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型生態型瘦肉型豬場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07-26
一、項目摘要 浙江***生態養殖場座落在桐廬縣分口鎮小源村附近的山林地,建設單位是浙江省***公司。本項目生產經營規模為年出欄瘦肉型生豬10000頭的生態型規模豬場,商品生豬全部送杭州、上海等屠宰加工。擬固定資產總投資1200萬元,年銷售收入1288萬元,年均利潤301萬元。計劃分二期完成,第一期年出欄生豬4000頭(2009年12月之前完成),第二期年出欄生豬再增加6000頭(2010年10月之前完成)。 二、項目建設背景、目的和依據 隨著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肉食品的需求量將會越來越大,在我們這個肉食品結構中傳統上以豬肉為主的國度,豬肉消費總量日益增加,消費結構不斷改善,安全、生態、綠色優質瘦肉型豬肉的銷售是將愈益呈現更大的市場空間,我國優質肉豬生產和整個養豬業將迎來全面發展的黃金時期。當前,由於受飼料成本、疫病等影響和農副產品價格的理性回歸,國內市場豬肉價格自06年下半年來持續上揚,並且一漲再漲,長期困擾我國廣大農民養豬低效,豬肉市場長期低迷的不利態勢已經過去,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源、資金和人力資源不斷投入其中,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的豬場將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本項目建立的生態豬場,將強調生物鏈建立,廢棄資源循環利用,以環境友好、動物福利和產品安全為目標,採取統一規劃、統一防疫、統一標準、統一治污、統一管理,全面實現標準化管理、生態化養殖、產業化經營、企業化運作、市場化發展模式,向社會提供安全、優質、綠色的畜禽產品,保障人民群眾食肉安全。該項目符合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國內政策導向和市場需求,項目建成將具有極大經濟效益和顯著社會效益。 1、建設標準、規範、生態豬場符合當前我國畜牧業發展趨勢畜牧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重點產業、優勢產業和主攻的產業。是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主要手段。當前,隨著規模化飼養比例穩步提高,畜牧業生產已逐步由規模化、集約化養殖向畜牧養殖小區、園區和高效生態牧區轉變,畜產品生產方式已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畜產品消費由消費型進入追求質量安全階段。因此,如何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採取有效措施,建設生態牧業園區,走節約型、無污染的循環經濟模式和依靠科技進步的內涵式增長之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使畜牧業,特別是生態綠色牧業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農民增收致富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則是當前政府和我們廣大投資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的生態豬場將結合牧業結構調整,將畜牧業經濟區與自然區交叉和溶合,依據循環經濟理念和畜牧業生態學原理設計建設的一種新型畜牧業組織形態,它具有資金集中投入、展示高新技術、實現人畜分離、實行集約管理、龍頭企業帶動、生態環境良好、畜禽產品優質、經濟效益顯著等特點,是集繁育、養殖、加工、技術開發、試驗示範、技術培訓等功能於一體的標準化現代化牧業園地和生態牧業、有機牧業、綠色食品和無公害畜產品生產基地。