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那些常見卻被人忽略的中草藥(一)

茉莉花:盛花期,採摘潔白飽滿帶短柄的成熟花蕾,陰乾。 別名:小南強、香魂、柰(nai)花 。 主治功能:理氣和中,開郁避穢。治下痢腹痛,目赤腫痛,瘡瘍腫毒。火熱內盛、燥結便秘者慎食。

苦丁茶:全年可采,除去雜質,乾燥。 別名:富丁茶、皋盧茶、大葉茶。 主治功能:散風熱,清頭目,除煩渴。用於泄瀉,痢疾,齒痛,目赤,口瘡,風熱頭痛,熱病煩渴。

桂花:秋季採花,晒乾或鮮用。 別名:木犀,月桂。 主治功能:強肌滋膚,活血潤喉。治牙痛,咳喘痰多,經閉腹痛。

蘆薈葉:全年可采,鮮用或晒乾。 別名:油蔥葉。 主治功能:消腫拔毒,瀉下,通經,殺蟲。治白濁,尿血,婦女經閉,帶下,小兒驚癇,疳積,燙傷,痔瘡,疥瘡,癰腫。脾胃虛弱者禁用。

荷葉:夏秋二季採收,晒乾。 別名:蓮葉。 主治功能:清熱解暑,生髮清陽,涼血止血。治暑濕煩渴,脾虛腹脹,大便泄瀉,頭痛眩暈,吐血下血,產後惡露不凈。孕婦及上焦邪盛、治宜清降者禁用。

茶葉:4~5月於種植3年以上的茶樹上採摘新芽嫩葉,炒焙,搓揉至干。 別名:茗。 主治功能:清頭目,除煩渴,消食化痰,利尿止瀉。治煩渴,酒毒,神疲多眠,頭痛目昏,小便不利。 大便乾燥者慎用。

映山紅:夏秋季採收,去除雜質,鮮用或晒乾。 別名:滿山紅、杜鵑、山躑(zhi)躅(zhu)。

主治功能:腫毒,跌打瘀腫,外傷出血,皮膚疥瘡。只可外用,不可內服。

梅花:初春採收含苞待放的花蕾,及時低溫乾燥。 別名:綠萼梅、白梅花。 主治功能:開郁和中,化痰解毒。治梅核氣,肝胃氣痛,鬱悶心煩,瘰(luo)癧瘡毒。

蓮子:9~10月間果實成熟時採摘,趁鮮用快刀劃開,剝去殼皮,晒乾。 別名:水芝丹、蓮實、澤芝。 主治功能:驚悸,不眠,滑泄,瀉久痢,脾虛久瀉,腎虛遺精,小便不禁,心神不寧,婦人崩漏帶下。 中滿痞脹及大便燥結者忌服,不可與牛奶同服。

陳皮:果實成熟時剝取果皮,晒乾。 別名:橘子皮、貴老。 主治功能:理氣健胃,燥濕化痰。治食少吐瀉,脘腹脹滿,咳嗽痰多。不宜與半夏、南星同用,不宜與溫熱香燥葯同用。

黃瓜:夏季採收,洗凈鮮用。 別名:刺瓜、瓜王。 主治功能:除熱利水,除煩解毒。治咽喉腫痛,火眼疼痛,小便短赤,水腫不利,水火燙傷。動寒痰、胃冷者禁用。

番茄:夏秋季採收成熟果實,洗凈鮮用。 別名:喜報三元、西紅柿。 主治功能:清熱解毒,涼血平肝,健胃消食。治口渴,食欲不振。

草莓:6~8月果熟後採摘,洗凈鮮用。 別名:地莓、紅莓。 主治功能:潤肺生津,健胃和中,益氣養血,涼血清熱。治便秘,肺燥乾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神疲面黃,牙齦出血,咽喉疼痛。痰濕內盛、腸滑便瀉及尿路結石者不宜多食。

桂圓肉:7~10月果實成熟時採摘。乾燥,曬至乾爽不粘。 別名:龍眼肉、圓眼肉。 主治功能:補益心脾,養血安神。治崩漏,怔忡,失眠,健忘,血虛萎黃,心脾兩虛,氣血不足。內有痰火及濕滯停飲者忌服。

佛手:秋季採收幼果,晒乾。 別名:麻威、手鉗。 主治功能:舒肝理氣,和胃止痛。胸脅脹痛,肝胃氣滯,胃脘痞滿,食少嘔吐。陰虛血燥,氣無郁滯者慎服。

金櫻子:10~11月間,果實紅熟時採摘,除去毛刺,晒乾。 別名:刺梨子、山石榴、老酒罈。 主治功能:固精縮尿,澀腸止瀉,補血。治尿頻,久瀉,滑精,白濁,白帶,脫肛,遺尿,久痢,崩漏,子宮下垂。有實火、邪熱者忌服。

毛豆:9~10月份成熟後收割,去除外皮、雜質,乾燥。 別名:大豆、黃豆。 主治功能:祛風解毒,活血利水。治腹脹贏瘦,疳積瀉痢,瘡癰腫毒,妊娠中毒,外傷出血。肝病、腎病、痛風、消化性潰瘍、低碘者禁食。

花生:9~10月果子成熟後,去皮取仁,乾燥。 別名:落花生、地豆、長生果。 主治功能:潤肺和胃。治咯(xie)血,燥咳少痰,營養不良,食少體弱,齒衄(nv)鼻衄,皮膚紫斑。胃潰瘍,慢性胃炎,慢性腸炎,高脂蛋白血症患者禁用。

