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感情不和就果斷分手!你敢嗎?

汪芬 發表於 昨天23:00

愛需要勇氣,分手更需要。

梁靜茹曾經唱過「愛,真的需要勇氣」,然而在實際生活中,比愛更需要勇氣的,是分手。相比「在一起」時的轟轟烈烈,多數人的「分手」則顯得有些凄凄慘慘戚戚,有時甚至會變成糾纏不清的分分合合大戲。

圖片來源:123rf.com.cn正版圖庫

當一段感情走到盡頭時,能夠自信瀟洒的說分手是一種勇氣,更是一種智慧。

分手為什麼這麼難?

生命中哪些事件所帶來的壓力和變化最大?心理學研究發現,當人們回答這個問題時,雖然配偶的死亡和離婚始終高居榜首,但非婚姻的浪漫伴侶關係的結束也有強大的影響[1]。也就是說,離婚或者分手給一個人帶來的壓力是巨大的,它可能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分手會帶來對變化的不適應。

心理學上有感覺適應,即在外界刺激的持續作用下,心理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就好像,從明亮的地方突然到了暗處,開始什麼都看不見,但是隨著時間的延長,原來看不見的東西慢慢可以看見了。對於光線的變化,眼睛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適應[2]。同樣的道理,一段關係發生變化了,也需要一個心理適應的過程,不過心理的適應往往比感覺器官的適應要複雜得多。

情緒的適應是心理適應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社會心理學家斯巴拉和埃默里做過一項有趣的體驗式研究。他們的研究對象是一群來自弗吉尼亞大學,剛剛結束了一段愛情關係的年輕人。在一個月的時間內,斯巴拉和埃默里讓這些年輕人攜帶有提醒功能的蜂鳴器,做情感記錄,報告日常情感體驗。研究監測到了包括憤怒和痛苦這兩種負面情緒在內的四種情緒反應。研究者發現,當年輕人和戀人分手時,他們確實會感到強烈的痛苦和憤怒,並且這些負面情緒大概得在一個月之後才會顯著減少[1]

其次,分手會帶來來自人際的壓力。

在集體主義文化中,人們的情感和婚姻往往會受到家庭的巨大影響,也會受到身邊親朋好友的關注,甚至是完全不相關群眾的指點。這種壓力,對於一些公眾人物來說會表現得更明顯。在這樣的環境下,感情已經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情,因此分手也意味著更大的風險和壓力。

我一個閨蜜,23歲大學畢業時和異地的男朋友分手,之後就一直專心工作,直到實在忍受不了身邊三姑六婆和好心同事的勸告,在一次活動中認識了現男友——個子高高的陽光帥小伙。大家都非常看好他們,等著吃喜糖呢。突然有一天,她告訴我自己想從家裡搬出來住。經我仔細盤問,她才默默的說道「我跟男朋友分手了,不敢告訴我媽。我媽要知道了,肯定又要罵我,整天啰哩啰唆。我想出來住一段時間,等狀態好了再回去。」由於不想再讓單位的人議論,或者熱心的幫忙介紹對象,她也沒有告訴同事分手的消息。

分手需要考慮的,不僅是行將結束的一段感情,還有名譽、地位、金錢、事業、家庭等諸多因素。

最後,分手會帶來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和焦慮。

分手還是不分手,這是一個問題。問題的關鍵來源於內心深處對未來不確定性的巨大恐懼和焦慮。可能是恐懼「恩愛夫妻」、「美滿家庭」形象受損,可能是焦慮孩子的健康成長受到影響,也可能是擔心事業、經濟陷入窘境。總之,未來的一切都顯得那麼不可捉摸,讓人恐懼擔憂。

圖片來源:123rf.com.cn正版圖庫

分手,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

儘管我們在前面討論了那麼多分手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但其實分手對我們的傷害通常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嚴重。著名的情緒心理學家吉爾波特等人發現,人們往往會高估自己對未來事件情緒反應的強度和持續時間,即存在情緒預測偏差現象[3]

