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張茂珍先生論「圓圈」運動

張茂珍先生論「圓圈」運動陳式太極拳的發祥地河南溫縣陳家溝流傳著兩句樸素而貼切的拳諺:「如想練好拳,首先圈練圓」和「要想拳練好,必須圈練小。」雖然是兩句極為普通的諺語,卻道出了練習陳式太極拳的基礎與前提,又明確了各層功夫階段過渡升華的原則。由此可見,陳式太極拳運動既要有全身畫圈的表現,又要有以圈的大小程度來決定功夫層次的標準。指明了要在畫圈走圓的基礎上,圈圓後,先練大圈,後練中圈,再練小圈,及有圈意而無圈形的「有圈不見圈」,形成了陳式太極拳獨特的訓練步驟。陳式太極拳在整個圓圈運動過程中,自始至終都貫穿著「消息盈虛」、「陰陽轉換」的太極中分一氣旋之理。在此哲理的指導下,太極拳每個拳勢的表現,都具有「開與合、圓與方、虛與實、卷與放、輕與沉、現與藏、慢與快、柔與剛」的特點.在動作中,前後左右、上下里外、大小、進退和順逆等螺旋纏絲的運動方式,構成了陳式太極拳的基本概念。陳式太極拳的畫圈走圓,是前人總結《易經》中「太極中分一氣旋」之理,運用河圖、洛書中奇數與偶數生成變化之規律,以八卦中乾、坤、震、巽、離、坎、兌、艮八個方位轉換為依據,縱橫斜正、互相交錯,以中央五數為中心,構成九疇,內含勾三、股四、弦五的三角形運動方式藉以人身(參見拙著《陳式太極拳精義》中「外三合」一文),令人身之勁路按照依次連三方和隔次連三方的運行路線,創立了勁別穿宮換位螺旋纏繞的運動法則,形成了一開俱開,一合俱合,開中寓合,合中寓開;表現出輕重轉換,陰陽消長,虛實兼備的運動規律。太極拳名家陳鑫云:「至於手足運動,不外一圈,絕無直來直去,所畫之圈有正斜,無非一圈一太極。」綜合來看,在整個圓圈運動過程中,表現的圈形各異,但不外乎:整圈、半圈、順圈、逆圈、直圈、斜圈、正圈、豎圈、橫圈、立圈、上圈、下圈、里圈、外圈、進圈、退圈、左圈、右圈、開圈、合圈等。在陳式太極拳套路的動作中、正、斜、錯(卦)、綜(卦)地交織著,構成螺旋纏繞運動。無論動作的前進後退、起承轉落、開合和左右的旋轉,都要有走弧線畫圓圈的纏絲意識和效果體現。陳式太極拳的圓圈運動,不許有直線的畫弧動作,更不允許有抽、提、平、移之類沒有圈的動作出現,而是要以螺旋纏絲為主體的立圈運動,並且要求在走圓畫圈中,以「陽之凝聚則為陰、陰之流動則為陽」為原則,遵循聚陰而生陽、聚氣而化勁的練功程序,以中氣潛轉來帶動形體作纏繞運螺旋之運動。其圓圈運動表現在以頸、脊、腰、肩、胯、肘、膝、踝、腕為軸的旋轉大圈,及以股肱為軸做正反旋轉的小圈。接骨斗榫,令其骨轉,來脈轉關要真,藉以帶動內氣的團聚力和運轉能力,使圈形的畫圓運動和諧而連貫。練到純熟後,就能達到得心應手,身心相應,一見有動,內外、上下、前後、左右無有不動,一轉圈周身皆是圈。太極拳之圈,不外乎體外一圈、體內一圈,練習者必須細心揣摩,方得圓圈之趣。在陳式太極拳的圓圈中,隱藏著一個由無極生太極,由太極而陰陽分,由太極還原無極的「消息盈虛」轉換過程。其中,經過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以陰轉陽;然後從大到小,從有到無,由陽還陰的過程。這就是從太極開始萌生,到開花結果,為下一步萌生儲備、循環的周期現象。因此,在太極拳的圈內,不僅要注意陽升陰降,還要注意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中有陰陽、陽中亦有陰陽;陰陽互為其根,陰陽入扶的變化過程。由此可以推之,人體內部氣機充盈的運轉程度和肢體上的彈性大小,確定太極拳練習者的層次與階段。尤其在太級拳圓圈之中,有一個自然法則值得注意,即是:「人在氣中生,氣在人中行。」遵循這一法則,才明白清氣上行,濁氣下降的道理,方能領悟到這是促進元氣增強壯大的主要手段。因此,在太極拳動分、靜合的陰陽轉換中,要努力做到以心行氣,松靜沉著,氣機活潑,摸清順逆,即可做到「氣本於身」和「收斂入骨」的效果。