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證與辯論》:第十五章 辯案呈現——撰寫講稿

《論證與辯論》:第十五章 辯案呈現——撰寫講稿

來自專欄關於政策性辯論9 人贊了文章

[本系列是對美國權威辯論教材《論證與辯論》 (ARGUMENTATION AND DEBATE 8th edition)進行的重新編校。該書曾於1996年由河北大學出版社出版,原名《辯論與論辯》。]

編者按

辯論賽是一門依靠口語表述的競技活動,但不代表不需要寫作。相反,好的發言大多背後有著對講稿內容的反覆推敲。很多發言乍聽之下尚可,但若記錄下來仔細審視則會發現結構混亂且空洞無物。讀者們可以自己去回顧一下辯詞,倘若一個辯手的大多數比賽都是這種情況,那就需要特別警醒是不是存在辯論理念或者方法上的誤區了。


本章內容

Ⅰ. 分析聽眾

-A. 聽眾分析的重要性

—參閱1:關於聽眾的辯手須知

-B. 在演講期間分析聽眾

-C. 分析關鍵人物

-D. 在講演期間分析關鍵人物

Ⅱ. 書面體和口語體

Ⅲ. 有關風格的理論

Ⅳ. 講稿寫作的風格要素

-A. 簡明

-B. 清晰

-C. 用詞恰當

-D. 結構簡單

-E. 具體

-F. 形象化

-G. 推敲涵義色彩

-H. 形成高潮

V. 演講稿撰寫中的修辭要素

-A. 連貫性

-B. 一致性

-C. 突出重點

-D. 語言的倫理和包容性

VI 編輯修改

練習


第十五章 辯案呈現:撰寫講稿

編校:吳家麟

正如前幾章所提到的,辯案是一種操作性的辯論計劃,目的是讓辯手們協調其證據和推理,以有效地表達立場。辯案提綱是辯論重要的起點,撰寫時應包含一部分演說的要素。但是它既不是演講本身,也不是評論文章或書籍,它是辯手們用來組織實際辯論發言的藍本。雖然辯案同樣可以有效地作為起草書面文件的基礎,但我們這裡所關注的是辯案的表達。在口頭表述辯案時,辯手們所關心是如何組織發言才能引起聽眾的注意,傳達他們的論證,是聽眾易於接受他們的辯案。

辯論的發言中,語言的效率與力度具有極高的重要性。演講(以及簡案)應當精心準備以避免重複,用非常清晰的標識詞體現結構綱要,以及對所有引用的材料完整地逐字引用並提供「口頭注釋」(清晰地指出資料來源索引)。不想大多數其他公共演講,學術辯論鼓勵大量的讀稿。尤其是在早期的辯論比賽發言是,現場讀稿(而非脫稿)備受推崇,因為它能夠讓辯手最高效地利用時間,以便最大限度地提出證據。


Ⅰ. 分析聽眾

A. 聽眾分析的重要性

正如我們前面所提到的,交互論證(即論辯)是人們互相講道理,其目的是為了判別某些行為、信念、態度和價值的正誤。因此,在論證的組織過程中,我們首先遇到的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我們為誰論證?」要回答這個問題,辯手就必須對聽眾進行分析。參閱1里所提的問題,都是辯手必須了解的關於聽眾的事項。其中的多數問題,對大部分辯手面臨的大部分辯題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有經驗的辯手知道適合NDT決賽的講稿不適合在一群從日本或俄羅斯前來訪學的學生聆聽。每一批聽眾都需要分析,每一個辯案都必須調整到適合這批聽眾。加入我們在大學裡的熟人面前演講時,我們應該清楚聽眾里有誰,以及迅速知道參閱1里那些問題的答案。但是,我們很有可能在陌生的聽眾面前說話,那我們就有必要去研究一下如何回答這些問題了。

例如,如果了解到這裡的聽眾照慣例在集會開始時要唱「永遠團結」或「我們必勝」,這類歌曲可能會極大地提高聽眾的情緒。如果你發現聽眾主要來自單一文化或種族,你就需要接受這一事實。(注意:不要使用方言或外語,除你有把握合聽眾胃口。一位美非裔美國人使用黑人英語很可能獲得美籍非洲人聽眾的認可;而對同樣的聽眾,其他人使用黑人英語可能就會冒犯到聽眾)。

布希和杜卡基斯所進行的第二輪辯論,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極富戲劇性聽眾分析案例。第一個問題是:「州長,如果有人強姦並殺害了基蒂·杜卡基斯,您會贊同將殺人犯處以死刑嗎?」杜卡斯基回答道:不,我不會,並且你知道我平生致力於反對死刑。任何反對死刑的辯手都知道,或應該當然知道,這是在質詢時要提的問題。(當然,提問者將會用女朋友、妹妹、或母親來代替杜卡基斯。)杜卡基斯州長所作的答覆很適合於辯論比賽。評委將會點頭認可,並注意到答辯者頭腦清醒,沉著冷靜地回答了問題。但是這場辯論並不是一場辯論比賽,它面對的是6200萬電視觀眾。普通大眾對辯論的比賽規則並不了解。這時需要的是一種完全不同的回答。辯論後的那期《時代周刊》在一篇重要文章里是這樣評論的:

雖然這一提問有些冒犯,但卻很能說明問題。有線電視台的節目主持人伯納德·肖,作為辯論主持人在最後一輪總統辯論一開始,首先提出杜卡基斯的妻子遭受強姦和殺害這一假設問題,以測試杜卡基斯反對死刑立場的一致性。對這樣一個假設性問題,被提問者可以隨意作出任何答辯。杜卡基斯本來可以順著這一問題以更合適的方法來表明他的憤怒和人情味。相反,他的回答邏輯但冷酷,適合法庭上的法官而非普通聽眾。

