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天真的孩子也會怕父母做這些事,給孩子一個純真的童年,父母請別做了

  許多媽媽都被孩子「膽小」、「害羞」、「不敢獨處」、「粘人」的「特點」所困擾。其實,這些「特點」是孩子認知經驗不足的問題。孩子一出生都是無知無畏的,「害怕」是他們漸漸學會自我保護的表現。我們家長究竟做了哪些事讓孩子把自己保護起來了,我們哪些做法可能導致孩子「害怕」呢?

  怕把我悶在屋子裡

  很多寶寶都是所謂的「家裡瘋」——在家玩的特別瘋,可一出門就各種害羞,比如在早教中心不敢參與集體活動,見到陌生人就躲,到陌生環境就局促不安。

  先不忙著找孩子的原因,先問問自己每天帶孩子出門的時間超過半小時嗎?很多媽媽都是全職帶孩子,全家都還沒醒就爬起來做飯、洗衣,剛吃好一頓,又該做下一頓飯了,帶孩子出去遛彎、認識自然的時間幾乎沒有,而有些媽媽是有心而力不足,沒法自己帶孩子上下樓又抱孩子又推車,更不用說去公園逛商場接觸各色事物。

  我們這麼辛苦,還有哪裡做的不夠嗎?其實,只需要提高我們的陪伴質量。

  最愛的人不告而別

  因為要與親近的人(通常是媽媽)分別而產生焦慮不安的情緒,這就是寶寶的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最早在寶寶6個月的時候就會出現,通常會持續到入園。

  很多父母害怕孩子哭鬧,處理的做法都是不告而別。讓其他照顧者分散寶寶注意力,然後自己躡手躡腳離開。

  當寶寶在被騙幾次後,稍微感到氣氛有些異樣時,就會跟在你屁股後邊,讓「逃跑」變得困難。這可不是一件好笑的事,這說明他們變得焦慮敏感,害怕分別。處理不好日常的分別,那入園、入學都會成為孩子心理上不小的挑戰。

  爸爸媽媽在爭吵

  大人們無關緊要的爭吵在孩子看來是最恐怖的事。千萬不要以為寶寶還小,不可能察覺父母情緒的變化。要知道,即使寶寶還聽不懂大人講的話,又或者爭吵沒有發生在孩子面前,他們都能從爸爸媽媽日常的互動、語氣和呼吸中感受到氣氛的變化。

  反覆壓抑在這種情緒中的孩子,常常會懷疑自己,變得孤獨、冷漠、執拗,極其缺乏安全感。

  爸爸媽媽不會陪玩

  閨蜜曾經哭訴說有一段時間加班忙項目,壓根沒時間陪孩子,就連看看孩子,都是在他睡著的時候。結果沒過半個月,寶寶就不跟自己親了,抱他的時候表情還有些不情願。這種疏遠,花費了好久才修復回來。包括Jo媽自己,也經歷過努力的修復親子關係。

  一方面是沒時間,另一方面是不會陪。玩具、繪本往寶寶面前一推,自己坐在一旁玩手機。任憑孩子在咿咿呀呀也不回應。還有更誇張的,為了不讓寶寶鬧,抱著孩子一起玩電子產品,美其名曰陪伴。


推薦閱讀:

孩子存在感越強,媽媽幸福感也越強
靜雯動怒回嗆:她還是個孩子!咘咘究竟做了什麼?
家長必看!這14句話,別再對孩子說了
父母的惡語嚇出孩子心理疾病
?培養孩子不到一歲就自己吃飯,是我做過最好的決定

TAG:孩子 | 父母 | 童年 | 天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