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住季琦談未來酒店的趨勢:傳統星級酒店將會逐漸消亡與演變|旅訊8點正

季琦認為,酒店業未來將會是優秀酒店集團、大型OTA、大型非標住宿三分天下,目前的世界前十酒店集團大概會剩下一半。

【環球旅訊】近期,朱周空間設計創辦人暨創意總監周光明(以下簡稱「周」)與華住酒店集團創始人季琦(以下簡稱「季」)就未來酒店的話題展開了一場深度的對話。季琦認為,傳統星級酒店將會逐漸消亡與演變;這些星級酒店在空間、人力上造成極大浪費、低效。傳統酒店集團的蛻變隨著星級酒店的消亡,不管回報、不管投資、不管效率的三不管管理合同方式將改變。

與此同時,在季琦看來,未來酒店應該是:既有家一樣的可靠和踏實,又有家裡無法體驗的生活和生活方式。他從建築和立面、公共區域、小客房、高科技、藝術和人文等方面對未來酒店的趨勢,以及酒店業的未來進行了探討和展望。

全球的資訊

周:因全球化的影響,互聯網的普及,資訊傳播的速度非常快速,剛結束被譽為美國春NFL(美式橄欖球聯盟)超級碗(Super Bowl),開幕之夜Lady gaga 酷炫的演出馬上在各大社交網站上鋪天蓋地被洗版,而前陣子王菲時隔多年復出的演唱「幻樂一場」會除了現場高畫質直播,更用最熱門的VR技術讓你如臨現場的體驗。「科技」、「未來感」,這些字眼跟技術越來越在我們生活中出現,除了便利更帶來很多我們以往無法想像的體驗。

王菲「幻樂一場」VR 直播 / LadyGaga 與300 台無人機共舞

酒店消失? Airbnb 獨大?

季:9年前創立的Airbnb出來後,私募市場上的估值一飛衝天,超過了所有的酒店集團,而這些酒店集團都是經過好幾十年、甚至近百年的發展才有今天的,一時洛陽紙貴,私募基金爭相投資Airbnb,創業公司紛紛標榜自己是中國的Airbnb,媒體注意力傾瀉到Airbnb,酒店業者在驚慌之餘,在所有場合也言必提Airbnb。

周:Airbnb 出來後蔚為風潮,旅遊好像不去住個別人的家就無法體驗什麼叫「生活」,酒店集團也是從一開始的嗤之以鼻到後來的如臨大敵般,也想要較勁一般的推新產品,如凱悅近年推出了新品牌 Centric、卡爾森推出的Radisson RED 以及希爾頓的 Canopy,但我覺得影響最大的還是因智慧型手機以及手機App的普及跟風潮,Airbnb的共享方式打破原本的訂房體驗,可以讓你更快速的獲取更多的選擇,Uber滴滴解決的高峰時期困難的打車現象,「方便」才是數字化的世界裡面,大眾趨之若鶩的原因。

季:萬豪用他們的購併回答了這個問題,雅高用購併、投資和轉型回答了這個問題,華住也用自己的方式在回答這個問題。未來我們出差、旅行,都住在別人家的客廳里?住在閑置的民居里?住在別人家的度假屋裡?未來我們出差、旅行希望認識不同的人?希望結識不同的房東?未來我們出差、旅行,希望每一個夜晚都是一場嘗鮮和冒險?我們願意將自己裸露的身體託付給不確定的環境?

也許80、90、00後比較不一樣,尤其是他們年輕的時候,開放、大膽、陽光、容易建立信任;也許中國的民居會進化到一個較高的水平;也許互聯網能夠篩選出品質好的客房(客廳);也許預算少的人群會願意湊合在別人家的客廳里……但是,我堅信:未來依然需要品質穩定、安全可靠、專業的酒店!

