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基礎知識---隸書
書法知識:隸書
漢代留存下來的大量漢碑,在書法風格上呈現出了多姿多彩的面貌。清代書法家王澍就說過:「隸法以漢為極,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指出了漢碑在書法風格上的多樣性。 西漢的碑刻不多,隸書碑刻有《五鳳刻石》、《麃孝禹刻石》、《菜子侯刻石》、《霍去病墓石刻字》中的隸字。西漢碑刻隸書,較多地受了篆書的影響,篆意很濃,筆畫少有俯仰之勢,是向成熟隸書過渡的形態,有方勁古拙和質樸渾厚的風格。東漢的碑刻隸書已發展到了成熟階段,東漢碑刻隸書之美堪稱一絕。漢碑的風格大致可分為:其中屬於遒麗秀美一類的有:《乙瑛碑》、《史晨碑》、《曹全碑》;駿發疏展一類的有:《孔宙碑》、《韓仁銘》、《朝侯小子殘石》;茂密雄渾一類的有:《鮮於璜碑》、《郙閣頌》、《張遷碑》;古樸稚拙一類的有:《西峽頌》、《諱三老忌日記》、《安陽殘石》;端莊典雅一類的有:《華山碑》、《尹宙碑》、《王舍人碑》;豐腴厚重一類的有:《衡方碑》、《魯峻碑》、《校官碑》;剛健勁拔一類的有:《禮器碑》、《鄭固碑》、《張景碑》;奇肆放縱一類的有:《石門頌》、《楊淮表紀》、《馮煥闕》;平正規整一類的有:《趙寬碑》、《熹平石經》、《尚博殘碑》;高古超逸一類的有:《開通褒斜道刻石》、《梁祠畫像榜題》、《劉平國刻石》。上述歸納了十種類型,每種類型舉出了有代表性的三件漢碑。其實是很難做到全面和準確的。對於「每碑各出一奇」的漢碑說來,這樣歸類也難免有些牽強。對於隸書的愛好者說來,在結構和運筆極盡變化、風格多樣的漢碑面前,只能自己去心領神會了。 隸書的主要特點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隸書是小篆的省易寫法,正如西晉衛恆在《四體書勢》中所說:「隸書者,篆之捷也。」隸書的捷是改篆書圓轉的筆畫為方折,變弧線為直線,並截斷了篆書的筆畫,行筆中有停頓和換筆。這些原因造成了隸書方正的體勢,為方塊形的漢字奠定了基礎。隸書還由於點畫俯仰呼應的產生和波勢挑法的確立,產生出了一波三折、蠶頭雁尾的橫和分張外拓的撇捺,成為隸書最有特徵的筆畫。隸書由篆書的縱勢逐漸轉向橫勢;形成了中宮緊密,重心偏低,字形寬扁的特點。在隸書對篆書的簡化過程中,發生了很多訛變,造成隸書一個字出現了多種不同的寫法,這種現象稱為異構。從書法的角度來看,異構豐富了字形的變化。在漢字形體的演變過程中,隸書既有篆隸嬗變的痕迹,也受到了漢代草書的影響,還出現了楷書的萌芽,所以在結體和用筆上篆韻、草情、楷法都可以在漢碑中見到。 漢碑隸書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字最初經過書丹時是用筆寫出,然後再由石工鐫刻。即使是技藝十分精湛的石工,也不可能將原來的筆意完全表現出來。所以漢碑隸書的點畫都有含蓄凝重之感,不像墨跡上的字筆畫那樣纖巧,筆鋒的使轉那樣清晰。漢碑由於年代久遠,因剝蝕而產生的特殊效果,形成了漢碑隸書獨有的韻味。可是作為學習漢碑的人,還是應當透過刀鋒見筆鋒,探求其內在的運筆技巧和藝術風味。隸書的臨摹和創作 初學隸書,首先要在數量眾多、風格各異的漢碑中先選擇一種來入手臨習。選帖的標準是,書法應規入矩,平正端嚴,存字較多,字口清晰,筆法完備的漢碑,如《史晨》、(乙漠》、《華山》、《曹全》諸碑,當然選帖也要根據每個人的筆性和喜好來加以取捨。字帖最好用初拓本,因初拓本較好的保留了原碑書法的丰神。在好拓本不易得的情況下,可用影印本。 選好帖後,就可以開始臨帖了。學習書法主要採用鉤、摹、臨三種方法。鉤是以透明的紙復在字帖上,把映出的字用很細的筆畫鉤出字形的輪廓,然後再用墨填。不填墨的稱為雙鉤。摹,也是用透明的紙復在字帖上,按照映出的字形,摹寫其筆畫和位置。臨,是把字帖放在面前,對照字帖上的字,細心觀察和領會字的點畫形態,結體特點和運筆方法,細心仿照寫出。用鉤的方法繁瑣費事,摹和臨也各有利弊,如姜白石《續書譜》就說:「臨書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筆意。摹書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筆意。臨書易進,摹書易忘,蓋臨書經意而摹書不經意之故也。」所以臨寫的方法多為人取。 臨寫之前,還應多讀帖,所謂讀帖,就是打開字帖,認真觀賞,注意字帖上每個字的筆順、筆意點畫和結構特徵,乃至神韻。