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至善就是此心純乎天理之極
來自專欄陽明心學
【四】
鄭朝朔①問:「至善亦須有從事物上求者?」
先生曰:「至善只是此心純乎天理之極便是。更於事物上怎生求?且試說幾件看。」
朝朔曰:「且如事親,如何而為溫清之節,如何而為奉養之宜,須求個是當,方是至善。所以有學問思辨②之功。」
先生曰:「若只是溫清之節,奉養之宜,可一日二日講之而盡,用得甚學問思辨?惟於溫清時也只要此心純乎天理之極,奉養時也只要此心純乎天理之極,此則非有學問思辨之功,將不免於毫釐千里之繆。所以雖在聖人,猶加『精一』之訓。若只是那些儀節求得是當,便謂至善,即如今扮戲子扮得許多溫清奉養的儀節是當,亦可謂之至善矣。」
愛於是日又有省。
①鄭朝朔:名一初,廣東揭陽人,進士。先生任吏部主事時,朝朔為御史。
②《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陽明先生做吏部主事的時候,鄭朝朔做御史,算是同僚。聽到先生的說法,心裡覺得不太服氣,過來問先生,我覺得「至善」這個事情僅僅向內求是不夠的,還是要從事物上求,你講的是不是太絕對了?
先生回答說,「至善」只能是「心」純乎天理之極的時候,自然就達到了,和外物有什麼關係?你舉幾個例子我聽聽。
鄭朝朔開始舉例子,就說孝養雙親的事情吧,怎麼做是符合「溫凊定省」的禮節,怎麼做算是奉養到好處,「溫凊定省」這些具體步驟還是要按照要求好好落實的。此處的「當」字,是適當、妥當的意思。如何做到妥當,達到「至善」的水平,還是需要有學問思辨之功的。學問思辨指的是《中庸》第二十章「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學問思辨的功夫是完成「誠意」的方法、工具、步驟。「誠意」才是學問思辨功夫的核心。
說到「誠意」,在陽明心學中意思相近的一個詞是「存心」,陽明先生認為「存心」是存養的意思,「存心」包含致良知的功夫,約定於「知行合一」的功夫。《大學》的格致誠正中,「誠意」是「至善」達成的關鍵步驟。比如你要去北京,「誠意」的基礎是搞明白去北京的交通方式,準備差旅費,選擇交通工具等等,這都是誠意在實處的具體體現,是「誠意」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如果你沒有這些具體的準備程序和鋪墊,憑什麼說你的「決定去北京」是有誠意的呢?
先生回答,如果就是學點奉養雙親的知識,參加個培訓班幾天就學完了,哪裡還用得著做學問這麼費勁呀?關於孝敬老人這個事情,如果你的心沒有到位,沒有把心真正放在老人身上,動機不純粹,是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的。孝敬老人這個事情,關鍵點不在這些能看到的行為,而在於「心」的真實狀態。
舉個例子,很多女同志都有做媽媽的經歷,孩子出世之前,會買很多育兒方面的書,或者和有經驗的人學習等等,這是外求。但光靠幾本書和問別人得到的那些經驗,能把孩子真正養好嗎?顯然是有問題的。最重要的是做母親的,把一顆心放在孩子身上。孩子總會有些情況是書本上沒有的,那怎麼辦呢?做母親的只能見招拆招。孩子一有異動,就馬上想辦法,竭盡所能,這樣才能把孩子養好。比如今天孩子自己玩到馬路邊上,手冊里沒有這種情況,既然沒有,做母親的就不管了,反正被車碰到了,也不是我的錯。有這種心態的母親,肯定不是個合格的母親。
按照手冊,按照流程把這事情做好,心不在上面。就像我在這個辦公室值班,隔壁著火了,反正也不是我放的火,崗位職責里也沒寫這一條,那就無所謂了,該喝茶喝茶,該看報紙看報紙。這顯然算不上心有良知。
如果本身動機不純,所有行為都是為了某些目的,就跟戲子演戲沒什麼區別了。那還算得上「至善」嗎?比如為了遺產而盡孝,就算做的再周到體貼也和「至善」沒關係。
徐愛在旁邊聽先生和鄭朝朔對話,對先生的學說又有了進一步的體悟。
,e===?&????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