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寫作指導】如何寫好規範的議論文2

【議論文寫作指導】如何寫好規範的議論文2(2010-08-27 17:33:41)

轉載

標籤: 議論文 分論 中心論點 排比 布魯諾 奧斯威辛 教育 分類: 新高考新教法

【議論文寫作指導】如何寫好規範的議論文2

【議論文開頭技法】

有一位優秀教師,提出了議論文開頭的三個字,抓住了核心:

短----簡潔最好三兩句成段,引入本論;  快——迅捷入題要快,最好三言兩語就點明文章的基本觀點或議論的話題。因為評分標準中有「中心明確」的細則。開篇確定中心,有利於閱卷者按等計分,也有利於作者展開論述,不致出現主旨不清、中途轉換論題等作文大忌。  靚——精彩這也是傳統文論中所說的「鳳頭」。精彩的開頭,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閱卷者,給閱卷者留下好的印象。文章開頭要精彩,多用比喻、類比、排比等修辭引入論點,還可引述名言,講述寓言故事導入話題。

一. 開門見山法

開門見山,是採用率最高的一種方法。即在文章的一開頭就與全文的中心論點保持一致方向,不是亮出觀點,就是導出觀點。

如,「人有七情,自有喜好與厭惡之情,然而,當這種好惡之情摻入對真理的認識時,又會有怎樣的影響呢?」(山東考生《勿以好惡論斷之》 一起筆就緊扣情感與認知,以一種假設將讀者的思維引向對本質問題的思索,文章的立意顯得十分深刻。這樣的入題方式,簡潔,卻分量十足。

如, 「就像那溪流慣於奔騰,大海慣於咆哮一樣,我習慣於沉思,習慣於遐想,習慣於把自己的感情流露在日記簿上。」(《習慣》)

如,「轉折是橋,在你山重水複疑無路時,橋的出現會改變你窘困的境遇,拓開一片新的天空。」(《轉折》)

用一句話,開門見山,既提出了問題,又表明了中心論點,簡明明了。

二. 引用名言法

引用名言,就是在作文開頭就直接引用一句名言警句,並且用這句話作為全文的中心論點。這裡所說的名句,包括古今中外名人名言,格言諺語,詩詞歌賦等。

如,高考作文《責任》,開頭這樣寫道:「英國王子查爾斯曾經說過: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情,這就是責任。」責任,是與生俱來的。

如,魯迅先生說:「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他的話很有道理,對我們很有啟發性。不論在學習上,還是在工作上,我們都應該牢記這句至理名言。」(《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

文章開頭所引用的查爾斯、魯迅的名言是文章的中心論點,貼題,集中,統領了全文內容。

如,「人是有感情的,正如古語所說的:『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故而,在認知事物時便不自覺地附著了濃濃的個人情感。於是有了『情人眼裡出西施』的纏綿,『感時花濺淚』的悲戚。」(山東考生《怎一個「情」字了得》 文章開頭即緊扣住一個「情」字,在三句話中嵌入了三句有關情感的名句,顯示出了考生較為紮實的寫作功底。底蘊說白了就是積累,走上考場的時候,你該積累了不少的名言警句吧,而你所積累的東西該不只是為了那道僅值幾分的名句填空題吧。

三、設問開篇法。就是在文章開頭,先就要議論的問題提出疑問,然後在回答問題中提出自己的觀點。如,「什麼叫追求?就是人們對其嚮往的目標去努力實現的思想和行為。什麼樣的追求才是有價值的呢?我認為只有對社會、對人類有益的追求才是高尚的和有價值的。」(《追求》)

又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們應該追求什麼樣的美?什麼樣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呢?什麼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美呢?車爾尼雪夫斯基說:『美是生活。』人們生活中美的語言,美的行為,美的心靈,美的生活方式,這才是我們所追求的最主要的美。」(《應該追求什麼樣的美?》)

採用設問,引起讀者注意,然後自問自答,在釋疑中自然推出全文的中心論點。

四、解釋概念法

與文章開頭,就將標題或相關概念的含義解釋一下,從而明確全文的中心論點。文章開頭準確解釋概念,給人印象清晰明確。

如,「我國很早以前就有『自強』一詞了。《易經.上乾》說:『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就是自己努力向上。一個人要有所作為,應具備的品質是:既不要自卑,也不要自負,而要自強。」(《自強.自負.自卑》)

如,「底色,《現代漢語詞典》注釋為:底子的顏色,也用於比喻。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底色。花草樹木,它們的底色,是本原的,是自然生長的。例如一棵樹,它的樹榦是赭黃的,它的葉子是碧綠的。它們的底色是無法更改的。那麼,人的底色是什麼呢?我想,應是最基礎的東西,是性格、思想、精神形成的基礎。(《打好生命的底色》)

五、 排比入題法用排比的句式,引入議論文,是一種很好的寫作方法。

「當一顆普通的種子掉落在達爾文的腳邊,他將它拾起,數十年後,《進化論》展現在人們的眼前;當一隻流螢飛過泰戈爾的窗前,他仔細凝望,不久,美妙的詩篇傳到了人們耳邊;當一縷光線在愛因斯坦的身後投下一片影子,他反覆思量,數年後,光量子理論震驚了全世界。這些每天都能看到的事物卻讓人悟出了天地的玄妙,品出了人生的韻味。的確,正是眾多細微的東西組成了這個世界,也讓人從它們身上感知了人格的偉大與卑微,生命的頑強與脆弱。」(《水滴里的陽光》) 三個排比,文采飛揚,引人入勝。

