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析:九年級下冊 第14課 冷戰中的對峙

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青城中學 杜建平一、知識梳理

二、重點難點分析(一)課本重點分析1.冷戰政策背景:二次大戰結束後,美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居於世界第一位,它稱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脹,但美國又不得不正視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含義:美國帶領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採取了除武裝進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敵對行動,以「遏制」共產主義。這種政策被稱為冷戰政策。表現:①政治:杜魯門主義——1947年3月,杜魯門在國會發表演說。他提出的「遏制共產主義」、干涉別國內政、加緊控制其他國家的綱領和政策,後來被稱為「杜魯門主義」。它的出台,標誌著美蘇戰時同盟關係正式破裂、美蘇冷戰開始。②經濟:「馬歇爾計劃」 ——以杜魯門主義為起點,美國在經濟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歐的「馬歇爾計劃」(即「歐洲復興計劃」)。③軍事: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蘇聯採取了針鋒相對的措施,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至此,美蘇冷戰局面最終形成。美蘇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對峙。2.蘇美爭霸:起止:從20世紀50年代赫魯曉夫擔任蘇聯領導人後,美蘇展開了長達三十多年的爭霸。1991年蘇聯解體,標誌著長達半個世紀的美蘇兩極格局結束。實質:美蘇兩國在實力的基礎上,為了各自國家的利益,對世界勢力範圍的劃分。表現:(1)五六十年代:蘇聯的軍事實力遠不如美國,因此美國在爭霸過程中佔有優勢,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的解決,充分說明了這一點。(2)70年代:美蘇爭霸達到高潮。美國由於深陷越南戰爭實行戰略收縮。而蘇聯隨著經濟軍事實力的增強,採取積極進攻戰略,1979年出兵阿富汗。(3)80年代:由於長期的爭霸,導致蘇聯經濟負擔沉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戈爾巴喬夫提出以軍備控制為中心的戰略收縮,1989年從阿富汗撤軍。美國因為擴充軍備成為最大的債務國,經濟遇到西歐和日本的激烈競爭,美國同意有限的緩和。認識:美國等大國違背客觀的歷史潮流,實施霸權主義,直接威脅世界安全、和平與發展。(二)課本難點分析1.美蘇爭霸、冷戰、兩級格局有何聯繫和區別?①美蘇爭霸是冷戰政策的主要內容,是兩極格局的主要表現形式。②冷戰是戰後美國和蘇聯為首的兩大陣營的對抗。戰後40多年立美蘇兩大政英之間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意識形態等方面進行的緊張激烈的對抗。但是並沒有動用大規模的武力和軍事衝突。③兩極格局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蘇聯及其盟友,組成強有力的集團,彼此對立,誰都不佔絕對優勢與統治地位的形勢。那時的美國和蘇聯就是兩「極」,由此形成的世界格局被稱為兩極格局。2.冷戰政策的手段有哪些?總而言之,就是封鎖與遏制,這是冷戰政策的根本方式,也就是不與敵對國家進行經濟、外交、軍事合作,不助長敵對聯盟的參與國的經濟發展,封鎖敵對(主要是北約和華約兩大陣營的敵對)聯盟的可能變得強大的渠道。3.美蘇爭霸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和啟示?美蘇爭霸根本上來說是兩國綜合國力之間的綜合較量,在前階段軍事實力是最主要的參考指標,而往後經濟實力所佔地位越來越重要。兩國為了爭奪軍事上的優勢都把大量國家資源投入軍備競賽,對經濟發展造成了長遠的損害。美國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60年代末開始的經濟危機和70年的滯脹,而蘇聯的影響則更大,由於經濟長期畸形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無法得到應有的提高,國內矛盾不斷激化,成為最終導致國家解體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美蘇爭霸的歷史教訓是相當深刻的。首先各個國家,尤其大國應該放棄爭奪世界霸權,相互攜手合作,維護世界的和平和穩定。各個國家都應該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制訂外交政策,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給予堅決抵制。各國應該放棄爭奪軍事優勢的做法,將主要精力和資源用於經濟發展和建設,提高以經濟和教育實力為核心的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學法指導1.要點法:本課內容雖然比較多,但是中考的考點卻只有一個:簡述杜魯門主義等史實,了解美蘇「冷戰」對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認識霸權主義對人類進步和安全的威脅。