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漢字源起:字是倉頡造的么?

開學了!

給小董當了兩個月的保姆司機陪學陪練,總算有空打理公號了。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

修整田園,播點文字的種吧。

大言小語

大董:中國文字咋來的?

小董:倉頡造字,我早就知道。

大董:倉頡是誰?

小董:黃帝的史官唄,《說文解字》學過:「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

大董:不錯,基本功紮實,不過這是個傳說,總不能把神話傳說當歷史吧。

這是根據傳說畫的倉頡像。別以為自己眼花了,傳說中的倉頡就是有四隻眼睛。

四隻眼睛,自然是說他眼神好使,能見人所未見,知人所未知,總之具有非凡的智慧,別人看鳥獸的腳印也就是分辨下是啥動物,去不去抓,但倉頡卻看到可以用腳印的形狀來造字,智慧啊!

但怎麼表現倉頡與眾不同的智慧呢?

讓他長個蛇尾巴?已經給伏羲女媧長過尾巴了。

讓他老媽吞鳥、踩巨人腳印懷孕生他?這些神奇的懷孕方式都給了上古帝王了。

那就讓他長四隻眼睛吧,一看就知道他與眾不同。

——這是中國神話的慣用表現手法。

不過也有人覺得讓倉頡長四隻眼睛太玄乎了,就說倉頡不是四個眼睛,是四個瞳孔,一個眼睛有兩個瞳孔,這些分歧我們就別考證了,反正都是傳說,總之倉頡長得和一般人不一樣。

除了四隻眼睛的奇怪模樣之外,倉頡造字另一個比較神奇的記載是天雨粟鬼夜哭。

西漢《淮南子·本經》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倉頡造個字,居然老天下小米,鬼在晚上亂哭,顯然是神話,以此表示造字是一個很重要很重要的事情。不過,雖然天雨粟鬼夜哭是傳說,但也有人正兒八經給解釋了下。

唐代畵家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敘畫之源流》」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

意思是倉頡造的字道破了天地鬼神的秘密,所以天雨粟鬼夜哭。

造字是個很偉大的事情,但這些傳說也太玄乎了。自然很多人不滿意,關於文字的起源,除了倉頡造字之外,還有幾種不至於太玄乎的說法:八卦說,河洛說,結繩說,契刻說,圖畫說。

八卦,河洛,這是可以追溯到人祖伏羲時代的事情,八卦傳說就是伏羲根據河圖畫出來的。

河洛八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它們是用圖像和符號,把前人的智慧總結描繪出來。

結繩,契刻,就是用繩子打結,用木片竹片刻符來記錄一些事情,避免遺忘。

河洛八卦結繩契刻,這四種方式,都是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簡單的口口相傳不夠用了,很多事情需要準確記錄下來,免得過了幾天,你到底借了我幾把穀子幾塊肉要扯不清。另外部族的經驗智慧也需要更靠譜的方式來傳承,以免巫師意外死掉,繼承人要是還沒敎出來,部族文明就斷了。

河洛八卦是圖像化,也是符號化的高度概括,記錄的是部族積累下來的經驗智慧。

結繩契刻一般記載的是一些重要的事情,只有約定的小範圍人群看得懂,這種記事方式現在在一些原始部落民族裡還存在。

它們是一種記錄,但不是文字。

不過有一些文字的造字方式和它們有點關係。

比如水字,和八卦里代表水的坎卦?,就頗為相似。

十和廿(niàn,二十)、卅(sà,三十)這種字,研究一般認為在結繩記事時的繩結就是這麼打的,造這些文字的時候,就把繩結畫了下來表示這些數字。

冬,本義是終結,甲骨形象是兩頭打結的繩子,表示一個結繩記事周期的結束。後用來代表四季的結束,再後來分化成冬和終,冬字或在中間加日,表示太陽被裹了起來,不熱了,或加仌,即現在的冰,表示寒冷。終字加糸,表示絲繩,代表一個結繩記事周期的終結。

這幾種文字起源說,不妨看作是文字產生的預備階段。

現在認可度最高的文字起源說是圖畫說,中國文字是象形文字,起源於繪畫。

最初一幅畫會用來表達一件事情,一個場景,內容很多,比如下面這幅距今三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雲南滄源岩畫。

