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逆反心理該怎樣解決?
案例:
小強,男,16歲。小時候還挺聽話,可自從上了中學後,情緒就變得越來越難以捉摸,脾氣也越來越大。只要是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爸爸媽媽怎麼說,甚至打他都沒用,如果說話的語氣重一點,他就發脾氣,不吃飯。有一次,由於媽媽不肯給他買溜冰鞋,他竟然離家出走了!家長費盡周折找到他後,他還是不肯回家。他的爸爸忍無可忍,狠狠地打了他一頓,將其強行拖回了家。
心理專家楊子分析: 小強這種情況是屬於青春期逆反心理。所謂逆反心理,即人們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對對方的要求採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逆反心理的形成,與青春期家長與學校教育方式的不當有直接的關係。如好奇心、求知慾得不到滿足,某些事物被禁止,輕則行動被限制,重則受到訓斥、處罰,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過高,要求過嚴,教師在施教過程中,不尊重、不顧及他們的心理感受與體驗,諷刺、挖苦、體罰等,都會在心理上造成壓力,當青少年找不到良策去排解這種不斷積蓄的壓力時便產生逆反心理。 青少年處於性格形成和自我的獨立意識增強的時期,常通過否定權威和標新立異求得自我肯定。他們不是簡單地去適應社會,而是希望社會承認他們的價值和地位,因此往往表現得固執,有意採取與他人不同的態度和行為,引起別人的注意。再加上青少年自身心理的不穩定性,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解決辦法: 像小強家長那樣用打孩子的方式來對待孩子逆反是很不可取的。家長需要了解孩子青春期的心理特點。青春期是生理急劇變化的時期。因為這一階段生理上的迅速發育使他們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成人感使他們的獨立意識強烈起來,他們要求擺脫別人的羈絆,希望得到成人的尊重和理解。給他們獨立自主的決定權。而事實上由於心理上尚未成熟,在面對許多複雜的矛盾和困惑時,他們依然希望得到成人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護。如果這時親子關係不好,他們遇到諸多苦惱和困惑時,不能向家長傾吐,便倍感孤獨和寂寞,只能跟同齡的朋友推心置腹地交流。 因此成人教育者面對青春期孩子要及時調整教育方法,真正理解、尊重、賞識、信任孩子,給孩子一個適當的自由成長空間,才能解決孩子的逆反心理的問題。
推薦閱讀:
※你理想中的告別,該是什麼樣的?
※上學期間有沒有最難忘的一個瞬間?
※致軍人終將逝去的青春
※如何評價 TED 演講 《20歲,不可揮霍的光陰》?
※咔嚓 | 在蘇大的一萬種可能,和獨一份的青春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