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二十四孝推行引思考 別讓我們白髮的父母空等待(古代二十四孝/ 新「24孝」行動標準)
07-26
新二十四孝推行引思考 別讓我們白髮的父母空等待2012年08月15日新華網編者按:伴隨著「銀髮浪潮」的來臨,中國已悄然邁入「老齡化」國家的行列。老齡人口基數大,增速快,困難老人數量多,「空巢老人」現象普遍,一時間成為全社會不得不面對的嚴峻問題。前一段時間,關於失獨家庭和如何養老的話題,讓人們再次感到話題的沉重。古語有云:「百善孝為先」。在當下的社會條件下,儘管政府也在想方設法,解決養老難題。但不可迴避的是,更多的老人安度晚年,還主要依靠家庭子女的贍養。可在這個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流動性日益增強的現代社會中,能夠安心、放心地守著父母過日子的人又有多少呢?為了生計和發展,越來越多的人無奈地走出家庭,告別父母,甚至遠離故土。「父母在,不遠遊」,已成為美麗的期盼和遙遠的懷想。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如何再盡一份對父母的孝心?如何繼續傳承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在家庭倫理方面的優良傳統?近日,由全國婦聯老齡工作協調辦、全國老齡辦等共同發布新版「24孝」行動標準,或可給我們新一代的子女,提供可依的參照和行動的指南。藉此之機,新華教育頻道特製作一組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孝道故事,與您分享。其實「孝星」就在我們身邊,「孝心」就在我們心裡。為人子女,請多關心自己的父母,盡一份孝心,切莫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在」的終身遺憾!新「24孝」行動標準出爐 含「教父母學會上網」節假日經常與父母共度、親自給父母做飯、每周給父母打個電話……13日,由全國婦聯老齡工作協調辦、全國老齡辦、全國心系系列活動組委會共同發布新版「24孝」行動標準。新標準有傳承有創新。今年6月,《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修訂草案首次提交全國人大常委來審議,修訂草案中新增一條「常回家看看」,引起社會巨大關注和爭論。全國老齡辦副主任,全國心系系列活動組委會副主任吳玉韶昨日表示,新「24孝」行動標準與舊「24孝」形成對比,就是想告訴大家,時代的腳步在不斷向前邁進,「我們對『孝』文化的理解,既要傳承又要有創新」。>>>詳細===「空巢」老人增多 社會現象引關注===百善孝為先 父母「空巢」別空心自古以來,中國的父母就抱著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培養自己的子女,可真當子女離家萬里、有所作為的時候,自己卻不能真正地快樂起來,他們更希望子女能夠經常陪在自己身邊。而對於那些遠離故土的海外華人而言,他們又何嘗不懂得「百善孝為先」?又何嘗不願常盡孝心?然而,由於長年在外打拚,多數華人的事業和家庭都在國外。他們既沒法拋下一切回國定居,又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常回家看看」。於是,有不少海外華人都選擇將父母接到自己身邊居住,可沒過多久問題就出來了。老人居住在國外,語言不通,生活習慣也難以適應。更為關鍵的是,除了子女,他們幾乎沒有一個熟識的人,生活得格外苦悶。>>>詳細中國人均預期壽命超74歲 男女壽命差擴大國家統計局日前消息,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詳細匯總資料計算,2010年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達到74.83歲,比10年前提高了3.43歲。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男性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為72.38歲,比2000年提高2.75歲;女性為77.37歲,提高4.04歲。男女平均預期壽命之差與十年前相比,由3.70歲擴大到4.99歲。>>>詳細"空巢現象"需全社會關注 誰忍心讓父母老無所依其實,老人獨自在家中去世的事情以前也發生過,無論是大連那位68歲摁馬桶2個月摁掉了98噸自來水的老太,還是一直在車上坐不下車只為打發時間看風景的青島退休老人李樹安,在這些看似「匪夷所思」的行為背後,無不反映出他們內心的極度孤寂和落寞。早在1980年,世紀老人冰心就在她的名作《空巢》中將「空巢老人」的晚景寂寞描繪得栩栩如生,如今,中國的空巢現象及其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已是日益凸顯。其實,老人獨自在家中去世的事情以前也發生過,無論是大連那位68歲摁馬桶2個月摁掉了98噸自來水的老太,還是一直在車上坐不下車只為打發時間看風景的青島退休老人李樹安,在這些看似「匪夷所思」的行為背後,無不反映出他們內心的極度孤寂和落寞。早在1980年,世紀老人冰心就在她的名作《空巢》中將「空巢老人」的晚景寂寞描繪得栩栩如生,如今,中國的空巢現象及其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已是日益凸顯。