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縱橫談:從中東北非動蕩看大國得失

 本報評論員/雷思海

  世事如棋局局新。真相和道理深藏在每天發生的海量時事動態背後。《天下縱橫談》透視政治、經濟、文化三維視野,貫通國內國外兩個大局,每周一次為您抽絲剝繭,顯現新聞本質。

  本期《天下縱橫談》為您分析中東北非動蕩中的大國得失。

  【地區動蕩之後,大國角逐隨之而來】

  ●利比亞局勢動蕩不安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2月24日報道:效忠卡扎菲的軍隊固守首都的黎波里,而利比亞東部已落入叛亂分子手中,他們試圖組建自己的政府。在利比亞東部城市貝達,叛亂分子正在組建一個臨時政府,新領導層還將一些效忠卡扎菲的人扣為人質。

  自本月15日利比亞爆發抗議活動以來,該國局勢持續緊張。目前,利比亞東部大部分地區,包括第二大城市班加西等多個城鎮都已被抗議示威者控制。

  ●聯合國安理會制裁利比亞

  法新社2月27日電:聯合國安理會26日宣布將對利比亞實行武器禁運,對利比亞的制裁措施還包括凍結卡扎菲政權的出行和資產,以及對利比亞國內的暴力事件展開人道調查。

  據報道,安理會首先再次要求卡扎菲政權的支持者立即停止襲擊平民。聯合國指出,利比亞國內的暴亂已經導致1000多人喪生。安理會對利比亞政權下達出行和資產凍結令的對象包括卡扎菲及其7兒1女和其他家庭成員,以及其政權的國防和情報高官,制裁名單上共有16人。

  評:在1月30日的《天下縱橫談》中,評論員曾經指出,當前中東北非一些國家的政局動蕩,從根本上而言,是當前世界金融危機在一些發展中國家所產生的政治後果,更具體一些說,這一政治後果,是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的貨幣洪水政策,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穩定和民生水平衝擊而誘發的。

  正因為如此,突尼西亞也好,埃及也好,利比亞也好,這些國家的政治局勢重新穩定下來之後,它們依然面臨著如何改善民生,如何發展經濟的重大問題。也就是如何把整個國民經濟的蛋糕做大,從而讓民眾福利得以提高的問題。而這個問題,不管是哪派力量上台,哪個政權執政,都是無法迴避的。

  那麼,這些國家的國民經濟蛋糕,為什麼總是難以做大?其根本原因則是因為大部分發展中國家,今天依然無法擺脫在經濟和金融上對發達國家高度依附的命運:當發達國家經濟繁榮時,這些發展中國家可以分一杯羹,但當發達國家自己也遭受危機時,這些依附的發展中國家,就將最先受到衝擊。

  評論員曾經指出,美國等發達國家可能預料到其貨幣洪水政策會衝擊當今世界一些國家,但可能並沒有預料到其後果會首先在中東北非地區爆發。由於這一地區是世界上石油最大產地,更是亞歐貿易通道的戰略要地,因此,這些地區國家政局一旦發生動蕩,就立即受到了各國的高度關注,而一些大國也將在這一地區,迅速調整自己的外交和經濟政策,以適應這一變化,或者引導這一變化,往本國戰略利益最有利的方向發展。下面我們先看兩條消息……

  【美歐博弈中東北非,歐盟失利】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訪問巴林

  新華社2月24日電: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邁克爾·馬倫24日抵達巴林訪問,同巴林國王哈馬德和王儲薩拉曼就巴林局勢舉行會談。

  邁克爾對巴林政府通過對話解決危機的做法表示讚賞。他重申美國將繼續視巴林為盟友和朋友。巴林駐有美國第五艦隊。

  ●白宮發言人稱考慮出兵利比亞

  人民日報2月25日報道:白宮發言人傑伊·卡尼24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美國政府很快會針對利比亞作出反制措施,白宮正在考慮出兵利比亞、採取禁運等制裁方式。