與杜卡基斯在聽眾分析方面的失敗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里根 1988 年在莫斯科首腦會議上所作的一系列極其成功的講演。在講演前的三個月內,白宮聯絡部主任和最高會議計劃組組長,就裡根要在莫斯科每次講演的主題和目的進行了反覆的研究。里根的講稿是由白宮講演稿寫作小組精心準備的;這些寫作人員曾就有關問題請教了美國駐莫斯科大使、國會圖書管理人員、以及研究俄羅斯文化的歷史學家。在一系列國內場合中,里根對他的講演詞進行了反覆的演練。為了保證美國的聽眾能夠接受,這些講演所包含的主張都接受了由白宮民意測驗所招集的「中心小組」的測試。[1]

參閱1:關於聽眾的辯手須知

演講者

1. 聽眾對演講者個人可能持什麼態度?

2. 聽眾對演講者所代表或屬於的組織可能持什麼態度?

3. 聽眾對演講者所代表的觀點可能持什麼態度?

4. 聽眾對演講者所贊同(或反對)的立場可能持什麼態度?

場合

1. 這些聽眾為什麼聚集而來?

2. 演講者發言之前這裡將進行什麼活動?

3. 演講者發言之後這裡將有什麼活動?

4. 有與本場合相關的習慣、儀式、或傳統嗎?

5. 在本場合還有誰將發言,

6. 其他演講者可能會說些什麼?

7. 哪些領導人或貴賓將要出席?

8. 他們的到場將如何影響聽眾的決定?

9. 允許發言時間為多長?

10. 辯手發言所在場地的物質條件如何?

聽眾

1. 聽眾是同質性的還是異質性的?

2. 聽眾中某一年齡段的人占絕大多數嗎?

3. 聽眾人數可能有多少?

4. 聽眾是一種性別的人占多數或僅僅由一種性別的人組成的嗎?

5. 聽眾中大多數人的受教育程度如何?

6. 聽眾中某一種職業的人數居多嗎?

7. 聽眾中某一種族的人數居多嗎?

8. 聽眾中某一文化群體的人數居多嗎?

9. 聽眾的共同利益是什麼?

10. 聽眾中的大多數人屬於什麼團體或組織?

演講目的

1. 聽眾已經預先了解到演講者的目了嗎?

2. 聽眾對演講相關主題的範圍了解些什麼?

3. 對與演講者提議相似的提議,聽眾有什麼樣的經驗?

4. 演講者的提議將對聽眾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5. 聽眾有哪些與演講者目的相關的信念、偏見、或傾向?

B. 在演講期間分析聽眾

除在演講前要對聽眾進行分析外,在演講期間我們也應該分析我們的聽眾,因為聽眾對我們的演講會作出各種各樣的反應——這些反應可以給我們提供許多有益的提示。類似鼓掌、歡呼、和贊成或不贊成的叫聲,這些明顯的表示很容易被理解。聽眾還會通過微妙的肢體語言,給演講者提供重要提示。最成功的辯手非常擅長接收和理解聽眾所發出的「共鳴」,並將其隨時調整到辯案中,以便與聽眾建立共情。辯手應當隨時注意評委的一舉一動,因為這有可能使他們知道評委認為哪一個議題重要,以及對特定議題的具體判斷是什麼。

C. 分析關鍵人物

在許多情況下,我們不必向所有的聽眾都告知理由,而我們所關心的是從某一個關鍵人物或為數不多的幾個擁有決策權的關鍵人物那裡贏得決策。大學生很快了解到,在各種俱樂部里,甚至在處理公務中,一些關鍵人物常常有權對各種不同的事務做出決定。參加校際辯論的辯手有時可能要面對非常多的聽眾發言,但是裁決通常是由一個評委或由三個至五個評委做出的。校際辯論的巨大優勢之一就是學生們經常有許多面對小規模聽眾發言,並調整自己的發言以適應某一關鍵人物的機會。在學術型辯論中,通過分析評委並作出相應的辯案調整,學生們能獲得交互性的論證經驗,這與他們將來要面臨直接向輪寫關鍵人物論證的情況極為相似。正如我們在第17章中將要介紹的,大多數辯論競標賽設置了特別的機制以辯選手根據評委的狀況作出調整。賽會通常會編寫刊載評委判准和傾向的手冊,以便參賽者了解評委並制定己方策略(見planetdebate.com)。辯手可能同樣會向其他辯手評委的相關信息,甚至賽前可以直接向評委本人詢問其評判准體系。

在應用性辯論中,根據評委調整辯案的最有趣的例子莫過於法庭辯論了。雖然法官照理說只需要根據法律進行判決就行,但是法官對不同類型的提議或論證的反應,以及對其他因素的考量,個人差異極大。而這些差異又對於判決結果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例如,一些法官嚴格按程序辦事,而另一些法官則給律師極大的靈活性。許多律師事務所要求每一位律師,在審完一個案子之後,要提交一份有關該案主審法官的綜合評估報告。然後將這一信息存入辦公室電腦,以便該事務所其他成員在日後在參與此法官主審的案件進行參考。雖然「挑選法官」是受到官方禁止的,但是律師們總在設法避開他們感到棘手的法官,而尋找可能接受他們辯案的辯論的法官。

