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海戰和十多萬人為宋朝殉葬
崖山海戰是公元1279年,南宋軍隊與蒙古軍隊在崖山(今廣東新會南崖門鎮)進行的一次大規模海戰。也是古代中國少見的大海戰。這場戰役直接關係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間的決戰。戰爭的最後結果是元軍以少勝多,宋軍全軍覆滅,南宋滅亡。陸秀夫背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後,十多萬軍民跳海為延續320年的宋朝殉葬。此次戰役之後,意味著宋王朝的隕落,同時也意味著南宋殘餘勢力的徹底滅亡,蒙元最終統一整個中國,少數民族第一次整體地在古代中國執政掌權(少數民族在局部地區執政掌權不在少數)。
關於1206年蒙古族首領鐵木真(成吉思汗)統一漠北諸部,建立蒙古國以及蒙古在1227年滅西夏,1218年滅西遼,1234年滅金的簡單歷史我們在前面已經講過了,此處不再重複。下面筒要介紹公元1271年忽必烈在中原建立元朝稱帝後南進的一些情況。
1272年,元軍分水陸兩路南下攻打南宋朝廷。1276年元軍攻至南宋都城臨安(杭州),南宋百官降元,小皇帝趙顯被俘,但楊淑妃帶著兩個兒子與陸秀夫、張世傑等一支部隊成功逃出,眾臣在福州擁8歲的趙昰即位。1277年,一路海上漂泊的南宋行朝擬駐蹕(皇室外出,暫停小住)雷州半島,但破浪前行之中,小皇帝趙昰(端宗)落海,嚇出病來。1278年10歲的趙昰病死雷州,兩天後7歲的趙昺(末帝)即位。行朝帶著趙昰的遺體,6月退至珠江口西岸新會縣城南40公里外的崖門。因這裡離廣州很近(此時南宋小王朝,尚佔有廣州,瓊州等地),左丞相陸秀夫和太傅(太子的老師)張世傑,就以此為據點,建慈元殿等,立行朝草市,準備繼續抗元。這年農曆十一月,廣州失陷,十二月從江西、福建一路敗退的文天祥,在廣東海豐五坡嶺被俘。公元1279年正月,降元之將張弘范率元軍攻至崖門,元軍浩浩蕩蕩陸續抵達厓山,對南宋殘餘勢力形成三面包圍之勢。面對巨大壓力,張世傑晝夜苦思破敵之策。有幕僚向張世傑建議應該先佔領海灣出口,保護向西方的撤退路線。張世傑為防止士兵逃亡,否決建議,並下令盡焚陸地上的宮殿、房屋、據點;又下令千多艘宋軍船隻以「連環船」的辦法用大繩索一字形連貫在海灣內,並且安排趙昺的「龍舟」放在軍隊中間。元軍以小船載茅草和膏脂等易燃物品,乘風縱火沖向宋船。但宋船皆塗泥,並在每條船上橫放一根長木,以抵禦元軍的火攻。元朝水師火攻不成,以水師封鎖海灣,又以陸軍斷絕宋軍汲水及砍柴的道路。宋軍吃乾糧十餘日,飲海水之士兵嘔泄。張世傑率蘇劉義和方興日大戰元軍,張弘范擒張世傑甥韓某,以其向張世傑三次招降不果。公元1279年二月六日正午時段,張弘范的水師於是正面進攻,接著用布遮蔽預先建成並埋下伏兵的船樓,以鳴金為進攻訊號。各伏兵負盾俯伏,在矢雨下駛近宋船。兩邊船艦接近,元軍鳴金撤布交戰,一時間連破七艘宋船。宋師大敗,元軍一路打到宋軍中央。這時張世傑早見大勢已去,抽調精兵,並已經預先和蘇劉義帶領余部十餘只船艦斬斷大索突圍而去。1279年三月十九日,厓山海戰結束,大宋王朝宣告滅亡。趙昺的船在軍隊中間,四十三歲的陸秀夫見無法突圍,便背著八歲的趙昺投海,隨行十多萬軍民亦相繼跳海。據《宋史》記載,戰後七天,
十餘萬具屍體浮海。張世傑希望奉楊太后的名義再找宋朝趙氏後人為主,再圖後舉;但楊太后在聽聞宋帝趙昺的死訊後亦投海自殺,張世傑將其葬在海邊。不久張世傑在大風雨中不幸溺卒於平章山下(約今廣東省陽江市西南的海陵島對開海面),南宋殘餘勢力澈底滅亡,元朝統一全國勢不可擋。
元朝的大統一,在中國歷史上具有深遠的意義。它結束了唐末以來(五代十國、宋、遼、金、夏)國內分裂割據和幾個政權並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多年國家長期統一的政治局面;它促進了國內各族人民之間經濟文化的交流和邊疆地區的開發,進一步促進了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它為科學技術的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元朝的統一,還加強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發展;從蒙古族的歷史發展角度來看,統一的過程就是蒙古族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的過程。至於少數人關於「崖山之後無中國」論調是否正確,待我們複習完元朝的歷史以後再來議論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北宋被金兵兩年滅掉,南宋卻撐了152年?
※哪裡找的到唐宋風格的印花、插畫、背景、壁紙?
※【人物篇】因為她,金橘的價格上漲了,你知道嗎?
※如何對比賈似道和王安石?
※第一個被金人蹂躪的宋朝公主是誰?北宋滅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