因此,將具有極佳的發展前景。 2、生態豬場的建設符合政策導向,滿足政策要求。2006年1月1日,延續了2600年的農業稅正式廢止,標誌著國家對農業實現了由「取」向「予」的重大轉折。五年來,中央在「多予、少取、放活」原則基礎上,在畜牧生產用地、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銀行貸款、政府補貼、良種畜禽飼養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有力地促進了畜牧業發展。特別是在06年來,由於飼料原料價格上漲、疫病威脅日益加大,市場生豬供應日趨緊張,豬肉價格持續上漲,CPI指標(特別是農副產品指數)長期高位運行,引起了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胡錦濤總書記也多次指示,要求「發展生豬生產、穩定市場供應」。並出台了能繁母豬飼養、生豬良種繁育、生豬保險、疫苗補助、對新、擴建生態豬場建設補助政策和生豬生產調運大縣的獎勵措施。浙江和杭州依靠其強大的經濟實力,還在養殖場污染治理、沼氣池建設、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生態養殖小區建設和重大動物疫病撲殺補助以及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上以獎代補。08年2月,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中,進一步要求強化各項扶持政策措施落實,加強畜牧業基礎建設和生態牧場建設,加快恢復生豬生產,確保豬肉市場供應不脫銷、不斷檔。浙江省農業廳畜牧獸醫局也在08年工作要點中,將推進農牧結合、發展生態循環型養殖作為實現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可以說,各級政府為恢復生豬生產,發展優質肉產品供應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3、項目產品社會需求巨大,市場前景廣闊,經濟效益顯著。中國是一個生豬生產大國,同時也是豬肉及其製品消費大國。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06年,我國生豬存欄量為4.94億頭,出欄量為6.81億頭,豬肉產量已經達到世界豬肉總產量的52%,中國人均豬肉消費量也從1990年的20公斤上升到2006年的39.6公斤。目前,我國高收入人群中每天人豬肉均消費水平已經分別達到100~150克。而農民年人均豬肉消費不足20千克。雖然短時間內我國居民很難達到高收入人群的消費水平,但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元消費結構下農村居民人均豬肉消費量將逐步提高,將是推動我國豬肉消費量增長最主要的因素。再次,隨著人口的自然增長,城市人口的較快增加(我省農村人均年消費豬肉約18公斤,城市人均年消費約35公斤)。到2010年,全國人口將突破14億,專家預測豬肉消費量年增長3—5%,我國肉類消費還存在著成倍增長的空間。 三、未來生豬市場預測 我國養豬歷史悠久,品種資源豐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養豬生產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少地區的養豬生產,已由過去的自給或半自給的分散型,傳統家庭副業生產逐步向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方向發展。這為改變人民群眾的食品結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就目前國內的生豬飼養結構及生產水平來看,仍然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一是目前我國的養豬結構仍以農戶散養和小規模化飼養為主,市場穩定和供應能力偏弱。