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曹操何以殺孔融?

演講人:安德義 《德義堂國學》總編、湖北省孔子學術研究會副會長,著有《逆序類聚古漢語辭典》《論語解讀》等。

我想從兩個方面展開論述:曹操何以殺楊修?曹操何以殺孔融?

曹操何以殺楊修?《三國志》《三國演義》里都有這個故事,大家很熟悉。曹操敕令修建一座宮殿,在工地視察時,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結果楊修就趕快讓工匠把這個門拆掉,修小了一些。下臣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說,丞相有手諭,「門」「活」為「闊」,他就把門修小。另外一件事,一位西域使者送了曹操一盒點心,曹操在上面寫了「一合酥」三個字,這個「合」沒有「皿」字,而且是豎著寫的。楊修看到了,就把這盒點心拿出來分給所有在場的人。大家問,為何你敢分這盒酥呢?他說,丞相有手諭,「一人一口酥。」後來又碰到第三件事情。在一場戰鬥中間,楊修問今晚的口令,曹操正在啃雞肋,就隨口說了「雞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是曹操當時對這場既不能進又不能退的戰爭的描繪。楊修猜到曹操可能馬上就要撤軍了,於是就通知他的手下準備撤軍。曹操看到軍營都在打行李,連忙詢問,士兵們說,主簿楊修告訴我們要撤軍了。於是,曹操把楊修殺了。這說明,小聰明犯大忌諱。我們做人一定不要耍小聰明,耍小聰明的人往往沒有大智慧。

接下來看曹操何以殺孔融。《三字經》說:「融三歲,能讓梨。」孔融是一個讓梨的、謙虛的典範。我以前一直對孔融崇敬有加,因為他敢於對曹操犯言直諫。讀《後漢書·孔融傳》時我想,為什麼孔融這樣一個謙謙君子在56歲的時候就被曹操殺了?心中突然生出許多疑惑。曹操身邊那麼多謀士,他都沒有殺,唯獨把孔融殺了。從世人所知的情況看,孔融飽讀詩書,才情橫溢,為人剛正不阿,曹操為什麼殺他?孔融自身有沒有可以探討的原因?我們從四個角度來看孔融。

第一,好虛名而不切實際。孔融一生為名而活,《孔融傳》就是圍繞這樣一條線索在寫。先看他讓梨,「兄弟七人,融第六,幼有自然之性。年四歲時,每與諸兄共食梨,融輒引小者。大人問其故,答曰:『我小兒,法當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一個梨子,吃大一點、小一點,區別不大,他拿了一個小的,而且振振有詞,所以宗族稱奇,兄弟高興,父母喜歡。一點兒小心機、小謙讓,博得交口稱讚,孔融從此嘗到了甜頭。謙讓是好事,但謙讓的動機卻需要思索,不能一天到晚都好虛的東西,哪裡有名就往哪裡去,一輩子追逐虛名。

第二,好爭勝而不切實用。《孔融傳》記載:「融幼有異才。年十歲,隨父詣京師。時,河南尹李膺以簡重自居,不妄接士賓客,敕外自非當世名人及與通家,皆不得白。」李膺接待人的規格很高,不是當代名士或通家,一概不接待。10歲的孔融是孔子的後代,孔子曾經拜訪過老聃,也拜老聃為老師,於是他就說:「我是李君通家子弟。」李膺問:「高明祖父嘗與仆有恩舊乎?」他就說:「先君孔子與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義,而相師友,則融與君累世通家。」他說我們祖上都是很好的關係,幾百年前就有很深的交往了,所以「眾坐莫不嘆息」。太中大夫陳煒來了,人們告訴他這件事。陳煒說:「夫人小而聰了,大未必奇。」結果孔融應聲回答說:「觀君所言,將不早惠乎?」我們縱觀他一生,一定是在好名上做盡了文章,所以好名不好。

第三,好諫諍而混淆視聽。這是讀書讀得很多而又好名的人常常容易犯的錯誤。《孔融傳》有「馬日磾之諫」、「復肉刑之諫」、「制禁酒之諫」等。馬日磾死後,朝廷準備追封他,孔融說了很多理由,如何如何不能封。當時想把肉刑恢復起來,肉刑就是砍手、砍腳等,亂世用重典,恢復肉刑,可能有合理的地方,於是孔融又有一番建議反對恢復肉刑,言之鑿鑿,議論凱切,滴水不漏。另有一事,尤其有趣。當時,年年戰亂,糧食欠收,曹操的糧食也困難,因釀酒要耗費大量糧食,曹操因此下禁酒令,孔融卻寫了一篇討伐的文章,說禁酒不好,喝酒有多少多少好處,曆數歷朝歷代喝酒者如何建立豐功偉業等,簡直是千古笑談。

第四,好戰爭而志大才疏。孔融平生三戰,從史料推算,他所轄大概有十幾萬人,結果在三次戰爭中都打完了。《後漢書》的作者范曄這樣評價他:「融負有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迄無成功。在郡六年,劉備表領青州刺史。建安元年,為袁譚所攻,自春至夏,戰士所余才數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內接。融隱几讀書,談笑自若。城夜陷,乃奔東山,妻、子為譚所虜。」徹底的被打敗了,他還「隱几讀書,談笑自若」。

謙虛、謙讓是好事,但我們要控制一下自己的機巧之心、好名之心,尤其是執政的人,當你的好政績之心上來的時候,要考慮環境,考慮百姓長遠的福祉,這個時候好名之心就會得到遏制,好名又伴隨機巧是很危險的。這就是我今天為什麼講曹操殺楊修、孔融,孔子殺少正卯,都是因為他們攪亂人心,過分好名,似是而非,混淆視聽,所以該殺。


推薦閱讀:

曹操考華佗
曹操焚牘
曹操七十二冢因何成為千年不解之謎
精神分裂的中國學界:曹操墓穴和愛因斯坦
七十二處疑冢也幫不了曹操 其墓地多次被盜

TAG:曹操 | 孔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