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必恭,「共心」才能立足世上
《論語·堯曰》最後一章,也是全書最後一章: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知命,如果簡單粗淺的講,知道人生的根本是什麼。如娶個老婆,首先考慮的是老婆的德行,然後是容貌。如果不明根本的,只重容貌,漂亮就好,漠視了德行。「不知常,妄作凶」。或許婚姻的不幸福就這樣造成了。
人生知命,不妄作,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所以多吉少凶。知命之後,人如何立足於社會?須學禮知禮。「不知禮,無以立也。」禮,基本方面看,可以說是禮貌禮節,其實也可以看作是一種規則。我們平常的禮節,點頭握手,這是現在社會比較通用的,這可以看作是一種規則。學習古人鞠躬,鞠躬到90度,除了學習傳統文化的,很多人是適應不了的。你見到和尚,伸出手來握手,但人家只會向你合什,為什麼?規則不一樣。禮,必須知道是規則,才會用正確的去表達到禮節,與人很好的相處。
規則雖然有不一樣,但有一點,共性是相同的,禮必恭。「恭」字,拆開來看,就是「共心」。說明要相同的心識。
共心有二個方面,一個是自己不喜歡的,就不要對別人如此,「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沒有人喜歡別人對自己傲慢的。《論語》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一個人若是傲慢且小氣,其餘的就不用看了,沒什麼大用的。所以禮待別人,不可以只是形式,更要在內心恭敬別人。這點,佛教上教誨得很好,「看一切人皆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這樣心態的禮,是真誠的恭。
推己及人,將心比心,自己都不會喜歡別人虛偽、傲慢且小氣,別人當然也不會喜歡這樣,所以要發出自己真誠的恭敬心。這是第一個方面。
有一個男青年,到外國留學,處了一個很好的外籍女朋友,感情日益加深,就差領證了。有一天,兩個人過馬路時,男青年看路上沒車,雖然是紅燈,他也當作沒什麼就走過去了。這件事後,女朋友就和他分了,她說:「連一個最小的規則都不遵守,兩個人的生活以後還能守什麼規則?」
這件事後,男青年回國後,又談了一個女朋友,這次是中國女孩。兩個人拍拖的時候,有一次也是過馬路,恰巧又是紅燈,女朋友看沒車,就拉他一起過馬路。這次男青年學乖了,遵守規則。後來女朋友又和他吹了,她說:「連一個紅燈都不敢闖,這樣的男人能有什麼大作為?」
可憐的娃!你看,共心真的很重要,心識不相同,怎做都是錯。心識共心,這是第二個方面的,到了規則上了。
以前土匪窩裡吸收同夥,先讓來投靠的人去殺個人或搶些東西,作投名狀。倒不是因為這是什麼大利益,為的就是大家都一樣了。
明白了沒有?禮必恭,在禮貌禮節上是內心大家相同喜歡的態度;在行為規則上,是要大家都有一樣的共心。
學禮知禮,一個是知道待人接物的禮儀,一個是知道自己立足世上的規則。你和一些壞人在一起,不跟著壞,你是沒法和他們在一起的。就你好人,我們全是壞蛋,早晚都會給你出賣了。哈哈!所以,知道這個規則的,就知道要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了。
有些人恰恰不懂,以為自己好就可以,和壞人相處也沒關係,既不和好人共心規則,又不和壞人共心規則,最後,在好人和壞人中都沒法立足。玩得兩頭都好的,都是表面做到了共心規則,見到誰就和誰共心規則,外國的說法這種人是變色龍。
這樣的看「不知禮,無以立也」。就會明白孔子講的是很有道理的。不知道禮儀,不發出與人共心的誠意,沒法和別人相處;不知道規則,不發出與人共心的心識行為,也沒法和人相處。人到了沒法與人相處的地步,就是沒法立足於世上了。
用這個思想去論證,為什麼一些朝代(說清朝好點)貪官總是抓不完?很簡單的,原因是官場的規則是什麼樣的,大家就一樣。不一樣的就排除掉,打壓掉。所以不是貪的問題,是規則讓站隊的問題。「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道送禮,沒法在官場上立足。還要記得,送禮必恭,以顯共心。
儒學是很活潑的,特別是用現代社會的思想去論證,更是很有意思的。為了不要爭議,特別聲明:所有的解說,都是胡謅的。
推薦閱讀:
※拍成什麼樣才能成為《國家地理》館藏照片?
※查理芒格語錄——40歲才能真正做價值投資
※中華經典 | 《孟子》第六講:怎麼才能做到孝順
※您是有多命好,才能看到此文!保存好,經常看看
※改變窮腦袋,才能填滿窮口袋
TAG: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