  評:評論員認為,自從突尼西亞發生政局動蕩以來,中東北非地區局勢動蕩的演化,有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往葉門、巴林等國的北方發展,另一個則是往利比亞的西方發展。這兩個方向,代表的是美國戰略利益和歐盟戰略利益的激烈博弈。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出,葉門、巴林方向,僅挨著美國大中東計劃的核心區域:以色列和沙特;而往西的方向,則直指歐盟的「地中海聯盟」計劃的核心區域:利比亞。

  利比亞由於其經濟和地理位置,是非洲人進入歐盟的跳板,同時也是歐盟的「地中海聯盟」計劃整合北非地區的橋樑。因此,儘管歐盟不喜歡卡扎菲政權,但這並不防礙歐盟在移民、能源、經濟等方面,展開與利比亞的非常緊密的合作。

  德國、法國和義大利在利比亞都有龐大的石油投資,相比之下,美國在利比亞的石油投資微不足道。因此,當利比亞局勢惡化之初,以倫敦布倫特石油價格為標誌的歐洲石油價格就率先突破106美元一桶,而當時美國紐約石油交易的價格依然在90美元一桶左右徘徊,直到利比亞局勢惡化幾天之後,紐約商品交易所的石油價格才跳到90美元上方,並摸到100美元。

  市場是國際政治的反映。很明顯,這次中東北非局勢的發展方向,最終在外部力量的影響下,選擇了往歐盟「地中海聯盟」計劃極為不利的利比亞方向發展了。

  而發揮這一影響的外部關鍵勢力,就是美國。以上兩條消息,顯示的是美國對待利比亞和巴林不穩定局勢的兩種完全不同的態度。對巴林是盡量調和矛盾,並以實際行動支持當局;而對利比亞,則是以威脅出兵來盡量激化矛盾。這種外部引導,體現的是美國人因勢利導的外交手腕,美國將利用利比亞危機,極大地切入歐盟地中海聯盟的核心區域。對此,歐盟雖然並不樂意,但也無可奈何。下面再看兩條消息……

  【經濟外交雙贏,俄羅斯最為超脫】

  ●俄外長反對外部加壓影響阿拉伯國家局勢

  俄羅斯之聲廣播電台2月23日報道: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23日和阿盟秘書長穆薩電話交談時表示,阿拉伯國家的問題能夠也應該通過所有政治力量採取相應立場的民族對話和平解決,俄羅斯認為某種外來的建議未必有好處,俄羅斯對北非和近東局勢的態度與歐盟、美國的立場不同。

  ●利比亞局勢只能用政治手段解決

  俄羅斯之聲廣播電台2月27日報道: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丘爾金在評論聯合國安理會關於制裁卡扎菲制度的決議時表示,利比亞局勢只能用政治手段解決。丘爾金強調,這項決議規定對那些鎮壓平民的責任人採取措施,但不允許武力干涉利比亞內政的間接制裁。

  評:如果說,這次有哪個國家從中東北非的亂局中受益最大,評論員認為,那一定非俄羅斯莫屬。石油價格的飆升,使俄羅斯經濟更多了一分底氣,也使得俄羅斯的石油外交武器更具說服力,作為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中唯一一個石油出口大國,俄羅斯穩定的石油供應,在當前中東北非地區不穩定的時候,更加價值凸顯。這種價值,對歐盟也好,對中國也好,乃至對當前俄日間有著領土爭端的日本也好,都是不言自明的。

  評論員認為,這也許是日本竟一反常態,在俄日領土爭端中率先讓步,表示將可能與俄羅斯共同開發南千島群島的一個重要原因所在。當然,俄羅斯此次的最大收穫,還是在地緣政治上。

  以上兩條消息,顯示的是俄羅斯在這次中東北非動蕩的局勢中,輕裝上陣,採取了與歐盟和美國都完全不同的策略:美國和歐盟強調秩序和利益,乃至強調世界經濟的發展不應受到威脅,實際是指石油價格高漲;而俄羅斯則強調中東和北非地區這些動蕩國家,不應該受到任何外來壓力,以解決自己本國的問題,這一姿態,對中東國家也好,對北非國家也好,都更容易接受。

