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跪在中國面前的韓國人為什麼變得趾高氣揚啦?
悉尼華人媽媽Fiona怎麼也想不到,會有一天在公眾場合親身經歷被歧視的尷尬遭遇;更讓她始料不及的是,指著鼻子飆中文辱罵中國人的,竟是一名韓國女子。
在視頻拍攝之前,該女子對Fiona說「你是中國人吧,香港和大陸的都是垃圾」,還咒罵Fiona大伯「你這麼大年齡了,應該在家等死啊!出來幹嘛」?
看到這則報道,中國人會很氣憤:小小的韓國算什麼東西!
確實,韓國在中國人面前從來都是跪著的,歷朝歷代朝鮮不是中國的藩國就是中國的貢國,據說進貢的最重要產品是美女,每年都送美女到中國的皇宮。這樣的歷史是不恥的,但是100年前朝鮮失國被日本佔領之後,朝鮮的流亡政府就落腳在中國,這次文在寅訪華特意訪問重慶,因為抗戰時期朝鮮的臨時政府就在重慶。1945年,朝鮮半島被美國撕為兩半,南北朝鮮獨立分治,南朝鮮的金九是朝鮮臨時政府的主席。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韓國被打了個稀爛,多年被朝鮮支援,到70年代末經濟上才有些起色,跟朝鮮差不多。
也就是說,40年前韓國什麼也不是,雖然有美國支持,在國際上沒有任何影響力,沒人拿他當回事,以經濟實力而言,跟中國沒得可比,根本不在中國對手的名單里。
可今天,韓國人在全世界都昂起了高傲的頭顱,更瞧不起中國人。
特別是在海外,韓國人就更加趾高氣揚。
近些年,中國移民很多,但會感覺韓國的移民更多。韓國人的聚集區比中國的唐人街影響要大。反而你很少看到日本人,但韓國人就到處都是。日本餐館多是中國人開的,但韓國餐館就一定是韓國人開的,進到裡面電視機的大屏幕上播放的是韓國的娛樂節目,韓國的明星載歌載舞。中國餐館不少,但中國的餐館的電視機就很少見到中國的節目。
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移民又多,但你就沒有韓國人的那種驕傲。
請問,你能在國外市場看到什麼像樣的中國產品?
韓國人就非常驕傲:
你看韓國的汽車遍地跑。雖然價格比較低,但韓國是從無到有,一點點擠進世界市場,現在已經是世界第四,把英法意等老牌汽車大國都打敗了。
中國這麼大一個國家,中國的汽車在哪裡?
中國的電子產業算是比較發達,但在國外商場你難得看到中國的電腦、彩電、洗衣機和冰箱,而韓國三星、LG都就佔據半壁江山。以前是日本品牌的天下,現在韓國已經壓倒了日本。中國雖然有了一個華為,但還是比不過三星。
韓國電影、娛樂、遊戲等產業也是世界知名產業,很多年輕人都在玩。這個你很難看到中國的。
服裝之類,中國很多,但都擺在低檔區域,而韓國服裝就擺在高檔區域。
中國的餐館很多,但看到外國人就餐的不多,多是華人就餐。而韓國餐廳也不少,就能看到比較多的外國吃客。包括中國人也要到韓國的餐廳里吃飯,大骨頭、烤肉等都是品牌。在外國人和中國人的超市裡,會有韓國大米、麵粉出售,而看不到中國麵粉和大米。甚至韓國泡菜都是一個世界品牌。中國農產品質量已經在國際市場產生了非常壞的影響,讓外國人拒絕食用。
10年前,台灣和香港人在國外很有影響,很多國家都有粵語為主語,很多年也壓得過韓國人。可現在台灣和香港人也明顯衰落,甚至被大陸華人超過,更被韓國人瞧不起。
這種地位的消長也是經濟對比形成的。
台灣、香港和韓國都是80年代起來的亞洲四小龍,韓國排在最後,但是現在已經是龍頭。
韓國以舉國之力扶持三星現代,行政指導銀行輸血以助其在全球立足,雖然成功佔領了廣大市場,但它們連續十多年難以盈利。相反,台灣則不去觸碰這種「趕超」類產業,老老實實做電子零部件和代工業,因此台灣企業能保持利潤。韓國模式看似高大上,但台灣企業和人民則過得更好。然而,十年後再來看,現代起亞已成為全球銷量第4的汽車集團,三星電子單季利潤100億美元,韓國的產業結構整體甩開台灣一個身位,大學生起薪達到台灣的2倍。韓國路線和台灣路線,孰對孰錯,恐怕已是不爭的事實。
而香港更沒有了什麼製造業和高科技,就是靠賣大陸產品起家,現在沒有多少產品讓他賣了。香港人還有點老本可吃,在國際上吃不開,就在香港鬧台獨。
那個罵華人的韓國女子操一口華語普通話,因為中國差不多是韓國的經濟殖民地。中國人自已不造汽車,韓國人就在中國造汽車,韓國晶元等電子類產品大部分是賣給中國,韓國的服裝、電影、電視、明星娛樂等消費品在中國形成巨大的「韓流」。韓國市場那麼一丁點,是龐大的中國市場支撐起韓國的幾大產業,以中國為跳板進入世界市場。當然韓國人就忘恩負義,更加瞧不起支撐起韓國經濟的中國。
中國為什麼自已不做產業呢?
講這些,是要國人認清一個事實,一個國家人民的地位和底氣是以經濟實力為基礎的。在和韓國的這種此消彼長中,我們要承認這40年經濟差距拉大的事實,不要總是陶醉在自已的「高增長」,而是要看到真實的「增長」和「落伍」。40年我們發展了,世界發展更快。我們要認識我們落後的原因,當然就要首先承認落後的事實。
這個韓國女棒子給我們的這一棒子,應該不只是讓我們氣憤,更重要的是要清醒,要知恥。而不能還是自我陶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