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拿耗子」「我不說,不代表我不會」

「狗拿耗子」「我不說,不代表我不會」

來自專欄遠夏的動物園132 人贊了文章

「狗拿耗子多管閑事!」,生活里常會聽到這句代代傳下來的話。不管是從電視中的動物世界,或是課堂中的自然科學,還是生活中的口口相傳,亦或《貓和老鼠》動畫片中,似乎貓和鼠才是冤家路窄,狗捕老鼠純屬「越俎代庖」,搶了貓的飯碗。貓身手敏捷,趴地洞、走房梁,是眾所周知的天生捕鼠高手,那麼狗拿耗子,真的是多管閑事嗎?

其實,有不少犬種擅長獵鼠,甚至不僅僅是捕鼠,這些犬種的獵捕範圍還可以擴大範圍至蛇、獾、和其他穴居動物。雖然貓是老鼠的天敵,但很多時候貓吃飽了就不再主動抓老鼠,因此抓與不抓全憑自己飽腹與否或心情,相信很多人在網上見過一些視頻,貓抓住老鼠但是並不咬死,而是鬆口讓老鼠跑掉,再抓回來,反反覆復。但是狗就不一樣了,狗的捕鼠不僅出自覓食本能,更經過了人為訓練的強化,是為了完成某種特定的任務

大概在一萬六千年前,灰狼在融入人類聚居區的過程中,完成了自我的馴化。馴化之初,狗的作用主要是用來狩獵,人聰明就聰明在此,知道單憑自己狩獵困難,就給自己找來幫手。後來隨著時間推移,人類需求同樣產生了變化,不再是單純的狩獵以填飽肚子,尤其是當個人家庭結構和物品私有制的出現,人們開始有了私有財產保護的意識,狗的作用也就順理成章從最初的狩獵向護衛過渡。再後來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工業化大門開啟,城市化加速,近代輕工業、農業蓬勃發展,狗的作用又從家庭護衛分出一支轉型為工作性質,成為特定工作犬。歐洲的捕鼠需求及活動就是在這個階段應運而生,「狗拿耗子」就在這個時候慢慢進入人的視野,捕鼠犬的訓育也由最初的無心之舉演變為有意為之。

在19世紀中期,一群來自蘇格蘭的紡織工人去約克郡工作,並順帶手領過去一些湖畔犬,再加上約克郡當地原有的湖畔犬,這些品種經過雜交繁衍,最終形成了現在萌萌噠約克夏。作為時至今日在英國全國都佔有重要地位的紡織產業基地,在當時,約克郡綿羊畜牧規模龐大,羊毛紡織工業發達,而郡內常見的紡織廠內,受制於當時的車間加工環境和生物防治水平,鼠類經常穿梭於其間,東咬西啃,咬壞桌椅板凳事小,如果咬壞大到紡織機器,小到羊毛原料或成品毛線,會給資本家帶來直接利益上的損失。

而最容易和「捕鼠」聯繫起來的貓,卻並不太適合當時的毛紡廠。鏟屎官們都知道,貓很喜歡玩毛線球,有調皮的甚至玩著玩著能把自己和線球纏在一起。試想一下,紡織機器隆隆作響,毛線不斷被織造出來,如果把貓放進這麼一個環境里,有沒有一种放虎歸山的錯覺?很難想像是老鼠啃咬的破壞力大還是貓不亦樂乎玩毛線的破壞力大。更何況在當時的歐洲社會中,貓的地位可以說是非常尷尬——長久以來,貓被人們與超自然事情聯繫起來,被認為是女巫的同伴,甚至有的人更直接地說貓就是女巫假扮。比如貓有九條命這種毫無根據的荒謬傳說,就正是源自於這個時期:相傳在16世紀,一位名叫尼古拉斯·利米的法官判定過數百名女巫有罪,而審判證據是他自己聲稱親眼得見女巫進入人的家裡害人之前,會先變身成一隻貓,但是變九次後就失效。所以貓的不受待見在當時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作為「工作貓」形式的存在。

所以,在既沒有先進科技防範鼠害,又不能放養貓咪進行物理除害的背景約束下,約克夏梗的出現極大彌補缺位。嗅覺敏銳、身姿靈活的它們擅長捕捉在工廠內的老鼠而又不會對正常生產造成不良影響。還有一大優勢是,成犬約克夏在主人的精心照料下,皮毛又細又長並且順滑,從背部中間向兩側分開,雖說是長毛但絕不阻礙活動,摸起來的感受就是「縱享絲滑」,一動起來更是長發飄飄隨風盪,工作地點又恰恰是紡織廠,這就彷彿不是繁育出來的犬,而是紡織出的「絲綢犬」。就這樣,集觀賞性與工作性於一身的約克夏開始風靡,並伴隨著資本的擴張逐漸在世界聲名鵲起。

話說到這裡,還有一個有趣的小故事。歷史上曾有這麼一個記錄,在英國工業革命和大英帝國巔峰的維多利亞時代,可能是日常娛樂項目少的緣故,不知是哪位發明了一項遊戲——借犬殺鼠,捕鼠者將捕到的鼠類動物集中起來,讓狗去殺死這些「階下囚」,他們則在旁邊觀看取樂,頗有當年古羅馬角斗場的氛圍。這其中有一隻傳奇的梗犬叫Billy,它一口氣殺死5000隻老鼠,用時卻不足6分鐘,是的你沒有看錯,平均一秒鐘 14隻老鼠倒在它的利齒下。其實我也很好奇如果確有其事,那它是怎麼做到的……

