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高音、次女高音、女中音聲部的對比研究及次女高音訓練中應注意的問題[文檔資料]
女高音、次女高音、女中音聲部的對比研究及次女高音訓
練中應注意的問題
本文檔格式為WORD,感謝你的閱讀。
在國內聲樂界,通常將人聲分為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六個聲部。對於女聲來說,女低音和女高音的差別比較明顯,而相鄰聲部往往難以準確劃分。另外,我國近代女低音歌唱家極為罕見,而介於女高音和女中音之間的歌唱者人數佔有相當一部分比例。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及演唱實踐研究,認為將這一聲段定義為「次女高音聲部」更為準確,因此,對於女聲聲部,應該劃分為女高音、次女高音、女中音及女低音。在高等聲樂教學中,只有準確掌握每個聲部的特點,才能在教學和訓練中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分類和訓練。這種按聲部進行分類訓練的方法,不僅能讓學生明確自己的聲樂訓練方向,使其盡量少走彎路,更重要的還能夠有效地保護學生的嗓子,使聲樂教學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聲部劃分是根據人聲的音域、音色、換聲點、聲帶的長短、薄厚、共鳴腔體的大小等來確定的,各人各樣。聲樂教師在教學中,只有用科學的方法來劃分聲部,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反之,盲目的對學生進行訓練,不但會使教學效果差,學生學習進步緩慢,嚴重的還會損害學生的嗓子;因此,教師必須準確把握學生的嗓音條件並將其進行聲部的合理分類,對各個聲部的特點進行深入的研究,認真分析和把握每一個學生的嗓音特點,儘早地確定適宜他們的聲部,選擇好各個聲部訓練的曲目,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聲樂訓練。
1/7頁下面從音色的對比、音域的分辨、換聲點的分辨及聲帶的特徵等四個方面對女聲聲部的特點進行對比研究,並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對「次女高音」聲部訓練中應該注意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和討論。
一、女高音、次女高音及女中音聲部特點的對比
聲音生理條件的不同構成了聲部類型的不同。不同類型的聲音條件,構成了不同類型的聲音聲部。根據各聲部的生理特點,採取具有針對性的訓練,這是一種嚴謹科學的教學方法。在聲樂教學中,根據聲部劃分理論的指導,尊重每個學生聲音的生理特徵顯得尤為重要。人體發聲器官由呼吸器官(口、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等)、振動器官(聲帶)、共鳴器官(口腔、鼻腔、咽腔、喉腔、胸腔、頭腔等)及咬字器官(唇、齒、舌等)組成。發聲是在大腦的控制下,各器官高度協調、自動反饋運動的結果。發聲時音調的高低,是由聲帶振動頻率的高低決定,而頻率的高低又與聲帶的薄厚、長短、張力等有關。聲音的強、弱、大、小,與氣流的強弱及共鳴腔的大小有關。聲音的色彩(即:音色)是與每個人發聲器官的結構和質量不同有關。目前採用的聲音鑒定方法主要有聽辨和檢測兩種方法。聽辨法判斷一個人的聲音歸屬於哪一種聲音類型,主要是從音色、換聲點和音域等幾個方面來判斷;檢測法則是將光電儀器和影像技術運用於檢測嗓音之中,作為鑒定嗓音的重要依據。
1、音色的對比
女高音又分:抒情女高音、戲劇女高音、花腔女高音。在女聲的幾個聲部當中,女高音聲部音色最為明亮。具有活力和強烈的穿透力。抒情女高音:聲音優美、秀麗、柔和,擅長表現細膩而富有詩意的情感;戲劇女高音:音色濃厚、飽滿,音量大,有較強的爆發力,擅長表現強烈、激動的情緒,有很強的表現力;花腔女高音音色集中、明亮,聲音靈活、輕快而富有彈性,在演唱花腔段落時有近似於鳥叫的感覺,善於演唱快速、跳動的旋律和裝飾性的華麗樂段。
2/7頁次女高音聲音優美、圓潤,音量比較大,音響色彩濃度較高,共鳴效果較好,感情真摯、含蓄、內斂、深厚,混聲區的共鳴效果超越女高音和女低音聲部,歌唱時,有較強的表現力。次女高音和女高音相比。音色要稍暗一些,高音區沒有女高音那麼明亮通透,但聲音較有力、厚實,中聲區的聲音飽滿、結實,音色比較接近於戲劇女高音。在作品中以飾演較成熟的女性為多見,或是歌劇中男扮女裝的反串角色等。
女中音音色溫暖、柔和、厚實;聲音圓潤、豐滿、深情,給人以溫暖的感覺,有著中提琴一般的聲音。擅長演唱很抒情的歌曲,有較強的感染力。
2、三個聲部的音域
各聲部的演唱音域有各自的特點:
女高音的音域通常為:c。
次女高音的音域通常為:a至b附近。