雖然學生辯手可能希望畢業後他們能常常在麥迪遜廣場或電視台作演說,但是事實上他們所作的多數論證只能給少量的聽眾或關鍵人物來聽。既使是總統,擁有比誰都多的全國性聽眾,但他更經常辯論的對象卻是決定立法命運的一小群國會領袖。

我們必須回答的關於了解關鍵人物的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實際上和參閱1中的問題是相同的,辯手們可以把其中的聽眾用「關鍵人物」一詞來代替。

D. 在講演期間分析關鍵人物

對關鍵人物進行分析比對普通聽眾進行分析,既容易又困難。對關鍵人物進行分析之所以困難,是因為關鍵人物不會做出鼓掌或歡呼之類的明顯表示。法庭上的法官或學術型辯論中的評委一樣,在辯論進行中,這些關鍵人物常常自我剋制,儘力不顯露出任何贊成或不贊成的表示。同時,對關鍵人物分析又是容易的,因為我們不必花費精力去注意許多人,而僅僅需要注意一個人或非常小的一組人。當我們的全部陳述是講給銀行行長聽的、講給公司負責信貸的經理聽的、在沒有陪審團參與的審判中講給法官聽的、或在學術型辯論中講給評委聽的時候,我們有更佳的機會觀察到這些人在聽或不再聽、同意或不同意的細微表示。因此,比起我們必須考慮全體聽眾來說,我們有更好的機會調整我們的論證。

有證據表明,有經驗的辯手們可以「讀出」非言語信號,並且能夠正確地對其作出解釋。詹姆斯·賽爾在一次研究中發現,辯手們根據評委給出的非言語信號預測其評判結果的準確度一般在66.5%左右;而好的辯手則可以做到80.7%。[2]儘管我們並不知道非言語信號具體包含哪些(賽爾假定它們可能為目光接觸、面部表情、肢體動作和姿勢),也不知辯手們怎樣理解它們;但很顯然,在辯論場上辯手們憑藉他們的直覺,以非言語信號來分析關鍵人物,已取得了很大成功。[3]

當普通聽眾和關鍵人物同時在場時,問題則會變得更加複雜,法庭審判的情況就是如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首先考慮那些有裁決權的那些人

——但是也決不能忽略沒有裁決權的聽眾。實際上我們必須特別努力從聽眾那裡獲取好的反應,因為這會對裁決者產生積極的影響。


Ⅱ. 書面體和口語體

書面體和口語體的表達方式差別顯著。赫布·威切恩斯經典地指出:

所有的文學批評(literary critic)在對作品進行分析時都不可避免地要對「永恆價值」(permanent value)作出詮釋。永恆價值並不是簡單地用「美」這一辭彙直接能夠概括的,而實際上是由「美學價值的傑出程度」以及「持久性」這兩個標準所衡量的……

如果現在我們轉向修辭批評(rhetorical criticism)……我們會發現其評價標準明顯是單一的。修辭的好壞被認為與永久性無關,與美也無關,它考慮的是效果。它將演說視為一種與特定聽眾的交流工具,並堅持其作用應當是對「某個演說家的將其的思想傳遞給聽眾的方法」進行分析和評價。

與演講相比,書面文章的作者通常可以更為悠閑地工作。他們可以對他們的講稿內容進行反覆修改;他們可以對文章的措辭進行反覆推敲。他們必須考慮持續的審美標準,並且要考慮到以後的許多年月里,那些會讀到他們文章的「聽眾」。書面文章作者的「聽眾」也可以悠閑地閱讀。讀者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停下來,然後就某一論點進行思考,查閱參考資料、或重新閱讀某一段落。

而講演者通常在演講時受到較嚴格的時間限制。如果他們不及時回應對手,他們可能永遠地失去回答的機會。書面文章作者可以希望他們的讀者反覆閱讀他們想說的話,而講演者僅有一次與聽眾的接觸機會。他們的論證必須即刻被聽眾所理解。如果聽眾未能理解某一論證,除非講演者主動重複,否則這一論證就失去了價值。最主要的是,講演者所關心的是特定場合的特定聽眾,著名出庭律師路易斯·奈澤曾經指出:

我從演講從不寫稿。一個法庭上的演說或者論證是說給耳朵聽的,而不是眼睛。這就需要即時的溝通。演講不像寫書,聽眾沒有機會來消化思考。讀者可以找個舒適的地方看書和休息,而演講則不行……

在寫文章或書籍時演說的規則就反過來了。我認為寫書不能說給速記員聽然後讓他記下來,因為那種節奏是錯的;這種方式寫出來的東西更類似於談話,其中句子是連綿不斷的,眼睛是看不到標點符號的。精心寫作時句子所體現出的優美與平衡原則在口頭上無法應用。[4]

書面文章作者必須追求一種具有永久性的文體;講演者必須追求一種適合那一時刻的風格。


Ⅲ.有關風格的理論

沒有一種演講風格可以適用於所有人和所有時候。韋伯斯特的風格在他那個年代可謂是優美動人的,但是今天就會被認為是大正式、太華麗了。風格還蘊含了明顯的個人特性,學生們會很容易分辯出喬治·布希、丹·奎爾、比爾·柯林頓、大衛· 萊特曼和傑·雷歐在演講風格上的不同。