陳式太極拳的圓圈運動,在內是意氣為主導的氣機運行,在外則是神氣鼓盪的形體運動。其中,說是行氣,主卻在意,所謂意在動先,意到、氣沖、神匯,方算得竅。在拳勢運動中,尤其應當注意:「在氣則滯,在意則活。」意在氣先,氣助勁運。意到、氣到、勁到方為妙決。正如陳鑫所云:「一往一來運一周,上下氣機不停留;自古太極皆如此,何需身外妄營求。」這一番話,道出了太極拳內外走圈的奧秘所在。為此,在拳勢運動中,要求體內以中氣潛轉的軸線為公轉,帶動肢體各部位,各守其中做自轉的旋轉運動。在中氣的帶動下,肢體外形上自轉之圈表現有:頸圈、脊圈、腰圈、胸圈、背圈、腹圈、肩圈、肱圈、臂圈、胯圈、股圈、腿圈、肘圈、膝圈、腕圈、踝圈、手圈、足圈等。周身上下,無處不走圈,形成了圈中有圈,圈外有圈,圈內有圈,圈圈相套,圈圈相連相生,圈圈陰陽連環。周身處處皆太極即此意也!在太極拳畫弧走圈的運動中,要以腰為總樞紐,自始至終都要貫穿中氣潛轉、虛領頂勁、松肩垂肘、含胸蹋腰、束肋合腹、松胯圓襠、氣沉丹田。初練太極拳,必須緩慢,能柔則柔,不可追求快速,其原因就在於要遵循「來脈轉關要真,運動須無微不到」的鍛煉原則。如果開頭練習過快,則必然處處滑過,做不到恰到好處,這是初練太極拳容易犯的錯誤。隨著功夫增進,動作自然由生到熟,由熟生巧,由巧生妙,由妙生神;再由慢而快,而後由快轉慢,快慢相間,剛柔相濟。如此,能慢到十分,又能快到十分。通過這樣的反覆練習,才能做到輕靈敏捷,輕靈之中又含有松沉之感。在練習陳式太極拳的圓圈運動時,還必須注意:三心要虛,三心歸田,三處要實,四饋放鬆,四肢貫串,力達四梢。所謂三心,是指頭頂心(百會穴)、手掌心(勞宮穴)、腳底心(湧泉穴)。三心要虛是指這三個地方要保持虛空。三心歸田:是指頭心、手心、腳心所納之氣共同納于丹田之中。三處要實:是指腰處、丹田處、腳底處要實。四饋放鬆:是指兩肩與兩胯部位確保放鬆狀態。四肢貫串:是指雙手臂和雙腿足以出入勁為序,節節貫串。力達四梢是指四肢以出入勁為度,使氣勁松串雙手指與雙腳趾,手足方能更好的起到領勁的作用。做好以上注意點,是為了達到「根節催、梢節領、中節隨」的效果,所謂:明其陽而注其陰、知其前而注其後、明其領而注其催,知其開而注其合,即此意也。初練太極拳圓圈者,要求肢體上畫圈的幅度必須大一些。首先,四肢要大開大合,不能有絲毫萎縮的意思;其次,身法要求中正(身體中間要求正直)不偏,在大開大合的前提下旋轉纏繞,但不可一味追求中正(包括斜中正)而不敢轉動。在初學轉動時,身體會出現一種不應有的搖擺晃動現象,這是關節沒有拉開和畫圈不圓導致的,但這是練習畫圈運動的必經過程,不要拘泥於此而不敢轉動。在重心移動時,要注意大虛大實,比例以二八開為宜,方能增加筋骨的對拉拔長和襠勁的調整能力,這就是「先求開展」的原則。隨著功夫增進,重心比例根據圈度可慢慢縮小。在練習過程中,特別要注意的是:形圓在摺疊,勁圓重內換,骨圓意斗榫,氣圓貴旋轉。初學效果難顯,功積日久,圈則自會轉圓。圈轉圓後,就要注意收斂,尤其是四肢之圈,愈練愈小,直至有圈不見圈(有圈意、無圈形的狀態),逐步發展至隨著心意一動,由內達外,以意行氣,以氣運身,周身相隨,內外一體,氣勁合一,融會貫通,周身無處不混元。繼前述的「先求開展」之後,達到「後求緊湊」的效果,這是練習太極拳的走圓畫圈不同階段訓練原則及真義所在。http://www.zmztjq.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
推薦閱讀:

激烈運動之後,可以來一根香蕉
跑步後的12式拉伸運動,打造完美線條!
關節不好怎樣運動
讓小腹一夜瘦下來的運動法、瘦大腿,小腿,瘦腹方法
孩子運動,鍛煉什麼項目好2013年06月11日 星期二A21 體育·健身

TAG:運動 | 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