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與生活座談會文字版  定弘法師主講  (第一一三集)

2011/8/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52-213-0113尊敬的諸位法師、大德同修,大家請坐。我們今天繼續來舉行「修行與生活座談會」,首先回答本地同修提出來的問題。  問:這位同修問,老法師在講席中講到,我們在念佛時,要把凡夫心換成佛心來念佛,如果用凡夫心來念佛,喊破喉嚨也枉然。敬請法師開示,什麼為佛心?我們應如何用佛心來念佛?  答:什麼是佛心,我們師父老人家幾乎天天在經教裡都講,簡單的來說,就是師父老人家寫的傳心法要上聯,「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這個就是佛心,這就是阿彌陀佛。在《無量壽經》裡面世尊問過阿難,你想不想見無量清凈平等覺?就是問他你想不想見阿彌陀佛?所以阿彌陀佛的意思就是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我們用這句佛號把我們這個心念出來,又要用這個心來念這句佛號,這樣才叫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這個佛心有五個方面,五即是一,一即是五,一個得到了,五個都得到。有的人就跟我一樣總是把握不住,你說我的心真誠嗎,我的心清凈嗎,我平等嗎?這個問題一直都縈繞著我。所以說雖然在道理上能明白,也能說得出來,這個佛心到底發了沒有?直到最近對這點才有一點點體會。也是聽經,尤其是這一年多來聽我們師父老人家講《大經解演義》,對這個佛心有一點認知了,尤其是出家以後,這點心似乎更加有著落了。怎麼表現?就表現在自己發現到自己滿身的過失。最近跟師父老人家一起住的幾位同修找我談話,他們非常的真誠慈悲,給我寫了對我的九條意見,希望我改進的意見。這一條條,我看了之後非常震撼,別人眼中看我看得這麼清楚,自己怎麼糊裡糊塗?是啊,確實旁觀者清,自己原來這麼多的習氣毛病,還自我感覺很良好,還覺得我學得還不錯,好像什麼都能放得下,現在都出家了,還能講經說法。在明眼人眼中,真的是一無是處,自己才感覺到原來自己還沒真干,雖然出家,受了一個名義上的沙彌戒,很快就要再去受三壇大戒,這些戒律高,如果沒有基礎,根本都是假的。  所以我才把心沉潛下來,重新把《弟子規》拿出來認認真真的去讀,去對照自己。也很久沒有去讀誦《弟子規》了,這段時間都在經典上下功夫,講了不少的經典,現在又學沙彌戒律。但是師父老人家常講,沙彌戒基礎是五戒十善,五戒十善沒做到,沙彌戒都是假的。五戒十善底下有基礎,要把《感應篇》做到,要把《弟子規》做到,那個五戒十善才是真的;假如我《弟子規》都沒做到,那上面的根本不用談了。所以我才仔仔細細的把《弟子規》讀一遍,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弟子規》差不多一半都沒做到。這時候慚愧心就生起來了,才發現自己原來簡直是狂妄自大,而且對自己沒有觀照力,起心動念都被一個我執纏繞著,只想到自己,沒有去想別人。  在一個團體裡面生活的時候,如果別人對我們有意見的時候,正是我們自己要提升的時候,也正是自己沒有做到《弟子規》,那何談慈悲,哪裡有佛心?所以我跪在佛前懺悔,痛哭流涕。跟著師父學法頭尾這二十年,專職的,把工作辭掉以後專職跟隨師父學習到現在也有五年了,出家了,馬上要受戒了,結果竟然連《弟子規》都沒做到,愧對師父。人家師父老人家這麼栽培你,你怎麼沒真干?我們香港佛陀協會這麼樣的護持,四眾同修也對我有很大的期許,自己確實辜負了大家的心意。所以痛定思痛,就決心從頭來過,如《了凡四訓》裡面講的,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往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把以前那些所謂知識分子的壞習氣徹底改掉。什麼壞習氣?貢高我慢、狂妄自大、自以為是、自讚毀他,常看人過不看己過、好為人師、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好表現、喜歡自我炫耀、只重形式沒重實質、喜歡搞佛學沒有真學佛,這些習氣毛病下決心從今以後徹底改。  想到我過去跟師父老人家請問過,當年蕅益大師能做到菩薩戒沙彌,比丘他老人家都沒有做到,他說南宋以後就沒有比丘了。因為比丘戒是要五位真正的比丘來傳戒,那才可能得戒,比丘,南宋以後都沒有了,你哪找五位比丘給你傳?那你怎麼能得戒?不要說比丘戒,沙彌戒都要兩位真正的比丘才能夠傳戒,比丘沒有了,一個都沒有了,那你沙彌戒也得不了。蕅益大師怎麼得沙彌戒?人家用真心、誠心感得佛菩薩給他做示現,他從佛菩薩那裡得戒的。當時我還有妄想,想蕅益大師能得戒,那我也希望能夠得菩薩戒沙彌。師父老人家那時候他不會打擊你的積極性,他說好,努力!現在回想起來,自己真正羞愧,好高騖遠,菩薩戒沙彌那人不是凡夫,自己現在《弟子規》都沒做到。《弟子規》是第一層,《感應篇》是第二層,《十善業》是第三層,五戒是第四層,沙彌戒是第五層,上面第五層樓,你這第一層還沒到。現在想起來,這實在感覺到無地自容。  師父老人家最近也點醒我,他告訴我,他知道我要去受戒了,是他讓我受戒的。他說你這受戒也是個形式,也需要,講經沒有人譏嫌你。但是你知道,你絕對做不到,別說比丘戒做不到,沙彌戒你這一生你也做不到,能夠像弘一大師那樣做到五戒,做出家優婆塞,就了不起了,聖賢了。然後再告訴我,(因為我在家的時候也受過菩薩戒)你受了菩薩戒,以為自己做到了,貢高我慢,而且是什麼?未證言證,你沒有證得菩薩,你自己說自己得菩薩戒,那是叫大妄語。果報,我們讀戒經都知道,在阿鼻地獄。所以自以為得菩薩戒了,將來到阿鼻地獄去了。菩薩戒沒做到的,把《弟子規》真做到了,好人,念佛求生凈土,可以往生。