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居然冒著殺頭的風險,在老家蓋了一個「故宮」!

在中國人看來,一生能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院子,是無比榮耀的。春有野花開滿園,冬有積雪浮樓端,不像皇宮那樣金碧輝煌,但只願在人間繁華外,靜守歲月。

坐落在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北留小鎮的明清兩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築群——「皇城相府」,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民間還有「皇家看故宮,官家看皇城」之說。

中國「民間故宮」,城堡式豪宅!


很難想像,在群山之中、黃土之上,還能完好存在如此的豪宅巨室,像一座青灰色的宮殿,傲視數百年的歲月滄桑。

皇城相府總面積36580平方米,有大型院落19落,房屋640餘間設道城門,四通八達,有關卡可守,形成了「外城包內城,內城套外城,內外連環套」穩固保安全的堅固堡壘。

在皇城相府里有前堂後寢、內府花園、樓閣亭榭、小院小樓,設計精巧,錯落典雅,有一種北方人家的磊落大氣,也不失江南人家的精緻巧妙。

這座城堡式豪宅枕山臨水,依山而築,由內城「斗築可居」和外城「中道庄」兩部分組成:

外城——中道庄

外城」中道庄「完工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緊依內城西牆而築,基本呈正方形,比西城略短,東城內主要建築為陳廷敬府第、冢宰第、大學士第,配套建築有書房、花園、小姐院及管家院。

相府大門外有一大一小兩面三刀座功德牌樓,城牆以南有南書院、花園、狀元橋、飛魚閣、八卦亭、祖師廟等。止園書堂,為三進院落,佔地11000平方米,為舊時陳氏家族子弟讀書的地方。

內城——斗築居

內城「斗築居」為陳廷敬伯父陳昌言在明崇禎六年(1633年)為避戰亂而建。共設五門,牆頭遍設垛口,重要部位築堡樓,城牆內四周設藏兵洞,為戰時家丁、垛夫藏身小憩之用。

位於內城北部的河山樓,名取"河山為囿」之意,是崇禎五年為抵禦流寇侵擾,由陳家昌言、昌期、昌齊三兄弟合力建造。

河山樓高達七層,可同時容納千餘人避難,層間有牆內梯道或木梯相通,底層深入地下,備有水井、石磨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如此的高度與規模在明清建築中極為少見。

這棟建築的主人究竟是誰呢?


這棟建築的主人,是深得康熙皇帝的敬重,一生中28次升遷,馳騁政壇53年的康熙皇帝35年經筵講師、《康熙字典》總閱官——陳廷敬。

▲ 陳廷敬

陳廷敬原名陳敬,因為殿試列榜時,還有一個順天府的進士也叫陳敬,順治皇帝就給澤州府的陳敬加了一個「廷」字,以示區別。也許就是這個「廷」字,讓他插上了翅膀,青雲直上、鵬程萬里。

陳氏家族也享有「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族」的盛譽,共有9人中進士,6人入翰林,曾出現「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之盛況。因此,皇城相府又被譽為「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陳廷敬在朝為官五十三載,處世磊落,為政清廉,被評以「清勤」,康熙皇帝則認為陳廷敬「幾近完人」。

康熙皇帝愛才,話說,陳廷敬到退休年齡後,多次請求「致仕還鄉」,可康熙總不答應,直到他72歲高齡,由於身病不能入朝,才被獲准退居二線,但康熙仍要他繼續留在京城,負責《康熙字典》的編撰。

次年,康熙探視陳廷敬見一位白髮老人擠在一群黑髮人之間,一絲不苟編撰字典,甚為感動,心想這位老臣年壯力強時就像濃陰鬱茂的喬木一樣,堅貞挺拔、披肝瀝膽,實乃國之棟樑。而今他年過古稀,仍晚節彌堅,品德昭明,似臨霜之秋菊,散發出更為悠遠的芳香。

康熙皇帝感慨系之,書興大發,於是揮毫潑墨,為陳廷敬寫下了「午亭山村」和宋代名臣韓琦的名句:春歸喬木濃陰茂,秋到黃花晚節香。據記載:康熙曾說「卿乃耆舊,可謂全人。聯特書匾聯賜卿,自此不予人寫字矣!」可見康熙皇帝對陳廷敬是何等的寵愛。

為何冒殺頭風險,在老家建「故宮」?


在清朝,把自己的宅院修建得像皇宮,可是忤逆的大罪。一生嚴謹的陳廷敬,怎麼會做出這樣的事兒呢?原來,是因為陳廷敬的母親張氏夫人老家一直等不到兒子回來,茶不思飯不想,而又不敢讓兒子向皇帝請假,所以張氏夫人下定決心,自己打點行裝,去北京看兒子。

陳廷敬得到了母親要來北京的消息,一下子著了急,想法設法要把母親留在山西,這又是為什麼呢?陳廷敬的母親,在兒子做了清朝大官以後,就一直想探訪兒子,更想順便看看京城,了卻心中的一個夙願。但是陳廷敬考慮到,山西到北京路途遙遠,要走差不多兩個月,他擔心年歲已大的母親身體吃不消,所以才阻止母親來京。

