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視角解讀中國式父母子女關係

另類視角解讀中國式父母子女關係

5 人贊了文章

對中國式父母子女關係的另類解讀

任何人自出生即面對兩種基本需要:一種是衣食住行這樣的物質消費,比如「民以食為天」;另一種是心理上或者說精神的需求。從生存的角度來看,兩者中物質生活的重要性應該排第一,精神生活居其次。從個體的層面來看,生病、交通或工作事故、房子起火等意外事件也會引發財產收入、精神狀態上的損失,還有娶妻、嫁女、購房、養老等這些需要很大開支的項目,這都是個體一輩子要應對的無法預測的事件,搞不好就直接上升到生存風險一檔了。此外,在創業、生產投資上也會面對大大小小的不確定性,有可能血本無歸,也有可能歉收。這時候,傳統意義中的家庭、家族就成為主要的經濟互助體和社會共同體,親情與血緣成為互相保證、互相幫助的自然基礎。現代社會,父母子女間的互動作為家庭內部的核心,使得「家」可能是那種能讓讓個人達到規避未來物質風險、精神風險的最可靠保障。

(上)傳統關係

傳統的中國,幾千年來的經典是「儒家文化」,並由此產生了以「三綱五常」為基礎的名分等級秩序以及相配套的文化價值體系,基礎社會單位是基於血緣關係的家庭、家族。也就是說,在沒有市場提供各類保險、借貸、股票、投資基金等金融品種的前提下,成家生兒育女,而且最好是生兒子,就成為規避未來物質風險和精神風險的具體手段,即所謂「養子防老」。這既是父母對未來的投資,又是為未來買的保險,兒女是人格化的金融品種。在傳統的親子關係中,父母也許愛子女,也許不愛,但這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兒女長大後要「孝」,這是保證父母投資有所回報的關鍵。「養子防老」是保險和投資的概念,而「孝」則是兒女要履行的「隱性契約」,儒家文化是保證作為投資者的長者能有回報的文化制度保證。為什麼說「父母在,不遠遊」?因為除了血緣關係,還有另一作用——規勸作為未來保障的子女,不要因為遠遊而增加自身價值滅失的風險,最終導致對父母的「不孝」,不盡人倫,所以降低有違「孝道」的風險也是儒家文化的隱性內涵。從金融的角度來說其目的只有一個:保證父母以及其他長者的投資有回報,以孝和義務為核心的儒家文化正是為了增加投資回報的安全、降低隱性的不確定風險而設計的。

所以,舊時代中,在注重投資和回報的前提下,立足於血緣和儒家文化的親子關係就會過於偏重父母作為投資者的權利,去壓制子女、年幼者的權利,注重一種「家長式」的作風。家庭里,老子說話的時候,孩子不可以還嘴。並且從小就要養成這個習慣,每個父母在孩子出生之後就會給他們灌輸這樣的概念:「你要孝敬,要聽話,哪怕這話是不合理的,你也只能聽,不能還嘴。」否則的話,等長大之後豈不是要無法無天、要隨意犯上了嗎?這豈不是讓那些隱性的金融合約增加了在未來的執行風險嗎?父母的未來都砸在孩子身上了,如果我的孩子隨便遠行,那我的投資利益就很難有保障了。在這樣的關係下,一個典型中國人的一輩子實際上是不幸的,家庭的建立、繁衍都受到利益的驅使,令情感和利益無法分離,結果就是淡化家庭的情感功能,侵蝕親情間的情感氛圍。

最為典型的,當屬「重男輕女」的觀念。即使到了現在,還是隨處可見養兒子歡天喜地,養女兒就不受待見的新聞,這其實都是農耕時代遺留下來的觀念。要說傳宗接代延續香火,作為父母自己都不知道是哪根香火的後代,你如何能永遠掌控後代的繁衍呢?更何況進入新時代之後,「騎白馬的不一定是王子,還可能是唐僧」。帥哥也可能去搞基,香火還能不能延續都成未知數了,對吧?

(中)新的關係

之所以說是新的關係,是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逐漸將利益從家庭的功能中剝離,使得家庭的核心異議側重在情感的交流上。父母子女的關係也產生了截然不同的變化。

有學者在中國不同的地區針對父母做過抽樣調查,一個問題是「為什麼要生小孩」,還有一個問題是「會不會生二胎」。結果是越發達地區,收入越高生活質量越好的人群會回答「生兒育女是出於感情」,對生二胎的問題多數傾向於「不」,一部分「會考慮」,只有很少一部分肯定會要二胎。而越是欠發達的地區,就會越多的人回答「養子防老」,並且重男輕女,覺得孩子要多一點,這樣家族才興旺,不限於二胎,甚至考慮多養幾個子女。這樣的調查結果說明,生活越是富足的父母,會更多的把「家庭」看成是感情交流、滿足精神需要的社會單元,對待子女是因為愛,而不是防老。對於子女的數量也沒有特別注重,不養二胎是因為多一個孩子,會增加生活的負擔,會導致父母對孩子關愛的減少,降低了情感的交流,而不僅僅是物質條件的原因,所以更多選擇不要二胎。

跟過去重男輕女的觀念不同,現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都是偏好養女兒。這裡面主要有兩方面因素,一是在生活成本相對較高的一線城市,父母對子女的照顧並非是在成年就完成,也不是在大學畢業之後,而是在他們建立自己的家庭之後。兒子成家意味著要準備房產,如果是女兒就可以給父母減輕很大的壓力。但這個原因只是次要因素,最重要的還是在於情感交流方面,因為性別的原因,女兒跟父母之間的互動更頻繁,內容也更豐富,比如有女兒陪爸爸媽媽逛街買衣服,你見過哪個兒子陪爹媽逛街買衣服的?都是直接買好送過去的有沒有?要不就是直接給錢,這就是男女有別。所以出於情感交流的原因,經濟獨立之後的父母更傾向於有一個女兒,這種觀念跟過去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你去觀察發達的大城市裡父母與他們孩子的交流方式,會發現越來越像西方社會比如美國家庭里看到的那樣,父母通常不會試圖在孩子面前擺出一副威嚴而不可親近的樣子,已經不是一種自上而下單向的,命令式的姿態。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父母以一種平等的方式與他們的孩子溝通,試圖進行一種心與心的對話。

