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錄取通知還沒完-大鄭博士教你用學術搜索引擎挑選好博導

拿到錄取通知還沒完-大鄭博士教你用學術搜索引擎挑選好博導

來自專欄留學學100課堂

對於申請博士的留學生來說,拿到了錄取通知書還不能算申請大功告成。

因為在正式開始博士生涯前還有一個選擇博導的過程。

新博士生們都希望在一個高水平的博導帶領下進行博士研究,像這樣: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在美國高校的終身教授制下,出現了一些由於種種原因不能給予學生足夠指導的『不作為』博導。如果你不小心選了一個『不作為』教授做博導,你的博士生涯將壓力頗大。

怎麼會出現一些『不作為』的博導呢?長期在第一線科研要花大量的時間精力,而學院對享有終身教職的博導並沒有硬性的科研評價指標,所以有的博導就懈怠下來,遠離了科研一線,自己漸漸不具備領導科研的學術能力。這樣的博導遇到學生請教問題時就只能說些空話,像這樣:

還有一些教授功成名就後,受邀擔任了許多行政職務,也要在世界各地出席大量學術活動。這樣一來,博士生甚至想跟博導面談一次都很困難,像這樣:

即使能跟這樣的大忙人博導見上一次面,導師也常常不會有時間與博士深入討論,大都是敷衍了事,像這樣:

每一個博士研究課題都有相當的難度,堪比大海撈針。博導的作用在於能夠憑藉豐富的經驗,幫助博士縮小針所在的範圍。要是沒有導師的指導,單靠博士自己摸索,課題通常就進展緩慢,甚至無法開展,更不要說發表科研論文了。

今天大鄭博士就來跟大家討論一下新入學的博士生如何在選博導時躲開『不作為』導師。

導師不作為會明顯表現在課題組的論文發表速度上,所以在沒有機會與教授深入接觸的情況下,用學術搜索引擎調查一下教授近幾年課題組內博士生論文發表的情況就可以大致了解博導們是不是會盡心地指導博士。

我們下面結合幾個實例來驗證一下這個猜想。

下圖是大鄭博士所了解的兩位學生公認的『好導師』(導師A和導師B)的課題組中在讀三年級以上及近三年畢業的學生(學生A1,A2,...,B1,B2,...)發表論文和畢業時間的匯總。

我們可以看到這兩位『好導師』課題組中學生髮表論文的狀況是有一些共性的:

論文發表的數量多且有連續性:說明教授自身的學術水平過硬,對課題的大方向把握準確,研究方法完善,課題能夠穩定持續推進。

學生髮表論文都很早(入學第一到二年):說明教授對學生用心指導,學生科研可以快速上手。

學生都有數量不等的以第一,第二,或者合作作者發表的論文:說明教授的管理水平優良,課題組內各方向的合作融洽。

我們再將一位學生普遍反應體驗不佳的導師(導師C)與一位『好導師(導師A)』作對比:

導師C課題組的學生髮表論文數目明顯低於導師A。

導師A課題組內論文發表速率為0.74篇/人/年,而導師C組內論文發表速率只有0.26篇/人/年,差距很大。

學生普遍反映教授C已漸漸脫離科研一線,所以當學生遭遇科研瓶頸的時候,導師也無能為力,只能靠學生單槍匹馬地自救,同時也叫苦不迭,科研進展自然緩慢。

我們再來看另一位讀博體驗不太理想的博導(導師D)其課題組發表論文的情況,我們同樣與好導師A作對比:

導師D組內學生論文發表速率為0.29篇/人/年,也小於導師A組內的0.74篇/人/年。同時我們還觀察到導師D的學生髮表論文非常晚。最近畢業的五個博士,無一例外都是在第五或第六年開始才有文章發表。

教授D事實上是一位學術大牛,但是日常事務繁忙,自己實在沒空手把手教學生。所以只能在學生快要畢業的時刻,才騰出時間幫學生衝刺一下,把文章發出來。

根據上面的對比,我們看到通過調查分析課題組論文發表情況,可以從一個側面了解博導自身的科研實力和對學生的關心程度,從而在選博導前找到一些讀博體驗的蛛絲馬跡。有了這個分析技能,各位將要讀博的同學們是不是覺得心裡更有底了呢。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大鄭博士小鄭兔

(註:文中漫畫由大鄭博士基於phdcomics.com素材二次創作)


推薦閱讀:

西幼教育:幫孩子擺脫「數學恐懼」心理(1
教育專家:吃虧最多的,永遠是這2種孩子!九成家長還蒙在鼓裡!
南寧北海商會陳耀龍獲聘廣西生態學院客座教授
香港學生畢業禮不尊重國歌被校方轟出:你們選錯了學校!大家怎麼看?
加盟優質品牌,辦優質幼兒園

TAG:教育 | 留學 | 北美Ph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