如,「你會因喜愛北國的皚皚白雪而對南國的椰樹海風不屑一顧嗎?你會因沉迷於江南的小橋流水、青瓦白牆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美嗎?你會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經典名著《紅樓夢》嗎?你會鍾情流行音樂而厭煩『沉悶乏味』的古典音樂嗎?——古希臘哲人曾說,人是感情的動物。因此,面對大千世界,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喜好憎惡往往會影響到對人、對事的看法。相信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架天平,有個自己的標準,用來衡量周遭的一切。」(湖北考生《心中的天平》)

優雅的語言、和諧的音節、豐富的形象還不足以觸動你的情感嗎?還不足以讓你在美的品味中恍然大悟「原來對美的感知,對人對事的看法,都是受到心中那架天平的影響」嗎?

如,「時間如海,記憶如沙灘,海水將一枚枚貝殼送到沙灘上,又收回到她那浩渺的胸懷。

時間如風,記憶如巨岩,風將巨岩刻劃得千瘡百孔,又用多情的手把那些痕迹撫平。

然而,總有幾枚貝殼,在亘古的海灘上鳴響著歷史的悲風,總有幾筆劃痕在訴說著記憶的不朽。」(《貝殼·劃痕·記憶》)

如,「有一種風景叫安寧閑適。如一灣清泉,汩汩而出,水光旖旎。那是王維在青青竹林間一聲聲古琴的高雅;那是嵇康在山野草廬中一下打鐵的鏗然;那是陶翁於東籬下悠然採菊的安適;那是陸羽靜靜地泡上那杯香茗的沉穩。他們用生活告訴我們:非淡泊無以明智,非寧靜無以致遠。那份恬然、那份對名利的不屑,讓我們銘記於心,不會忘懷,於是知道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風景這邊獨好。」(《風景這邊獨好》)

如,「 烏雲覆天,黑雨傾盆,當隨著波濤飄搖于海浪上的水手看到明亮的燈塔時,是一種轉折。怪石嶙峋,綠林莽莽,當青衫的騷客吟詠「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時,又是一種轉折。」(《轉折》) 如,「沒有地獄的錘鍊,哪有建造天堂的力量?沒有流血的手指,哪有動人心魄的琴聲?在錘鍊中,我期待著力量;在流血中,我等待著升華。堅守、企盼轉折」。(《轉折》)

用形象語言,展示才華入題,形成整齊的句式形式,絕妙!

六、對比入題法

  用對比的角度,引入文章,對比鮮明。

如,「當歷史的車輪壓過奧斯威辛,聽到的是男人的怒吼與女人的尖叫,看到的是母親的哭泣與孩子的驚恐。而今,奧斯威辛的天空湛藍而且透明,一排排高聳的建築直插雲霄,似要打破這裡的寧靜。」(《當記憶流經奧斯威辛》)

那天,奧斯威辛警鐘長鳴;那天,猶太人民飽含熱淚;那天,記憶流經這和平的世界;那天,和平在向那極端的功利者和道貌岸然的戰爭者宣判;勝利的鐘聲會在和平者的心中響徹整個胸膛。時間永遠不會將奧斯威辛風化在記憶底層!

如,「有時候,感情是一劑善變的葯,融在愛人的酒杯中,苦澀里也能品出甘潤;有時候,感情是一把雙刃劍,握在敵人的手裡,縱輕輕揮下也覺得傷痕纍纍。」(浙江考生《真情誠可貴理智價更高》) 感情既是能化苦澀為甘潤的「善變的葯」,又是可以帶來累累傷痕的「雙刃劍」。精緻的比喻將情感的兩重性揭示出來,構成巧妙的對比,非常形象地點出了文章的中心:真情誠可貴,理智價更高。

七、抒情入題法

用議論抒情,引入文章,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如,「常常是一位親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隕落,我們才悲哀於死神的無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與疾病殊死鬥爭,我們才詛咒病魔的猖獗橫行;常常是我們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們才正視社會上的毒瘤……」(江蘇考生《放下感情的葉片》) 這樣的語言是不是很容易喚起你的共鳴?這樣的開頭,既飽含著深厚的情感,又折射出理性的色彩。如此入情入理的文字,引導我們觸摸到了這樣的本質——感情的葉片時常遮擋住我們理智的目光。

如,「生命之中總有一些記憶深埋在我們心底,儘管時間飛逝,他們也不會因此而消了顏色,褪了芬芳,反而在時間的沖洗下愈加鮮紅,成為溫暖我們一生的財富。記憶是花種,在時間流水的滋潤下,開除了迷人的花。」(《花開兩岸》)

記憶是時間長河兩岸的繁花,時間不僅不曾讓它們風化,還給了它們滋養,讓它們愈加美麗。

人如水中之魚,游在記憶的長河之中,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著命運碰撞所引起的心靈的微微跳動。雖言世事白雲蒼狗,滄海亦會變桑田,卻終會有記憶的港灣中停靠著的那些無言的心靈之船,記載著它們的偉大,傳播著它們的精神。讓記憶的洪流為那些偉大的心靈作證,讓真正的偉大永遠放射著奪目的光輝!(《記憶不會因時間流逝而老去》)