我知道師父這個話都衝著我講的,徹底把我這個貢高我慢、好高騖遠的習氣打碎。  現在才真正把心謙卑下來,自己是一無是處。所以把心沉潛下來之後,感覺到真誠有點影子了,不再去好為人師,不再去沾染名聞利養,不再搞自我表現,這心才清凈下來。人心謙卑了才有平等,認識自己的過錯、自己的毛病習氣,這叫正覺,這是最淺的,有一點點正覺了。雖然自己滿身過失,一無是處,但是自己的願心仍然不改,還是希望盡心儘力去續佛慧命、弘法利生,希望把佛陀教育帶起來,「惠以眾生真實之利」,這是慈悲。所以佛心建立在真誠的基礎上,真誠恭敬,「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用這樣的心去念佛才會有相應。一分誠敬念佛,就有一分的相應;十分誠敬來念佛,就有十分相應。我們現在一分都沒做到,大概是零點一分,零點一分已經很不錯了,原來是零分,所以搞的都是佛學。從這零點一分開始,你有誠敬心,那麼零點一分,這才是零點一分的學佛。  從我這個例子大家可能能體會到,為什麼古德說「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過去我們念佛真的是枉然,不相應,完全不相應。自己真正發起一點誠敬,自然就有三寶加持,所以精進的心才能提起來,勇猛改過的心才能提起來,自己愈是滿身過失,愈是勇猛精進,不甘墮落,不自暴自棄,祈求這一生帶業往生。  問:下面一個問題說,拜佛時能聽經嗎?  答:這個看自己,如果您覺得拜佛的時候聽經很攝心、沒有妄念,可以邊拜佛邊聽經。但是一般來講,拜佛的時候最好是念佛,專註在這一句佛號上,心想著佛;口念阿彌陀佛,不用念大聲,很輕聲的,或者金剛持,這麼念就好;身禮佛,三業清凈,三密相應,身口意都相應,都跟佛相應,這樣很好。  問:下面一個問題。西方極樂世界信從何處來?這麼廣大的星球,怎麼會沒有萬有引力?樓閣能浮在空中,科學邏輯基礎是什麼?怎能不受萬有引力的影響?  答:這是執著科學的人問出來的問題。要知道萬有引力,牛頓發現的,只適用三維空間裡面的這樣一個科學規律,維次空間要高了,四維、五維,這個萬有引力就不相應了。愛因斯坦就推翻了牛頓的萬有引力,他提出相對論、量子力學。在量子的世界裡面,就是微觀世界裡面,萬有引力是根本不存在,這是西方科學家現在都已經證實了。證明什麼?萬有引力只是侷限在三維空間,對比較不大不小的這些物體,像地球、太陽、飛機、汽車、人,不大也不小這些物體還算適用;如果是極大的星體,像銀河系、河外星系,或者極小的原子、電子、粒子,都不適用,你為什麼要執著它?  西方極樂世界絕對不是我們三維空間裡面這些生物能夠感受得到、能夠想像到體會到的世界,當然萬有引力完全不適用。物質與物質之間的這種交感、這些作用靠什麼力?佛經裡面告訴我們,靠我們的念力,極樂世界由我們的念力形成,什麼念力?凈念。念阿彌陀佛這是凈念,大勢至菩薩所行的「都攝六根,凈念相繼」,當我們凈念相繼的時候,這種凈念就能變現極樂世界。這個是一切力的源泉,是我們的念頭。  現在量子力學家他們都已經承認了,量子物理力學家普朗克博士他就說了(他是德國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他講到,他說幾十年研究量子,發現世上根本沒有物質存在,所謂的物質,都是由極微小的量子組成。這些量子,原來我們以為基本粒子是電子、夸克,現在發現,原來還有一種更小的叫中微子,是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可能是最小的了。這些量子是由什麼來組成的?普朗克博士講,是由意識的能量,他說意識是組成物質的力量源泉,意識就是你念頭所產生的念力,組成了物質世界。  《菩薩處胎經》裡面彌勒菩薩講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彈指之間,那時間很短,一秒鐘算能彈五下,三十二億百千念,百千是十萬,三百二十萬億乘上五,一千六百萬億這麼多個念頭,一秒鐘之內。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質世界,先有了念這個念力,才形成了物質世界;形皆有識,這個物質世界裡面就帶有精神世界,識就是精神世界,宇宙是這麼產生的。你這個念如果是凈念,所形成的是極樂世界,念念成形,極樂世界是你凈念相繼而形成的;如果我們這個念頭是貪瞋痴慢,是妄想、執著、分別這些妄念,那也是念念成形,妄念相繼的結果形成了我們這個五濁惡世,這跟極樂世界原理是一樣的,都是念念成形。  你真正把這個道理參透了,你對極樂世界就有真信了,整個極樂世界就從我這一念心變現的,只要我這念是凈念,就有極樂世界,那真有。就好像我們現在有妄念,就有這個娑婆世界,那也真有,你們看到了,我們眼前這些萬物你都摸得著的,真有。怎麼來的?妄念相繼來的。把妄念換成凈念,凈念相繼,那極樂世界也真有,原理不是一樣的嗎?把這個道理搞清楚了,那就一切放下,念念念阿彌陀佛,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了,把這個娑婆世界裡頭的身心世界統統放下,求生凈土,那決定得生。實在講,你現在全心全意念佛的時候,你就是成佛的時候,念念成形,你念念念阿彌陀佛就念念成佛,念念成就極樂世界。  問:再看底下的問題。我學佛三年了,以前都是一邊綉十字綉,一邊聽老法師講經。剛開始也沒有人指點,我也不知道是不恭敬。現在我就端身正坐來聽,恭恭敬敬的聽,可是怎麼也聽不進去。一開始是坐不住,我強迫自己不動,就開始昏沉,最後竟睡著了也不知道,精神也很不好。但綉上活,聽經很舒服,神智也清醒,法師講的也聽得進去。請問末學應該怎麼辦?  答:你可以繼續干這個活,一邊幹活一邊聽也行。法無定法,只要你能攝心就行,這個不必太注重形式,但是恭敬心是一樣。所謂恭敬心就是沒有雜念,聽經的時候你要是昏沉了,或者是雜念紛飛,都不是恭敬,你端身正坐在那裡也不是恭敬,恭敬是你專註。  問:下面一個問題,這是對老法師的。