據統計,目前,我國規模養豬增勢趨緩,農戶養豬仍占多數,06年全國生豬存欄,散養戶占生豬出欄總量70%,由於小養殖戶飼養的品種落後、技術落後、飼養條件差,抵抗市場風險和疫情風險的能力非常差。受去年嚴重疫情影響很多養殖戶也只能望價興嘆,市場豬肉供應將仍然非常緊張。 再次,目前國內生豬存欄仍然不足,養豬業仍處於高盈利區。今年政府給了養豬業大力支持,引種的、擴群的也很多,但由於生豬生產周期長、飼養技術要求高和資金投入需求大的影響,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豬肉緊缺的現狀,在08、09兩年內生豬市場行情不會大幅度下跌。 第三,未來我國養豬業市場變動將越來越小,行情會越來越穩定,養豬利潤空間將處在20%~30%之間。隨著國家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加大,生豬規模化、良種化的進程加快和養殖結構逐漸轉型,生豬市場將越來越穩定,豬價漲跌幅度將越來越小,周期也會越來越短,養豬業將慢慢進入穩定利潤時期。優質、高效、安全豬肉和豬肉製品仍將是國內消費主流,以後我國的養豬業必將走向規模化、大型化,朝著優質、高效、安全的目標發展。 四、項目風險分析 任何投資項目都存在風險,特別是養殖,因為它涉及很多方面因素,受很多條件影響。總的來說:生豬養殖是投入資金大、生產周期長、技術含量高的行業,同時還受市場波動、疫情威脅等影響。在生產上。首先是新建豬場用地困難,雖然,國家出台了農業用地優惠政策,但由於農業無稅收貢獻影響,個別地方政府對新申辦豬場用地的支持力度還是不夠大;再次是環評。由於養豬業一直被認為是農業高污染行業,豬尿、糞水以及惡臭、有害氣體等污染環境和土壤,影響豬場環評。在資金投入上。首先要涉及到的是基本建設投入、污染治理投入、防疫設施投入和豬群投入,且因豬群生長周期較長(一般6個月左右),一年之內很難見效益。在市場風險上。養豬業市場風險較大,首先是目前生豬價格波動仍然較大,直接影響經濟效益;再次是飼養成本包括人工成本、飼料等生產資料成本漲價影響。最後是疫病風險。特別是重大傳染病風險,將對豬場構成毀滅性打擊,最後還有區域性特大自然災害、異常氣象等的影響。所有這些,只要我們提高生產水平,降低生產風險,從飼養工藝和防疫滅病兩方面入手,不斷提高母豬繁殖率、肉豬出欄率、飼料利用率,採取綜合措施,降低發病率、死亡率;同時加強內部核算,提高集約化管理水平,加強環保配套,全面應用生態養殖,將極大降低各種風險,提高經濟效益。 五、項目產業化經營方案項目建設經營擬以資源開發利用、廢棄物資源化、清潔生產、遵循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良性循環規律的經濟發展模式,實現「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閉環反饋式循環過程,以生態化、規模化養豬為主,實行農牧結合,養豬、養魚(養鱉)、果蔬以及農業觀光、農家樂等有機結合,組建生態養殖有限公司。下設五個分公司:飼料公司、貿易公司、水產公司、蔬菜、水果公司和一個瘦肉型豬場,要求國家、省、市、縣政府給予各項相關的優惠政策和補助措施,降低或減免流通環節相關稅費,降低生豬流通環節的交易費用,節約養殖成本,提高養殖效益。養豬場由4個部分組成,即生產區、生活區、隔離區和排污區,佔地47畝,建築面積12680m2,其中:生豬生產區9680m2,生活區和配套區建設3650m2,配25m高的配電和250噸位的水塔,使瘦肉型生豬存欄穩定在年存欄5000頭,商品豬出欄率為190%;水產區面積30畝,蔬菜、水果區50畝,通過將豬糞投入池塘繁殖浮游生物作為魚的飼料或豬糞進行「蠅蛆、蚯蚓—飼料和肥—田」或沼—肥—果蔬—魚」等,或對糞尿污水採用「沼—肥—田」、「沼—肥—果蔬—魚」等處理和多級利用等形式,實現資源循環和重複利用。 六、項目建設規模和目標 項目總的規模是年穩定生豬存欄5000頭(其中生產母豬600頭,公豬20頭),到2010年出欄優質瘦肉型商品豬達10000頭。 項目分三年實施:2008—2009年達4000頭,2010年1萬頭。 