記憶不會因時間流逝而老去。秋風蕭瑟,捲起楓林的片片生靈,每一片楓葉「都會有其最終之歸宿」,正如喬伊斯所說。每揀起一片葉子,細細觀察它的脈絡,你都會發現它與其他葉子的不同之處。

八、轉述材料入題

如果是材料作文,在開頭直接的引用原材料,簡要材料,也是一種入題的好形式。材料作文的開頭要注意三點:一是轉述材料必須簡潔;二是必須根據試題要求和提示轉述;三是迅速從敘述轉入議題或論點。這樣的開頭,既緊扣材料,又緊扣話題,突出中心,可謂「一舉三得」,起到了開宗明義的效果。

如:「兒子與鄰居說了相同的話,富人卻持截然相反的態度。寓言中的富人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影子。是非的天平,需要理智的手去擺布,莫讓感情的砝碼左右了你的判斷。」 (河北考生《莫讓感情迷了是非眼》) 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有這樣一段論述:「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從這段話中,我們不僅能看出這位國學大師獨特的為文之道,而且能感悟到其中深蘊的人生智慧:人而為事,出能觀之,方能立於不敗之地。」(《人生的「出」與「入」》)

這兩個高考題,一個是智子疑鄰,一個是引用王國維的名句,考生都用了引用材料,簡潔入題的形式,得了滿分。

九、比喻入題法

在高考作文中,用比喻的形式,也是一種入題的思路。引用一個故事、一則寓言,或者一段笑話作為譬喻,然後從譬喻中引出總結的中心論點。有篇高考作文擬題為《燈塔·路標·理論》,開頭寫道:「在暗礁四伏的海上航行,需要燈塔指點迷津;在岔道口上,需要路標指引方向。否則就要觸礁,迷路。在人生的路途中,我們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設喻的開頭,簡單而清楚。

如:「《笑林》上有這樣一則笑話:一個人走路時不小心跌了跤,爬起來走了幾步,又摔了一跤。於是他懊惱不已,『早知還要摔跤,當初何必怕起來呢』這樣,他坐在路上再也不起來了。這個人是可笑的,他的可笑之處在於,『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如果每個人都像他一樣,新生事物就不可能出現,社會就不可能向前發展。」(《跌跤與摔跤》)

一個可笑的故事開頭,一下子吸引了讀者,又形象生動,文章的意趣頓生。

如,「有時候,感情是一劑善變的葯,容在愛人的酒杯里,苦澀里也終能品出甘潤;有時候,是一把雙刃劍,握在敵人的手裡,縱使輕輕揮下,也覺得傷痕纍纍。朋友,鐵血的的男兒也有情,沙場的將士也有淚。感情支配著心靈,左右著靈魂,可是小心啊,切勿讓它變幻了你評判的目光。」(《真情誠可貴,理智價更高》)   先將感情比作「善變的葯」「雙刃劍」,而「苦澀」和「甘潤」、「輕輕揮下」和「傷痕纍纍」兩組矛盾,很形象地論證感情「變幻了你評判的目光」。用比喻開頭,尤其是里一連串比喻句開頭,新穎別緻優美,給讀者以享受。它是精雕細琢的產物,所以在高考作文這樣的「急就章」里,就更顯得難能可貴。 如,「 銳峰出於鈍石,明火熾於暗木,貴珠產於賤蚌,美玉琢於醜璞。一切事物都在歲月中變幻著,因為每一條路都充滿了轉折。」

藉助比喻,以整齊句式排比入題,超凡脫俗。

十、現實入題法

用現實、生活的現象開頭,也是一種方法。這種開頭,把讀者與閱讀者的情感拉近了。

如,「父親這一代人,他們長身體時遇到自然災害,求學時上山下鄉,回城時趕上壓縮居民戶口,子女深造又正好趕上大學自費……可他們的眼睛依然閃亮,他們的腰桿依然挺直,顯得踏實、自信、沉穩。」(《父輩》)