我讀過師父您寫的《認識佛教》這本書,非常喜歡。書上您提到,修學之前要先打好基礎,應該從扎三根學起,有了這些基礎,再專修一部經,一門深入,要讀上五年,等讀熟了才能去看解釋。很巧合,我在網上看到您在今年寫的一段短文:「劫難來臨,該留者留,該去者去,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在劫者逃不了、躲不過;不在劫者,遇著大災難也能平安度過。現前唯一能救自度他者,就是聽大經解,依教奉行,老實念佛,放下萬緣,求生凈土。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只有念佛、改過,才能減輕災難,其他方法來不及了也。息妄念,一切隨緣就好。」那現在應該怎樣修習?「現前唯一能救度自他者,就是聽《大經解》」,應該怎麼理解?我是個初學者,看完這段話有點心惶惶,請您開示。另外說,剛剛開始每天晚上讀《無量壽經》,不知道可不可以?  答:可以,應該專心的學《無量壽經》。扎三個根是我們的修行,每天都得乾的,用這個來做輔助,輔助我們念佛求生凈土;聽《大經解》是增長我們的信願,這是往生的關鍵。實在講,你真有信願了,你這三個根很容易落實,為什麼?你會真想改,你真信有極樂世界,真想去往生,那你不可能說再縱容自己的毛病習氣。如果自己知道自己有毛病習氣,還不肯改的,那個沒有信願。一個真有信願的人知道,往生凈土那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你想跟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你自己不做個善人,你怎麼有資格去?  過去是因為沒聽經不知道,是幹了很多壞事,造了很多惡業,現在知道了,肯定現在發心要改,這就是真誠,不自欺。有過不肯改那叫自欺,也欺騙佛,自欺欺佛,這種人怎麼可能往生?所以有過失不要緊,以改為貴,把面子撕破。往往不肯改過的人就是面子問題放不下,不好意思把自己過失發露懺悔,有了過錯良心不安,偷偷摸摸的向佛菩薩懺悔,懺悔之後,境界現前,又忍不住又會造,造了之後再偷偷摸摸的向佛菩薩懺悔,看到人家來了馬上就不懺了。這種心態不乾不凈,那個懺悔沒有什麼效果,這是面子不肯放下。你要知道我們這一生遇到凈土法門那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為了這個面子,把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機會放過,太可惜了!真正覺悟的人,現在我得到這樣好的機會,我這一生能夠脫離三界,面子沒所謂,即使是普天之下的人都罵我、都譏笑我,我老實念佛得生凈土,值得!所以有過失不要怕說出來,敢說你才肯改;不敢說的,你不是那麼肯改的。  所以三個根,就是我們修行對照那個功過格,天天都要對照。這三個根可以有次第的學,先從《弟子規》開始,然後《感應篇》,然後《十善業》,而且這個學習是終身的,不可須臾離也。過去我在廬江實際禪寺的時候,師父讓我跟華嚴班同學們一起來修學,當時我帶著大家一起也用三個根做功過格,感覺進步很大。後來因緣的關係,離開了實際禪寺,師父離開了,我們也跟著離開。然後我們就開始深入到儒釋道的經典,講經典,四書、《無量壽經》、《孝經》等等這些儒釋道課程我們講了不少,還出去講很多傳統文化的論壇,三個根、功過格就放下了。到最近,重新拿起來一對照,發現犯了很多很多過失,自己還不自知,才悟到這三個根可不能一天離開,那真是自己終身的功課。縱然你學大經大論,你深入《無量壽經》,那三個根也不能離開。一天反省一次,花不了很多時間,你能拿出十五分鐘時間來反省,日積月累,那個效果就非常顯著,這就是改過去習毋自欺。然後你學《大經解》,你才能入得進去,你的信願才踏實,你的心才會愈來愈清凈。你想心清凈,一定要行也清凈,行為不清凈,心怎麼可能清凈?  古德教我們持戒念佛,持戒是行清凈,念佛是心清凈,心行都要清凈,這才叫佛心,用佛心念佛才是「一念相應一念佛」。真正明瞭劫難將到,那我們就要一切放下,這一生就專干這個事情,其他的真的都叫妄念,搞什麼其他的法門也來不及了,所以師父講,息妄念,一切隨緣就好。這個隨緣可不是簡單的事,隨緣就是息妄念才能隨緣,心裡不再想著我還在這世間干什麼,沒那個念頭才會隨緣,要想就想到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我現在不想再干什麼了,能不能隨緣?也不能隨緣,為甚麼?你還有妄念。你的妄念是什麼?「不想再干什麼了」,這還是妄念。怎麼說?事情來了以後,該你要做的、你要盡義務的,你就得去做。這個時候你不能想「我不想再幹了,我現在要念佛求生凈土,該我乾的都不能幹了」,這是想著不幹,這還是妄念,這還不是隨緣,這叫攀緣。攀什麼?攀那個清凈,攀那個不想乾的緣,心還是不清凈,落到了自私自利那邊、小乘那邊,這都不是佛心。  真正心清凈、真正隨緣的,事情要是沒來,想都不想,事情來了我就做去,做的時候也不想。絕對不想我做的時候一定要有什麼樣的結果,有那個得失的念頭在裡頭也不清凈;或者說該做的不要去做,故意去拒絕緣,也不對,反正都是妄念,你都起心動念了。所以一切時一切處就是一句佛號。這點我現在也在慢慢體會,道理是明白了,要在生活當中去練。即使災難來了,管它什麼時候來,有災難也好,沒災難也好,我們管不著,我們現在是老實念佛求生凈土。萬一真的來了,我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肯定來接我,我對這個一點不懷疑,這是真正信了,到時阿彌陀佛就會接你走。要是你還沒走,沒走,大概還是有緣,可能這世間還有一些人需要你去度,你也隨緣,不要死乞白賴,不必去執著,總之這句佛號不要間斷。  初學的人從讀經下手非常好,經讀熟了,把它背下來就方便了,隨時隨地提起經文。