具體實施是2008—2009年建設母豬、公豬、商品豬欄,進行飼養基地、生產、辦公建設和防疫基礎設施建設,引進種豬420頭;2009—2010年培育和引進後備種豬200頭,形成核心豬群620頭,年出欄商品豬1萬頭左右的規模化豬場,同時進行污染治理建設、水產區和蔬菜、水果區建設,實現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最終建成生態化豬場。 七、項目建設的地點及範圍 1、項目建設的地點、範圍:項目建設地點為桐廬縣分水鎮小源村,以租用山地、半山地和林地為基礎,通過平整、硬化和水利建設等成為基地。 2、項目區的自然、社會經濟條件: 分水鎮為桐廬縣的副中心城鎮,座落於杭州西部的天目溪畔,依山傍水,山巒重疊,溪澗縱橫,氣候溫和。境內前溪、後溪、天目溪三溪匯於分水江,全鎮總面積299.37平方公里,轄22個行政村、l個居民區,總人口5.1萬,外來人員1.6萬。交通便利,05、16省道穿鎮而過。豬場所在地小源村距杭徽高速於潛出口27公里,距杭州市區90公里,距杭州市1小時車程,距桐廬縣城30分鐘,交通十分便利,XXX溪穿村而過,水量充沛,為清澈山泉水,常年不斷。 境內氣候條件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具有「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和「霜雪較短,無霜期長」的特點,年均溫度16℃,盛夏年平均氣溫26.1℃;年降雨量為1450mm。同時鎮內電力充足,程式控制電話、全球通手機直拔世界各地。 3、項目區的畜禽養殖情況。 整個桐廬縣畜牧生產規模化程度較低,飼養量相對杭州市其他地方偏少。目前全縣養殖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傳統的農戶養豬生產方式,一般每戶每年飼養2--5頭,作為家庭的副業,主要利用其家裡的剩湯剩飯和一些農副產品飼養,較少的利用配合飼料和科學的飼養管理技術,養殖方式較為粗放。二是規模化、專業戶養豬,存欄數達2-4千頭以上的全縣僅幾家,規模化程度較低。據統計,07年底全縣存欄生豬13.89萬頭,其中散戶3.5萬戶,占飼養總量75%--80%。項目所在地分水鎮07年存欄生豬3.8萬頭,小源村07年養豬戶220戶,年底生豬存欄280頭,絕大多數為農戶散養。 4、牧場概況:小源村地形複雜,山多田少,很難有成片的平坦的可供開發的山地和林地,村道貫村而過,為本村居民出入的主要通道,但車流量很少。生態養殖場選擇在距離村道500米,共三塊呈「U」型山凹地,兩個位於村道南邊,一個位於村道北邊,分別命名為1#、2#和3#地塊,1#地塊6220m2,2#地塊14819m2,3#地塊佔地10624m2,共31663m2,合47.5畝,各地塊之間相距400米以上,該處不屬於畜牧禁限養區和農業保護用地,無城鄉建設用地,現有山地種植桑樹。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經批准可以興辦適度規模豬場。 八、項目生產工藝技術方案 萬頭生態型瘦肉型豬場的建設,我們將主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技術工作: 1、良種繁育以長白、大約克和杜洛克為基本豬種,自繁自養,年生產雜交瘦肉型商品豬1萬頭。 2、改善飼養環境採用先進的豬舍建築結構、材料,以及有利於提高生豬生育成績和飼料報酬的新工藝新設備。①配種舍。為半漏縫地面,全部使用鋼製定位欄,設自動飲水器,裝壁扇。②分娩舍。實施全漏縫高位床欄舍,有母子舍及仔豬補料槽,裝地下沖水池,採用自動飲水器,裝電熱板和紅外線燈,用於冬季保暖。③保育舍。實施全縫高位鋼架床位,裝地下沖水池,採用自動飲水器,配電熱板。④育成舍。採用舍內水泥地面飼養,採用自動飲水器。 3、實行全進全出和三點式飼養模式。由於三個牧區之間相距300米以上,我們利用天然山地的隔離屏障,實施生豬三點式養殖模式,布局以下三個區:配種妊娠及分娩哺乳區、斷奶仔豬保育區和肉豬育肥區。各區域配有專門化豬舍、設備和生產管理人員。同時嚴格做到各生產單元以周為單位全進全出,嚴格豬群周轉和各舍的大小以及規格布局,按設計要求系統安排,形成穩定的生產流水線。 