父輩的歷史與滄桑,一下子與讀者的距離縮小了。

如,「人生活在世上,是在無數的感情里度過。有人說一個人的生命是從笑聲中開始又在哭聲中結束,這一笑一哭,莫不飽含著濃濃的人情,浸透了感情的一生,使生命有了支柱、目標、希望,使生命真正飽滿、充實,使人性有了耀眼的光華。人們重感情,人類也許永遠也無法理解在一頭飢餓的雄獅面前,它的孩子與獵物沒有區別的那種無情獸性。然而深深淺淺的感情織成的雲卻又常常成為一種遮蔽,讓人們原本智慧的眼眸無法看到青天。」(湖北考生《莫把情雲遮慧眼》) 由現實人生入題的文章大多能發人深省。像這樣的開頭,緊扣住人生在世「一哭一笑總關情」的角度來立意,自然引出了對情感與認知之間關係的辨證思考,入題不可謂不快,立意不可謂不高。 「APEC讓全世界颳起了『唐裝熱』。看著那不同膚色、不同國籍的人們著一身相同的唐裝時,我不禁吶喊,我愛唐裝!曾經,這樣的傳統服裝讓國人排斥,單調乏味,不及洋裝輕便舒適,人們抱怨過,人們責難過,穿著這樣的衣服甚至讓他們羞愧,我不禁要問:一件衣服,有那麼多過錯嗎?」(湖北考生《我愛唐裝》) 直接以現實APEC會議引起的「唐裝熱」入題,聯繫對唐裝先後情感態度的不同,引出了對本質的追問——衣服自然不會有對錯,錯的是人們的情感和認知。假如能在入題時用時事材料來緊扣話題,通過品評時事來追蹤本質,你的作文的開頭是不是也能帶著幾分新鮮,閃爍著幾縷智性的光芒? 如,「心為情役,人為情役,何其悲哀。香港電視劇《縱橫四海》給我最深的印象是:一位母親,為了讓殺了人的兒子的罪名不成立竟說人是她殺的,寧願自己背上殺人犯的罪名,也要讓罪惡滔天的兒子逍遙法外!這位糊塗的母親自殺前說了一句話:他是我的兒子!哎,心為情役,人為情役,何其悲哀!」(《〈情役》〉 「心為情役,人為情役,何其悲哀」三句的反覆是強調,是突出,更是深化了「悲哀」的情感。作者站在法理的角度評述母親為兒子頂罪,故說她「糊塗」,說她「心為情役,人為情役」,說她「悲哀」,在冷峻的理性剖析中融進了強烈的感情,就連嘆詞「哎」也透著深深的「悲哀」。

【議論文的結構】

文章的結構,是文章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之間的內在聯繫和外部形式的統一。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結構三個要素組成的。中心意思是文章的「靈魂」,要明確無誤;材料是「血肉」,要豐富,並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結構則是文章的「骨架」,是謀篇布局的手段,是運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一、常見的結構方式

1、並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分論點沒有主次輕重之分。

分論點的提煉和表述是並列結構的重點,需要做好準備構思階段,先想好,擬好提綱,視綱而寫。如何分解論點呢? 

(1)一篇議論文至少要有兩個分論點,最好有三到四個。

如,文章《談讀書》的兩種並列方式:

一種是:讀書能讓人懂得許多道理;讀書能讓人增長許多知識;讀書能讓人變得更聰明。

一種是:讀書是一種享受生活的藝術;讀書是一種提升自我的藝術;讀書是一種充實人生的藝術;讀書是一種感悟人生的藝術。

再如,一篇優秀作文《選擇》,是這樣分論點表述的:

「我們要選擇真理。還記得布魯諾殉難的故事嗎?布魯諾是16世紀一位著名的唯物主義者,他闡述和捍衛哥白尼的日心說,還提出宇宙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是無限的。他的堅持引起了當時教會的強烈不滿,而在個人的生命和堅持真理中,布魯諾毅然選擇了真理。於1600年,布魯諾在羅馬鮮花廣場上被宗教教徒放火燒死了。布魯諾雖然光榮地犧牲了,但是清醒的人們深深知道他的選擇是正確的,他使唯物主義在後世得到推崇和繼承,為科學真理作出了貢獻。  我們要選擇國家利益。劉胡蘭、邱少雲在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面前,不屈不撓,視死如歸,為國捐軀,為新中國的解放貢獻力量。還有近代著名作家魯迅,他為了喚醒中國那部分麻木不仁的人,決定棄醫從文,他深知只有醫好病人肉體上的病患是不夠的,精神上的病患同等重要。魯迅寫下了《狂人日記》、《葯》、《孔乙己》等作品,揭露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吃人制度,喚醒千萬群眾,為新民主主義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魯迅選擇了國家利益,捨棄自己的愛好,但他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  我們要選擇光明的前途。記得一位高考狀元是這樣說的:「在我的讀書生涯中,我捨棄了平凡,選擇了讀書;捨棄了大量的遊戲,選擇了學習;捨棄了驕傲和自滿,選擇了謙虛,我的成功是在選擇中獲得的!」我們的確要為自己的前途作出正確的選擇。在科學技術相當發達的今天是人才的競爭,這就要求我們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抵制形形色色的誘惑,不斷地實踐自己,充實自己,改善自己,為自己的光明前途奮鬥。」

(2)分論點的語言要精練,一般控制在20字左右。

話題作文《關注》的並列層次是:

關注市場信息的人,才能扣住時代的脈搏。

關注自然現象的人,才能登上科學的頂峰。

關注民生疾苦的人,才能贏得百姓的擁護。

(3)分論點句子的結構要基本一致,使中間幾段構成排比或准排比段。

例如,2008年的滿分作文《帶著感動出發》,文章的三個段落形成排比,十分明晰。

「帶著感動出發,才能體會那些高尚的情操。在人生的路途上,我們無比渴望受到高潔氣質的熏陶。然而,懷抱一顆充滿感動的心,那些美妙高尚的人格才會如花般絢爛地開放在你的眼前,永恆於你的心間。如果不是心懷感動,陶淵明「性本愛丘山」的淡然氣質如何讓你覺得心曠神怡。如果不是心懷感動,司馬遷那「史家之絕唱」如何在你心間激起層層浪花。因為感動,因為帶著感動出發,我們才會被那些高尚的人格引向新的路途。

