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圩:弘揚工匠精神 打造中國製造新名片

弘揚工匠精神 打造中國製造新名片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 苗圩

  深入實施《中國製造2025》,加快推進位造強國建設,是我國工業未來一個時期重要的戰略任務。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努力改善產品和服務供給,在全社會引起廣泛關注。我國製造業正處在提質增效的關鍵時期,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不僅是傳承優秀文化和價值觀,更是破解製造業轉型發展難題、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的務實舉措。

一中國製造呼喚工匠精神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製造業持續快速發展,建成了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製造業規模躍居世界第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中國製造」成為支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和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但與世界製造強國相比,成本規模優勢難掩質量、品牌、創新等方面的差距。國際品牌評估機構評選的全球品牌100強中,我國只佔2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種差距。

  在全球範圍內,製造強國的實現路徑和支撐條件各不相同,但追求卓越、嚴謹執著的工匠精神卻是共性因素。在現代工業文明中,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務實創新、踏實專註、恪守信譽等行為準則的綜合體現。工匠精神是用「匠心」和「創新」不懈地提升質量與服務,既注重改進位造工藝、產品性能和管理服務,又強調持續創新和改善用戶體驗。工匠精神是對品牌與口碑的堅守,包含著對用戶的誠信、對高品質的執著以及對百年老店的孜孜追求。工匠精神還意味著對法律和規則的敬畏,尊重契約精神,嚴守職業底線,嚴格執行工序標準。縱觀世界兩百多年的工業發展史,儘管傳統的小作坊已被現代化的工業生產所取代,但沉澱下來的工匠精神和文化傳統依舊貫穿於現代生產製造中,並從個體化的「工匠」行為演變為群體性的製造文化,成為推動現代製造業發展的靈魂所在。

在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工匠精神源遠流長,「巧奪天工」、「獨具匠心」、「技進乎道」等成語典故,體現的正是匠人們卓絕的技藝和精益求精的價值追求。我國工業化進程中,也形成了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具有時代特徵的工匠精神。但一段時期內,由於過度追求規模效應和短期效益,重數量輕質量、重生產輕品牌,傳承工匠精神的社會環境和制度基礎一定程度上被弱化。

當前,製造業發展的環境和條件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從國內看,我國經濟已進入以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和動力轉換為特徵的新常態。傳統的低要素成本競爭優勢正在減弱,能源資源環境等約束不斷增強,部分行業同質競爭、產能過剩嚴重,高品質消費品供給不足,滿足不了消費升級的需要,中高端購買力通過境外消費、海淘等形式持續外流。從全球看,隨著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國際產業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傳統製造強國憑藉技術、人才等優勢在先進位造、工業互聯網等高端領域搶佔先機,發展中國家憑藉資源、勞動力等比較優勢在中低端領域激烈角逐,中國製造面臨著先進位造與低成本製造的雙向擠壓。

  中國製造要成功突圍並邁上發展新台階,必須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而支撐製造業創新發展的根本是創新型人才,其中就包含技藝精湛的能工巧匠和高級技師。從這一點看,我們必須秉承工匠精神,在品種、品質、品牌等方面深入挖掘,有效解決質量穩定性、精度保持性、消費安全性等問題,真正滿足用戶對品種多樣化、品質高端化、生產定製化的需求,持續提升中國製造的基礎能力與核心競爭力,讓工匠精神成為推進中國製造「品質革命」的精神動力和力量源泉。

二弘揚工匠精神,打造中國製造新優勢

  工匠精神是精於工、匠於心、品於行。在加快製造強國建設過程中,要將精益求精、不懈創新、篤實專註的工匠精神融入現代工業生產與管理實踐,夯實基礎,補齊短板,加快形成中國製造新優勢,打造中國製造新名片。

  以精益求精為出發點,樹立中國製造質量品牌新形象。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精髓,也是打造中國製造質量品牌的關鍵。拼速度、擴規模、模仿趕超一度曾是市場競爭的關鍵詞,企業往往依靠低成本的要素投入即可獲取市場和利潤。但當需要「更上一層樓」的時候,精益求精將成為企業的必然選擇。弘揚工匠精神,就是要鼓勵企業樹立質量為先、信譽至上的經營理念,普及卓越績效、精益生產、質量診斷等先進生產管理模式和方法,嚴格執行工序標準,加強從研發設計、物料採購、生產製造到銷售服務的全過程質量控制和管理;就是要引導企業誠信經營,增強以質量和信譽為核心的品牌意識,推進品牌文化建設,提升自主品牌的價值內涵;就是要支持企業提高全員精品意識和素質,通過對質量、規則、標準、流程的堅守,提高全球消費者對中國製造的品牌認可度和忠誠度。