4、立體的防疫技術、設備和藥物真正建立起以預防為主的生物安全機制,配以先進的設備和藥物,實施嚴格的免疫程序,並採取隔離、消毒、免疫和無害化處理等配套的綜合防疫措施和規章制度,配備動物標識智能識讀器、電腦等信息終端。 5、全價飼料的使用飼料消耗在養豬成本中佔70-80%;優化的飼料配方,是降低飼料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 6、科學管理項目建立後將使用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實施動態管理,制訂各項規章制度,使生豬行業取得更大的經濟利益。 九、項目建設的具體內容 1、根據我國目前實際情況和現有生產水平,考慮場地佔地面積和能容納生豬數量,我們對年產10000餘頭肉豬生產線實行工廠化生產管理方式,採用先進飼養工藝和技術,其設計的生產性能參數選擇為:平均每頭母豬年生產2.14-2.5窩,提供20頭肉豬,母豬利用期為三年,肉豬平均日增重700克以上,達90—100公斤體重的日齡為160天左右(23周)。設計的生豬普通生產技術指標:配種受胎率85%、配種分娩率90%、胎均總產仔數10.5~11.5、胎均活產仔數10個、斷奶仔豬成活率95.0%、保育期成活率97.0%、育成期成活率99.0、全期成活率按91%計算,則豬場存欄豬結構標準為:妊娠母豬數=303頭,哺乳母豬數=123頭,空懷斷奶母豬數=123頭,後備母豬數=16頭,成年公豬數=15頭,後備公豬數=5頭,仔豬數=980頭,保育豬=1125中大豬=3169,合計:5894頭(其中基礎母豬為550頭),年出欄生豬10000頭左右。則需要建設的相應豬舍為: 1)、配種妊娠舍空懷及後備母豬在配種舍大欄內飼養,妊娠母豬在妊娠舍定位欄內飼養。配種舍1棟(建築面積約80*8=640平方米),設大欄40個,妊娠舍1棟(每棟建築面積約80*8=640平方米),設定位欄360個。 2)、產仔舍建設產仔舍共設2棟(建築面積約70*8=560平方米),分為10個單元,每個單元內設15個產床,共為150個產仔床。產仔舍是全廠投資最高,設備最佳,保溫和通風換氣最好的豬舍,舍內應設有保溫性能良好並能排濕的頂棚,應有排風裝置。 3)、斷奶仔豬舍的建設仔豬培育舍共建2棟(每棟建築面積約80*8=640平方米),分6個單元,每個單元25個高床欄.培育舍應吊頂棚,要達到保溫、通風、排濕的目的。 4)、中大豬舍建設保育豬進入中大豬舍飼養,一般情況下再養16周到23周時,體重90公斤以上時上市。中大豬舍10棟(每棟建築面積約70*8=560平方米),每棟40欄,每棟能容納350頭育肥豬 5)隔離場建設:共建1棟(建築面積約50*8=400平方米),每棟30欄,每棟能容納300頭育肥豬 2、配套用房建設:2450平方米 1)獸醫防疫室建設。根據三點飼養模式,各分場均建設一個獸醫室,建築面積50平方米,配備相應的診療設備、藥品庫和疫苗庫等,計150平方米。 2)飼料加工房及庫房建設。用於生產、儲存三個牧區生豬所需全部飼料、預混料和添加劑。擬建在靠村頭的1牧區,總計約800平方米,其中庫房和原料車間650平方米,加工車間150平方米。 3)工人宿舍。各區根據人員多少建立職工宿舍,位於上風口,需建50人*10平方米/人=500平方米。 4)生態牧場辦公用房。用於牧場總部人員工作、牧場會議、培訓和外來人員接待用等。擬建在靠村頭的面積最大的1牧區,面積1000平方米。 5)水電增容改造。建造牧區生豬飲用深水井和山泉水提灌站,建造儲水塔,配置80-100KW變電器。 3、環保、污染治理用設施建設:1200立方米 1)豬糞便、污水凈化處理池。每個牧區建設一個二級沉澱池,每個200平方米,用於收納豬場實施糞尿分離後的污水和沼液。預處理(一級處理)用沉澱分離等物理方法將污水中懸浮物和可沉降顆粒分離,然後再用生物處理的方法,進一步分解污水中的膠體和有機物以達到達標排放灌溉農田或通過管網輸送到附近桑園、果地、蔬菜、魚塘或水生植物塘等作為有機肥使用,真正實現生態牧業園區,三個牧區共計600立方米。 2)無害化處理設施。用於收集和無害化處理牧場病死生豬用,防止亂仍以污染環境,整個牧區只需建設一個,150立方米,以集中處理。 3)沼氣池建設。通過專用管道收集牧場的固態或液態糞污,在沼氣發酵池中發酵,用於生產沼氣,供豬場供熱、照明和作燃料用,富餘沼氣還可向附近村民免費供應,解決能源問題。