念經跟念佛不二,念佛號是念佛,念經是憶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必定,你要有信心,你肯定見佛,你不用害怕,災難來了你就見佛了。你要還懷疑「我到底會不會見佛」,你就是有疑,有疑就是障礙,還怕你自己不能往生,這就是障礙,這就是疑根,要斷,那是妄念。大勢至菩薩講的「必定見佛」,斬釘截鐵,勸信,「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原來我理解得也比較淺,以為你現在憶佛念佛,不是現在見佛,是將來必定見佛,過去我都是這樣理解的。當然對不對?也是對的,不能說不對,你現在念佛,將來一定能見佛。我最近聽《大經解》,突然對這句經文有感悟,跟師父彙報,請師父鑑定。我說,「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是現前必定見佛、當來必定見佛,你現在憶佛念佛,你現前就見佛。這個你能不能相信?你說我真沒見到。你說你沒見到,你沒念佛,你是念那個沒見到,那叫妄念。把這些妄念、把這些疑根徹底斷除,憶佛念佛,眼前就是阿彌陀佛,整個法界全是阿彌陀佛法身,你就見佛了。念念念佛,就念念見佛、現前見佛,當來也在念佛,所以當來也見佛。我請師父鑑定,這樣的想法、這樣的理解對不對?師父說對,確實這樣。彌勒菩薩講的念念成形,你現在念佛,念念只有一念,就是當前的一念,現前這一念是見佛。當來那一念呢?當來那還是一念,也變成現前一念,也是見佛,你根本就沒有離開過佛。  所以中峰國師講,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這身呢?我這身就在阿彌陀佛裡頭,跟阿彌陀佛融成一體。這《華嚴經》上講的,我身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諸佛也入我身,就你在憶佛念佛的時候感應道交。換句話說,你念佛時你這個身,父母所生身,也現前變成阿彌陀佛的身,整個環境現前變成西方極樂世界。你得入,你得真干,把所有的妄念豁出去、拋掉,就是這一句佛號,純純凈凈,絲毫雜念都沒有,這時候你就能入這個境界。哪還有什麼災難?沒有災難了!  問:再看下面問題。家中屋簷有一對母子麻雀,因為我疏忽照顧小麻雀,導致麻雀死了,我會不會有報應?麻雀媽媽會不會感覺好像搶了牠的寶寶?請問我要怎麼做才好?  答:你就給牠讀《無量壽經》,給牠念阿彌陀佛,給牠迴向,牠一定會得利益,這是真實的懺悔。  問:下面一個問題。請問,如果父母之間的感情不好,做兒女的對母親好父親就不高興,對父親好母親就不高興,這時候我們應如何圓滿孝道?  答:這就要有智慧,懂得察言觀色,懂得善巧方便。總一個原則,就是恆順父母,常令父母生歡喜心,能忍,不跟父母對立,不鬧情緒。父母不理解我的時候,批評我、打罵我,我也甘心情願。《弟子規》上教的,親有責,我這個心是沒有任何的怨言,「撻無怨」。只有能夠穩住自己的情緒,穩住自己的心,你才有智慧去調和跟父母的關係,你才會盡孝道。所以還是要斷煩惱,養自己的定慧。我記得過去二十四歲拜見師父上人,我發了九條孝願,讀給師父聽。師父老人家聽了滿意點頭,說「難得」。我就請教,願是發了,怎麼才能夠護持好九條孝願?師父老人家講,要認真學佛。確確實實,如果你不認真學佛,你不斷煩惱,你不開智慧,那個孝願也是空願,必須自己要真修行,才能夠盡到孝道。所以我勸你從聽經入手,多聽經,這是給你指明修學的方向、原則,你在日常生活當中去落實,這都是在盡孝。包括我現在出家了,出家離開父母是不是就不孝?不是,恰恰相反,出家能盡大孝。蕅益大師講的,出家的人怎麼盡大孝?你要真修行、真有成就,父母、祖先,乃至生生世世的父母都獲得利益,所謂「一人成道,九祖生天」,你還能把父母也送到極樂世界,那個孝道就圓滿了。  問:再看底下的問題。念佛堂裡的同修,要學生拿著師父上人講的《無量壽經》講解給念佛堂的阿婆聽,因為她們聽不懂普通話。請問這樣可以嗎?學生不要說受菩薩戒,連五戒都沒有,可以讀師父上人講的《無量壽經》經解嗎?這樣會不會有人誹謗白衣說法?怎麼辦?好多阿婆連基本的佛法都不明瞭,有必要說《無量壽經》嗎?再者,要把普通話翻成溫州話,要讓那些阿婆完全聽懂有點困難,如果其中夾雜了個人意思,那怎麼辦?  答:你用復講的原則是可以用的,就是不添加自己的個人意思。最保險的,你拿著師父的講記照著念,絕對不會有問題,不要念錯就好。但是念的時候當然可能會比較乏味,聽的人容易打瞌睡,所以你必須要練著學習把這經講得有聲有色、抑揚頓挫,而且跟著聽眾的這些表情,你慢慢的學著去引導大家的思路。在備課的時候,不必師父老人家講的每一個字都要念,不需要,你可以事先挑一些當機的、對機的文字,把它先整理出來。譬如說你有講記,你就在底下畫上紅線,這一句我要念,那句不念的我就不畫紅線。我現在復講《無量壽經》都是用這種方法。有電腦的直接拿那電子版,不要的把它刪掉,把剩下的需要念的那些文字放上去。這個是下功夫,這是學習,這叫復講,沒有自己意思。  等你有一定基礎了之後,你再可以加自己的一些例子。那要觀機,看到譬如說都是老人家,講太深的道理她可能聽不懂,多講例子,往生的案例多講一點,因果的例子多講一點,有趣味性,但是那個理完全也是按師父老人家的。慢慢的提升自己講經的技巧,這也是經驗的積累,隨著你自己的修行,你會愈講愈好,你愈講會愈入境界,到時候師父老人家的境界就變成你自己的境界了。復講的功德在這裡,直接把師父他的這個心得變成自己的心得。這跟念佛的原理是一樣的,阿彌陀佛無量劫修行成的這個佛國、一句佛號,這是諸佛,不僅是阿彌陀佛,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也如此,無量劫來所成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這是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裡面指出來的,諸佛所成的菩提果就直接給你。你就念,多容易,這句阿彌陀佛四個字誰不會念?