這是因為,當父母不再把孩子當做他們的養老保障,投資的載體時,他們就沒有必要擔心如果孩子現在不聽話,將來怎麼會孝順?(隱性的含義就是我在TA身上的投資如何實現回報?)於是他們也就沒有必要處處打罵孩子,壓制、甚至閹割孩子的個性,迫使孩子時時聽話。這些父母往往已經為自己將來的養老做好了規劃,在經濟上的獨立,使得他們沒有必要去依靠兒女,跟孩子的關係主要集中在感情交流上,希望跟子女在情感上多交流,走得近一些。於是就會發現,如果希望孩子在情感上和父母走得很近,就不能逼迫他們「不管有理無理,都得聽話」,而是更傾向於平等的,如朋友一般的對話。這也是為什麼在現代更提倡培養子女的個性,注重素質教育,而不像過去那樣以考試成績或者給言行打分來定義子女的優劣。

時代進步之後,還產生了另一種新的父母子女關係,那就是突破血緣的關係,比如收養、領養。為什麼中國人往往不能理解美國人領養別人的小孩後會照樣去愛他們,而且不分男孩女孩,甚至智力殘障或者是肢體不全的,照樣喜歡領養。之所以國人只認自己親生的孩子,是因為生孩子帶有「預期的回報」,親生的孩子血濃於水,在傳統意識形態之下更靠得住,而領養別人的孩子到時候靠不住的風險很高,可能最後都沒有投資回報。而西方國家的父母正是因為生孩子,或者領養孩子是出於感情,是出於對孩子的愛而不是「養子防老」,所以無論是自己親生的還是領養的都不會不去養他,因為要孩子本身就是父母的偏愛,而不是由經濟原因所迫。

(下)新舊觀念衝擊下的關係

舊時代傳統關係和新時代的關係都介紹完了,但是眾所周知的是,今天的中國是一個尚處在城市化進程中的發展中國家,「一個中國四個世界」這樣的描述並不僅僅體現在經濟金融發展的不平衡,也導致了父母子女關係的多樣化,這種多樣化的緣由是親情與利益的衝擊。是從農耕社會發展成為工業化社會,所以在新舊交替的過程中,必然存在新舊關係的衝擊。

例如,一個孩子要結婚了,父母通常會把所有積蓄送給他,讓他辦酒宴、買房子。這非常普遍,大城市亦如此。有了父母所有的繼續,子女得以結婚並買上一套房子。父母會想:「既然我們有積蓄,那為什麼還讓年輕的孩子承擔每月還貸的負擔呢?」表面看,這讓後輩不用靠抵押貸款購房。但問題是,一旦父母今天把養老錢給了兒子,或者在有眾多子女的前提下,因為對某一二個子女關愛有加而忽視了其他子女的利益,那麼等他們晚年遇到一些情況而入不敷出時,他們靠什麼來養老呢?如果按孝道,子女應當供養老人,要對父母當初的投資進行回報了。但因為沒有契約寫清楚子女必須回報多少,怎樣算多,怎樣算少,無法用法律的視角去審視這樣的矛盾,「清官難斷家務事」正在於此。

在中國的家庭里,因扯不完也扯不清的「孝道」債、「親情」債、「人情」債而大打出手的事情太多,總說父母給你多了,給我少了,或者是他怎麼還不給,等等。總之結果就是要麼一兩個子女儘力贍養義務但是其他家庭成員不領情,要麼就是因為當初父母「一碗水沒端平」,都心懷怨恨全體拒絕贍養。(在上海跟柏萬青阿姨有關的節目都非常紅,受歡迎的原因就是因為這種家庭內部的糾紛已經上升到社會現狀了,關注的公眾很多)

試想一種情形:年老喪失勞動力的父母只能被動地等待,等孩子給錢養活自己。即使他們沒錢了,如果孩子不給錢,他們可能也不好意思要, 因為他們也許會估計到自己的尊嚴,這事關「面子」問題。想想看,這樣的情況即使現在沒碰到,但是在身邊一再上演,會對老年人的消費行為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直接導致他們不敢花錢吧?那生活質量不下降才怪。換句話說即使他們從孩子哪裡獲得一些錢,但是仍然不知道明年孩子會不會給錢。或者也許到了明年,給不到今年這麼多了。因此,在自己經濟匱乏的情況下,父母無論如何也不敢亂花錢,如此一來當然就會陷入一種非常不幸的境地了。當然,即使在上海,更多的實際情況是許多父母在沒錢的時候不會管那麼多了,顧不上尊嚴和「面子」,還是會去要,這樣到了把親情用利益來衡量的時候,就沒什麼意義了。

隨著人均壽命的上升,退休後許多人還能生活20年或更長,過了70、80歲可能沒什麼病,但在生活和行動上會越來越困難,由此需要有人在身邊護理。這時有一種可能是要求子女放棄工作、放棄自己的事業與生活。


推薦閱讀:

您會鼓勵自己的孩子「見義勇為"嗎?
我們可以成為更好的家長
有影響力的父母是不講道理的
如何跟孩子談錢?這樣做能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糟糕的家庭教育,常常有這4種行為,你家有嗎?

TAG:家庭教育 | 婚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