發酵後的沼渣經處理後可製成有機肥,沼液可應用於灌溉。三個牧區每個牧區建設150立方米,共450立方米。 4、生態牧業建設 1)、魚塘建設。用於消化沉澱池處理的糞尿、沼液,達到資源最大利用和再生。每個牧區建設魚塘5000立方米,共計15000立方米。 2)、果地建設。在牧區周圍山地和牧區隔離帶,利用豬場糞便,種植當地適宜栽培果樹,每個牧區周圍果樹利用面積不少於10畝,共30畝。 3)、毛竹、桑園基地建設。小源村有傳統的種植毛竹和種桑養蠶的習慣,利用豬場的生物肥料,並結合公司的繅絲廠,開發毛竹、桑園種植,開發面積不少於100畝。 4)、蔬菜基地建設。利用沼液、生物有機肥,成立相應的蔬菜公司,發動村民種植有機蔬菜,開發面積不少於50畝。 十、項目土地規劃和環境保護 1、本項目計劃用地47畝,均是山地非耕地,不涉及農保田,當地農民同意以租賃形式供養殖使用。城鄉建設規劃無其他項目,屬農業用地性質。 2、萬頭規模豬場年需生產、生活用水約3萬立方左右,場址附近有一溪流,常年流水不斷,除用於經濟作物灌溉外,尚有部分可用於豬場;西北側1.5公里處有一大型水庫,不足部分可用水庫水或自來水補充。 3、妥善處理糞尿和污水。項目建設期我們將安排專項資金,建設污染治理設施,豬場嚴格實行雨污分流、固液分離,糞便及時收集,糞水通過成沉澱、發酵、生物除臭和生物利用等措施處理,利用沼氣用於能源,利用沼液、糞渣等排泄物養魚、鱉等,沼渣和糞便經高溫堆肥後製作活性有機肥或有機無機複合肥,生產綠色蔬菜和水果,按平均每畝年施有機肥4噸計,1000畝作物可消化全部豬糞(年產鮮豬糞約4000噸)和人畜污水,達到豬場廢棄物資源化和循環利用,納污減排、達標排放的目的。 4、豬場在養殖過程中產生一定數量的NH3、H2S等臭氣,如何防止對周邊環境和群眾生活的影響至關重要。由於該場址處山塢內,採用多點式飼養,降低飼養密度,並且山塢內有幾個口子能流通空氣,周邊山林茂盛,山林、經濟作物有較強的吸納能力,此外,可在飼料中添加乳酸菌或其他防臭劑,預測廢氣對環境的影響十分有限,投產後不會引起附近群眾的意見和糾紛 十一、項目建成後就業預測,農民增收情況 項目建成後,可直接安排農村居民就業,還可帶動運輸、銷售、屠宰加工及飼料以及附近農戶養殖,提高就近農民收入等。其中需從當地招收和外來人才聘用包括獸醫:3人(三點式飼養,每點一個獸醫,其中主管獸醫1人);配種員:1人;財務:2人;銷售人員:1人;飼料加工人員:1-2人;原料採購人員:1人;飼養員和生產員:32人;雜工(水電工、木工等):3人;保安:3人等。合計47人。 十二、項目投資估算 總投資:建設萬頭瘦肉型豬場共需資金1200萬元。 1、固定資產部分805萬元 母豬及產仔舍:2400m2/頭×500元/m2=120萬元 公豬舍:20頭×10m2/頭×400元/m2=8萬元 商品豬舍:7280m2×250元/m2=182萬元 配套排污工程(包括糞便乾濕分離、污水凈化排放):80萬元 引種費用(公、母豬引種):100萬元 產床、水道、飼槽及喂料系統等機電設備部分:56萬元 水電設備(包括水塔、提灌設備等):20萬元 交通設備:27萬元 飼料儲存、加工廠房和加工設備:60萬元 飼養員宿舍、辦公場所、生活區建設費:35萬元 沼氣建設:45萬元 病死豬無害化池:12萬元 二級沉澱發酵池(三座)60萬元 2、場地費用205萬元 場地租用費用:50年*500元/年*16畝=40萬元 青苗補償費:5萬元 房屋拆遷補償費:40萬元 土地平整、砌石壩、修路、修橋費:120萬元 3、流動資金:(飼料、藥品、防護)190萬元 商品豬飼料:150萬元 母豬飼料:20萬元 公豬飼料:5萬元 保健、醫藥和疫苗等:15萬元 十三、資金籌措計劃 1、公司自籌資金萬元, 2、申請國家、省、市項目配套扶持資金萬元。 十四、項目實施和資金分年使用計劃 第一期(2008-2010)完成全部投資和建設,全面建成年產10000頭規模化豬場。資金按8:2分兩年投入,合計1200萬元,達到生產8000頭商品豬規模,其中: 1、08年3月-7月。項目論證、實施方案完善、環評、土地租用等,需資金230萬元。 2、08年8月-12月。