辯手應該對當代成功的演講者的各種風格進行認真的和批判性的研究。辯手不應該只滿足於模仿某位受人特別喜愛的政治家、電視名人、或上周辯論錦標賽的獲勝者,而是應該努力發展最適合於自己的風格,並根據特定的場合做出調整。例如,一位律師常常會在對地方陪審團辯解時採用一種講演風格,而在最高法院辯護時卻採用另一種風格。但在這兩種情況下,他的目的是相同的,那就是使他的委託人獲得無罪判決。又例如,一位想要獲取對大學生校際體育活動比賽支持的倡議者會發現,在橄欖球賽場作演講適合採用一種講演風格,而在美國大學教師聯合會的會場作演講時,則適合採用另一種極為不同的講演風格。即使大致相同的聽眾,在不同場合,會期望講演者的風格具有較大的區別。適合非正式畢業酒會的講演風格與適合畢業典禮的講演風格也是大不相同的。


Ⅳ. 講稿寫作的風格要素

這裡所講的風格要素反映了當代聽眾的欣賞品味。當情況有特殊變化時,這些一般原則必須隨之改變。例如,在橄欖球場所作的講演可能要求句子要非常短、非正式(甚至浮誇)的辭彙、極端鮮明的立場和站隊、和總體上的簡潔。而面對教育工作者所作的講演則可能要求較長的句子、較高雅的辭彙、較正規的結構、不太明顯的立場和站隊、和較長的總體上的展開。

A. 簡明

與上個世紀流行的充分展開的、流淌不絕的散文不同,當代聽眾喜歡短句和簡短的辭彙。當今的演說者們應該尋找能夠表達他們的觀點的簡短詞句。然而,有些辯手會走向另一個極端。一輪發言應當比一串證據資料卡要場。有力和簡明的語言讓辯手能夠控制評委的論點流水單。如果評委有能力幾下辯手具體說了什麼(例如標語),辯手就能控制評委的流水單。如果辯手的辭彙太長太複雜,以至於無法在短時間內記下來,評委就必須自行縮短和詮釋,這樣辯手就把流水單的控制權又交還到了評委手中。序號、標語、解釋、過渡,這些能幫助辯手傳達其論證所處的位置。

簡明扼要所指的不僅僅是詞句的簡介,而且還指演講的總長度。在韋帕斯特、亨利·克萊和約翰·卡爾霍恩的時代,一兩個小時演講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或許是因為廣播和電視節目的時間長度限制,當今講演者的發言時間最長不超過半小時,一般的演講往往更短。

時間對我們辯手來說是極其珍貴的。我們對那些擁有全部控制權的發言(例如:正方一辯立論、某些反方的案外攻擊或價值弊端等等)應該進行大範圍的重寫、修改和編輯,直到每一個議題都擁有最簡明清晰的表達,每一個辭彙都對評委或聽眾擁有最大的影響力。每條證據都要在保證說服力的前提下,刪去所有無關的詞語(同時要忠實地保持原作者的意圖)。這一編輯過程必須格外小心,由於疏忽而導致的遺漏和剽竊一樣都是有悖倫理的。

B. 清晰

清晰對我們辯手來說尤其重要。一個完美的辯案、一個比對手更優的辯案,很可能由於聽眾弄不明白我們論證之間的聯繫,或者聽眾沒搞懂我們的證據而失敗。我們的目標是要非常清晰地呈現我們的辯案,因此不能允許一半以上的聽眾無法理解的情況出現。精心設計的結構、精挑細選的例子和精確恰當的語言將有助於我們提升清晰度。

下面是一則反面典型。缺乏清晰性和編輯中的重大過失,導致了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的乘客在其椅背口袋裡發現了這樣一張安全卡片:

(如果你坐在緊急出口排,且無法閱讀這一卡片,請告訴機組成員)

如果由於表達不清楚會使你的論證受到誤解,那可以肯定你的對手也會誤解或曲解你的論證,而且他們還會誘導其他人也那麼認為。

C. 用詞恰當

我們的用詞必須適合於聽眾和場合。經驗豐富的講演者威廉·孔斯特勒是這樣敘述他是如何根據聽眾調整用詞的:

如果我給大學生聽眾作講演,我所採用的方法與我給明尼蘇達州米納坦卡市青年商會、或律師聯合會、或老年人團體作講演的方法會大不一樣。

其區別就在於對年輕人談話時,我有意識地在風格上使用年輕人所習慣的語言,而非採用高高在上的態度。我想在不犧牲內容和修辭藝術的前提下,用大學生的語言在談話中建立一些關係,而我相信高高在上的態度可能是演講者所犯下的最重的罪。[5]

辯手的任務就是用最易於理解的語言來表達最為複雜的內容,這種語言要根據決策者的風格進行調整,其修辭要產生良好的影響。學生辯手應該注意,孔斯特勒的做法對他們而言經常需要反其道而行之,他們應該有意識地使用年紀較大的聽眾所習慣的語言和風格。

D. 結構簡單

演講的整體結構必須簡單。我們的目的是為了讓決策者易於理解我們的辯案。我們也應該注意句子和段落結構的簡練。複雜句或是複合句充滿了從句、逗號和分號,如果仔細閱讀,可能有助於準確地表達一種思想和概念。但是我們的聽眾看不到我們寫下的標點符號,他們也不可能有機會重讀較難的句子。因此,簡單的句子對演講者來說更合適。

E. 具體

具體的,而非含糊的、籠統的詞或短語,將會增加我們思想的影響力。我們應該尋求能夠表達我們想要表達的確切意思的詞和短語。使用具體的細節通常能夠提高聽眾興趣,並為演講者的辭彙增加可信度。當正一立論試圖表明失業的危害時,他避免了象「失業是有害的」這種空話,而提出了明確、具體的實例:

