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覺得自己不好看也是病 ——認清自己的面孔(二)
幾乎所有人都會覺得:自己臉上的某一個部位長得不夠好看。
社交媒體的廣泛滲透成為顏值經濟的濫觴,人們隨時隨地在自拍,而且比以往更加自戀。當然,對於自己的臉,也越來越挑剔。
有一部分人走上了歧路並走得太遠。他們照鏡子的時間更長,「攻其一點,不及其餘」,抓住臉上的某一處自以為的缺點不放,或者把這一點與他人反覆比較而不能自拔;更有甚者,開始逃避社交,用超長時間化妝……
有個20歲女孩兒說:我臉上全是斑,眼睛太小了,鼻子還是歪的,可我媽媽說她什麼也沒看到。她每天花四五個小時化妝,但出門的時候依然焦慮。
毫無疑問,她患上了體相障礙症,簡稱BDD(Body Dysmorphic Disorder),也可以稱之為「畸形恐懼症」、「體相畸形症」、「丑形幻想症」、「畸形恐懼症」、「美麗強迫症」等。目前,它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病種,屬於「精神強迫症」的一種。
最可怕的是,多數患者並不知道自己得了什麼病,他們自己連同周圍的人都會不約而同地以為「是不是太注意形象了?」這種病因為不容易自我辨別而伴隨許多人的一生,有些癥狀不是特別嚴重,是否能夠不治而愈,尚不得而知。
據美國研究人員的調查,患有BDD的人口比例為2%,如果這個結論也適合今天的中國,那麼我國就有2800萬體相障礙症患者;從整形美容適應年齡推算,我國有9000萬整形美容適齡人群,假定這些患者都在適齡人群中,那麼每100個整形美容就醫者里,就有30個BDD患者。(或許有些聳人聽聞了。)
最極端的體相障礙患者可能會自殺。大多數患者癥狀輕微,自己和家人包括其整形醫生也不會意識到。然而只有被確診後才可能得到藥物治療。
通常來說這種患者與5種性格有關:迴避性人格、強迫性人格、邊緣性人格、自我挫敗性人格和依賴性人格。這種病人多是完美主義者,自我批判者、有明顯的不安全感、敏感、害羞和體力不足。(以上來自百度百科)
美國布朗大學的凱瑟琳·菲利普斯是BDD的權威學者,她發現60%的病人在小時候都有因為長相而遭受戲弄的經歷,所以這個病可能是羞怯與心理創傷相結合的產物。有些女性則是因兩性關係而產生的心理創傷。
西方人中,有將近一半的體相障礙症患者極其關注自己的鼻子,而東方人特別是日本人,則憂慮自己的眼瞼。男性比較多地關注頭髮的問題。
光顧整形美容機構的患者或消費者,可能有相當比例的人是BDD患者,這一點必須得到重視,甚至引起從業人員及醫生們的警惕。只有很少一部分患者會經過整形美容手術將BDD治癒,大多數人可能會加重病情。
從事整形美容的醫生們有必要掌握BDD的診斷技術,在接診的時候應該對就診者進行心理評估,以降低風險,避免惹禍上身,這類患者的不滿意結果率是最高的。但是在整形美容行業里,目前這個問題並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
曾經有個來自山西的女性,在與丈夫離婚後來到整形醫院,她認定丈夫的離開是因為她面部的顴骨太高,拿出了全部的離婚補償來做手術,醫院請來了全國的學科主委為她實施了手術。後來的結果是天天躺在醫院門口要求退款。
讓BDD患者認識到自己的病情並做出就診動作是困難的,這要仰仗其家人和接診醫生的共同努力,遇到這樣的BDD患者,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可能對大家都好。
作者:李濱
- 完 -
*本文為原創內容,轉載請標明出處,不得對本內容原意進行曲解、修改。本文發布內容及圖片如涉及知識產權等問題,請相關權利人與本平台賬號聯繫,我將配合採取保護措施。註:文中圖片全部來自網路*
推薦閱讀:
※刷抖音的你停不下來?你可能已經「行為」上癮?
※心理學:堅持住這4個原則,你的「人際關係」將越來越好!
※認識小黑狗:你知道么?抑鬱症也分好多種
※【如果一件事情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我想我就不會去做了】
※韓劇《我的大叔》-原來恐懼是這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