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品圍棋:詩意盎然的遊戲
07-26
原文地址:品圍棋:詩意盎然的遊戲 原文作者:三峽劉星 品圍棋——最詩意的遊戲文/三峽劉星圍棋手談,是遊戲,也是精神的追求。圍棋手談,對棋迷來說,品的就是過程。大凡對壘的遊戲,必然要發區分出個子丑寅卯來的。非要給棋手劃個等級出來,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這種情況自從進入隋唐封建九品中正制後,對棋手的認可依附這樣的政治制度的模式,即按照九品中正制開始對棋手水平的認定。美其名曰:一到九品。其棋力按一到九逐級升高;而封建官僚體制里的一到九品。論順序恰好相反,以九品為最低,一品為最高。宋皇佑大學士張靖仿隋唐九品中正制,第一次為圍棋水平進行了品棋。他在《棋經十三篇》中定出棋手九品:「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體,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鬥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一般以為入神為最優,守拙為最次。品棋之樂,還樂在這個高低順序也可以顛倒過來。有趣的是,這倒過來來品評圍棋水平,居然也可以自圓其說。即最高為守拙,最低為入神。這裡的入神,則是說棋迷剛剛進入圍棋活動時的痴迷的狀態,試想,剛剛入門,把所有的心思放在棋盤之上,思考局限於斗尺之間,雷打不動,彷彿著魔一般。似乎也可以如此說。那麼守拙,則可以理解圍棋的至高境界:既可以隨心而所欲,彷彿入定的禪師,修鍊到了完全沒有鋒芒;好像得道的高僧,平常無奇中卻道行最高。當到達一定階段之後,用簡單的數字來對圍棋的解讀是機械化的產物。意境之說,雖然模糊,可是別有一番味道。國人最喜歡用意境來品評。讀書,治學,事業無不用意境來解讀,這巧合圍棋對弈的模糊思維論。儘管意境這東西是純國粹,而且往往只可以意會,難以傳達表述。關於這一點剛好是中國詩歌的特性。而古典詩人精通詩意,同樣愛好弈秋的詩人也是比比皆是。詩意的品讀是棋迷最感興趣的事情,恰好有三首詩歌分別描繪了這詩意般的圍棋境界。第一首詩歌是李紳的《鋤禾》:「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棋迷朋友的境界。閑暇無事,邀請三五棋友,快哉幾盤。契友眾生,要求不高,勝負之外,手談交心。是時,茶如水,解饑渴;棋不精,樂即可;子如命,皆存活。樂陶陶的棋迷最關心的是每個棋子的生命,至於在局中的價值到是其次。就像詩里說的「粒粒皆辛苦」呀,有棋迷還自圓其說的標榜道:「見死不救非丈夫。」是呀!每一枚棋子都是那麼的重要,粒粒皆辛苦,捂在手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女星「斗酒」雷人(轉載)
※[轉載]打通任督二脈不稀奇
※梁山好漢的階級成份之謎(地煞篇)(轉載)
※轉載:純潔的友情
※[轉載]立體蘋果手工摺紙教程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