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對漢語文字辭彙的影響(四)--學佛網無明頻道

前已論述了常見的因佛教而形成的單音節詞(單字詞)和屬於固定片語的成語(多由四個字組成)。現代漢語中最大量的辭彙是雙音節詞(雙字詞)。佛教傳入並發展後刺激產生了許多新的雙音節詞。它們中的許多已融入了漢語語言文字系統和辭彙庫,其中一些已難以看出是源於佛教了,一些已主要用於世俗意義了。如同《五燈會元》所載宋僧大慧禪師所說:早已是「梵語唐語打成一塊」了。

這些詞中有形容詞。變相,原指釋家繪佛像及經文中變異之事,稱為變相。今常用作形容詞,並略帶貶義,如變相剝削,變相貪污。圓滿,佛教懺悔事畢為圓滿,如功德圓滿。後多指事情完滿無缺,如圓滿的答案。平等,原佛教語。佛家認為宇宙本質皆同一體,一切法,一切眾生本無差別,故稱平等。正宗,本佛教禪宗稱初祖達摩所傳的嫡系宗派。後泛指學業技術上的嫡傳正派,如正宗川菜。方便,佛教是其最主要最重要的詞源。謂對各種不同程度的人採取各種不同的傳教方式,故名。今指便利、適宜等。

這類詞中有動詞。翻譯,古今義同,源於翻譯佛經,語出《高僧傳》。取經,本指我國佛教徒到印度求取佛經原本。今比喻向先進人物、單位或地區吸取經驗。皈依,佛教指身心歸向佛、法、僧。後來泛指虔誠地信佛或參加(信仰)其他宗教(組織)。以下辭彙皆可用作動詞和名詞。睡眠,僧俗意義同,指睡覺。出自佛經。報應,佛教最重要的詞源。原指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後來專指惡報。解脫和意識兩詞,中國古代皆早已有之。但佛教賦予它們新的義項。而它們的現代的世俗意義,是在佛教賦予它們新的義項。而它們的現代的世俗意義,是在佛教語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解脫,原指開脫,免除。佛教謂解除煩惱,復歸自在。今俗指擺脫,開脫。意識,原指意向見解。佛教指六識之一,即由意根而起之識,今指人的頭腦對於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映。

最大量的詞是名詞。其中,屬於人物類的有:金剛,佛教護法神神名,以手執金剛杵(古印度兵器)而得名。今泛指很厲害的人,如京劇《智取威虎山》中楊子榮的唱詞:「八大金剛無名鼠輩更不值一談!」導師,本佛教語,指引導人成佛的人,是佛菩薩的通稱。另外佛教徒說法時,擔任唱經表白者也稱導師。律師,佛教徒稱善解說律戒的人為律師。今指協助當事人打官司處理法律事務的人員,類似於過去的訟師。魔鬼,本佛家語,即魔。魔原譯磨,據說佞佛者梁武帝蕭衍改從石為從鬼。閻羅,佛教稱管地獄的人,也叫閻羅王、閻王、閻王爺。今比喻極嚴厲或極兇惡的人。

可歸於場所類的名詞有:凈土,佛教謂莊嚴潔凈,沒有五濁的極樂世界。今泛指沒有污染的地方。彼岸,佛教以有生有死的境界,譬曰此岸;煩惱苦難,譬曰中流;超脫生死,即涅槃的境界,譬早彼岸。今泛對岸;比喻所嚮往的境界。龍宮,神話傳說中龍王的宮殿,其說始於佛經《法華經·提婆達多品》。地獄,本佛教所說惡人死後靈魂受折磨的地方(翻譯介紹其他宗教的教義時也援用了此詞)。

抽象類名詞是對漢語辭彙的豐富、深邃、精緻、優美、絢麗作用最大的一類辭彙。這類辭彙有:真諦,佛教謂世間法為俗諦,出世法為真諦。真即真實無妄,諦即義,趔、實理。今泛指真實的意義和道理。化身,本指佛身之一。佛、菩薩的本身為法身,世人不能看見。為了普渡眾生,在世上現身說法,即佛或菩薩暫時出現在人間的形體。利益,佛家猶言功德,指有益於他人的事。語出《法華文句記》,今指好處。正果,佛家謂修道有所證悟,意即其所修者已成就。簡言這即修行得道叫作正果。常用為終成正果。也比喻在某一領域終於灰飛煙滅正宗、權威、得到普遍承認的學者或學業。有的辭彙佛教語義屬事物類,世俗語義則轉換成了抽象類。例如法寶,佛教指佛說的法,也指和尚用的衣缽、錫杖等。引伸為神話中說的能降妖伏魔的寶物。今比喻特別有效的工具、方法或經驗。慧眼,佛經所說的五眼之一,猶太慧目。今泛指敏銳的眼力,如獨具慧眼。下列辭彙在不便歸類的情況下也似可歸入抽象類。剎那,佛教謂一念之間,《俱舍論》稱一彈指間有六十五剎那,《觀空品》說一念中有九十剎那。今泛指的極短的時間。煩惱,佛教指身心為貪慾所困惑而產生的精神狀態。今泛指煩悶苦惱。障礙,佛教本指由惡業引起的能擾亂身心的煩惱困惑,今指阻擋前進的東西;也說心理障礙。

事物類的常用名詞最多。語錄,唐以來,僧徒記錄師語,以所用多口語,故稱語錄。如唐代樓穎編的《善慧大士語錄》、於頔編的《龐居士語錄》。宋《古尊宿語錄》內收唐宋禪師語錄,是重要的佛教語錄書之一。「文革」中《毛主席語錄》幾乎人手一冊,甚為可笑。臘八日(粥)。佛教稱農曆十二月(臘月)初八為佛之生日,佛於是日降伏六師外道,佛寺僧徒於這天作浴佛坐,並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影響到民家也在這天用米、豆等穀物和棗、粟、蓮子等乾果煮粥而食。筆者小時候(六十年代)也在成都郊區雙流縣牧馬山的農民親戚家過過臘八節(日),吃過臘八粥。道具,本佛教指修行者用的衣物器具。今俗指演劇或拍電影電視劇時表演用的器物,有時連用為服裝道具。小品,本指佛經的節本,後也稱短篇雜記為小品。今多指文藝演出中特別是搞電視轉播的文藝晚會中最為流行的一種表演節目(我認為類似於獨幕話劇)。

此外,還形成了一些佛教俗語:如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和尚頭上打傘,無法無天;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無水喝;聽三不聽四,和尚考道士等。一些與佛教無關的表現事物的名詞也打上了佛教的印記:如觀音士,山和尚(一種鳥,又叫戴勝),密陀僧(一種無機化合物);佛青(一種深藍色的無機顏料,又叫群青),佛手(一種植物—中藥),佛肚竹(一種竹子。上述事物名詞中的「佛」字都發fó音)等。

總之,佛教極大地豐富了漢語辭彙,為漢語成為世界上最優美、最完善、最豐富、最科學的語言之一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此外,佛教的傳入和發展,佛經的翻譯,學習研究梵語巴利語等南亞語言,還影響和推動了漢語「反切」法的創建,漢語「四聲」的確立;對文言文件的漸變也有一些影響,總體上講是促使漢語書面語由古到近由文到白又走了一步。限於篇幅,佛教對漢語這些方面的影響只能留待他日另文來論述了。

推薦閱讀:

語文七年級上冊字詞檢測
【語文猜押】文言文閱讀看這裡
給語文老師的幾句淺薄建議
九年級語文重點字詞注音整理
五年級下冊語文期末複習題

TAG:漢語 | 辭彙 | 佛教 | 語文 | 文字 | 影響 | 學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