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亞人群而來的西伯利亞人群
一.語言:
西伯利亞東部地區的土著,大體上六個各自不同的群體:
第一部分,最北面的是愛斯基摩人,屬於阿留申愛斯基摩語系Eskimo-Aleut。
第二部分,分布西伯利亞的東北部、北部地區的古亞細亞語系,是一支分布極廣且古老的民族群,如楚科奇人Chukchi、Nivkhs人(也有觀點認為它屬於獨立的一個語系)、Gilyak人、Koryak人、Itel』men人,但人數都不多,以Chukchi人最多,超過1.4萬人。
第三部分,分布在南部、東部的,尤其是黑龍江流域(阿穆爾河Amur)通古斯tungusic人,有通古斯人Evenki、Even、Udegeys等民族,其中以Evenki人最為著名,他們舊稱「通古斯」,目前人口超過4萬,分為葉尼塞支系和東方支系,俄羅斯的官方人口統計把他們分開計算。俄羅斯的Evenki人與中國的鄂溫克族同源。
第四部分,分布在西面的突厥語Turkic民族,如圖瓦人,分布在俄羅斯圖瓦共和國,這裡曾是我過政府管轄的唐努烏梁海地區,後被俄羅斯強佔,圖瓦人人口大概17萬,我國的新疆境內也有大約1000個圖瓦人,在我國的官方戶口統計中他們算入蒙古族。此外還有圖瓦近親圖真人和哈卡斯人等突厥語民族,分布在更北部。獨特的一支,分布在西伯利亞的最北面的雅庫特人Yakut,他們是突厥語北上的結果,人數超過了30萬,遍布俄羅斯的雅庫特共和國,該共和國面積廣達300萬平方公里。
第五部分的,是分布在貝加爾湖東岸的布里亞特人Buryat,分布在俄羅斯的布里亞特共和國,人口超過30萬,布里亞特人與我國內蒙的陳巴虎等旗的蒙古人同族,還有分布在俄羅斯阿爾泰邊疆區的阿爾泰人(Altai,即清朝時的準噶爾蒙古人部落的倖存後代,只有他們擊敗了清軍的追擊並逃避了清政府的屠殺,目前大概只有6000人),兩者是說蒙古語的。
第六部分,是唯一的一個例外,就是Ket人和Ostyak人,分布在中部和西部,人口很少,但分布面積很廣,屬於烏拉爾語系Uralic,和北歐的芬蘭語、愛沙尼亞語,中歐的匈牙利語接近。
二.Y染色體
(圖)亞歐大陸
在人類發明妥當的禦寒方法前,人類是不可能進入西伯利亞的。
西伯利亞最主要的是C、N、Q三種單倍型,少量的O、R。
(圖)西伯利亞地區
C全部為C3,來自於東亞,更早則來自東南亞。
C3(M217)最早進入黑龍江(Amur河)流域,並開始向西部擴散,向西部擴散中,出現了C3c。另外一支,是不含C3c的人群,主要向堪察加半島擴散,然後進入了北美,主要分布在北美的北部和西部,出現頻率比例在0~30%,北美沒有發現C3c(M48)。
N主要為N3,尤其是N3a,也有少量N2,也有部分N1和N*。
N和O是孿生姐妹,也最早出現中國雲南附近,也是南部起源的,在向北擴張中,逐漸和O分離,然後方向西北,進入葉尼塞河和阿爾泰山區域,並分化為兩支,N3挺進西伯利亞,日後成為那裡的主要類型,還有部分N3進入了北歐,進入北歐的芬蘭、Saami人、愛沙尼亞人等人群,並在俄羅斯人中留下深刻痕迹。N2,是另一個分支,主要進入了中亞,蒙古草原,其出現頻率要比N3少的多,也有部分進入歐洲,數量很少。
N3在歐洲的多樣性高於西伯利亞,不排除N3是先進入西部,然後從西部返回東北方向。
(圖)N3的頻率
東亞地區的N,主要是,如納西族、漢族、彝族等等,主要以N*為主。
Q是三大類型中唯一不是東亞起源的,它來自中亞。
Q在西伯利亞也分布廣泛,主要是西伯利亞的北部地區。而Q3則更是印第安人的主體,北美的70%,南美的100%為Q3類型。
另一支Q,Q1(M120),則進入了華北地區,Q1留下了超過1000萬男性後代。
考慮到Q的分布,不排除路線為中亞→華北→黑龍江流域→楚科奇半島→阿拉斯加→北美→南美的可能性。
Q在古亞細亞語系和愛斯基摩—阿留申語系中,出現批頻率比較高。位置偏北,南部則比較少。
O、R兩個都比較晚才進入西伯利亞地區,影響也小的多,比如O只是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尤其是黑龍江流域,最北進入到雅庫特地區和堪察加半島。R主要在西部邊緣,尤其是阿爾泰山脈地區。
F、NO、J、I、D、P也有發現,但都很少,而且主要是在邊緣地區(I除外),在東北部的楚科奇半島和堪察加半島出現I類型,比較奈人回味。P則主要分布在葉尼塞河上游地區,那裡可能是P的根據地。
(圖)出現頻率
歐洲的N,基本上全是N3,少量是N2,沒有漢族人的N*和N1。
世界範圍內N的分布,不含N1、N2、N3的N*的分布頻率,可以看出N是發源於雲南地區的。
印第安人的推測路線,他們從中亞出發,到達美洲的路線和起源範圍。
推薦閱讀:
※走出東亞悲情
※東亞新形勢與中國的作用
※歷史上最龐大的東亞黑幫組織:雅庫扎
※印尼總統:東亞隨時可能爆發戰爭 印尼必須做好戰爭準備——摘自觀察者網
※牛軍:東亞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