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扇面藝術(7-8)

扇面藝術(7)

據介紹,在扇面上寫字作畫,是中國古代繪畫特有的形式之一。互贈摺扇,在扇面上合作書畫,亦是中國文人往來應酬間的一種雅趣。由於扇面書法需處理好扇骨與書寫內容字數的關係,並妥善安排扇骨之間的空白地帶,故其章法比一般書法創作更難。(當代扇面展見著摺扇否?)(我只見幾何扇面)

評述扇面的創作(三屆扇面展的論述)http://yszazkf.blog.163.com/blog/static/124742691201091915213564/

扇面的藝術從扇面的歷史演變當你讀完這就會很明白!
扇面書畫藝術扇面形制具體樣式有二種:團扇與摺扇,平時常見的是摺扇樣式。在摺扇形制材質上創作書畫,約定俗成地具有 「一紙倆作品」的特點。
據介紹,在扇面上寫字作畫,是中國古代繪畫特有的形式之一。互贈摺扇,在扇面上合作書畫,亦是中國文人往來應酬間的一種雅趣。由於扇面書法需處理好扇骨與書寫內容字數的關係,並妥善安排扇骨之間的空白地帶,故其章法比一般書法創作更難。(當代扇面展見著摺扇否?)(我只見幾何扇面)
這裡不論扇面的畫、只說它的書法摺扇的折的痕迹,在整個展覽見不面!從前人的扇面作品中看出摺扇的折的特點。要想創作得有經驗,要知道它是獨立的藝術。就是扇面的構造不同在宣紙上的創作呀!
平時教導學子學扇面就是從摺扇的折教起這是扇面最低的特色。瞧摺扇的摺痕多歷害我見得太多當代我見不著!
前人的扇面書法全是這樣!我的扇面習作它的命運只是在邊緣上學習!沒有摺扇的就自已動手製造,不然摺扇的痕迹哪裡去盜!哪裡去學呢!怎能欺騙學者!我們不能自欺欺人,更不能大逆不道欺人之談!

扇面藝術(8)