施工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場地平整、養殖豬舍、飼料廠、隔離場、供水系統、電路系統、辦公區建設和設備購置等,同時招聘人員,需資金717萬元。 3、09年1月-09年6月。引種(400頭)、隔離飼養觀察和混群,同時做好豬場排泄物凈化處理池建設、無害化處理池及沼氣池等建設,需資金167萬元。 4、09年7月-9月。養殖場綠化、隔離帶建設和其他配套設施建設,完善牧場管理:需資金50萬元。 5、09年10-12月,引種(220頭)、隔離飼養觀察和混群。需資金36萬元。 第二期(2010-2011),完成牧區生態農業建設。實現種養結合,達到真正的資源循環利用,促進生態農業發展。 1、2010年1月-6月。果、林地休整和幼苗種植,魚塘建設和魚苗放養。 2、2010年7月-12月。蔬菜大棚和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 十五、項目經濟評價 1、按現行價格估算成本及分析 項目建成後,常年飼養能繁母豬600頭,公豬20頭,共計年飼養種豬620頭。每頭種豬日需配合精料2.5公斤,每公斤2.70元,計成本2430元/年。防疫、消毒、售藥費22元,豬場年折舊費每年25萬元,人員48人,工資年平均12000元;飼料每頭豬按90KG,料肉比按2.8:1計算,需飼料252公斤,每公斤按2.4元,計605元;則總成本為2430×620+22×12620+47×12000+605×12000+200000=150.66+27.764+57.6+726+25=987.024萬元,約987萬元。 2、產品銷售收入 每頭能繁母豬(550頭繁殖群)年產2.2窩,每窩平均產活仔10頭,按91%出欄率計算,年產三元商品仔豬11011頭,每頭90公斤,平均每公斤按13元計算,年銷售收入1288.28萬元;即年生產總值為1288.28萬元。 3、生產利潤 該項目建成投入生產後,年生產總值1288.28萬元,生產總成本987萬元(其中折舊費25萬元),年利潤301萬元左右。 豬肉是我國人民和世界人民主要肉食品之一,瘦肉型豬肉價格近兩年一直保持在13元/kg以上。此外還有促進糧食增長和轉化、漁牧結合、生態平衡、勞動就業、帶動加工、運輸等間接效益,若按每頭每年100公斤糞便計算,可為農業生產提供1620噸農家肥,可提高土地肥力,增加糧食產量,形成豬—肥—糧,糧—豬—肥循環鏈發展,其社會、生態效益較好。 4、風險分析 首先,對外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市場和總的物價水平處於穩定,無重大風險。瘦肉型豬的開發技術方案,是在長期實踐的基礎上制定的,在技術措施上是可行的。 第二,項目區自然條件優越,有利於項目的實施,但由於畜牧對自然條件依賴性強,所以難免發生一些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和疫病威脅,會給項目帶來一定的局部的損失。這種情況在項目總體規劃中已作考慮,不存在很大風險。 5、投資回收期 投資回收期=總投資/(年利潤+年折舊費)=1200/(301+25)=3.68(年),即項目建成後,投資回收期為3.68年。 6、盈利性分析 投資利潤率=年均利潤/總投資×100%=301/1200×100%=30.1% 十六、結論 本項目從經濟、技術、管理、市場及社會效益方面論證是可行的。項目建成後,每年提供瘦肉型豬1萬頭,將為繁榮市場、出口創匯、提高人民經濟收入和財政增收起到積極作用。項目的各項服務體系,除為項目服務外,還將為社會服務,以帶動全社會以養豬為主的畜牧業更大發展。十七、附件1、項目建設單位證明2、土地使用證明、租用協議3、擬建地點的規劃設計平面圖4、環評意見5、附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理論動態】王立勝、張彩云: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因應機制探索
※老名城新時代,城市建設八大怪
※最精彩的加強領導班子建設講話
※仁安醫院康復中心建設可行性分析
※北京市將在平原地區建設20個文創功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