例如,在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每兩周就會詢問一次參加調查的年輕人——如果當前的戀愛關係結束,他們預期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如果有人真的結束了一段親密關係,研究人員會開始跟蹤他們的實際反應。結果發現,分手的年輕人往往高估了分手發生時他們感覺到的痛苦[1]

生活中我們可能也有類似的經驗。比如,馬上要參加某個重要的儀式,或者登台表演,本來以為自己會緊張激動到暈倒,其實真正進行的過程中只不過是心跳快了些而已。

分手就是及時止損,避免產生更大的沉沒成本。

任何一段親密關係的結束,都應該是一次深思熟慮後的抉擇。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不會輕率地結束他們曾承諾的親密關係。大多數失敗的感情,既有長期積怨導致的許多不滿,也有伴侶彼此的情誼和恩愛,通常十分矛盾。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約翰·蒂博和哈羅德·凱利提出過一個觀點,叫做相互依賴理論。它認為人們就像購物那樣在人際商廈里瀏覽。所有人都在尋找最合適的商品。我們在尋求以最小代價獲取能提供最大獎賞價值的人際交往,我們只會與那些能提供足夠利益的伴侶維持親密關係。不過,由於每個人都這樣做,所以親密關係中的伴侶雙方都必須滿足自己的利益,否則親密關係不可能持續下去[1]

根據相互依賴理論,人們一般不會僅僅因為不滿意就離開他們的伴侶,只有當他們通過比較發現,並且最終相信,沒有伴侶會過得更好時,才會真正分開。也就是說,分手本身包含著對得失的複雜計算,以及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替代選擇的考慮。

圖片來源:123rf.com.cn正版圖庫如何才能不分手?

其實,我們並沒有想像中那麼不理智,無論是開始還是結束一段親密關係,都是在頭腦中仔細認真計算過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分手是為了更好的不分手。那麼,如何才能做到不分手呢?和大家分享一下親密關係的準則。

萊斯利·巴克斯特曾經做過這樣一項調查[1]:要求俄勒岡州的64位男大學生和93位女大學生撰寫課程論文,闡述他們結束婚前戀愛關係的原因,據此得到他們用以判斷親密關係的內隱標準。結果發現,出現頻率最高的八個方面是:

自主:允許你的伴侶在親密關係之外結交朋友和保持興趣;不要有太強的佔有慾。

相似:你和伴侶應該有著類似的態度、價值觀和興趣;不要差別過大。

支持:提升伴侶的自我價值和自尊;不要粗心大意或思慮不周。

開放:真誠而又真實的進行自我表露;不要閉口不言。

忠貞:對你的伴侶保持忠誠和貞節;不要出軌。

共處:擁有許多在一起的時間;不要夜不歸宿或者跑出市區。

公平:公正公平;不要利用和剝削你的伴侶。

魔力:保持浪漫;拒絕平庸。

這些準則雖然並不一定適應所有的人,但也從一個方面給我們經營與伴侶之間的親密關係提供了一些參考。如果我們老是違背,也許伴侶就真的離我們而去了。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明明在你面前,你卻不愛了。當愛已悄然離去,不妨勇敢面對,瀟洒的說一聲「謝謝你曾經愛過我」,然後優雅的轉身,奔向下一站幸福。(編輯:明天)

參考文獻:

  1. 羅蘭·米勒 (Rowland Miller), 丹尼爾·珀爾曼 (Daniel Perlman). 親密關係(第5版)[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1.?
  2. 彭聃齡. 普通心理學(第4版)[M].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2.
  3. 劉聰慧, 張耀華, 俞國良. 情感預測偏差的相關研究評述[J]. 心理科學進展, 2010.

推薦閱讀:

剛分手後女生最容易問的四個問題
為什麼不能和前男友聯繫?給你十個理由!
??520專屬 情侶看完就分手的9部電影

TAG:感情 | 分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