你就這麼念,一直念下去,就把諸佛的境界變成自己的境界了。這是古德講的帶果修因、果徹因源,阿彌陀佛的果變成你的因,你成佛的因在這,修這個因最後變成佛的果,你成了阿彌陀佛。所以念佛也是復講,這道理一樣的,直截了當。  所以先開始學,我們腳踏實地,依著講稿慢慢練、慢慢練。不要求速,要耐得住,即使講的時候有自己的意思,也不要發揮,練忍,練忍辱、忍功,修定力,修到一定程度你就會開智慧。所以復講自利利他,實在講自己得的利益是最大的。好比我現在講《無量壽經》,誰得利益最大?就是一個人,我自己。為甚麼?堂堂課都沒缺。人家肯定會缺課,這堂課他聽了,那堂課他沒聽,而且他聽也未必專註。可是我不同,我這是講,我是很專註的,不敢打妄念。自己備課,講給自己聽,復講對自己利益最大。如果能夠讓這些老太太們明白凈土的道理,發起真實的信願求生凈土,她這一生能成就,你就功德無量了。如果一部《無量壽經》太長,你就可以專門選一品,譬如說第六品四十八願,專講這願文,反反覆覆就講它,也可以,可能更好。太長了,老人家未必能夠消化得了,選出精華的部分給她講。甚至如果四十八願她都嫌太長了,你就選第十八願。我們協會這裡好像有單獨流通,師父《大經解》裡面選出的十八願,幾片光碟。你重複的聽那幾片光碟,聽個一百遍,你不用講稿了,全是你自己的東西。你就直接跟她講,就講第十八願,這阿彌陀佛的本願、精華。  我過去在念博士的時候,得到了師父老人家《金剛經》裡面的一個小時的錄音帶,題目叫「布施忍辱」,我就專聽這一片錄音帶,聽了應該有一百次以上。一個小時專聽,太有受用了。聽了一百次以後,倒背如流了,基本上我可以從頭到尾給複述出來了,這不就會講了嗎?而且講的時候,你可以就模仿師父的那些抑揚頓挫的語調,講的真的別人聽起來說,你怎麼有點像凈空老法師?熟了,熟能生巧。這學東西,師父老人家也講「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門,愈專愈好,真的如此;搞得太雜了,那效果就不彰。所以講經誰都會講,誰都能學,根性好的學經長的,長的經可以學。自己覺得好像年紀大了,記憶力不好,那你就專門講一品,甚至講一句經文,也是講經。方法就是反覆薰修,真正能聽上一百遍,你就會講;聽上一千遍,你就變成凈空老法師,你跟他講的無二無別了,這是肯定的。  問:下面一個問題,請問生物最早是怎麼現前的?什麼原因促使生物肉體的變現?基督教耶和華創造人類,那是什麼創造耶和華?耶和華最初是不是人?他是因為福報大而轉世到天界的嗎?  答:現在科學家對生物的起源,總是好像搞得不是那麼明白。宇宙怎麼起來的?生物怎麼來的?總感覺到朦朦朧朧,提出的這些學說也很多,真正讓我們信服的還沒有。反過來看佛教,佛講的真正讓人信服。佛怎麼說?生物就是有情眾生,山河大地、一切宇宙萬物是無情眾生,有情、無情同時生起來的。怎麼生起來的?馬鳴菩薩講到的一念不覺,一念無明,「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這就是講到宇宙萬物的緣起,最初就是那一念無明。無明是動相,本來自性本不動搖,本來無一物,清清凈凈,可是現在因為有了無明,這一動就是起心動念。這念頭一動,立刻就會現出境界,就好像人作夢一樣,夢怎麼來的?有作夢的念頭,念頭變現的夢境,夢境跟念頭是同時起來。念頭是能夢,夢的根源、夢的起源在念頭,夢境是所夢,能夢所夢是一。夢境在哪?就是念頭,不是真有什麼夢境,它跟念頭分不開的,沒有念頭就沒有夢境。  我們宇宙就是這樣,一念不覺,起念頭,這一個動,連著就把境界相給起來了,所以生三細,三細相起來了。第一個無明業相,無明業相就是動,動相是業相;然後緊接著起了見分和相分,無明轉相就是見分,有情生命的根源;無明的境界相是相分,這是宇宙萬物的起源。三細相,「業相、轉相、境界相」三細相出來了,我們還不覺。不覺,這個念頭繼續生,見到境界相,我們的見分遇到相分,立刻又產生念頭,這個念頭輾轉增盛,長六粗,就是相愈來愈粗、愈來愈重、愈來愈厚,變成我們現在的宇宙萬物。  實在講,這種生成宇宙這個時間極其快速,剎那之間就形成宇宙萬物,就是彌勒菩薩講的一彈指三百二十萬億個念頭,三百二十萬億個宇宙形成了,生了又滅,滅了還生,念念相續。所以整個宇宙,包括我們自己,一切生物,肉體也好,肉體是身,我們心裡頭的一切的精神活動,色受想行識,色是物質,受想行識是精神世界、精神活動,完全都是念頭變現的。只要你把念頭放下了,宇宙裡面什麼都沒有,這就是永嘉大師《證道歌》裡面講的,「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大千世界原來全是夢境,只是你那個妄念念念相續變現的虛幻境界。現在我們看到量子力學家都證明了,剛才我都跟大家彙報了。所以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二十一世紀的科學發展要仰賴佛教,這個人有見地,他認識佛教裡有好東西。師父老人家講,佛教不僅是高等哲學,還是高等科學,一點沒錯。基督教它也是一個正教,它對宇宙人生真相也有一定的描述。當然最圓滿的還是佛教,不過學了佛之後,認識了大乘佛法,回過頭來讀《聖經》,不一樣,《聖經》也變成大乘佛法了。  前些天有位同修帶我去這邊香港一個私人診所檢查身體,因為要開一個體檢報告去報名,要去受戒。我很久都沒有去體檢過,一切都很正常。那個醫生是個虔誠的基督徒,他看到我這個形象,就開始把話匣子打開了,跟我論辯,講他們基督教怎麼怎麼樣,你們佛教怎麼怎麼樣。然後他講了一大通之後,他問我,他學得很深,對《聖經》確實很熟,他說基督教裡面講的整個宇宙有一個創造的主宰,有初生的時候耶和華創造天地萬物,還有滅的時候,講得非常的清楚。你們佛教怎麼講的,宇宙怎麼起源的?我就告訴他,宇宙是耶和華創造的。他這一聽,你們佛經也這麼講?我說對,佛經也這麼講,但是我們不用耶和華這個名稱,佛教裡面稱為自性,也稱為法性,不是用耶和華。整個宇宙怎麼來的?自性變現的,跟你耶和華創造是一樣的,不要執著那個名相。宇宙怎麼來的?自性裡生了妄念,念頭變現的。