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感知
摘要:節奏是音樂的生命,是音樂中最重要的因素,在當今的小學音樂節奏教學中,許多學生對音樂中的節奏只是一種數字、數學式的機械反應,感受不到節奏的流動感,更無法感受和體現音樂的美感。為此,筆者通過有節奏地說、拍手、行走、想想做做等教學手段,讓學生學習音值、節奏型、節拍、速度、力度等節奏要素,在節奏教學中強調音樂與身體運動相結合,以動為主,運用「感知—運動」的方法對學生進行節奏訓練。使學生通過節奏運動學習獲得良好的音樂感知能力, 提高節奏能力。
關鍵詞:感知 、運動、節奏
節奏是音樂的生命,是音樂生命力的源泉,是音樂中最重要的因素。著名音樂教育家達爾克洛茲認為:「音樂的本質在於對情感的反應,人類通過身體將內心的情緒轉化為音樂,這就是音樂的起源;音樂教育首先要通過(音樂與身體結合的)節奏運動喚起人的音樂本能,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應能力。」奧爾夫在音樂教育中也提出了「節奏第一」 的口號, 特彆強調從節奏入手進行音樂教育。筆者在教學中發現音樂和節奏性動作與學生有著密切的聯繫,學生對音樂各方面的意識和知覺首先是通過動作加以表現的。對《兒童的自發才能的歌唱的研究》也指出,歌曲往往產生於節奏運動之中,而且, 孩子在被教唱歌曲時,首先注意的是節奏。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筆者把節奏訓練放在首要位置,根據小學生好動、喜聽、愛玩的特點,在節奏訓練中把視、聽、唱、觸等多種感官,用「感知——運動」的方法使之具體化、自我化、遊戲化,在遊戲中感知節奏、再現節奏。
一、學生節奏能力的層次類別
根據達爾克洛茲對兒童節奏能力的研究,筆者在這幾年對本校學生多次進行節奏能力測試,發現兒童在節奏能力方面有以下層次類別:
1、完全沒有節奏感的學生。他們的耳朵對說話聲音的差別(如溫和、嚴厲、諷刺等)都沒有明顯的不同感覺,儘管他們的智力正常,在音樂上卻難以有所感應。不過,這樣的學生極為少見。
2、節奏感發展較好的學生。他們一開始就能自如的按節拍行走和做動作,但唱准和聽辨旋律的節奏較難。
3、具有較好節奏感的學生。他們能聽辨有節奏的音調,但往往不能識別非節奏性的音響。他們一旦訓練後,能很快獲得良好的節奏感知能力。
4、天生具有好的音樂耳朵和節奏感的學生。但音樂感覺能力也不同:有的聽覺好,但讀譜和歌唱差,或反之;有的對旋律聽覺好,但聽辨和弦差等等。
二、學生節奏能力表現的差異
上述學生節奏能力的層次類別,並不能包括學生在節奏能力方面的所有現象,學生節奏能力在表現上有許多差異,如:
1、易於領會、理解節奏,但表現節奏較難。
推薦閱讀:
※世界是物質還是感知?
※一個方塊字是一個天地(這樣感知中國)
※徐子鈞:書法形態動感的感知之線條動感
※有沒有人在看到蛇之前就能感覺到蛇就在周圍的能力?
※金魚的感知
TAG:感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