失業會引起大規模的人類困苦。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哈維· 布倫納博士給聯合經濟委員會所作的一項精心設計的研究充分證明了失業率的邊際增長會帶來不幸的傷亡。這項嚴格進行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失業率每增長1%,全國的自殺率則增長百分之4.1%;因心血管病、腎病、肝硬化導致的死亡增長1.9%;一般性死亡增長1.9%。 也就是說,失業率每增長1%,就會增加全國36000人的死亡。(當然,反方對此項證據提出了異議,但是這項證據是具體的。)

有時候辯手必須使用大家還不熟悉的詞或短語。這些詞語可通過仔細定義而使意思變得更加明確(參見第四章關於定義的各種方法)。

F. 形象化

假如我們能在我們的聽眾的腦海里描繪出一幅生動的畫面,我們就能增加說服他們的機會。精心措辭後展現出的畫面對於聽眾來說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並能在他們的記憶里長時間停留以影響將來的決策。在辯論「應顯著減少對美國外交政策的行政管制」時,正方一辯開場是這麼說的:

「街道兩旁的人們開始大叫起來:快看皇帝的新衣服,多漂亮啊!就在這時一個小孩高聲喊道:皇帝沒有穿衣服,他根本就沒有穿衣服啊。」1947年美國創建了中央情報局,並且給它披上了追查共產主義的外衣。經驗證據已經證明,這件外衣與皇帝的新衣並沒什麼兩樣,我們一直在假裝,但衣服卻掩蓋不了真相。而這會是美國暴露在危險之中。

當溫斯頓·邱吉爾宣布「從位於波羅的海的斯德丁,到位於亞得里亞海的的里雅斯特,一道鐵幕已經在大陸上降臨」[6]之時,一個新詞——「鐵幕」便成為了世界辭彙。當時一位坐在邱吉爾後面的美國官員想到,「對這個人來說,辭彙就是他的軍隊,在為他的思想而戰。」[7]

G. 推敲涵義色彩

我們所關心的遣詞造句技巧,不僅包括選擇聽眾知道的詞,同時也包括有意使用與聽眾有著情感共鳴的辭彙。我們可以看一下這個案例,下面這些辭彙表達著「好」和「壞」的概念。

某個在美國的移民是「無身份證明的」還是「非法的」

某個法案是「平權行動」還是「對白人的歧視」

利益集團給政治候選人金錢是「競選捐款」,還是「投資」,或是「賄賂」

某筆錢是「財政收入增加」還是「稅收增加」

柯林頓的朋友們是「熱心的公民」還是「政治掮客」

某個候選人請的是「幕僚」還是「打手」

某個發言人找的是「研究者」還是「代筆人」

我們想要進行的變動是「改革」,而對方的變動則是「蠻幹」

這裡的每一種稱號都包含特定的偏向,但這些帶有偏向的辭彙卻經常能影響決策。就像約瑟夫·康拉德所說的:「給我正確的辭彙和語調,我就能感動全世界。」[8]

H. 形成高潮

在組織演講時,要尤其重視發展出高潮。辯手的演講一般包括一系列的議題。每個議題都應該形成一個高潮,而整個演講應該發展為最終的大高潮。我們通常會發現一個有利的做法,那就是在演講剛開始時就引入一個強高潮,以引起聽眾的注意。最終高潮,可使用「總結主要論證+強有力的呼籲」的形式來進行。如果我們採取減弱的順序,以我們強有力的論證開頭,把較弱的論證放到後面,那麼我們就會減少辯案的力量,並且給決策者留下辯案薄弱的影響。有三個關於高潮的關鍵點:


V. 演講稿撰寫中的修辭要素

這裡所講的修辭要素是指「連貫性」、「一致性」和「強調」的運用。它們有助於辯手們創作出有力的、有條理的演講詞。在撰寫講稿時,學生們最好重新回顧一下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所講的「辯位職責」。這不僅有助於寫好講稿或簡案,還能幫助你履行好你的發言職責。

A. 連貫性

演講者演講的內容必須安排得高效,使決策者能夠即刻理解。演講的可理解性(intelligibility)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連貫、有條理地組織材料。缺乏經驗的辯手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他們準備了許多自認為很有說服力的證據和推理,但是對決策者卻沒有什麼說服作用。同樣的證據和推理,通過經驗豐富的辯手的重新安排,就有可能在辯論中取勝。這裡的差別在於富有經驗的辯手已經學會了如何把材料進行恰當地組織、排序,並通過合適的過渡將他們整合為一個連貫的整體。

1. 順序

演講材料的順序必須進行精心地設計,以便對決策者產生最大的影響。有關辯題的各種議題必須按照一種有效的次序提出。每個議題的支撐性材料的組織方式,必須以能為這一議題提供最大證明力的方式進行。作為辯手,我們可能首先考慮到我們的論證應該按照邏輯順序進行。在許多情況下,邏輯順序是最有效的組織方法。但在其它情況下,我們可能會發現,按照聽眾心理學順序進行組織是可取之策。

在特定情況下,其它組織方法可能有效。這些組織方法是:(1)問題——解答順序;(2)「非此即無」順序(this-or-nothing order);(3)合題順序;(4)時間軸順序。

有時,有效的方法是,在演講的整體上運用一種組織方法,而在提出某些支持性論證時則換另一種組織方法。在辯論「美國聯邦政府應控制國內能源的供應與使用」時,一位辯手在其正一立論中就同時運用了幾種組織方法。整體辯案的組織方式是「問題——解答」順序:首先提出問題,而後提出解決方法。在提出各個議題時運用的則是其它類型的組織方法。下面是他的演講提綱摘錄:

Ⅰ. 當今能的源危機不是僅僅幾年的問題,而是數十年的問題。(在這一標題下,辯手使用了時間軸順序,按照年份來說明危機是如何產生的,以及為什麼它會延伸到未來。)

Ⅱ. 替代性能源不具可行性。(在這一標題下,辯手運用了「非此即無」順序。他具體討論並否定了多種替代性能源,得出結論煤炭無法替代核能,因為煤炭和鈾都是目前急需的。)

Ⅲ. 核能是安全的。(在這一標題下,辯手運用了時間軸順序。他從最初到今天依次回顧了民用核能的歷史,並且宣布核能是最安全的。)

Ⅳ. 核能沒有合理的替代品。(在這一標題下,辯手們再次運用了「非此即無」順序來論證說,除非採取正方的計劃,否則必然導致能源的極度缺乏。)

雖然我們可以運用多種方法,但是我們的目標永遠是使我們的材料排列和組織得具有連貫性。

2. 過渡

過渡可以被視為連接講演各部分的橋樑。排列好的一系列論證並不能確保連貫。我們還必須使論證的所有部分聯繫起來,使人們能夠容易跟上整個辯案的展開。在許多情況下,過渡可能僅僅是一個詞或一個短語。但是,嚴密的論證中,有效的過渡通常包括三部分:(a)對之前論證的簡短總結,(b)對之後論證的簡短預告,(c)簡明扼要地闡述兩個論證之間的關係。

上面我們剛提到過的那位辯手,在引出他的論點Ⅳ時,使用了下面這一過渡段:

我們以上的分析已經表明:一,能源危機將持續數十年;二,替代性能源是不可行的;三,核能是安全的。現在我們再看一看本月16日《紐約時報》所刊登的一篇聲明,該聲明由31位科學家共同簽署——其中包括十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聲明是這樣說的:「從任何程度來講,一種清潔、廉價、而取之不盡的民用燃料,其益處遠遠勝過可能的危險。我們認為沒有任何合適的選擇可以取代,應當更多地運用核能來滿足我們的能源需求。」這就是我們的第四個論點:沒有合適的替代品可以取代核能。

設計得好的過渡使聽眾容易理解論證的各個分之間的關係,並把演講的各部分連接成一個有效的整體。

B. 一致性

我們每一次演講都應該有一個清楚的、明確的、和具體的目的。一旦我們已經確立了這一目的,我們就可以著手寫演講稿了。有效的演講要求目的和基調(mood)統一。

1. 目的一致性

目的一致性,要求辯手的演講有一個而且只能有一個具體的目的。辯手的修辭目的是為了證明或反對辯題。任何無助於達到此目的的東西,無論它是多麼有趣、好笑、或富有信息量,都必須從演講中排除出去。

下面這個學術型辯論的實例將會充分說明這一點。一位學生,他擁有優秀辯手的許多素質,可是在有關「能源」的辯論中總是失敗。作為一名物理專業的四年級學生,他特別熟悉有關核動力反應堆的知識。他對反方「可行性攻擊」的回應中含有大量核反應堆的知識。事實上,一位評委曾說,那是他所聽到過的「有關核反應堆運轉知識最豐富的演講之一」。這名學生的問題就出在他在可行性上花了太大的篇幅,以至於輸在在劣勢點的回應不足上。當他調整了簡案中對可行性回應,刪去了迷人的、富有知識性的、但卻不直接相關材料,僅僅保留了關鍵性的反駁後,他就一下子有了時間去處理其他主要論證並開始獲得成功。

2. 基調一致性

基調的一致性要求我們保持某種與目的、聽眾和場合一致的氛圍、感情或語氣。我們的材料應該與我們的演講所選定的基調完全一致。只能符合邏輯要求,卻不符合基調要求的證據和推理,應該被替換為同時符合兩種要求的材料。

一位贊成實施「國家強制性醫療保險計劃」的辯手選定了一種憐憫的基調。為了支持她的關於醫療成本的論點,她列舉了若干長期病的例子。但一個糟糕的例子卻毀壞了她試圖保持的基調:

一位年輕的女孩,和在坐的許多人的年齡一樣大,在一個肺結核醫院的寒冷的隔離中度過了七個漫長、孤獨、悲慘無聊的年頭。一位壯年男子,和你們許多人的父母的年齡一樣大,忍受著最可怕的疼痛,在骨癌的活地獄裡度過了五個年頭。一位可憐的老太太,年齡象你們一些人的祖母一樣大,在一個精神病院里度過了十五個年頭,織了一條二十七英尺長的圍巾。

當辯手結束論證,試圖表明長期醫療成本的高昂時,高中生聽眾仍在笑那位老太太和她的那條二十七英尺長的圍巾。

C. 強調

演講的各部分並非同等重要:一些是我們的辯案中不可缺少的,另一些則不那麼重要。我們應該注意的是要強調演講中的重要部分。強調會使聽眾更加容易地了解和記住我們必須傳達的思想。我們可以運用位置、時間、重複、加標題、和視角(輿論引導)來進行強調。

1. 位置

把一種觀點放在適當的位置就會起到強調作用,放在開頭和結尾的強調意味就比放在中間大得多。這一原則適用於整個演講、演講中的一個論證、甚至一個句子。請看下面兩段摘錄,它們選自有關「工作權利法」辯論的發言。這兩段話出自兩次不同的辯論,但是所涉及的是相同的議題。請注意強調的不同:

它們行不通。這就是有關「工作權利法」最基本的事實——它們行不通。讓我們看一看有關記錄吧!讓我們看一看已經擁有「工作權利法」的所有州的情況吧!在每一個州我們都會發現,它們是行不通的。