念頭生宇宙生,念頭滅宇宙滅,也有生有滅。  這個基督徒他就跟我講,那不是,基督教《聖經》是講耶和華,不是講自性。我說,這個語言用的不一樣,實際上講的一個道理。他說怎麼是一個道理?不可能一個道理。我就問他,我說中文裡面叫耶和華稱為神,稱為上帝,英文叫god,這兩個名稱也不一樣,神和god是不同的。他說這個語言不同而已。我說這正是語言不同,基督教裡面講耶和華,佛教裡講自性,完全一樣,你幹嘛自己在那分別執著?所以你拿出一部《聖經》,那不就是大乘佛法嗎?就像蕅益大師當年註解《四書》,把《四書》也提升到一乘法、一乘圓教,跟佛法也是無二無別。所以「圓人說法,無法不圓」,圓就不會有衝突、不會有對立。佛法無邊,跟一切宗教都不會對立,而是把其他宗教都提升了。  我看過這樣一段文字,蕅益大師當年也研究過基督教,也讀過《聖經》,大概那時候《聖經》已經傳到中國來了,蕅益大師是明朝末年清朝初年的人。基督教,清朝初年都已經比較普遍了,康熙都認真的學過《聖經》,所以我相信蕅益大師那個時候應該也讀過《聖經》。很可惜蕅益大師沒有留下《聖經》的註解,那時要留下《聖經》的註解,再一看,他能夠把《聖經》也解釋成一乘圓教。所以對立都是自己心量小、見地淺,不認識宇宙主宰,他也沒認識耶和華,學佛的人沒認識自性、沒見性,才會導致的對立衝突。  問:我們再看底下的問題。弟子的媽媽今年七十歲,患老人痴呆症已八年了。請問法師,弟子要如何幫助,怎麼做?  答:這個需要你自己發起真誠的心,效法《地藏經》裡面的婆羅門女,至誠為自己的母親修行、供養,為她消業障,可以有不可思議的感應。婆羅門女就是我們最好的榜樣,她怎麼做?她做兩樁事,一個就是她母親造作惡業墮了地獄,她知道自己母親沒有去好地方,發起真誠心,把她自己所有的財產都布施了,變賣家宅,廣求鮮花及諸供具「布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塔寺是弘揚佛陀教育的機構。也就是說婆羅門女,婆羅門是貴族,她家裡應該有一定的財產,把這些財產全部用來護持佛陀教育事業,這個功德很大。然後她自己感得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示現,空中有聲告訴她,佛的聲音告訴她,你回家端坐念佛,就知道你媽媽的去處。婆羅門女回家依教奉行,「以憶母故」,這是孝心,端坐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名號,經一日一夜成就。她的這個境界至少是事一心不亂,所以能夠即身入地獄度眾生,而她的母親已經超生到天上去了,所以她當時已經成為菩薩。到地獄裡面,「若非威神即須業力」,不是菩薩來示現的、來度眾生的,那就是業力來的,她肯定是菩薩來的,無毒鬼王稱她叫菩薩。念到事一心不亂,這時間很短,一日一夜,二十四小時,人家用的是真誠心、至孝的心,她有這個效果。所以你如果也效法她,效法婆羅門女,一個是修大供養,一個是一心念佛。修布施供養,就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念阿彌陀佛一心不亂,一日一夜,你母親什麼業障都消了,你可以幫助她往生凈土。  問:下面一個問題。本人長期居住東北歐,現在因為男友是香港人,並身懷六甲,所以暫時住在香港。請問沒有辦結婚手續是否算邪淫?未婚同居在北歐是合法的。  答:這個界定,當然要看法律、看風俗。在中國來講,因為法律規定兩人要結婚才能夠算是確定了夫妻的關係,未婚同居,在中國來講就應該屬於邪淫。如果說北歐,你這夫妻關係不用辦手續也能確立,當然這個也可以。這個是什麼?防範我們貪淫之心。雖然在家人不要求斷淫慾,那是佛給我們開緣,斷邪淫,夫妻以外的不正常的男女關係都不可以有,斷邪淫。所以這個界定,我想你自己會更清楚,就是你跟他的關係是不是屬於確定的夫妻關係,即使是沒有辦手續,但是至少我們就是這樣的一個身分,是這樣確定。儘快辦手續,固然更好。我們自己明瞭,六道輪迴根本的因就是淫慾,雖然現在無始劫的習氣暫時沒有能斷,盡量的減少,即使是夫妻之間也不可以過分。能夠共同的學佛修行,念佛求生凈土,這就是將夫妻關係轉成法眷屬的關係,法緣,將情緣變為法緣,這就很殊勝。  問:下面一個問題。本人天天容易犯睏,請問如何對治?其中睡為地獄五條根之一,請問如何解釋?  答:這是我們的習氣,我們有了人這個色身,那飲食、睡眠就少不了,這沒辦法,要愈少愈好。當然也要隨其自然,不可以太刻意,你的心愈清凈,你慾望就愈少。我自己有比較明顯的感覺,出家這一個多月來睡眠明顯減少,飲食也能減少,一天兩頓飯足夠。曾經我有一天還自己辟穀,從早到晚沒吃任何東西,也沒什麼事,所以相信這些慾望都是人的妄念造成的。弘一大師過去曾經還辟穀過一個禮拜,我聽說有人辟過一年、兩年,甚至還有二十多年的,沒吃過東西。他怎麼做,那營養怎麼來?他靠吸氣、觀想,將宇宙的這些能量、營養吸到自己體內,深呼吸吸到體內。我辟穀那一天我就嘗試,試試看,看看是不是一切法由心想生?我就每次餓的時候,有餓的感覺的時候我就吸氣,一吸氣的時候觀想阿彌陀佛的佛光照耀,那是宇宙無比的能量,全部吸進來了,吸了幾口就不餓了,原來餓也是個妄念。這我剛剛開始學有一點效果,如果是要常常練、常常練,練習慣了,真的,我相信人是可以辟穀多少天都沒問題。也有現實的例子。  睡眠我也是,出家以來基本上每天平均也就四個小時,精神頭也就夠用了。過去得睡六個小時,這是出家之前;五年前得七個小時;再過去,再以前是八個小時,一點點減少。現在心是比以前清凈,這是肯定的,這是進步。過去妄念很多很多,現在也很多,但是比以前是少。心清凈耗神就少,消耗神少睡眠就不用很多,神就能補足。為什麼會犯睏?你神不夠,平常耗神事太多,想的這些事多,操心的事多,你當然就精神容易耗散,精神提不起來,所以還是要心清凈。這個要從修清凈心上下功夫,不能夠硬來,「我不吃飯、不睡覺了」,你不能堅持,頂多一天就倒下去了,那不是辦法。你得從因上修,修清凈心,自然減少,急不來。  問:下面一個問題,怎樣處理世間法與佛法的關係?  