如果說約克夏捕鼠功能的出現是偶然,那麼人們也曾為了更好防治鼠害而特意繁育出比約克夏捕鼠能力更勝一籌的犬種,甚至乾脆以「捕鼠」來為其命名,這就是美國捕鼠梗犬。這個品種的名字從源頭來說依舊得力於資本主義擴張,當時英國人帶著犬只踏入美國土地,由於大量開墾農田,犬就用來在田間捕鼠,包括後來利用速度優勢進行狩獵小遊戲,獵殺松鼠和野雞等小型動物。美國捕鼠梗犬最初並不是現在的樣子,在19世紀末期,小獵犬、義大利灰獵犬等具有捕鼠能力的犬只流行開來,到了20世紀前期,捕鼠犬被視作忠誠的狩獵幫手和鼠害麻煩的解決者,而從50年代開始,隨著科技的發展尤其是化工產品的逐步應用,化學殺蟲劑、鼠藥等被廣泛應用於大農場的商業化種植模式中,捕鼠梗犬在捕鼠活動中被逐步剝離出來,數量出現急劇下降,萬幸的是,有一批捕鼠犬的忠實擁躉才讓這一工作犬種保持著純正的血統,在歷經多年繁育後,最終形成現在的美國捕鼠梗犬。

現如今,美國捕鼠梗犬基本不再真正用來捕鼠,但是也並不局限於家庭寵物,而是在幾個新領域有了用武之地。它們性格溫和,情緒穩定,以及較小的體型,容易讓人們接受並放鬆心情,諸如臨終關懷、抑鬱症治療、輔助生活等。看似小小的身體卻孕育著大能量,警察部門訓練它們完成例如違禁品搜查工作。因為高智商,所以常規訓練只需要三周左右就能完成,這可比傳統警犬動輒幾個月的訓練要短的多,除此之外,小體型意味著可以更靈活地搜查汽車、房屋以及監獄的牢房,這比起大型德國牧羊犬或羅威納等傳統警犬有著先天優勢,萬一搜不到任何違禁物品,也不會對車輛或者房屋造成損壞,有效減免因正常警務活動而造成的不必要糾紛。

話說回來,難道只有捕鼠犬才能「狗拿耗子」,其它品種都沒有這個作用嗎?其實不然,人類選育的犬種繁多,其中既有天生自帶屬性的獵鼠達犬,也有後天訓練的捕鼠能手。要理解犬種的這種天賦,就需要從犬科動物的野生習性著手——無論是犬的野外祖先灰狼,還是狐狸這種近親,人們常知的是它們在野外都會以兔子、羊、野雞等等為食,但大量的嚙齒類動物同樣在它們的食譜中,即便今天的家犬經馴養選育成了現在模樣各異的萌物,但犬科骨子裡的這些野性並未消退。

即便不是專門選育的捕鼠犬,經過專業訓練,也可以完成捉老鼠的重任。比如紐約RATS,就是一個基於偶然機會而成立的捕鼠專業隊。20世紀末,某公園因為鼠害找到了後來成為隊長的理查德.雷諾茲,一名是活就干、來者不拒的犬賽評委,讓他幫忙處理這一棘手難題。隊長同志帶著幾條犬溜溜達達把活幹了,在順利完成園方委託的任務後,一個念頭就此閃過,靈感就在這一瞬間,日後爆紅的捕鼠隊就此萌芽。現在常說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做,理查德利用自己的行業資源、訓犬技術優勢,集合了一批同樣有志為民除害的鏟屎官和他們的愛犬,在教會這群守護犬如何發現鼠類蹤跡,然後順藤摸瓜,最後一擊斃命本領之後,這些原本在家好吃好喝養著的「小少爺」、「小公舉」,化身為出招利落、身手矯健的獵手,似乎喚醒了骨子裡沉睡的捕獵本能。夜幕降臨之時,集體巡邏於城市的角落,目標簡單而明確——消滅眼前的老鼠。

回過頭看看中國幾千年歷史,其實我國早在春秋時期,狗捕鼠這一活動就在《呂氏春秋》中有所記載:「狗乃取鼠」,到戰國時期,以狗捕鼠不再是讓人覺著新鮮的事,而到了漢代,養狗捕鼠已經演變成了一項民間習俗。對於我們來說,狗拿不拿耗子不是關鍵,重點是這群小傢伙願意陪伴在人們左右,給人們帶來無數歡樂,儘管它們有的會拆家,有的會「撒手沒」,有的會隨地大小便,給主人帶來一些煩惱,但終歸是從不嫌棄主人和全心全意於主人的小精靈,所以哪怕做不到熱愛,也不要給它們帶去傷害,讓人與犬的情誼好好延續下去。

(原創文章,本人委託「一個男人在流浪」將此文首發於百度V百科,在此由衷感謝大力支持與幫助!)


推薦閱讀:

TAG: | 寵物犬 | 鼠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