陳廷敬為了將母親留在山西,也為了能讓母親見識到夢寐以求的故宮,他答應給母親修建一個,跟他工作地方差不多的大宅院。然後跟母親說,這個大宅院,就跟京城的紫禁城一樣。張氏夫人聽從陳廷敬的勸說,打消了去北京的念頭,接下來的日子,張氏夫人就是看著來自京城工匠人,能給她蓋出來一個北京的故宮。

按照陳廷敬的意思,一個複製他在北京工作場所的建築,就在他的老家動工了,即今天的「大學士第」。

既然要「仿製」故宮,就得做到由外在建築到內在底蘊都相近,因此皇城相府的建造也極為講究風水,四山環抱,藏風納氣,陰陽氣和,可以說是龍脈綿延。其背依蒼龍嶺,前有案山,往遠有來龍之山樊山。左輔以青龍,樊溪環繞,右弼以白虎,通衢大道。樊溪之內有幾處泉眼,古時有泉水綿綿不斷,象徵著財富。

俯瞰皇城,其酷似一隻頭北尾南的神龜。龜頭突出在內外兩城北城牆外的內宅院,龜尾為城外的南書院,龜腳為四個角樓突出的部分,整個神龜的形象,輪廓十分鮮明。

據傳這是當年陳廷敬,結合「斗築居」修築皇城相府時,充分考慮風水的結架。建築群整體規劃均衡有致,與自然環境高度和諧。

高大的院牆,廳室的布局,確實跟北京紫禁城,有著幾分相似。張氏夫人每天都會在院落里逛一逛,還將陳廷敬的書畫作品,擺放在廳堂里。

「皇城相府」一稱如何得來?


大學士第建成以後,因為村裡的老百姓誰都沒去過紫禁城,看見陳家氣派的大宅子,也就認為紫禁城就是這樣子,最後竟然演變成為了「陳廷敬在家裡蓋皇城」。

這就樣,陳廷敬要「謀反」的消息,從山西一路傳到了京城,到了康熙皇帝的耳朵里。沒想到,陳廷敬的孝心,竟然為他引來了殺身之禍。

消息剛剛傳到皇帝耳朵里時,康熙完全不相信,後來消息越傳越廣,知道的人也越來越多,康熙心裡也開始有些懷疑,陳廷敬修建小紫禁城的事情,被傳得有眉有眼,難道是真的么?康熙皇帝決定,自己借著西巡的機會,去山西一探究竟。

陳廷敬知道了皇帝懷疑自己在老家蓋皇城,還要準備親訪家宅的消息十分惶恐。

陳廷敬怕解釋不清楚蓋房的意圖,也擔心一些讒言,會最終讓康熙皇帝遷怒於自己,心急如焚的他,最終想了一個辦法,用黃泥塗城牆。既然所有人都說自己蓋皇城,不如把「皇」變成「黃」,而且在短時間內,也沒有其他更周全的辦法了。陳廷敬連夜給老家寫了一封信,讓家中所有壯丁,連夜把外城的所有城牆,用黃泥巴噴洒一遍,務必將整個城牆塗成黃色。

康熙皇帝在西巡到了陽城,到了皇城相府之後,順著城牆轉了一圈,康熙一看,這個宅院也不是太大,跟故宮比起來簡直天下地下,這怎麼能說老臣有謀反之心呢?

事後,康熙嚴懲了幾個捏造事實的官員,也找到了陳廷敬問蓋這棟宅子的原因。陳廷敬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了康熙。康熙聽後十分感動,特許陳廷敬以後陪同康熙出訪,可以轉道回家看望父母。後來康熙就給陳廷敬的住宅賜名「相府」,後也因康熙皇帝兩次下榻而取名「皇城相府。當地的老百姓因為城牆被塗成黃色還把這裡稱作「黃城相府」。

為何說它像紫禁城?


在北京的建城史上,城市規劃都是以皇宮為中心,左右對稱的特點來建造的。有很多建築都建築在對稱軸上,這就是中軸線。紫禁城就位於北京城的中心位置,中軸線穿過紫禁城的三大殿。皇城相府規劃故宮極為相似。

陳廷敬故居位於外城部分,與紫禁城同樣近乎長方形,紫禁城三大殿居中的中和殿,是皇帝每年祭祀的地方,在皇城相府里,陳氏祠堂就是這裡的中心。

皇城相府模仿故宮還有一個證據,就是這裡的城牆高12米,為何要建成12米高呢?故宮的城牆就是12米高。另外,作為官宅,皇城相府和紫禁城一樣,院落坐北朝南,布局為前殿後院。所以,老百姓們把皇城相府,稱做「微縮版的紫禁城」,也叫「民間故宮」。

於是,這個由盡孝而引發的「民間建皇宮」的故事,繼續在民間流傳著,這座有著「民間故宮」之稱的城堡式豪宅,也在如今吸引著更多人前往探訪,追溯著清代陳氏家族的世代翰墨書香,領略著民間建築神秘又可觸的風采……


推薦閱讀:

老家綏中(137)大明遼東悲歌(16):努爾哈赤死因之謎
民間怪談:老家遷墳,說一說遷墳的禁忌和講究!
你是如何理解現在的「老家」概念?
內涵段子:我就不告訴他,我得回老家收幾畝地的玉米!

TAG:風險 | 故宮 | 老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