淺論扇面書法藝術的四個階段

內容摘要:文章從論述扇面的發展歷史入手,針對扇面的時代背景、發展階段以及扇面書法形式的豐富變化三個方面,闡釋了扇面書法藝術的悠久歷史和其獨特的藝術魅力。  關鍵詞:扇面 分期 特殊性    扇子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漢代以前是扇子的原始期,漢代以後是扇子的藝術期。原始期的扇子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引風逐暑的實用短柄扇;一類是用以顯示權威和地位的儀仗長柄扇。從現有出土的扇文物和文獻記載來看,在原始期的扇子上沒有書畫藝術的跡象,因此不是本文研究的重點。藝術期的扇子上有明顯的書畫跡象,根據其發展的情況,我們將藝術期扇子的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    一、扇面書法藝術的發育階段——漢代  據《說文解字》記載,「扇」的本義是門扉。說明早期扇子的形制近似於長方形的門扉,在一側安柄。這種一側安著柄的門扉式的扇子,是用竹葦編製而成,我們習慣地稱之為「單門扇」。漢代以前,還流行用集羽做成的形如鵲翅的「羽扇」。這些質地,顯然都無法實踐書法藝術的表現。到了漢代,絲織業獲得了飛速發展,因此出現了用絹、紈、素綾等絲織物做面料的「紈扇」。據西漢宮女班婕妤《怨歌行》云:「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①因其「團團似明月」,扇面尚圓,故「紈扇」又稱「團扇」「合歡扇」。團扇的特點是以扇柄為中軸,左右對稱。對稱類型的扇面除圓形以外,還有長圓、扁圓、梅花式、葵花式等。可見,漢代是團扇和單門扇並行的時期。由於團扇外形美觀,更主要的是它較單門扇使用方便,因此自漢代以來,至唐宋而未改。這種形制和質地上的發展,為扇面書法藝術的發育提供了重要的條件。到了東漢時,扇面上除了能夠織出一些圖案以外,已經出現了織字文錦,其文字為「長樂明光」「延年益壽」等吉語。    二、扇面書法藝術的發展階段——魏晉、唐宋  魏晉時期,制扇的用料和裝飾方法也開始豐富起來了,上層社會的人們開始享用素白色的絲織扇。除了織有花鳥蟲魚的紋樣之外,扇面書畫也開始發展起來。這不僅美化了扇面,而且也成為人們身份、地位的象徵。人們常以擁有社會名流書繪的扇子,來表示自己的品位、修養及政治經濟地位,扇面也因繪有名人書畫而身價倍增。一般百姓多使用以竹、葵、蒲等為原料的扇子,可見魏晉時期扇面書法藝術並未普及。  唐宋時期,在製作扇子的過程中,非常重視扇面的質地,提倡宜書宜畫式質地。書畫名家和文人雅士在扇面上題詩作詞、揮毫書畫的風氣,比魏晉更為盛行,在扇面上繪畫、書法已較普遍。迨及宋代,社會上玩書畫扇的風氣愈來愈濃,並出現了不少扇商開設書畫扇鋪,為扇面書畫的交流和收藏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唐宋時,人們不僅使用團扇,同時還使用其他形狀的扇子。現在極為流行的「摺扇」,文獻記載是宋代時從日本、朝鮮傳入的。宋徽宗宣和年間,高麗摺扇以貢品的形式傳入宋,蘇東坡曾談其形:「高麗白松扇,展之廣尺余,合之止二指。」實際上,摺扇由日本、朝鮮傳入我國的事實,應早於文獻記載,明代方以智《物理小識》記載:「摺扇(摺扇)則唐人已有矣!」唐代文化興盛,交流頻繁,剛傳入是宮中留用,到了宋代摺扇作為入貢禮品漸漸增多,一些官吏也可以得到,蘇東坡的記載反映的正是這一現象。但是,摺扇在這一時期並沒有廣泛流傳和使用。摺扇的傳入,是唐宋扇面史上的重要事件。  由於制扇業的飛速發展,書畫成了扇面不可或缺的內容,因此,扇面書畫藝術發展較快,流傳至今的宋代扇面書畫作品已具備了較高的水準。如今,能夠看到的古代扇子書法墨跡,最早的是宋徽宗趙佶的《掠水燕翎詩紈扇》草書作品。    三、扇面書法藝術的成熟階段——元、明、清  明代的團扇改進為雙面綳絹,可以一面作書題詩,一面繪畫。這時綳制的扇面仍以生絹為主,由於生絹表面毛糙,不易著墨,難以潑墨寫意,故大多為楷、行書。清代以後,團扇製作改為礬絹綳面,絹面光滑細膩,易於揮毫,於是各種書體皆有表現。  摺扇盛行於明代。明初永樂年間,「朝鮮進撒扇,上喜其卷舒之便,命工部如式為之。」②由於明成祖喜歡摺扇舒捲之便,提倡自製,遂廣泛流傳。因其使用時能敞開,不用時可折起,故漸漸為廣大庶民所喜用。明代以後,紙面摺扇流行。清光緒年間,「仆隸所持皆此物。」③摺扇已在社會上廣泛流傳和普遍使用。  由於紙面摺扇的普及,使扇面書法漸趨成熟,書寫內容豐富多彩,各種字體的書法在扇面上都有所表現,扇面書法達到了輝煌的地步,成為與手卷、冊頁、對聯、條幅等並列的一種書法形式,文人墨客鮮有不能作書扇者。    四、扇面書法藝術的豐富階段——近現代  近現代由於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扇子的應用範圍越來越窄,手搖扇子日益稀少,扇面書法真正成為藝術品而為人們所珍愛。書法家在扇面上留下的許多精美的作品,不僅供人們欣賞和珍藏,也成為國際文化交流中互相饋贈的珍貴禮品。可見,扇面書法的實用性也在發生著變化。隨著印刷術的飛速發展,扇面印製更加方便快捷,扇面書法的普及進程也在加快。現代扇面書法,在繼承傳統扇面書法的基礎上,不斷創新,不僅內容取材廣泛,意境清新,而且形式多樣,富有時代氣息。  扇子的演變主要是在形制和質地上進行變革的。這種變革,是與手工業經濟發展和人們的審美意識變化有著直接的關係。當扇子的形制和扇面的質地具備了承載書法藝術的條件時,扇面書法藝術自然就出現了。扇面書法藝術與扇面的特殊形態有著密切的關係,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團扇書法,一種是摺扇書法。在章法因素上,明顯地不同於其他書法形制,如手卷、楹聯、冊頁、條幅、尺牘、斗方等的美感特徵,其突出的特點是精緻小巧、極具變化。  (一)扇面書法的精巧和典雅  「通常,一件書畫作品,總是在形制上表現為方或長形,而扇面卻以其特殊的圓形、橢圓形、拱形等作為表現形式,這種以弧彎形製為主要特徵的扇面書畫藝術,所產生的客觀審美效果,充滿了靈巧、活潑、典雅、精緻的藝術美感。」④通常,扇面尺寸的計算方式是,摺扇以幅展闊的大小為準,團扇以最長的外徑為準,特殊樣式亦採取相同的原理計算。一般情況下,摺扇扇式在30厘米上下,扇面縱向長18厘米左右,幅展闊約55厘米為常見。在具體創作過程中,作者為了充分體現扇面精雅的品格,在字型大小的大小、字數的多少、毛筆的選擇、墨法的和諧等諸方面都要採取有效的措施。由於扇面空間較小,要想在這有限的空間內運用藝術語言、達到藝術效果、實現藝術理想,還要有相應的美感體驗和處理技巧,以達到「小中見大」的氣象。小楷是扇面書法藝術所常見的書體之一,與扇面精巧的品格相一致,同時,小楷也是最能體現扇面典雅品格的書體,均衡排列,通篇字字玉成,字裡行間充滿了靜穆雅逸之氣。  (二)扇面書法的豐富和變化  隨著書法藝術的飛速發展,扇面書法藝術所表現的內容、書體、形式也變得越來越豐富多彩,極具變化。內容上可以是名言警句、詩詞歌賦,也可以書寫個人的見解、題跋。書體上,前人留下來的扇面書法作品以行草書居多,當代扇面書法創作仍以行草為主流,篆隸楷也佔有一定的比例。在全國第一屆扇面書法大展上,篆書作品17件,佔4.2%,隸書作品19件,佔4.7%,楷書作品102件,佔25.2%,行草書作品267件,佔65.9%。扇面本身的特殊性,也決定了其書寫形式的豐富變化。其中,主要以摺扇和團扇為主,摺扇比例最大。在1998年12月舉辦的全國第二屆扇面書法大展上,摺扇293件,佔72.4%;團扇112件,佔27.6%。可見,在充分吸收傳統扇面形式的基礎上,增加特殊形式扇面作品的開發和研究,將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注釋:  ①太平御覽·服用.  ②劉元卿.賢奕編[M].北京:商務印書館,1936.  ③郭則澐.知寒軒譚薈.  ④張偉生.怎樣寫扇面[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  [2]方以智.物理小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劉元卿.賢奕編[M].北京:商務印書館,1936.  [4]張偉生.怎樣寫扇面[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

推薦閱讀:

濱海藝術網
[潮流快思慢想]網紅=LOW?
做到這些,你也能在倫敦給化妝品安個家!
什麼是真正的好畫?看完你就懂了
艷陽半邊天——女職員的管理藝術

TAG: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