女中音的音域為g至g附近。
3、換聲區和換聲點的判斷
聲區一般劃分為低聲區(胸聲區)、中聲區(混聲區)和高聲區(頭聲區)。聲區與聲區之間的過渡部分稱為「換聲區」。一般包括三至四個音程(顧景梅,談談關於女中音的聲部鑒定和聲區統一[J].人民音樂,1995,(12):16—18.)。其中變化最大的音——即換聲時感覺最困難的音稱為「換聲點」。由於每個人嗓音的生理條件不同,所以換聲點的位置會因人而異、有所不同。這一點在教學中應格外注意,特別是對初學者而言,換聲區及換聲點的訓練非常重要。
一般我們把低聲區到中聲區之間的換聲區稱為低換聲區;中聲區到高聲區之間的換聲區稱為高換聲區(李茵,女中音的音色、音域問題[J].音樂天地,1998,(1):23—24,)。那麼,女高音的低換聲區在e 4、聲帶的結構特徵
3/7頁女高音的聲帶普遍短而薄,一般的女高音,音色清澈、明亮、細膩;最佳音域在高音區。
次女高音和女高音相比,次女高音的聲帶較長、較寬、較厚一些;因此,低音區的音域比女高音更寬廣一些,高音區的音色厚實、豐滿、圓潤、有力;最佳音域在中高音區;在歌唱中有較強的表現力。
女中音和次女高音相比,女中音的聲帶更長、更寬、更厚一些;其音色溫暖、結實,最佳音域在中低聲區。
二、次女高音聲部訓練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堅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的訓練原則
(1)堅持每天練聲
我國著名聲樂教育家沈湘教授在談《聲樂教學》的一文中曾說:「學習聲樂與學習器樂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聲樂沒有現成的樂器,它是要在聲音的訓練過程中去創造。學習聲樂的過程,也就是製造樂器的過程。在製造的過程中使用,在使用的過程中不斷完善。」沈湘教授的這段話提出了歌唱有兩大任務:一是製造歌唱發聲的樂器。二是如何演奏好這個樂器。人,生來都具有發聲的生理機能,但並非天生就具有歌唱發聲的能力,歌唱發聲是一種技巧活動,要掌握好這種技巧只能通過後天系統地、科學地訓練才能獲得。人的任何一種習慣都是在日積月累的重複練習中生成的,那麼,好的發聲習慣、發生狀態也不例外,也是在每天的重複訓練中逐漸獲得的。因此,次女高音的聲樂訓練也應該做到每天堅持練聲。
(2)把握好訓練時間的長短
每天的訓練控制在一個課時即可,其中20分鐘的發聲,然後休息10分鐘,再練唱歌曲30分鐘。訓練時間一定要把握好,一定不要超負荷訓練。無論練聲、練唱歌曲都要用「心」去練習,把握多聽、多看、多思考、勤練習,循序漸進、持之以恆的訓練原則。
4/7頁2、堅持以中聲區為主的訓練,用科學的發聲方法唱好過渡音
在聲樂訓練中,中聲區為基礎聲區,它是嗓音形成的基石。起著銜接和平衡高低兩個聲區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訓練中,正確、紮實的中聲區訓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卡魯索的發聲方法》一書中論述到:「歌唱者在早期訓練時,若養成自己用強力發聲的不良習慣,這樣獲得的機能除了喪失自然音域這無法估量的支柱——即歌唱聲音的紮實基礎外,還將縮小他們的音域??」。
綜上所述,次女高音在中聲區訓練時要特別注意,不要唱的很響、很重。因為唱的很響,口腔共鳴多。位置較低。不利於向低聲區和高聲區擴展音域,導致唱高聲區時聲音虛弱、黯淡,唱低聲區時,真假聲轉換痕迹明顯,這將不利於三個聲區聲音的統一。
女聲是以頭聲系統為主來進行發聲歌唱的,因此。中聲區下行進入低聲區時,假聲至真聲的過渡、聲音位置的保持、聲音的統一是中聲區練聲的難點。
在多年的教學中本人對這一難點的訓練總結出了一點經驗:從假聲轉入真聲時,不要過早的唱出真聲,應一直唱到假聲出不來時再用真聲唱,並一定要將真聲豎起來;還要注意控制音量,和前面的聲音盡量接近統一,這樣從假聲到真聲的過渡痕迹就會小一些。經過長期的訓練,較低音區的假聲也會逐漸結實起來,過渡音的痕迹就會越來越小,直至最後就沒有痕迹了。
3、發聲練習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可分四個階段
(1)音階練習階段
可用較慢地三度音階來進行練習:用「a」(啊)、「u」(嗚)、「ma」(嘛)、「mi」(咪)「ma」混合練習等來練聲;可用較慢地五度音階來進行練習,可做「抖唇」(打嘟)練習,「u」(嗚)帶字的原音混合練習等。
(2)音程練習階段
5/7頁推薦閱讀:
※老照片 | 對比前後50年北京美景
※圖揭萊昂納多20年心酸「沖奧」路 青老對比照惹人憐
※兩節文言課堂教學實錄的微格對比分析
※90後小花古裝對比,鄭爽不及古力娜扎排第三,她得第一無爭議
※崖柏木的生料、老料、陳化料之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