  以不懈創新為引擎,提升中國製造核心競爭力。創新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內涵,也是中國製造邁向中高端的關鍵。工匠精神奉行「勞動者就是創造者」的理念,通過工匠們不斷創新與革新,推動相關領域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但創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持續投入、厚積薄發。多年來,我國創新成果轉化率不高,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從實驗室產品到生產線產品的轉化過程中,缺乏大批有經驗的技術工人特別是技師,工藝、成品率、工裝等諸多技術實現問題難以解決。弘揚工匠精神,就是要增強創新意識,加強創新投入,以用戶需求為中心加速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和模式創新;就是要抓住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加速融合的機遇,引導企業持續改進位造工藝、產品性能和品類,使產品更好地適應和引領消費需求;就是要引導骨幹企業勇攀高峰,瞄準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開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攻克一批長期困擾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持續提升我國在相關領域的實力和話語權。

  以篤實專註為內核,築牢中國製造發展根基。篤實專註是工匠精神的重要特質,也是製造業由大變強的必要路徑。弘揚工匠精神,就是要堅持發展製造業不動搖,引導企業樹立「十年磨一劍」的專註精神,結合自身所長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就是要培育和提升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支持企業專註於細分產品市場的創新、產品質量提升和品牌培育,在全球範圍內整合資源,力爭佔據全球產業鏈主導地位;就是要推動大型央企聚焦主業,向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和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產業集中,向產業鏈價值鏈的中高端集中,做強做優做大,努力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一流企業。

三著力優化工匠精神孕育生長的制度與環境

  培育新時期工匠精神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們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緊緊圍繞製造強國戰略,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厚植工匠精神孕育生長的制度土壤,使工匠精神真正成為製造強國建設的價值內核與動力源泉,持續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樹立正確導向,營造尊重勞動和崇尚技能的社會氛圍。沒有穩定的工作崗位、合理的收入報酬、清晰的職業前景,很難產生真正的工匠精神。要從戰略高度重視弘揚工匠精神的重要意義,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有中國特色的製造文化,在全社會推動形成「技術工人也是人才」、「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並逐步形成尊崇工匠、爭做工匠和做好工匠的職業取向。要建立工匠表彰制度,樹立新時代大國工匠的典型,引導有條件的地區建立優秀技能型人才重獎制度。健全收入分配激勵機制,完善勞動、技術、技能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鼓勵各地根據人才缺口,加強對引進技能型人才的政策支持,切實解決其醫療、教育及社會保障問題,使更多技能型人才安心崗位並持續積累創新。

  加大投入力度,健全技能人才培養和評價體系。建設製造強國,需要大批體現中國製造實力的一線技能型人才。要突出產業導向,促進專業設置與產業發展同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統一,實現職業教育與產業實踐的精準結合,引導完善以企業為主體、職業院校為基礎,學校教育與企業培養密切協同、政府推動和社會支持相互結合的技能型人才培養體系。支持企業推行訂單培養、頂崗實習等人才培養模式,依託大型骨幹企業、重點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建設一批示範性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和公共實訓基地。建立與製造業人才培養規模和培養要求相適應的財政投入政策,鼓勵和引導企業、社會組織投資人才培養。完善技能型人才評價和使用政策,健全製造業人才職業標準體系,細化職業資格制度。搭建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流動通道,實現職業教育與學歷教育同認可、同待遇。推動職業資格證書和學歷證書、職稱證書的互通互認,進一步暢通技能型人才職業發展通道,鼓勵更多的年輕人走技能成才之路。

  發揮各方作用,形成追求卓越的激勵約束機制。工匠精神的形成需要發揮政府、行業組織、消費者等多方主體作用,通過有效的制度引導和約束,使精益求精、生產高品質產品成為企業的普遍選擇。要完善行業標準體系,提高國內產品標準與國際標準的一致性程度,以高標準倒逼企業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堅持日常監管和市場整頓相結合,實施企業經營異常名錄、失信企業「黑名單」等制度,加強對國家強制性標準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大知識產權執法力度和對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的打擊力度。發揮聯盟、協會、同盟等的載體與橋樑作用,加強行業自律建設,引導企業在誠信經營、質量品牌、消費者權益等方面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發揮消費升級對工匠精神的激發作用,進一步暢通消費者投訴渠道,擴大適用舉證責任倒置的商品和服務範圍。修訂完善有關產品質量、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法律法規,明確懲罰性巨額賠償制度,使減少劣質產品成為企業的首要考慮因素。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製造業發展外部環境。工匠精神落地生根離不開有利於製造業發展的宏觀環境。要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五大政策支柱,實施更加精準的產業政策,引導各類資源投向製造業。加強產業政策與財稅、金融、環保、國土、社保等政策的銜接配合,加速實施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先進位造產業投資基金,深化產融合作,形成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合力。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清理廢除妨礙創新創業的規章制度,探索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不斷提高制度供給質量和水平。完善並落實市場退出機制,倒逼缺乏競爭力的企業退出市場。進一步落實各項惠企政策,加強涉企收費管理,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切實為企業鬆綁減負,不斷激發企業從事精品製造的動力。

(註:本文發表於《求是》雜誌 2016年第17期)


推薦閱讀:

名片上的營銷秘密:頭銜越多社會地位越低
營銷人,喚醒你沉寂的名片
貝殼(百科名片)
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你的名片
接受別人名片要注意的禮儀

TAG:中國 | 中國製造 | 精神 | 名片 | 工匠 | 工匠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