帶著感動出發,才會感悟到生命的真諦。珍惜生命,感悟生命並非人人都能恪守的真理。如果不是把感動放在心間,你如何觸摸到生命中最柔軟的底層,你如何理解生命複雜的含義。史鐵生雖然雙腿殘疾,雖然怨恨過、痛苦過,但他最終在蒼涼的地壇中悟出生命的內核,這種深刻的領悟來自他內心對生命的感動,來自親情帶來的刻骨銘心的感動。這感動,讓他在破碎的生命路途中走了那麼遠,這感動讓他對生命充滿敬畏、充滿感嘆。因為感動,因為帶著感動出發,我們才能擁抱生命敞開的靈魂。

帶著感動出發,才能做的堅守原則與堅持不懈。感動讓我們內心變得柔軟,感動讓我們將自己的信念把持的更加堅定。蘇武牧羊於瀚海之地,大漠飛沙,我們相信是他心中的感動,那出自對國家大愛的感動引領他在那條荒蕪之路上勇敢邁進。還有王昭君,「一去紫台連朔漠,去留青冢向黃昏」,她的勇敢同樣來自她那真真切切的感動、遵循於內心的感動。讓我們帶著感動出發,感動會將信念與堅強深植於土地,連成一片碧綠的輝煌!」

(4)分論點的表述要盡量緊扣話題的關鍵字眼,以保證每一段都扣題。

如,圍繞話題「做人」展開議論,我們可以這樣設計分論點:

一種是:我們需要誠實做人;我們需要悠閑做人;我們需要積極做人。

一種是:學會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學會做一個知恩必報的人;學會做一個自強不息的人。

再如,文章《突破》是這樣並列的:突破權威與經典的束縛,科學在吶喊聲中輝煌燦爛;突破習慣與停滯的惰性,藝術在翩翩起舞中將美麗與魅力揮灑得淋漓盡致;突破自身的缺陷與軟弱,人類在自己的舞台上創造輝煌,演繹精彩。

(5)幾個分論點,應盡量圍繞「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這三個問題展開。

展開分論點的方式:是什麼(就內容而言)——為什麼(就原因而言)——怎麼樣(就方法而言)

例如,圍繞「找准位置」的話題展開議論,可以圍繞這三個方面,確定分論點。

從「是什麼」的角度:1、找准位置就是正確地認識自己;2、找准位置就是要不斷超越;3、 找准位置就是敢於放棄。

從「為什麼」的角度:1、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利於實現自己的價值;2、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利於服務社會造福人群;3、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利於提高生活的質量;4、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名留青史;5、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成就輝煌的事業;6、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從「怎麼樣」的角度:1、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知己知彼;2、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審時度勢;3、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不懈追求;4、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把握機遇;5、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拒絕誘惑;6、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敢於放棄。

同時,我們也要了解考生在使用分論點時的失誤。主要失誤有:

(1)缺乏分解分論點的意識。(2)分論點平面化,論據不知道用來論證哪一個分論點。(3)把中心論點與分論點混為一談,甚至等同起來導致論述不全面。(4)分解的分論點偏離中心論點。

並列式結構例文:

學會借鑒,為我所用

船舶藉助風帆,遠航千里;雄鷹藉助風力,翱翔藍天;月亮藉助太陽的光輝,於是輝撒宇宙。

善假於物。

善於假借,乃人類之發明。農人借於牛馬,乃實現農耕與收割;工人借於斧錘,乃實現從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的革命;科學家借於發明創造,才把理想寄託于飛機、火箭、神舟宇航。

人類千年的夢想,就是走出地球,走向外星,走向那神秘的空間,於是科學家一代又一代,殫精竭慮。當我們看到火箭、宇宙飛船、神舟載人飛船在瞬間沖向藍天之時,一節一節的助推器在脫落,猶如燦爛的鮮花盛開。火箭這些現代文明的產物,是藉助於具有犧牲精神的「助推器」來實現的。

善假於人。

人是萬物之靈長,這是莎士比亞的名言。劉備三顧茅廬,把諸葛亮從隆中請出,藉助於他,完成了蜀國強大的宏願。蔡元培力主兼容並包,力薦陳獨秀。為了讓陳獨秀出任北大文科學長,他坐在陳住的樓下的茶房裡,一連幾個早晨,終於請陳獨秀出山。他說:「當我看到他辦的《新青年》雜誌,便想請他了。」北大校長蔡元培,就是藉助於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大家名流,才使北大光耀華夏的,此乃善假於人之典例。劉邦藉助韓信;唐太宗藉助魏徵;亞當斯在位之時,偶遇美法戰爭衝突,他馬上致信退位的華盛頓「你的威名勝過千軍萬馬」,請華盛頓再次出山,借華盛頓之力,力挽狂瀾。古今中外,善假於人之例子何其多也。

善假于思想。

牛頓定律、勾股定理、鐳的發明,人類馬上學習、效仿、借鑒、發展,廣泛用於各方。

木桶理論、破窗定律、80/20定律、手錶定律,這些現代經濟理論,不也在廣泛用於各界?中國共產黨正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壯大起來的,這一最先進的理論,使一個最初只有十幾位黨員的小黨,成長為一個幾千萬黨員的大黨,藉助先進理論的支撐,那就是思想。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鄧小平理論,我國於是走向了溫飽、小康,正走向和諧社會。藉助於先進文明與思想,成功在望。