答:其實世間法跟佛法不二。如果我們的心清凈,你所做的一切事都是佛法;如果心不清凈,你念著《無量壽經》也是世間法,所以只在用心不同。怎麼處理這個關係?修清凈心。怎麼修清凈心?放下。從哪放下?先從名聞利養放下,先放下五欲六塵的享受,先放下自私自利,先放下貪瞋痴慢,從這裡開始放下。你說這個好難,確實我以前也覺得這挺難的,放不下。師父老人家講經,也有一個入手處,修布施,這是章嘉大師教導他的,「看得破,放得下」,從布施入手。從哪布施?從財上布施入手,財是身外物,布施身外物比較容易,先從這個開始。捨財,慢慢的捨,一點點來,一開始一塊、兩塊,這麼開始捨,十塊、二十塊。看自己的比例,先捨萬分之一的財產,萬分之一能不能拿出來?行。千分之一?行。百分之一?行。十分之一?還得考慮考慮,咬咬牙,行,慢慢來。  我是二00六年底,所有財產都放下了,我是名下沒有財產。這是把身外物放下,這是最粗淺的一步。然後你還得要放這些名聞利養、貪瞋痴慢、五欲六塵享受,這慢慢來,對治自己的煩惱。慢慢,愈放下心愈清凈。煩惱消了,智慧就長,頭腦愈來愈清楚,看問題也愈來愈清晰了,人生的方向就愈來愈明朗。看到別人的這些問題你也就很清楚,人家拿著問題來問,你都不用準備,馬上你就給他一個答覆,他就能夠覺得滿意,你就能幫助他。這就是智慧,慢慢的它就會長,這個不是學來的,學的只是知識,智慧得靠真幹才能得到。  問:下面一個問題。怎樣理解惠能大師說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句名句?  答:真正修行人就是不看別人的過失,別人都沒錯,只有自己錯。人家即使傷害了我,我絕不怪他,我只怪自己,他是我的冤親債主,那我為什麼不能用我的德行感化他?反求諸己。他不是我冤親債主,他是我的老師、是佛菩薩來成就我、來考驗我的。世間,就是外面人哪有過?沒有過失,佛菩薩怎麼會有過失?老師怎麼會有過失?肯定是我有這個過失,他才用這個來考我、來鍊我,把我這個過失改掉,這就是修行人的觀念。假如還埋怨對方,怨天尤人,把責任推給別人,過失推給別人,那就不是修行人。所以印光大師講過,看一切人皆是菩薩,唯有自己是個凡夫,這才是真修行人;我們師父老人家講得更徹底,看一切人事物都是阿彌陀佛,只有自己是個凡夫。你這就是念佛,外面一切境界無不是阿彌陀佛,你心就是佛心。境由心造,外面境界是阿彌陀佛,說明你的心就是佛心,「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原來你是這樣成佛的。  問:下面一個問題,我有很多外面寄來的佛教刊物,不知怎樣處理?  答:如果你不看,你可以拿去流通。如果你覺得它不如法,你可能看到這裡面有些不如法開示,不能去流通,你就恭恭敬敬的把這些雜誌刊物送到寺院去焚化,這樣也好。  問:第二個問題,我在學校工作,在掃地的時候掃到一些錢,我把它放在功德箱裡。有一位師兄看見,問我怎麼有這麼多的錢?我說人家掉下來的。那師兄說不能放功德箱,這些錢是不凈財。後來我想如果我把錢放回原處不拿是最好,那就沒有煩惱了。不知對不對?請開示。  答:這也可以,隨你,全在你自己發心,都對。你放在原地不管也對,拿去做功德也對,你自己去參。  問:下面,第一個問題,末學注意力極不容易集中,在聽經時,常常容易被外界聲音、活動干擾而妄念紛飛。請問,如何在聽經時能如如不動,不被影響?  答:這就是誠敬心,還要修。我聽說有不少在大陸比較邊遠的地區,得到佛法一片光碟非常不容易,所以他們念佛小組這些同修,得到一片師父老人家的光碟,都是恭恭敬敬穿著海青跪在地上聽,合掌專註的聽,一跪就跪兩小時。人家誠敬心,人家知道佛法來之不易,百千萬劫難遭遇,今生遇到佛法,特別是遇到凈土法門,這一生有指望出三界了,那個殷重心生起來了,不敢再打妄念,所以這就是誠敬心。「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人家這樣的聽經,那個進步相當的快。  問:第二個問題,念佛時如眼睛向下看,又會被所看到的東西影響,請問該如何是好?可否觀佛像?  答:可以。你怎麼能夠攝心、怎麼能夠排除妄念就怎麼念,自己調整。  問:末學今年五十八歲,瞋恚、傲慢習氣很重,雖然已經聽經六年,但只是將習氣壓在心中,遇到突髮狀況仍會冒出來。是否該出來當義工,在實際中去磨鍊?但又怕造惡業。請開示。  答:是否當義工要隨緣隨分,看自己的條件和能力,不能勉強。當然當義工是修福,修福能不能幫你斷習氣?也不能,修福你得到的是人天福報而已。要斷煩惱習氣得修智慧,多聽經,常念佛,而且最重要的每天反省改過,就用《弟子規》、《感應篇》來做功過格,天天懺悔,要認真。我現在用《弟子規》懺悔,每天做日記,看看今天我犯了哪條,把那條寫出來,把那件事也寫出來。我這功過格做得特別仔細,過去功過格就對著打個勾、打個叉,我覺得這還不夠,我得把今天我犯的那個寫下來,這就是懺悔,印象深刻。《弟子規》「話說多,不如少」,這句話又犯了,今天講話太多,把它寫下來,說話不當的地方,把它寫下來,這樣一條一條的對照。  習氣毛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不痛下決心改,你沒那麼容易改。特別是像我這種三十多、四十歲了,也算上了點年紀的人,要改都是比較困難。年輕人二十歲上下的比較容易,愈小改愈好。我們從小的基礎打得不好,在世間混了那麼久,染了很多的習氣毛病。我跟師父老人家說,很感嘆,現在這個時代,知識分子所有的毛病習氣基本上我是集中在一身,我是所有毛病習氣的集大成,所以我現在努力改,也希望能夠給我們現在人、跟我同齡人示現一條路,像我們這樣的人也能改,大家都能改,只要老實真干就好。  問:下面一個問題。弟子是初學,在每天學習《弟子規》的同時,再讀誦《無量壽經》和看《大經解》,是否就不算一門深入了?  答:這個可以同時並行,我現在就是這樣。《弟子規》因為都很熟了,你要是不熟,你就拿蔡老師的四十盤,四十小時,老老實實的聽它三遍,你把那個經文的意思得搞清楚,那個不難懂。