>>>詳細===「孝星」在身邊===研究生與弟弟休學辭工守護植物人父親 每天呼喚父親節前夕,網上熱傳著一個溫暖的故事:由於父親突發重病成為植物人,暨南大學研究生王濤與弟弟王波相繼休學辭工,日夜守候在病床前護理、呼喚父親。拿自己「做試驗」自學扎針、輸液,每天呼喚父親不下百遍,每半小時為父親拍一次背、每兩小時翻一次身……網上熱傳的視頻和圖片中,兩個小夥子對父親細心專業的護理感動了很多網友。不少網友感嘆,「久病床前有孝子」,兩兄弟對父親不離不棄的守護,是這個父親節最動人的禮物。>>詳細武大博士生用愛喚醒植物人母親 孝心創造生命奇蹟「哪怕有0.1%的希望,我也要付出200%的努力,相信奇蹟會發生的!」讓「植物人」母親重新蘇醒過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黃碧海日夜守護,從未放棄。由於母親不能進食,只能靠打營養針維持,黃碧海擔心她營養不夠,每天用注射器通過胃管讓母親「喝」上雞蛋和牛奶;每隔2個小時,他都要幫母親翻一次身,防止長期卧床患上褥瘡。為了喚醒母親的記憶,只要一有閑暇,黃碧海就會趴在母親耳邊,給她「講故事」。講他的大學生活,講他的未來打算,講他和母親共同度過的那些艱辛和快樂時光。>>>詳細61歲孝子抱母求醫感動網友 曾為雙親拒陞官 圖2日發生在台南奇美醫院的「孝子抱母」就診的情深畫面,令許多網友、讀者動容,故事的主角是台南市調查站退休專員丁祖伋。「看到丁副座抱媽媽上醫院,一點都不意外!」台南市調查站人員看到「孝子抱母」照片,一眼就認出是老長官丁祖伋,「調查局上上下下都知道他是孝子」,為了盡孝,「不但放棄陞官,甚至甘願降調」。>>>詳細=== 養老,無遠慮必有近憂===老齡化的隱憂:養老問題是家庭之痛也是社會之痛更為憂慮的是我們的下一代——獨生子女們。現在逢年過節,對已經有了自己小家庭的許多80後而言,不僅要探望自己的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還要探望對方的這些親人,休假幾天,僅僅是探望長輩就已令他們身心疲憊,更別說將來的贍養、照顧了。而對那些出門在外的中年夫婦包括青年夫婦來說,大年三十與誰家的老人一起過,則是一道令人頭疼的現實難題,為此夫妻鬧矛盾、起爭執的不在少數。我的一位同事的解決辦法是:年三十在北京陪岳父岳母過,初一飛回老家陪自己的父母。折騰是折騰了點兒,好在能兩全其美,而那些雙方父母都不在身邊且二者相隔甚遠的夫妻,始終都在糾結中。無法陪伴、照顧漸漸老去的父母,更成為許多人心中的痛。>>>詳細《老年人保障法》將修訂 可操作性不等同於可訴性「能否依據『常回家看看』這樣的條款進行訴訟,可以討論。」他說,實際上,《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的很多政策性責任條款,都難以成為訴訟的依據,但它們可以成為評判是非、行政問責、調處家庭糾紛的重要原則。一般而言,在體現鮮明制裁性質的法律中,那些不具有可強制執行性的道德要求,不應直接納入其中。「但在《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這類具有鮮明社會法屬性的法律中,加入子女『常回家看看』之類的倫理道德要求,無損法律的權威性,更多體現了法律的指引、教育作用。」>>>詳細===破解之道===社會養老緩解養老壓力社會養老將不可避免地成為未來我國養老的主要模式。而當前,我國雖然也存在社會養老的模式,但僅限於極少數特定人員才有機會頤養天年的干休所和數量十分有限的或公辦或民辦的養老院,許多養老院都存在範圍小、條件差、護理不專業、管理不規範等問題,遠遠不能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養老壓力。>>>詳細「常回家看看」 社會各方均需伸出援手網友「陌上塵」:我們都不得不為了生計蝸居在外。我們拿什麼常回家看看?網友「得天獨厚」:不知道天下有多少父母會因為自己的孩子看自己的時間少了去法院起訴,專家呀,你們知道不知道現在打官司要花多少錢?花多少時間?網友「西雅水滴」:後悔嫁的遠了!我家沒車,從車轉車回一次娘家得5個小時,再帶這4歲的孩子,孩子也受不了呀!一邊是孩子,一邊是爸媽!我心疼呀!>>>詳細孝敬父母,關鍵需要用心用情仔細研讀新「24孝」行動標準,內容廣泛,與時俱進,操作性強。但是,有一個問題縈繞心頭,那就是:實施新「24孝」行動標準,應該首先尊重父母意見。既然出台了新標準,就應該將新標準落到實處,否則新標準就是一紙空文、紙上談兵。而如何落實標準,筆者認為,首先要尊重父母意見。孝敬父母,關鍵需要用心用情。只要有真心、用真情,其實有無標準並不重要。父母快樂、健康和幸福是子女最大的心愿,我們孝敬父母,為父母做一切事情,應該掌握好這個「標準」和這個度,這或許才是最重要的。>>>詳細中國古代二十四孝圖文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后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詳細新「24孝」行動標準1、經常帶著愛人、子女回家2、節假日盡量與父母共度3、為父母舉辦生日宴會4、親自給父母做飯5、每周給父母打個電話6、父母的零花錢不能少7、為父母建立「關愛卡」8、仔細聆聽父母的往事9、教父母學會上網10、經常為父母拍照11、對父母的愛要說出口12、打開父母的心結>>>詳細
推薦閱讀:
※南懷瑾居士講佛門孝道:孝順父母的佛陀
※趙小蘭:成功歸功於父母
※父母三般卦~起星決→父母三般卦挨星法
※「我不敢反抗父母。」「沒事,躲我身後去。」
※經常打罵孩子有多嚴重?99%父母看後都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