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細節解密》之十:單名多、雙名少的秘密
友情提示
我們 「BT歷史零售」 公眾號正式更名 「大鎚說史」
大鎚為大家推出全新系列《三國演義細節解密》,在每周一晚,大鎚都會為你揭秘三國,希望各位讀者老爺多多支持!本期第十回!
上一回大鎚講到,劉關張桃園結義故事的諸多歷史流變。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的劉關張三兄弟,馬上就遇到兩件大事,其一是有兩個販馬商人前來提供軍火軍餉,其二就是黃巾軍前來進攻涿郡,劉關張等人帶著聚集的鄉勇與黃巾軍對抗。
這兩件事中,前一波給劉關張送軍火的,是大商人張世平、蘇雙,這是三國志等正史中記載的;第二波給劉關張送人頭的,是黃巾軍將領程遠志、鄧茂,則來源於作者的藝術創作。
桃園三結義之後出現的這四個人,出現了兩個雙名之人——張世平、程遠志。眾所周知,在整部《三國演義》中,出現過的雙名的人物是非常少的。全書中出現過的,也不過張世平、程遠志、馬元義、裴元紹、王子服、武安國、曹安民等等很少的人。
張世平
這其中有一部分是歷史真實人物,比如張世平、馬元義等等,還有一部分跟程遠志、武安國一樣,都屬於文學創作,還有一些雙名之人是作者在閱讀三國史料的時候被拐去了錯誤的方向,比如王子服實際叫王服,而曹安民的安民是他的表字,按理他也應該叫做曹X,只是他的名字沒有流傳下來,只有表字「安民」流傳了下來,所以才被叫做曹安民。
至於那些柯比能、沙摩柯、俄何燒戈(這其實是倆人,俄何和燒戈,都是正史中記載的羌族將領,作者可能是閱讀時弄錯了)屬於少數民族名字,不在本文討論之列。
曹安民
其實這不是《三國演義》的原創,在正史《三國志》中就出現過類似的情況,書中記載的絕大部分東漢、三國之人,都是單名的。這是為什麼呢?
對《三國演義》中這個現象,最流行的解釋是,由於西漢末年王莽改制,大搞復古那一套,其中有一項,就是提出人不能搞雙名,應該搞單名,後來王莽在處理他孫子王宗的謀反案之時,還搞過一個對單雙名貴賤的實際操作,那就是王莽當時公開宣布因為王宗現在犯了法,必須剝奪王宗取單名的權利,重新改回他的原名:王會宗,這也是對王宗謀反的一種懲罰。
王莽改制
問題是,王莽篡漢改制在歷史上時間非常短暫,在位也才不過十五年,他推行的單名貴、雙名賤的新政,如何能夠在200年之後的三國時代仍舊保持著深遠並且廣泛的影響力?
關於這一點,其實古人就質疑過。兩宋時期就有人提出過,王莽這個人因為篡奪西漢,在後來的東漢時期一直是萬眾唾罵的對象,尤其是在東漢的士大夫階層眼裡,王莽那就是臭了大街的存在,任何事情只要跟王莽沾邊,都會被是標榜德行的士大夫們一頓臭罵並打翻在地,再踏上一萬隻腳。但是為什麼王莽推行過的「取名不能取雙名」政策,反而得到了東漢和三國時期絕大多數人的長期執行呢?
如今的學者們,經過各方面的研究,已經不再停留於王莽新政促使人們統統崇尚單名的說法了。更多學者認為,王莽這一條禁止雙名的新政,並不是東漢及三國時期人們崇尚單名的原因,恰恰相反,王莽推行的這條「新政」,實際是從西漢以來一直延續到三國時期,古人崇拜單名的一個反映,也就是說,王莽推行單名制,並不是崇尚單名的「因」,而是一直以來崇尚單名的「果」。
種種跡象表明,這種崇尚單名主要流行於兩漢時期的政府層面和精英階層。關於這一點,《三國演義》《三國志》也忠實地反映了歷史的真實,比如下層出身的黃巾軍將領中就有很多雙名之人,比如出鏡一次就被關羽斬殺的程遠志、歷史真人馬元義等等,歷史真人、給劉備投資的大商人張世平之所以是雙名,也可以用這一條來解釋。
程遠志
在兩漢時期,商人的地位是非常低的,著名的「七科謫」,也就是政府動不動就抓去發配邊疆戍邊的七類罪人,這其中,商人背景或者出身的就佔到了將近一半。在《三國演義》中還出現過一個官員叫做尹大目的,參加了司馬懿消滅曹爽的高平陵事變。這位官員之所以有雙名而不是當時認為高尚的「單名」,大約是因為他早年出身於曹爽家奴。
當時的社會精英基層崇尚單名,除了各種傳統因素影響之外,還有一個現實的考慮,那就是避諱,所謂避諱就是皇帝貴族等上位者起的名字裡面的字,上流社會在使用漢字時要盡量躲開,如果避諱就是對上位者的不尊重。
比如,東漢明帝叫做劉庄,為了避諱他名字裡面的這個庄字,東漢時期的《莊子》一書只能改名叫做《嚴子》了。這類避諱一多起來,上流社會能使用的漢字就受到很大限制,如果起兩個字的雙名,漢語裡面就要有兩個字大幅度減少使用頻率,而用一個字的單名則要方便不少,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單名的流行也有這方面的考慮,總不能代代雙名,堅持個幾百年,讓後代常用漢字都剩不下幾個吧?
東漢明帝 劉庄
當然,單名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標誌著當時漢字已經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同一偏旁部首下的字多了起來,用同偏旁單字能夠有效排列順序,並表達同宗身份,比如三國中的荊州劉表,他的兒子叫做劉琦、劉琮,總之劉表的下一代都是王字旁的;這種用同一偏旁部首的字來表達同一輩人的做法,後來發展到了變態階段,就是朱元璋給自己子孫起名字時要求一定要同一輩人的名字都保持一個偏旁部首。
很不幸朱元璋規定的偏旁部首是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輪流的,結果就是朱元璋的後代子孫越來越多之後,為了避免名字重複,結果不斷出現了化學元素周期表中才會出現的奇葩漢字,什麼鐳啊、鉻啊、鈮啊、鈉啊、鈷[gǔ]啊等等,都在老朱家的王室子孫名字中公然出現了。比如朱元璋十三子代王朱桂後代中就有叫朱成鈀[ bǎ ]的,請感受一下老朱的思路吧。
明世宗 朱厚熜
這種單名為貴的做法,在魏晉南北朝後期,因為上流社會重新使用雙名而告一段落。不過在《三國演義》中,後世的我們仍舊能夠與程遠志、武安國等雙名人士來一次歷史性的聚會。
熱門推薦
非正常歷史研究人員,專註歷史銷售幾千年~
我們以史為鏡,可以照亮你的美
大鎚說史
想看有趣的歷史八卦
我們吧!
推薦閱讀:
※解密:酸奶霧裡看花幾成真?(圖)
※歷史神秘職業解密之摸金校尉
※解密:紅色特工鄧發遭國民黨特務謀殺始末
※【關注】十位著名專家解密習總講話
※【前方高能】趕緊讀,快點看,朱天才老師解密太極拳十三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