只有這樣學習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2.比較法:時間特徵事件五六十年代美國在爭霸中處於優勢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柏林牆70年代美國戰略收縮,蘇聯積極進攻1979蘇聯出兵阿富汗;中美關係正常化80年代美蘇雙方戰略緩和1989年蘇聯從阿富汗撤兵3.識圖法:對於60年代的美蘇爭霸態勢,可以通過漫畫《赫魯曉夫和肯尼迪的較量》,進行理解。漫畫中的人物指赫魯曉夫和肯尼迪,他們正在起勁地扳手腕,說明古巴導彈危機是兩國實力的較量,是美蘇爭霸的表現。他們的另一手則分別按向控制對方的導彈按鈕。這反映當時美蘇關係極度緊張,戰爭已經一觸即發。另外通過赫魯曉夫的大汗淋漓,可以反映出美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強於美國,美國在當時的美蘇爭霸中佔有很大優勢。四、中考命題分析本部分內容重點突出,中考命題主要集中在冷戰對峙局面形成(1947年,杜魯門主義出台)和兩極格局結束的標誌(1991年,蘇聯解體),命題的題型主要以選擇題為主。五、中考試題分析例1.二戰後,為穩定資本主義和遏制共產主義,美國積極推行冷戰政策。冷戰開始的標誌是( )A.「杜魯門主義」的出台 B.「馬歇爾計劃」實施C.《北大西洋公約》簽訂 D.《友好互助條約簽訂》解析:本題考查對課本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冷戰政策開始的標誌是1947年杜魯門在國會發表演說,宣稱美國有領導「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產主義的滲入」。杜魯門提出的「遏制共產主義」、干涉別國內政、加緊控制其他國家的綱領和政策,後來稱為「杜魯門主義」,它的出台,標誌著美蘇戰時同盟關係的破裂、美蘇之間冷戰的開始。例2.(2007年徐州市)1945年5月8日,美國駐蘇聯參贊凱南說:「人們在歡呼雀躍……他們以為戰爭結束了,而戰爭才剛剛開始。」此處剛剛開始的「戰爭」是指A.一戰 B.二戰 C.「冷戰」 D.科索沃戰爭解析:本題考查對史料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題干中的時間:1945年5月8日,這個時間是二戰在歐洲戰場結束的時間,而需要注意的是隨著二戰的結束,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開始進行冷戰。答案:C例3.(2007年自貢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對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實行「冷戰」政策。將「冷戰」推向了高潮的重要事件是( )A.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 B.美國推出「杜魯門主義」C.美國實施「馬歇爾計劃」 D.「北約」和「華約」組織的建立解析:本題考查對課本知識的理解能力。杜魯門主義的出台標誌著冷戰政策的開始,在冷戰政策的推動下,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和以蘇聯為首的華約組織相繼成立,美蘇爭奪世界霸權,世界呈現兩極化格局,冷戰政策達到了高潮。答案:D例4.(2007年南京市)二戰後初期,羅伯特·奧本海默曾說:「我們或可以預料一下這樣的情形,兩個大國都可以毀滅對方的文明和生機,雖然自身也處於危境。」這裡的「兩個大國」指的是( )A.英國和德國 B.美國和蘇聯 C.德國和日本 D.英國和法國解析:二次大戰結束後,美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居於世界第一位,它稱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脹,但美國又不得不正視在二戰中成長起來的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因此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展開了爭霸戰爭,嚴重威脅了世界和平。答案:B例5.俄羅斯總統普京曾說:「華約和蘇聯解體後,北約實際上失去了存在的價值」,你認為普京此話的含義是( )A.國與國之間應該友好合作 C.世界局勢日趨緩和B.世界兩極格局已經終結  D.經濟全球化趨勢日解析:本題考查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靈活運用能力。在華約和蘇聯解體前,北約和華約兩個軍事集團對峙,世界呈現兩極化格局。華約和蘇聯解體後,兩極化格局終結了,北約失去了與之抗衡的集團,因此普京說「北約實際上失去了存在的價值」。答案:B作者簡介:杜建平,淄博市高青縣青城中學歷史教師,大學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在《中學歷史教學參考》《基礎教育》《中小學教學研究》《山東教育》《第二課堂》《考試報》《中學歷史快遞》《中學生學習報歷史周刊》《新課程》《現代教育導報》《中學歷史教學參考報》《少兒智力開發報》等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試題1000餘篇。2005年參與編寫中央教科所教學參考書(九上歷史·地圖出版社),並參與編寫教學輔導用書30多部。2004獲得山東新聞類稿件評選一等獎;2005年被評為高青縣教學能手。
推薦閱讀:

《我的前半生》簡直就是女人的反面教材
[轉載]《楊公風水專用教材》之十
TQM全面質量管理經典版培訓教材
八字中級教材----羊刃格(劫星秉令)
書法校本課程教材

TAG:教材 | 對峙 |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