荔枝核:夏季採摘成熟果實,去除果皮及肉假種皮,洗凈晒乾。 別名:大荔核、荔仁。 主治功能:行氣散結,祛寒止痛。治疝氣,胃脘痛,睾丸腫痛,痛經及產後腹痛。無寒濕滯氣者勿服。

楮(chu)實子:移栽4~5年後,9月採摘果實,除去灰白色膜狀宿萼與雜質,晒乾。 別名:構樹子、野楊梅子。 主治功能:補腎清肝,明目利尿。治陽痿,止昏,目生翳膜,水腫,尿水,虛腰膝酸軟。脾胃虛寒者不宜使用。

白果:秋末種子成熟後採收,除去肉質外種皮,洗凈,晒乾。 別名:公孫樹、鴨腳樹。 主治功能:斂肺定喘,止滯蟲,縮小便。治癬(xuan)瘡,白帶,白濁,遺精,尿頻,哮喘痰嗽,無名腫毒。有毒性,小兒誤服易中毒。

桃仁:6~7月待果實成熟後採摘鮮桃,去果肉,破核取仁,晒乾。 別名:扁桃仁、桃核仁。 主治功能:活血祛痰,潤腸通便。治閉經,風痹,瘧疾,熱病蓄血,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血燥便秘。孕婦忌服。

蒼耳子:9~10月果實成熟,由青轉黃,割下全株,脫離,去除雜質,晒乾。 別名:牛虱子、痴頭婆、蒼刺頭。 主治功能:散風濕,通鼻竅。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有毒,胃腸虛寒者慎用。

梔子:10月中下旬,果皮由綠轉為黃綠色時採收,除去雜質,乾燥。 別名:紅梔子、黃梔子。 主治功能 :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治頭痛,淋證,熱病心煩,肝火目赤,血痢尿血,口舌生瘡,瘡瘍腫毒,濕熱黃疳,葉血衄血,扭傷腫痛。脾虛便溏者忌服。

大薊(ji):夏秋二季花開時采割地上部分,或在秋末時挖根,去除雜質,晒乾。 別名:山牛蒡、雞項草。 主治功能:涼血止血,祛瘀消腫。治疔瘡,尿血,血淋,吐血,衄血,腸風,腸癰,血崩,帶下,癰瘍腫毒。脾胃虛寒而無瘀滯者忌服。

吊竹梅:全年可采,洗凈,晒乾或鮮用。 別名:鴨舌紅、金髮草、白帶草。 主治功能:清熱解毒,涼血利尿。治不腫,淋證,痢疾,帶下,咯血,燒燙傷,小便不利,目赤腫痛,毒蛇咬傷。孕婦忌服。

浮萍:6~9月採收,去除雜質,晒乾。 別名:紫背浮萍。 主治功能:宣散風熱,透疹,利尿。治瘡癬,水腫,丹毒,燙傷,癃閉,麻疹不透,風熱表證,隱疹瘙癢。表虛自汗者禁服。

薄荷:全年可采,採收嫩莖葉,去除雜質,乾燥或鮮用。 別名:薄苛、荷、夜息花。 主治功能:疏風清熱。治咽痛,牙疼,外感風熱,頭痛目赤,皮膚風熱。陰虛血燥體質或汗多表虛者忌食。

墨旱蓮:夏秋二季採收全株,去雜質,乾燥。 別名:旱蓮草、金陵草、土水草。 主治功能:涼血止血,補腎益陰。治衄血尿血,吐血咳血,血痢便血,白喉,老鼠痣,刀傷出血,鬚髮早白,陰部濕癢。腎虛寒者忌服。

鳳尾草:全年可采,去除雜質,乾燥。 別名:鳳凰尾、烏腳雞、井邊茜。 主治功能:清熱利濕,涼血止血,解毒。治痢疾,泄瀉,吐血衄血,尿血便血,淋濁,帶下,黃疸,腮腺炎,乳腺炎,疔瘡腫毒,喉痹乳蛾,淋巴結核,高熱抽搐,蛇蟲咬傷,外傷出血。虛寒證者忌服。

海帶:夏秋二季採集,洗凈雜質,晒乾。 別名:海根菜、鹿角尖。 主治功能:消痰利水,軟堅散結。治水腫,癭瘤,腳氣,瘰癧,積聚,睾丸腫痛。脾胃虛寒蘊濕者忌服。

香菇:去除雜質,鮮用。 別名:台菌、雷驚覃。 主治功能:祛風透疹,扶正補虛,化痰理氣,健脾開胃,解毒抗癌。治納呆貧血,水腫盜汗,正氣衰弱,消化不良,神倦乏力,高脂血症,慢性肝炎。

杏鮑菇:去除雜質,鮮用。 別名:刺芹菇、雪茸。 主治功能:調節生理平衡,抗腫瘤。治消渴,便秘,高血壓、抑制癌細胞的發展和轉移。

銀耳:春秋採收,用老斑竹浸豬油製成的竹刀采割,採集後清水洗凈,晒乾。 別名:白木耳、雪耳。 主治功能:補腎益精,潤肺養陰。治肺癆咳嗽,病後、產後虛弱,吐血,盜汗,神經衰弱,女性性功能低下。

金針菇:除去雜質,鮮用。 別名:金錢菌、凍菌。 主治功能:補肝,抗癌,益腸胃。治潰瘍,癌症,肝病,胃腸道炎。


推薦閱讀:

[轉] 中草藥大全、中草藥圖譜(6)
中草藥圖片大全之水火燙傷用藥篇
中草藥之麥冬
中草藥證候用藥
中草藥養雞

TAG:中草藥 | 草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