瞌睡,有的散亂,身在修法的行列中,心不在修法行列中,不在大殿里,跑到家裡去了。若時間短,就不會出現外散、內收這些障礙。次數多,出定又入定,入定又出定……這樣可以產生禪定,產生這種功德。

  入定和出定的時間都不要太長。大圓滿里更強調這點,時間要短,但是次數要多,出定、再安住一下……慢慢就可以連起來。此處通過這個方法修禪定也是這樣,時間要短,次數要多,最後可以連起來,就能很順利地出現禪定。否則,容易出現障礙。現在很多人為什麼禪修不成功,沒有什麼功德,就是這個問題。

  最後收坐的時候,不能直接起來就走,慢慢地把這種狀態運用到日常行為當中,迴向、念吉祥,這樣就可以結束。

  這是一種方法。有這樣的所依(對境),將注意力放在所依上面,就可以了。

  今天先講一種方法。這樣修鍊也可以產生禪定。只靠這個方法,別的什麼也不用,也可以圓滿世間的八大成就,這也是非常殊勝,非常不得了的。現在很多人禪修是為了養生,但這個利益太小了;修世間的八大成就,對世間人來說,這是大福報,也是不可思議的東西,但若是與出世間相比,微不足道,什麼也不是。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諦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迴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推薦閱讀:

三年之約感應與修法問答輯錄(關於北斗聖像、加持、禪修的探討)
四念處內觀禪的基本要求和用功方法-內觀禪修
也談僧伽禪修
真實的岡仁波齊的轉山故事,一個諮詢公司合伙人的朝聖之路
《一日禪》謀事在人 成事在天

TAG:方法 | 禪修 | 學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