2、遞進式

文章幾部分內容逐層深入。例如《不求甚解》一文,先從「不求甚解」一詞的來歷談起,分析了陶淵明的讀書方法,首先要「好讀書」,二是主張讀書要會意。再從正反兩個方面舉例說明,讀書應當重在讀懂書本的精神實質,而不是尋章摘句。最後進一步從正反兩個方面論證了讀書「不求甚解」的重要性。

如,高考滿分作文《詩意地生活》是這樣遞進的:(1)詩意地生活就是心靈閑適、胸懷坦蕩地生活(是什麼)(2)只有詩意地生活的人才能保持自己的操守(為什麼)(3)詩意地生活需要淡泊名利;詩意地生活需要高潔的品行(怎麼樣)

材料作文,其遞進式論證結構是:「點——析——例——聯——結」:

「點」——概述材料,引出觀點與話題。所謂「概述」,就是不能將題目所給材料原文照搬,而是對準自己立論的指向剪裁材料,點明中心觀點。

「析」——結合原材料,辯證分析。「析」,就是圍繞議論的中心對原材料內容的寓意進行扼要分析。要求分析得準確,切合事理,語言精要。「析」的目的是為中心論點的提出創造理論的條件。

「例」——就是舉出幾個事例,進行論證。要注意古今中外的事例,一般舉三個以上的事例。可以聯想類似的道理(從道理上論證),也可以聯想相關的社會生活現象(從事實上論證)。這部分是作文的重點,既要放開思路,又要概括力強;既要重點突出,又要正反結合。

「聯」——聯繫現實,與我對照。與社會生活相聯繫,與自己的生活進行對比,結合現實,解決問題。

「結」—— 深化論點,回扣題目與觀點。結尾呼應開頭,或進一步強調論點,或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或提出希望要求。

遞進式結構例文:

題目: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隨著改革開放,文化逐漸全球化。國外的聖誕節、母親節、情人節,在我國熱度越來越濃;而我國的傳統節日,如元宵節、中秋節、重陽節,都似乎有些弱化。還如肯德基、麥當勞、漢堡包等也走入了我國的大中城市,買賣十分火爆;而我們的傳統飲食卻有些冷落。

全球化引起了文化的焦慮,全球化使一些國家與地區的文化感到有一種被融化、被改變的危險。有人指出,我們是否會失掉自己的身份?我們又將如何對待外來文化與傳統文化?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義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吸吶多元文化 保持傳統個性

文化是什麼?

文化是漢字,是唐詩宋詞,是滋潤著中華山水神韻的國畫,是顏筋柳骨、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的第一書法,是京劇的臉譜、梅蘭芳先生的悠揚的唱腔。這是中國文化的個例。外來文化,是《巴黎聖母院》中的人物,是畢加索的抽象畫,是梵高的向日葵拍賣價世界驚人,是蒙娜麗莎的神秘微笑。

我要說,既要吸吶世界多元文化,又要保持自己的傳統文化,吸吶與繼承相統一。

文化是世界文明的結晶。想當初農耕文明、母系氏族,文明的火種多麼寶貴。當我們看到歷史課本上那簡陋的刀與斧,那半坡氏族的陶罐,那賀蘭山闕的史前文字的雛形,我們想到了「艱辛」兩個字。文明文化是人類莫大的智慧。

外來文化是對本土文化的補充,而非融化。這是我的觀點。例如西裝,基本上是中國人在盛大的禮節的必備服裝,這是舶來品,是外來的文化,然而西裝是世界文明進步的標誌,我們不應排斥。於是中國改革之時,西裝也悄然穿在了中國人的身上。當然,西裝並沒有一統中國之天下,中山裝、唐裝、旗袍也同樣是中國傳統之個性。當在上海國際會議上,世界各國要員,美國總統俄羅斯總統日本首相,都穿上了象徵中國文化的唐裝,大紅大紫暗黃深藍不同色彩中,配以圓形圖案,中國傳統服飾文化走向了世界。

這就是吸納多元世界文明,又不失時機宣傳弘揚傳統文化的事例。當今世界是一個地球村,外來文化突如襲來,但這並不能淹沒本土傳統文明及發展。

吸納與繼承,是當今世界賦予人類的課題。如何的吸納又如何地繼承,你應該旗幟鮮明。君不見「CCTV」也走進了中央電視台屏幕,君不見麥當勞也走進了中國大街小巷,君不見「WC」也代替了中國文字,君不見情人節的玫瑰花供不應求價格甚高,請不要恐慌,不要失策。

一位外國研究中國文化的專家說:「中國是博大的國家,她講究融合,國外文化不但改變不了她,恰恰給了她更深的內涵。」

最後,我要進一步闡明我的觀點,大膽吸納世界文明文化元素,為我所用,又要個性突出而鮮明。

3、總分式

先總述,再分說。這種關係還可以演變為「分—總」或「總—分—總」的結構方式。

顧名思義,先總說後分說來安排文章結構的方法。「總」,是對「分」或者文章內容的總體概括,往往出現在文章開頭或者結尾;而「分」,則是對「總」的擴展,是文章內容的具體展開。「總分結構法」在具體的運用中,既可以先分後總,也可以先總後分,根據表達的需要來靈活選擇。

