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到底怎樣才是真正的「忍辱」?
小提示:您可以點擊標題下的涵予教育,關注後每天分享親子讀物;還可以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到朋友!
〖原創〗——到底怎樣才是真正的「忍辱」?
提要:1、忍辱是於禪定之後的忍辱,這樣的忍辱其實是包容;2、禪定後的忍辱大約相當於「不帶情緒的溝通」;3、忍辱不是忍氣吞聲,它更需要「當下覺察,事後發泄」!
上周日的國學傳承班課程中,因為講的是「菩薩行」里的「六度」,其中講到「忍辱」的時候,有學員問:我知道自己需要「忍辱」,但我就是做不到怎麼辦?有時候忍了又忍,但最終還是忍無可忍,反倒比忍之前出現了更為嚴重的後果,是我修行不夠,做得不到位呢?還是這個「忍辱」本身有問題?
聽到這樣的情況,可能會有人說,說到和做到是兩回事,這個狀況表明你還需要繼續修鍊,等到修鍊到一定程度,你就真的可以做到「忍辱」了!就像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你還需要繼續修鍊啊!修鍊成「千年王八萬年龜」以後,就百邪不侵,八風不動了!我一聽這樣的說法就笑了,呵呵……這個忍者神龜大法,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再修鍊500年,你看有幾個人能夠真正做到?
這樣的方法,實在是不具有可操作性,更不具有可推廣性,不提也罷!真正的「忍辱」是怎樣的?其實,忍辱只是「六度」中的一個環節而已,要想做到忍辱,首先做到的是禪定,即內心清靜,不為外物所動,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忍辱」!這是一個「菩薩行」的修證次第問題。如果沒有這樣的清靜心,想達到「忍辱」的境地,內心確實夠憋屈的了,忍無可忍,何須再忍,還不如發作出去來得乾脆!
《最上乘論》:「五欲者色聲香味觸,八風者,利、衰、毀、譽、稱、譏、苦、樂,此是行人磨鍊佛性處。」禪宗對「八風不動」 的修行境界讚賞有加:「定者對境無心,八風不能動。八風者,利、衰、毀、譽、稱、譏、苦、樂,是名八風。若得如是定者,雖是凡夫,即入佛位。」這個所謂「八風不動」的境界,大約相當於今天心理學中的「不帶情緒的溝通」,如果內在沒有情緒,或者心緒已經不受外物影響,那麼「忍辱」之類的,也就成了包容,「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無所謂「辱」不「辱」的了,更無所謂忍不忍的了!
忍辱絕不是什麼忍氣,忍氣就是情緒能量在身體內的蓄積;更不是吞聲,吞聲就是無意識的壓抑!真正的做法是該發泄的情況一定要發泄出來,只是這種發泄絕不是對準人,更不是現場發作。心理學中比較好的做法是「當下覺察,事後發泄」!當下覺察自己的情緒,覺察自己的情緒狀態,覺察自己的生命狀態,明白這一切之後,找到一個合適的場地,使用一些輔助的心理學方法以及情緒宣洩的器具,把這些情緒宣洩出去!等到情緒沒有了,再去看問題之所在,是什麼樣的情結鬱積心中,被此刻的情景觸發而導致情緒的發作,這種情緒其實多數並不對準當下這個人,這個環境,只是我的內在衝突沒有解決而已!我需要面對的是自己的內在衝突,是早年未被解決的情結,是情緒能量的積蓄,而不是觸發這個情結的人或者場景!看清這一切,就知道所謂的「忍」與所謂的「辱」不過是因為不能認識自己,不能接納自己,不能允許自己,不能滿足自己,不能提升自己的外在顯現而已,我是一切的根源!解決了自我的問題,解決了內在問題,何須再忍,又何處有辱?
孔子說過:吾道一以貫之,忠恕而已矣!
動動手指,就可以將一份美好分享到您的朋友圈,感恩您的分享!
推薦閱讀:
※忍辱
※?不能忍辱,怎能負重!【爆文】
※忍辱之法
※「二把手」的鼻祖:蕭何忍辱負重一生方得善終
※北影女生遭性侵忍辱多年,發聲後卻被同學聯合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