你懂了之後用它來對照自己,每天做功過格,那花不了你很多時間。然後《無量壽經》就是幫助你深入經藏、深入凈土教理,建立堅定的信願,幫助你放下,這也同時幫助你紮根,相輔相成。你愈放得下,你就愈願意改,知道這些都是假的,這習氣毛病都是假的,為什麼不改它?本來自性裡沒有這些習氣毛病,既然本來就沒有,一定能改過來,你就有信心改,你的決心就堅定,這樣也很好改。  問:下面一個問題,我想問一下,在家居士可以吃雞蛋和喝牛奶嗎?  答:你願意喝也是可以。雞蛋如果它裡面沒有生命,也無妨;但是有生命,最好就不要,就是受精了的這些雞蛋就不要。你說「我不知道」,不知道,你要想保險一點就不吃,那也可以。  問:因為我發願不再吃眾生肉,如果吃了雞蛋和喝了牛奶是破戒嗎?  答:這就看你那個雞蛋如果有生命,那就是破戒了。牛奶固然它不是通過殺生得來的,那倒是可以喝;但是現在的牛奶裡面也有不少的激素、化學藥品,所以還是要謹慎的來食用。  問:下面一個問題,念佛時或是繞佛時,偶爾有心慌或頭暈現象,請開示。  答:這個不知道是不是你因為身體問題,如果是身體虛弱,你就可以坐下來休息一會兒,喝點營養品補充補充養分。是不是低血糖?如果不是這些問題,可能是其他眾生干擾,那你就代他們求懺悔,請他們一起共同念佛,不要互相干擾,將念佛功德都迴向給他們。  問:再有,在繞佛時左腿痛,腳底下像有硬硬的東西,請開示。  答:是不是你繞佛繞得太累了?如果是累了就坐下來休息,不要疑神疑鬼,念佛要清凈。這就是諦閑老法師教導他的那個鍋漏匠徒弟,那方法最好,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很自在。念佛法門叫世間自在王,阿彌陀佛從他的老師世間自在王佛那裡學來的,叫世間自在,你要念得很自在這就對了。天台講四種三昧:常行三昧、常坐三昧、非行非坐三昧、半行半坐三昧。我們可以半行半坐,累了就坐下,坐到一段時間再起來再繞,多好。師父老人家主張三區念佛法,繞佛、打坐、拜佛,隨你自己意來調整。  問:請問,通過師父上人講解,知道萬法皆空、看破放下。但是對家人總提不起慈悲心,家務活幹得也不少,但是家裡人還是不滿意。如何解決?  答:這個你還是要養自己慈悲心,養自己的耐心。你有這些念頭,說明你很在乎這個,你有委屈,念頭不清凈,你沒看破還沒放下。繼續干,天天求懺悔,端正自己的心念,干到什麼時候歡歡喜喜了,這個就練成就了。  問:第二個問題,家裡人都學佛,但是都不精進,而且互相還有意見,如何解決?  答:從自己開始做起,不能看別人過失。「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你怎麼看到家裡人都不精進?你先把這個念頭放下,問問自己有沒有精進?你自己精進了,自然能感化家人,帶動他們也精進。自己精進,也不求別人精進,就一味自己做就好。  問:第三,請問念觀世音菩薩聖號是否能往生極樂世界?  答:可以。這也是觀世音菩薩的本願,他十二大願裡面就有接引眾生往生凈土,他實際上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你念他,你臨終的時候他也來接引。  問:學凈土能否在其他法會念《楞嚴咒》,是不是二心?  答:只是偶爾念念,這也不能算二心。你只要心清凈,念什麼都可以,把這功德迴向求生凈土也行。因為往生凈土,不一定要專念阿彌陀佛,念什麼其他的,只要念到心清凈就行,所謂「心凈則佛土凈」,這是往生凈土的原理。《無量壽經.三輩往生第二十四品》,最後就講到「一心三輩」,就是講其他修行法門,就是修其他法門的人,他們也一樣能夠蒙佛接引往生,但是關鍵在你要迴向求生凈土。你要不發願迴向求生凈土,你沒有這個願,就感應不了,要把自己的功德迴向求生凈土就可以。  問:在家裡佛堂裡,是否可以做佛事和三時繫念?  答:可以。  問:居士能否管理寺院?  答:可以。為什麼這麼說?佛陀當年時代,寺院管理就是由居士來做的。佛,你看他在祇樹給孤獨園、在竹林精舍,這些是寺院道場,他沒有擁有權,他也不管。管的是誰?祇陀太子、孤獨長者這些在家居士管,他們請佛來弘法利生,他們管寺院。所以佛陀滅度之前,把護法的責任付託給國王大臣、大富長者,請他們來做護法。出家人本分的職業是弘法,像佛陀一樣四處游化。  寺院在中國現在都是出家人在管理,當然不能說不行,也是可以。出家人就要分工,就要分成有專門弘法的,有專門護法的,等於說出家人也做了過去佛陀付託給國王大臣那份工作了。但是這樣確確實實對於修行也會帶來一些影響,心很難有清凈,所以過去管理道場的執事,那祖庭裡面的全都是再來人,都是證果的人,都是佛菩薩,他們才有能力。凡夫管理寺院道場,要不墮落是很難的,為什麼?管人、管事、管財,一定會起煩惱。所以師父老人家說,過去好像是道源老和尚說的,說你想害誰,就讓誰去做當家、去做住持,這個話很有味道。  所以我出家的時候,我給自己立下規矩,這一輩子絕不做寺院住持、當家,不管人、不管事、不管財,我只管我講經弘法,就像師父老人家專干這件事情。這是什麼?我是凡夫,如果我去管,我肯定會墮落,我搭不起我這法身慧命。我幹嘛這樣來做?我把大學教授都捨掉了,我倒是來這裡搞到最後還墮地獄,這太划不來,代價太高了。所以我這一生一定要求生凈土,其他的那些由佛菩薩、再來人來干。誰是再來人?在我眼裡大家都是再來人,誰願意管就誰管,願意管的那個人在我眼裡就是再來人,就是佛菩薩。別人說萬一不是呢?萬一不是,他自己墮落是他的事情,這個我也管不著,自己因果自己負責。今天時間到了,還有些問題我們就沒辦法回答了,很抱歉,時間有限。今天有講得不妥之處,請大家,請各位法師大德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AutoCAD文字輸入全攻略
文字,芬芳了歲月
第七章 透視一本書【領讀文字稿】
彩雲之南掠影(昔日舊文字之二十一)

TAG:生活 | 修行 | 文字 | 法師 | 一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