現在我們看一看正方政策的可行性。讓我們檢驗一下這一方案已被試行的那些州的實際情況吧!我們會發現這種立法並不能有效地改善勞資之間的關係。目前共有十七個州已擁有這一類的立法。當我們對取自這些州的證據進行觀察時,我們發現……

兩位辯手都堅持認為「勞動權力」法是行不通的。第一位辯手,通過把他們的觀點置於第一和最後的位置,強調了這一主張;第二位辯手把它隱藏在了中間的位置。

2. 時間

時間在辯論中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應該明智地分配我們的時間。絕大部分時間必須用於重要的論證。我們永遠不會擁有足夠的時間來處理全部可能的論證或充分反駁對手的全部論點。所以我們必須挑出重要的問題,並對此花時間來強調他們。

3. 重複

重複和贅語在寫作中通常是不推薦的,作者們經常會故意避免。但是,對演講者來說,明智的重複是必需的,因為這可以澄清論點和起到強調作用。如果聽眾漏聽了只講了一遍的某個非常關鍵的詞或短語,他們可能就會永遠無法明白演講者的意思。聽眾不可能翻回一頁去重新閱讀他們第一次漏掉的東西。我們必須反覆講關鍵性材料,為有可能沒有注意聽的聽眾提供新的機會。有一句老話很有參考價值,那就是:「告訴他們你想告訴他們的話,告訴他們,然後告訴他們你已經告訴了他們什麼。」我們無法運用斜體字、大寫字母、或黑體字,但是我們可以運用重複。我們可以用相同的語言重複相同的觀點,我們也可以用稍加變化的方法將一種觀點重述數次。

回聲效應(echo effect)通常是一種管用的技術:當演講者說出一個關鍵句子(通常為一個標題)後,他就緊接著立刻重複這句話的關鍵詞。這種回聲在書面文章里無疑會被批評為行文不暢,而且確實如此;但是在口頭表述當中,它卻是一種有價值的文體。

這是口語體和書面體之不同的又一個例證。例如,在辯論「聯邦政府應採取保障所有勞動力市場中的美國公民提供就業機會」時,正方一辯是這樣重複他的主要主張的:「我們的第一個論點:失業將繼續存在。失業將繼續存在……。我們的第二個論點,失業是一個主要社會問題。失業,主要社會問題。」重複是為了使辯論在評判員和聽眾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並保證評委能在論點流水單上準確地記錄下辯手的措辭。許多評委能夠接受這種明顯的重複,他們理解辯手在錦標賽中受到的壓力。而在其他情況下,則需要一種更加巧妙的重複方法進行重複。

4. 加標題

標題在撰寫辯案以及其他相關的複雜講稿中,是一種必要的技術。加標題的過程包括了對於概念的運用,以及簡潔地挑選辭彙或短語來指出辯論中的關鍵點。標題或標語(Tag lines)的理想字數應該在7個單詞以下。

標題通常是是演講中各個主要部分的第一句話,應該簡短、概括、強調主要論點。標題是標語的一種特定形式(見第14章)。回想剛才舉過的例子:

失業將繼續下去。

失業是一個主要社會問題

用這些標題,辯手以簡短、概括、強調的形式提出了需求性議題。辯案的所有主要部分都應該以類似的方式加上標題。例如:

根屬性:目前經濟政策不可能減少失業。

在計劃中,每一個條款都應該清楚加上標題,例如:

政策要點1——實施機構: NASA(國家航空和航天局)將負責此計劃的實施。

政策要點2——核心條款:到2010年,NASA將……

標題必須既簡明又準確地表達出辯手想要傳達給決策者的思想。標題用詞的不準確或含糊不清則會起到相反的作用。一份小報刊登了這樣一則故事,標題是:「Developer Agrees to Restore Damage to Wetlands」(開發者同意恢復對於濕地的破壞)。一份伯明翰的報紙發表了一篇社論,題為「The Region Is Doing a Poor Job in Raising Its Illiteracy Rate」(該地區在提升文盲率方面很失敗)。另一份報紙厚著臉皮宣稱「Teen Pregnancies Caused by Sex, Utah Study Says」(猶他州的研究顯示,青少年懷孕是由於性行為導致的)。如果標題因用詞不當給聽眾帶來困惑、憤怒或是嘲笑的情緒,那麼這就是一個失敗的標題。經驗豐富的辯手發現,對標題進行反覆修改直至完美是非常值得的。

大學生辯手經常根據辯案的結構來給標題標上序號,以整個結構清晰可見。辯手們不僅給他們的論證加上了標題,而且還給標題數字和字母;除此之外,他們還給他們試圖反駁的對手論證加上了帶序號的標題。同樣,在非正式辯論中,加標題對提高清晰度和影響力來說,都是必要的。措詞將會更加非正式化,但是它仍有助於聽眾跟上你的論證。例如,「等一等,現在先讓我們看一看阿特的第二個論點,有關MBA的學費問題。你根本就不應該比較……」。在任何情況下,好的標題總會使決策者更加容易跟上你的論證。

5. 視角(輿論控制)

正如我們在第七章中提到的,數據常常可以有多於一種的合理解釋。當然,這不只限於統計數字。通過輿論控制(spin control),辯手們能從最具修辭效果的視角出發來呈現材料(見第八章中的「答辯人注意事項 」),並將此應用到整個講稿的方方面面。而這一方法應當應用到「加標題」以及「展開主張」的過程中去。

輿論控制在關於「醫療護理計劃」的辯論中具有很大的作用。《紐約時報》曾報道:

由於其成員一直被描繪為壓榨病人的賺錢機器,美國醫師協會(AMA)改變了計算醫生收入中位數的方法。該協會……決定……在統計收入時將私人執業醫師、聯邦政府醫生和青年實習醫生的收入混在一起算。

私人執業醫師的收入是177400美元一年,……而實習醫生則只有22000-30000美元一年……政府醫生……眾所周知掙的錢也比私人執業醫師少得多……華盛頓市民健康公共研究中心主任西德尼·沃爾夫博士吧這種計算方式的改變稱之為「厚顏無恥的欺詐」,他說「這就像AMA自己一直喜歡用假藥來批評別人一樣,他們自己的收入統計就是這種騙人的東西」。

顯然,雙方都把醫生收入作為主要戰場。這種統計數字是否能更好地解釋問題的全貌,還是說這是一種厚顏無恥的欺騙?

辯手從中學到的應當是:從你的角度出發進行有利於己方的陳述,並且盡你所能地讓你的角度先於對手被別人記住,而不是讓決策者首先接受有利於對手的角度。

在比爾·柯林頓總統向國會提交預算方案時,他就進行了視角控制,他把這一提案稱作「赤字削減打包方案」。這就具有了良好的角度,削減覺赤字聽起來是一個很好的事。而他的共和黨對手們則在立法鬥爭中反應迅速,將這一提案稱作「史無前例的大徵稅」,因為稅收增加總是不受歡迎的。於是,柯林頓的提案在參議院投票中獲得平票,最終憑藉議長戈爾平票時才能投出的一票險勝。

D. 語言的倫理和包容性

辯論中基本的要訣之一是記住語言本身所蘊含的權力。詞語表達有解放性的力量,同樣也有壓制性的力量。辯手們必須謹記,應盡最大努力來使用包容性的、避免冒犯的、與特定文化想使用的語言辭彙。我們必須保持敏感,當他人擁有悲慘經歷、某些不同之處、外來文化種族或群體身份時,我們可能會認為他們是「異類」所以不那麼重要或者無需像你所處的群體那樣給予理解,因此變回在用詞上顯得愚鈍。(更多有關種族和性別歧視的語彙以及避免方法,請參閱Identifying Racist Language: Linguistic Acts and Signs)


VI 編輯

任何事都能夠通過編輯來改進。正如之前的章節中提到的,在我們能夠完全控制的發言(例如正一立論)環節,應當事先撰寫初稿並反覆編輯、推敲,以對評委和聽眾來產生最大的影響力。當我們初步有了個想法時,這種想法通常是支離破碎、不充分的、措辭糟糕的,需要經過打磨使其變得優雅、有條理、充滿機敏有力的辭彙。這樣它們才有資格報紙的標題、網路新聞的摘要,或是長留在辯論賽評委的腦海中的東西。擴展性的重寫以及有技巧的編輯能夠將一個初始的想法變成極有說服力的消息。

想像一下,下列這些未經編輯的陳述給作者帶來了多大的反面效果吧:

在頭部被一個棒球集中後,投手迪齊·迪恩很高興地通知了饑渴的媒體,「醫生用X光掃描了我的頭部並且裡面什麼(事)都沒有!」結果他這輩子都在試圖走出這次失言的陰影。

一個爆款電視機的製造商義憤填膺地抗議渠道商在合同續約中提出的新要求,「你說這是50%對50%的公平交易,事實上,這恰好是相反的!」

一份軍方報紙宣稱,「一個小隊中大約有2000個人(men),其中300個是女人」。

前費城市長和警長弗蘭克·瑞佐說,「本城的街道都很安全,是人使得它們不安全」。

好的編輯能夠避免《776句史上最蠢的話》(776 Stupidest Things Ever Said)里列舉的慘案,並將他們變成有效和動聽的話。


1. 閱讀一些莎士比亞劇作重點著名演講。(參見http://www.monologuearchive.com/s/shakespeare_william.html.)

2. 閱讀馬丁路德金博士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並指出他所使用的使演講充滿力量的文學手法。

3. 選擇一份之前課堂上用過的證據資料卡,寫下10個可能通過這份證據獲得支持的標語(tag lines)。

4. 寫下一場辯論的正一立論講稿,先寫價值辯論的,然後再寫政策辯論的。

5. 與你的同學分享一首你最喜歡的詩或歌詞。


注釋

[1] Lou Cannon , Presldant Reagan: The Role of a Lifetime (New York : Simon &Schuster, 1991),PP.784—785.

[2] See James Edward Sayer,「 Debaters』perception of Nonverbal Stimuli,」 Western Speech,Vol.38(winter 1974), pp.2

[3] 見第十六章(第Ⅲ節)「非言語交流」 。

[4] Louis Nizer, Catspaw (New York: Fine, 1992), pp. 103–104

[5] 見第十六章(第Ⅱ節)「非言語交流」。

[6] see Martin Gilbert, Winston S. Churchill, Vol. 8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988),p.7.

[7] Clark Clifford, Counsel to the Preqident (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91),P.105.Emphasis in original.

[8] Joseph Conrad, A PersonaI Record ( Garden Citv,N.Y., Dou bledav. 1923),P.XVi.

[9]New York Times,October 6,1988,P.13.


推薦閱讀:

辯論賽辯論技巧
寫給辯論萌新的非技術指導(一)
辯論賽的 主題有什麼?
你憑什麼抱怨社會裁?
一場教科書式的辯論攻防戰

TAG:辯論 | 辯論賽 | 奧瑞岡式辯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