如,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也是採用「總分結構法」來布局謀篇的。在文章第一段中就用「勤勞一生」總領全文,然後具體寫母親煮飯、種田、餵豬、養蠶、紡棉花等事情,照應開頭的總領句。

又如,優秀作文《懂你》一文,就是先總說「在我走過的十八個春秋中,我覺得最值得感激的還是我母親」,然後用「鍛煉」、「信賴」、「松壓」作為小標題,從「童年鍛煉」、「戀愛風波」、「考前放鬆」三個方面來具體分說,讓我們看到了「母親」對子女的信賴和良好的家教方法。因此,獲得高分是理所當然的了。

4、點面式

點,就是細緻舉例,用一段或幾段舉一個事例。層次是:段首句+概括人物或事件的細節+扣題的分析+句末扣准觀點。面,就是用一段或幾段文字,使用排比的方式,列舉幾個事例,形成「面」上的概括拓展。

「點」的事例:

(1)適應是前提,是條件;變化是目的,是結果。蘇軾,一蓑風雨,平生多舛。他適應著,通古博今,韋編三絕,於是,他走出了眉山,走出了千山萬嶺。他同時也在改變著,改變著文壇,以文入詩,以詩入詞;他改變著人生的態度,「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是自己的夥伴。蘇軾在適應著生活,也同時改變著人生。(《適應與改變》)

(2)適應是為了改變,改變是為了明天。華盛頓,一位普通的農民,他帶領美國人民建立了獨立的美國。他當上了首屆總統,他適應著位置的變化。但他並不以此為滿足,在他當了兩屆總統之後,他毅然卸任,讓位於亞當斯。於是美國總統止於兩屆已列入憲法。他是用自己的行動來改變國體的,他的這一行為震古鑠今,是為了美國的明天。華盛頓在適應著社會,也在改變著社會。(《適應與改變》)

(3)襟抱,埋藏在美國黑人馬丁·路德·金的胸中。他從小就致力於黑人的平等、自由與解放事業。

他用學識爭得了黑人的自由。他研究、調查、認識,於是他從北方到南方,從政府到平民,從現實到未來,分析是實行暴力為之,還是實行非暴力為之?有人笑話他天真,有人嘲諷他多事,但是他要走自己的路。於是,他首次倡導了大規模的黑人大罷工,不用武力,而用理智來顯示黑人的力量,黑人的覺醒,黑人的自治與自覺。

平等與公平,是埋藏於馬丁·路德·金心底的一朵盛開的百合花,美麗的花。《我有一個夢想》,是真情之作,真心之作,堪稱為「真詩」,開在心中的詩。當我們今天回首那段歷史,看到在林肯紀念堂前那塊標誌馬丁·路德·金演講地點的石碑時,我想他是一位真正的詩人,他有一等襟抱,一等學識,才演繹了第一等輝煌的人生。(《襟抱、學識與真詩》)

「面」的事例:

(1)善假於物。農人借於牛馬,乃實現農耕與收割;工人借於斧錘,乃實現從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的革命;科學家借於發明創造,才把理想寄託于飛機、火箭、神舟宇航。人類千年的夢想,就是走出地球,走向外星,走向那神秘的空間,於是科學家一代又一代,殫精竭慮。當我們看到火箭、宇宙飛船、神舟載人飛船在瞬間沖向藍天之時,一節一節的助推器在脫落,猶如燦爛的鮮花盛開。火箭這些現代文明的產物,是藉助於具有犧牲精神的「助推器」來實現的。善於假借,乃人類之發明。(《學會借鑒,為我所用》)

(2)有一等襟抱,一等學識,才演繹了第一等輝煌的人生。「為中華之崛起」是周總理的抱負,他為之付出了一生,他沒有一個子女,但其胸襟、其人生、其事業,卻無人可比。「天生我材必有用」是李白的名言,走江陵,下巫山,夢天姥,襟抱學識集於一身,歷史記住了「詩仙」之美名。「學術自由,兼容並包」是蔡元培的襟抱,他為北大員工行禮,為聘請陳獨秀而三顧其舍,其學養與真情,創造了一流的教育大家。襟抱是根,學識是葉,真詩是果。(《襟抱、學識與真詩》)

(3)「善,就在你我的心中:是姚明在非典期間的幾十萬元的捐助;是啟功先生在抗洪時義賣的那幅飄逸的書法;是王光美晚年獻身愛心媽媽的慈善義舉;是鄧朴方的輪椅輕輕轉動,譜寫出中國殘疾人自強自立的優美詩行。」(《說善》)

下面是一篇「點面結合」的議論文的基本結構:  第一段:開門見山,提出論點。或引用名句,或使用比喻,或連用排比,提出觀點。要三句話,直奔主題,不要含糊,不要故意不點出話題,不要嫌太直接。高考作文的目的就是依照要求作文。

例如:

善,是什麼?善,是弘一法師的輕輕搖動藤椅,讓小蟲走避的舉動;是魏青剛三次下水,搶救落水女青年的孤獨的背影;是唐太宗視察農田時,吞下蝗蟲以安民心的自覺與自悔。善,是一種善念,一種發自內心的善行,一種捨己為人的品德,一種為他人謀福利的品行。(《說善》)

