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先澄清一點,現在很流行一個概念叫AQ,也就是逆境商數,但事實上,情商(EQ)的完整體系中,早就包含了所謂逆境商數的內容。
很多父母都非常關心孩子的抗挫折與抗壓能力,甚至有些父母還會特意給孩子製造一些「挫折」來磨練孩子。其實,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根本不需要刻意而為之,你只需要幫助孩子處理好他生命中的每一次或大或小的挑戰與挫折,讓孩子從從中習得營養與力量,就已經足夠了。
因為對於孩子而言,從出生到長大,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挑戰和挫折的過程。小到一次喝奶、一次摔跤、一次打針,大到一次批評、一次考試失利、一次比賽淘汰等,一路走來,孩子要經歷的挑戰與磨礪實在已經足夠之多。這些壓力和挫折如果處理不好,就會讓孩子變得不自信,懷疑甚至否定自己,進而變得消極頹廢。
首先要提醒大家的是,自信是積極樂觀對抗挫折的前提,有了自信這個基礎再來培養孩子的樂觀心態就會相對容易很多(公眾號「精英父母幫」里回復244收看:孩子膽小不自信怎麼辦?)。在此基礎上,作為父母,你可以從下面4個方面來幫助孩子培養和積蓄積極樂觀的力量。
1引導孩子建立正向思維
幫助孩子學會看到事情的好的一面,父母應常常用正向思維來影響和啟發孩子對事物的看法。
比如你帶著孩子在公園玩,突然下雨了,如果你說:「哎,這個鬼天氣,周末也不能好好玩一下。」你也許是無意,可傳遞出來的卻是抱怨以及內心的煩躁與抗拒。不如換個說法:「平常都是晴天逛公園,今天下雨天在公園裡走走,感覺很不一樣哦!你有沒有發現空氣要清新很多、花草樹木也顯得有生機很多呢?」
在孩子碰到挫折時,別一上來就責備:「怎麼這點小事都做不好?」你可以啟發孩子正向思考:「這次雖然不是太理想,但你有沒有學到什麼有用的經驗呢?」
這樣一來,孩子就會逐步養成正向思維的習慣,碰到問題懂得先去思考正面的意義和價值,從而避免了負面情緒的干擾,有勇氣從挫折中走出來。
對於3歲以前的孩子而言,所謂正向思維更多的是孩子從父母的言行中所體驗到的一種積極的情緒能量的傳遞。
比如寶寶摔倒了,積極樂觀的父母會保持關注,同時淡定微笑地張開懷抱鼓勵孩子,意思是「沒關係,寶寶自己可以爬起來的!」這個時候,孩子接收到的情緒能量就是勇氣與自信;而消極負面的父母可能就會第一時間驚慌失措地跑過去大聲追問「怎麼樣,有沒有摔到?嚇死媽媽了!」毫無疑問,這種情況下孩子接收到的情緒能量就是恐懼與脆弱。
2鼓勵和幫助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很多小寶寶經常掛在嘴邊的詞語就是「怕怕怕」,孩子說怕的頻率,有一個由少到多,又由多到少的自然發展過程。
在1歲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之後,他說「怕」的頻率會明顯增加,甚至一縷刺眼的陽光、一個突然的聲響,都會讓他產生恐懼,更別提那些從未見過、從沒做過的事情了。有些父母就據此認為這是孩子膽子小,或者是不敢嘗試失敗。其實這恰恰是孩子自我保護意識的發展。因為恐懼,所以孩子會小心、會遠離危險、會尋求保護與幫助,這是很正常也很積極的一面。而隨著孩子的成長,認知和接觸的事物越來越多,孩子說「怕」的頻率自然就會下降。
所以,當我們看到孩子遇到問題止步甚至退縮時,要想孩子積極面對,光靠簡單的鼓勵諸如「不怕,你一定可以的!」這類話語是遠遠不夠的,父母應該給予孩子適當的指導和幫助,幫助他克服心中的恐懼和擔心。
比如頭一次玩滑梯的孩子,不敢從高高的滑梯上下來,這並非孩子膽小,而是天生對於「高」這種危險的自我保護。父母要怎麼做呢?你可以告訴孩子,怕很正常,咱們第一次玩,不知道怎麼玩沒關係,我們先看看別人是怎麼玩的?邊看邊對玩滑梯的要領做個總結,比如身體要坐直,手要左右分開搭在兩邊扶手上,腿要伸直。等孩子看幾遍明白了大概之後,如果還不敢行動,你可以親自示範幾次,然後才可以在滑梯下頭,展開你的懷抱,鼓勵孩子滑下來。
這樣一來,孩子慢慢就會知道,碰到困難時不用擔心和逃避,因為他可以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和學習、嘗試等,去逐步克服困難。
3引導孩子培養一點興趣愛好
作者:田先,精英父母幫,微信號:txjyfmb
推薦閱讀:
※化石揭示2800萬年前鯨魚已進化回聲測距能力
※把好日子過壞很容易,壞日子過好是能力
※能力又強又謙虛,辦事靠譜不邀功的星座
※孩子成長中父母應注意培養的5大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