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性情大變 當心抑鬱症作祟
3年前老伴去世後,今年69歲的梁阿婆性情大變,過去喜歡跳舞,後來變得不愛跳舞、不想與人交流,原來她患上了老年期抑鬱症。惠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心理治療師譚柏堅說,當老人出現情緒低落、神情落寞、行為遲緩等現象時,要警惕是否患上抑鬱症。
老伴去世後她悶悶不樂甚至想自殺
老伴過世後,梁阿婆從外地來到惠州跟女兒一起生活。她身體不太好,常年「老人病」纏身,入睡困難、早醒,胃口不好,常常感到疲憊、乏力。她常常悶悶不樂,不喜歡跟人交流,想到過世的老伴就會哭泣。她甚至覺得自己老了,沒有用了,對女兒來說是一種負累。她自卑、自責,甚至產生了服安眠藥自殺的想法。女兒看到母親情況不妙,於是帶她來到市第二人民醫院。
譚柏堅為梁阿婆做了檢查和心理評估,診斷結果為梁阿婆患上了抑鬱症。譚柏堅為梁阿婆進行了認知治療、經顱磁治療、腦電生物反饋治療等。治療20多天後,梁阿婆的病情明顯好轉,抑鬱狀態消失了,情緒也很穩定,晚上常跟著一群老太太跳舞。目前,梁阿婆還在接受系統的鞏固治療。
家人要多關心老人多帶老人走動
譚柏堅介紹,調查發現,近半數以上老年人患有各種慢性軀體疾病。其中25%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礙。65歲以上老年人情緒障礙發病率佔12%~25%。60~65歲的情感障礙患者中,焦慮、心境惡劣、抑鬱是常見癥狀。
老年期抑鬱症是指首次發病在老年期,以持久的抑鬱心境為基礎,以焦慮癥狀為突出特點,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沮喪、行動遲緩以及軀體不適感。譚柏堅說,老年病人對憂傷的情緒往往不能很好表達,常說「沒有意思,心裡難受」,或對外界事物無動於衷,常否認或掩飾心情不佳,甚至強裝笑臉。患病老人對以往生活的熱情和樂趣下降,越來越不願意參加正常活動。有的病人能說能笑能娛樂,但就是不能體驗出「快樂」。患病老人對自身狀態評價過低,認為自己一無是處。「老年期抑鬱症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單元,老年人軀體、經濟狀態、社會關係及跨文化的因素使得診斷起來比青壯年患者更為複雜,治療也由於其常伴有軀體疾病及老年人的生理生化改變,比治療青年人複雜得多。」譚柏堅說。
譚柏堅提醒,老年人要學會自我調節,保持樂觀積極心態,多些興趣愛好,多參加有益的戶外活動,多結交志趣相投的朋友等。此外,親情慰藉對優化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患者家屬要多與老人交流溝通,聽聽他們的想法和需求,多帶他們參加家庭活動。當老人出現情緒低落、神情落寞、行為遲緩等現象時,要及時為他們做心理體檢,請心理專家介入治療。
推薦閱讀:
※六爻斷性情
※民國才女的才情與性情
※第三章 運用八字的月支來論斷性情與身體狀況
※懂得性情
※性情背後:男人「不行」有多少是心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