牆頭的蘭草,適應著氣候,不管是狂風,還是微風,它都順其左右,用自己的柔美應對之,但它的目的是為人類帶來芬芳。山澗的小溪,適應著環境。遇高山,繞道而行;遇急流,順水而進。(《適應與改變》)

第二段:簡單解釋題目與觀點,進一步揭示中心。也可以結合材料的內容,進行分析。

例如:

「人為何要講善呢?人之所以稱之為人,不同於動物的一點,是有思想會思維。古人講:「人之初,性本善。」可見,善念在人生之初就漸漸萌芽了。有人說,善之始,人之始也。又可見,人開始做善事,稱之為「人」方可名副而其實。只要人人為善而行,方可如水之流下。」(《說善》)

第三段:抓「點」細剖,敘議結合,證明觀點。 要用一個精當的事實論據,有力地證明論點。

例如:

「感動我們的還有一位母親,那就是史鐵生先生的母親。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記錄得十分詳細。母親太普通了,她的名字我們不知道,她的業績我們也不甚清楚,但他在史鐵生的心中卻十分偉大。

當史鐵生坐著輪椅來到地壇,母親把他放下就回家拾掇家務。但母親會時不時回來看一下兒子,遙遠的張望著。如果看到兒子無事,她就會欣然地離去;如果史鐵生故意藏起來,母親就驚慌了,臉上就充滿著驚詫,驚恐的眼睛搜尋著地壇的每一個角落。史鐵生說:「兒子的痛苦,在母親那裡是雙倍的。」啊,母親,你的心中的痛,與幾人訴說?你只有默默地藏在心底啊。自從你的兒子癱瘓了,你的臉上就掛滿了愁苦,你笑過嗎?你自此沒有了笑容。感情有時是不需要語言的。」(《情在不言中》)

第四段:「面」上拓展,排比連用,形成氣勢。如果說詳例是點的勾勒,那麼略例就是面的鋪展。點面結合能夠形成立體感,略例以三四個為佳,若能形成古今中外的格局,則更有全面的代表性了。

「感情有時是不需要語言的。「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在寒冷的冬夜,在枯黃的油燈下,你可看見母親眼窩裡的擔心與寄語;「舉手長勞勞,惜別長依依」,在西風古道,在斷橋短垣,你可看到惜別的親人那一步一步送別的場面;「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在冷月無聲,在長亭短亭,你可看見「相見時難別亦難」的哽咽與無語。問人間情為何物?情在不言中。古往今來,情演繹著多少人間悲歡。此時無聲勝有聲,不言勝過有言。」(《情在不言中》)

再如:

「煌煌二十四史,就是學與思的見證。這是一部活的歷史,成與敗的歷史。成功與失誤,輝煌與殘暴,明主與酷吏,這上面都有。它的出現,是為了鑒往知來,是為了明鏡高懸。

學什麼?學屈原之高潔;學岳飛的忠誠;學陳涉的大呼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學藺相如先國家後私仇也;學商鞅的立柱誠信,取信於民;學王安石的改革變法,求新佈道;學理想守望的蘇武寂寞爭禁十九年······

思什麼?思秦二世殘暴行徑,百二秦關終屬楚,為官應以民為本;思貞觀之治為何國富民足,繁榮的長安為何開拓了綿延千里的絲綢文明之路;思長城的修建為何怨民載道,孟姜女們為何哭倒長城;思為民疏通河道的都江堰至今還活在巴蜀人民的心中,蜀川糧倉至今富足·····」(《學與思的統一》)

第五段:辨證分析,理性分析。要結合觀點分析問題,辯證分析。任何理論都不過是一種假設,絕對的結論容易產生偏頗,因而一段辨證的分析能使立論更為嚴密周全。

「假如我們社會,人人都獻出自己的手,就會像「千手觀音」一樣,抹去人間的不幸與痛苦;假如你是政府首腦,我想你應像溫家寶總理一樣,用自己的專機去裝載救災的物資;假如你是國家領袖,我想你一定會像胡總書記一樣用自己的手去握住艾滋病人的手,來傳遞最樸素的人間真情。」(《說善》)

第六段:聯繫現實,回扣主題。這一段是為了突出文章的現實針對性,聯繫實際,解決問題,從而使主題得到進一步升華。

「有善念才有善行,有善行方有善果。善是藏在每個人心底的一粒元素,你的付出一定會得到完美的回報。願善的種子,長久在你我心中埋下,定會在明天結出愛的漿果。」(《說善》)  這種模式,易於掌握,可操作性強,非常適合考場作文。因為它的優勢很明顯:思路清晰,邏輯嚴密;六步模式,環環相扣,一氣呵成,無啰唆拖沓之嫌,使閱卷老師一看即明;論據充實,論證充分,有效地克服了寫議論文內容空乏的毛病。


推薦閱讀:

給材料議論文寫作要領
曾老師原創——如何歸納議論文的論證特點
何為申論立論型議論文
論說文*手腦並用才有寶——種田的秘訣力智並用
議論文*行之而後知——實踐第一聯繫實際

TAG:論文 | 寫作 | 論文寫作 | 規範 | 指導 | 議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