養成了讀帖的習慣,還可為背臨即不對照字帖,用記憶的方法寫帖上的字打好基礎。 選定一種字帖後,要臨寫一個時期,能做到臨寫的字與原帖字體形態及點畫氣勢相象就可以了,並非要一一無差才可。總之,既不要見異思遷,也不可一成不變。有了一定的根基,多換幾種帖來寫,對筆法、結構就掌握得多些,還會避免專臨一帖,跳不出去和過於甜熟的弊端。 在臨寫練習過程中還有幾點要加以注意:臨寫時不要貪多,每次臨寫幾個字就可以。往往一次寫幾十個字,卻一無所得,精意地臨寫幾個字,反而會有收穫。臨寫的字最好比原帖上的字大,這樣會使筆勢展開,也易見骨力,一般漢碑上有些字殘損或漫漶,字形不完整,筆意不明顯的可以不臨,甚至有些結構不美觀的字也可以不臨。 隸書從發展到嬗變、升華,已是有了定型的書體。對其加以變革和創新,都相當困難,這就更需要每一個學習隸書者要提高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 我們應該儘可能對古今各種優秀的隸書作品反覆觀賞,提高欣賞能力,從中不斷汲取營養。書法之外的藝術也須學習和借鑒,這有助於豐富我們的學識和提高創造能力。 最後還要指出的是,隨著書法藝術的不斷發展,書法理論的學習與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古今有關隸書的理論,揭示出了隸書藝術的本質及其規律,會給我們以啟迪。 今天我們完全有能力創造出超越前人的隸書作品。隸書名碑名家舉要 我國古代隸書碑刻流傳至今的有很多,現在仍有新的隸書碑刻不斷發現。尤以漢碑的隸書最為多姿多彩,各臻其妙。現選擇可資取法借鑒的著名漢碑,漢以後的隸書名碑和擅長隸書的歷代名家及名作,加以介紹,僅供學習者參考。 1.《石門頌》東漢建和二年(148年) 隸書,22行,每行約30字。為摩崖刻石。此刻石書法率意天真,妙趣天成,筆畫不像一般漢碑那樣橫平豎直,而是遒勁圓渾,並呈現出彎曲和波勢。章法也參差錯落,天真爛漫。楊守敬《平碑記》以為「其行筆真如野鶴聞鳴,飄飄欲仙,六朝毓秀一派皆從此出」。可見此刻石不僅在東漢摩崖刻石中最有代表性,對後世的書法也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2.《乙瑛碑》東漢永興元年(153年) 隸書,18行,每行40字。碑在山東曲阜孔廟。此碑是漢隸成熟時期的典型作品,筆畫規矩而有法度,捺畫沉著有力,用筆方圓結合。結體在謹嚴方整中又有跌宕之姿。其骨肉勻適和凝鍊的用筆,已開唐隸的先河。清方朔《枕經堂題跋》評其碑:「字字方正沉厚,亦足以稱宗廟之美。」 3.《禮器碑》東漢永壽二年(156年) 隸書:16行,每行36字;碑陰3列,各17行;左側3列,各4行;右側4列、各4行。碑在山東曲阜孔廟。此碑是著名漢碑之一。全碑書法的主要特點是筆畫瘦勁挺拔,波磔肥厚,結體富於變化,字形有長、有方、有扁、有大、有小,極為生動。全碑的章法也時而端莊,時而放縱。所以前人研究此碑書法,認為是出自多人之手。清王澍《虛舟題跋》認為:「隸法以漢為極,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最為奇絕。瘦勁如鐵,變比若龍,一字一奇,不可端倪。」 4.《張景殘碑》東漢延熹二年(159年) 此碑又稱《張景造土牛碑》。隸書,12行,每行23字(下殘),末行存半字三。此碑1958年在河南省南陽市郊區出土,是建國以來新發現的著名漢碑之一。現在河南省南陽漢畫館漢碑亭。此碑雖已殘損,但存字較多,而且字口清晰。書法也頗具特色,字形寬扁,筆畫勁健,碑中十行的府字右豎下垂很長,饒有情趣。 5.《封龍山碑》東漢延熹七年(164年) 此碑又稱《封籠山頌》。隸書,15行,每行26字。碑在河北省元氏縣。此碑結體寬博,通常漢碑中的波勢挑法在此碑中並不顯明,筆畫多出尖鋒,垂筆近似懸針,顯得犀利勁健。清楊守敬《平碑記》認為:「漢隸氣魄之在無逾此。」 6.《孔宙碑》東漢延熹七年(164年) 隸書,15行,每行28字。碑陰3列,每列21行。有碑額,篆書兩行共10字。陰額篆書1行5字。碑為孔子19世孫孔宙墓碑,現在山東曲阜孔廟。此碑結體綿密,用筆圓轉,橫畫很長,撇捺左伸右展,氣勢飄逸洒脫。碑陰隸書卻很規整,無左右分布。
推薦閱讀:
※書房風水布局,書房風水禁忌,書房風水學知識
※掌握客廳風水知識 想不發財都難
※教師不是知識分子 - 鄭偉的日誌 - 網易博客
※漲知識!和尚為何要剃髮?頭上為何會有香疤?
※牆紙的鋪貼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