後來圖畫逐漸和語言產生聯繫,用一個個單體的圖像來代表語言中的一個個詞語,最後這些單體圖像逐漸規範標準,固定語音語義,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文字。

我們現在能看到的中國最早的文字是商代甲骨文,離現在三千多年,已經是很成熟的文字。

中國文字在甲骨文之前,應該還有至少上千年的發展歷史,只不過它們不象甲骨文,有那麼多實物幾千年沒爛,到現在還能看到。

近幾十年來零星出土的刻在陶器上或骨頭上的一些刻畫符號,到底是不是文字,也一直有爭議,這些刻畫符號以西安半坡的刻符和大汶口的象形符號為代表。

西安半坡遺址是黃河流域仰韶文化的代表,距今六七千年。陶器上的刻畫比較簡單。

下面是山東凌陽河大汶口遺址的陶器,距今四五千年,陶器上刻畫符號比較象形。

大汶口發現的這些符號,表達的含義比較明確,有學者認為已經是文字,並和商代甲骨文進行比對,推論出它們代表的漢字。

但是這些符號都是零星出現的,並沒有連成哪怕最簡單的句子,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所以,也有人認為,把這些符號認定為文字證據不足。

總結:

文字起源於圖畫,經過了漫長的發展逐漸成為記錄語言的文字。並不是有一個叫倉頡的人造了最初的文字,而是有很多人參與造字,最後殷商的甲骨文把上古造字的階段性成果保留下來,呈現給世人。甲骨之前漫長的造字過程是怎麼樣的?因為沒有足夠的文物出土,所以只能進行推測和想像。

倉頡造字的傳說就是這樣一個由全體華夏人進行了兩三千年的想像。

不過,在文字創造到一定程度後,也許有一個叫倉頡的人,進行過文字的搜集整理和加工。如果真有此人此事,這個工作很不容易,就象許慎在2000年前整理加工中國的文字,形成《說文解字》一樣,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所以,在一代代的傳說中,後人把文字創造的這麼一個漫長的,也許有幾千上萬年的造字歷程,都給加到倉頡一個人身上去了,加工出了越來越多的故事。

如果真有倉頡其人,戰國時期荀子的記載相對客觀:

喜歡文字的人多了,為啥只有倉頡留下了名字?因為倉頡專心於文字,把文字的工作做到了最好。

注意,荀子說的是好書者,不是作書者。

荀子這段記載是歷史文獻上最早提到倉頡的,記載得很樸素,之後,尤其是漢朝開始,倉頡身上神奇的的故事就越來越多,越來越玄。

《說文解字·敘》有一段話,記載許慎認為的文字的歷史,這段話和今天的史料未必相符,但是學文字,要沒見過這段話,說不過去:

《 說文解字 敘》

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灋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

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偽萌生。

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蹏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乂,萬品以察。

後記:這是八月中旬文字課講稿的再加工整理。

文字的內容如何寫得有趣好玩,這些天讓我死了不少腦細胞。如果把文字分小專題寫寫,應該能比較有趣,吸引眼球。但是我不喜歡這種只看枝葉,不見大樹的寫法。

我覺得,如果真想學文字,首先要對文字這個學科有整體感,知其歷史,見其源流,之後,再細解文字。猶如畫樹先畫主幹,再細描枝葉。若只畫枝葉,即使枝葉畫得可愛好看,但你終究很難知道這枝葉長在什麼樣的樹上,什麼樣的位置上,你也不會知道這個枝葉長成這樣的原因,對你而言,這個枝葉就缺少了來自樹木根本的滋養。

所以,我非得把源流寫完,把演變寫完,把六書寫完,才寫系列的文字。在我看來,這是對文字這個學科的尊重。

董點國學,致力於做有內容非雞湯的國學公共號。


推薦閱讀:

1000個漢字-篆書隸書對照大字帖
漢字再不繼續簡化就是對科學綁架
漢字
漢字背後的趣味知識
6個奇特的三胞胎漢字,您能認出幾個?

TAG:漢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