  俄羅斯這番超脫姿態不難理解。畢竟與歐盟和中國相比,俄羅斯在利比亞的經濟利益並不多,甚至俄羅斯經濟與中東北非地區的產油國存在著一定的競爭性;而與美國相比,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政治包袱也不大,相反,中東地區再亂一點,實際上而言,對俄羅斯可能是壞處不多,好處卻不少。

  在美歐的大中東計劃和地中海聯盟的這次較量中,俄羅斯得以以一個更為超脫的姿態,將自己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展至中東、北非地區。評論員認為,俄羅斯的這次地緣政治上的獲益,從本質上而言,是俄羅斯的能源大國地位所決定的,也是美國的貨幣洪水政策所導致的能源商品等價格暴漲的局面所決定的。下面再看一條消息……

  【中國經濟利益受損,未來戰略需思考】

  ●我國已從利比亞撤出逾2萬人

  綜合外交部網站消息:截至2月27日10時,我已從利比亞共撤出逾20000人。其中約1400人已回國,約15200人已安置在第三國,約3400人正在赴第三國途中。

  目前,在以班加西為中心的利比亞東部地區,我人員已基本撤離完畢。外交部、其他有關部門、地方政府、中資企業、駐外使領館正抓緊撤出我在利比亞其他地區人員。中國駐馬爾他、希臘使館租用的郵輪和中遠、中海集團所屬貨輪正駛往利比亞中部港口。

  評:中國這次在實際經濟利益上,受到了比較大的損失。相比美國和歐盟在利比亞的投資主要集中於能源開採行業,中國在利比亞還有很多基礎建設方面的投資,因此人員較多,資產損失比較大,近幾日中國鐵建、中國中鐵、中國石油等上市公司,股票價格連續下跌,即是市場對這一地緣政治的反應。

  這次中東北非地區的局勢變化給中國在海外投資一個很及時的警示:中國的海外投資,必須建立在對本國海外利益保障能力的正確評估基礎之上。也就是說,我們的投資,不能超越我們保障投資安全的能力太多,否則,就可能在出現巨大的地緣政治變動時,遇到尷尬局面。此外,中國還應該進一步拓展自己的海外利益保障能力,以提升中國對海外各種地緣政治風險的影響和控制能力。

  當然,中國的軍事政策是防禦性質的,這決定了我們不會有美國那種主動塑造海外政治局面的外交政策,也就是說,中國在一定時間內,是無法改變我們海外軍事力量弱於一些西方大國的局面的。

  在這一現實下,評論員認為,作為應對策略之一,加大與中國周邊地區國家的經濟合作力度,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顯重要。比如與東南亞地區、中亞地區以及南亞地區的經濟合作與共同開發,這不僅是因為這些周邊鄰國同樣也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與礦產資源,更重要的是,這些鄰國畢竟在中國周邊地區,中國陸上強國的影響力輻射更為可信,其他大國力量的介入也更為忌憚。更何況,中國加快與周邊地區的經濟合作,將有助於周邊財富帶的形成,從而對形成一個和睦繁榮的亞洲局面,大有裨益。評論員認為,今後,我們應更加重視西部大開發,以及西部地帶的開放建設,以及面向東南亞的雲南橋頭堡建設力度,以及面向東北亞經濟圈等等。

  當然,這次危機中,中國也頗有收穫,尤其是這次大規模的撤離活動,以及中國的海軍力量首次在危機期間進入地中海地區,是中國國家影響力進展的一個標誌。而希臘此次大規模協助中國撤離僑民,則顯示了中國與歐盟在未來國際事務方面更多合作的可能。

推薦閱讀:

西亞北非動蕩的前因後果 周 周 2012-06-24 22:57:12
北非亂局令「兩大盟」很尷尬
跟旅居摩洛哥近20年的當地人旅行是怎樣不同的體驗?(內附旅行乾貨和音頻鏈接)
阿盟峰會:茅利塔尼亞的抱負與挑戰

TAG:東北 | 中東 | 北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