Airbnb 主打提供無可複製的居住體驗

Centric 主打年輕社交牌

星級不再是酒店評斷標準

周:除卻「數字化」,酒店未來要提供怎樣的體驗?會不會繼續存在?值得我們深思。我認為酒店在未來十年還會繼續蓬勃發展,但轉型是他的必然性,這轉型並不是說業者需要提供更有主題或是話題性的產品,而是要更了解他的市場需要的是什麼?現在的酒店標準,是從歐美開始然後沿用星級來評斷,但這是否真的適合每個國家跟地域性以及文化?很顯然並不適用,日本將「旅館」的服務體驗拉上一個非常高的高度。京都有著300年傳統的「俵屋」(被列為日本「有形文化財」)只有18間房間,但77位酒店員工超過一比一的客人侍者比例。館內侍者們都是爺奶級的,經驗老到的他們不但比年輕人更體貼細心,更各個身懷絕技,憑一眼就知道客人的衣鞋尺碼;在客人享用晚飯時,已為客人鋪好被鋪;在浴槽調滿一缸最適合泡浴的熱水,供客人梳洗休息……種種貼心安排都令客人留下深刻印象。俵屋在服務上流露了傳統日本人的細膩心思,建築也無不體現出傳統日本特有的美學觸覺,這樣的酒店也不是星級可以被評比,但卻無一不體現其文化的內涵。

季:傳統星級酒店將會逐漸消亡、演變。這些星級酒店在空間、人力上造成極大浪費、低效。

傳統酒店集團的蛻變隨著星級酒店的消亡,不管回報、不管投資、不管效率的三不管管理合同方式將改變。

周:星級的評比方便提供消費者選擇,最大的是來自價格上面直觀的選擇評斷,最常被理解的就是「奢華酒店「,但卻無法直接提供更細分的受眾選擇,未來「旅行」會有更多樣貌出現,蜻蜓點水般的打卡行程、或是粗暴的購買團,只會越來越少,更多的是追求「體驗」的價值。就好比我去非洲,最有價值的體驗是住在一個樹屋裡面去觀察野生動物,去瑞士或是奧地利,我可能就想體驗一個頂級的spa行程,但是如果只是短期差旅,不管去哪裡,除了良好的基本住宿品質,我可能最關心的就是,是否有免費的WIFI、方便的地點及快速住退房……。這些越來越細分的需求,在設計上設計師需要更理解的是市場、是目標受眾,必須更敏銳的感知到生活、文化面的東西。消費者對「好」的設計標準只會越高,這「好」不是用奢華或是酷炫的設計來堆砌,而是這個「好」已經變成一種基本設計需求,除了「好看」,消費者更大評估的還要適合自己。

未來酒店的趨勢

季:我試圖從幾個方面進行探討和展望「未來酒店」:

建築和立面

過去高檔和豪華酒店的牛逼外立面不再是他們獨有的標籤,會在越來越多酒店應用,包括中檔酒店、經濟型酒店。就像我們在發達國家,從一個人的衣著很難判斷出他的身份、地位一樣。

公共區域

過去大部分酒店在空間上都極其誇張,尤以凱悅的超高挑空為典型。當首創者這麼做時,是創新,但是,當所有的酒店照搬和抄襲的時候,就是俗套,而這個俗套是以建造成本和空間上極大的浪費為代價。所以,通常酒店都有一個非常空曠氣派的大堂,配以豪華的水晶吊燈。在配套上也是求全不怕累。一個標準高星級酒店,往往有3-4個餐廳(早餐廳、全日餐廳、中餐廳、西餐廳等),會議室若干,大宴會廳,健身房,桑拿房,SPA,游泳池,美髮室,小賣部,酒吧,商務中心等。在材料上也是極盡鋪張之能事,大理石、水晶燈具、實木傢具等,怎麼貴怎麼來,什麼高檔買什麼,能用進口就不用當地的材料。總之,兩個字可以概括:浮誇。

未來的酒店公共區域同樣也是「高大尚」,但不同於原先的範式。首先,公共區域要充分,還是要用高的層高,奢侈的空間來演繹,比如東京的安縵,在地價如金的地段,生生挖出一個1000平米*9米的長方體出來,很震撼!大堂的接待功能退化,Check in counter盡量小,因為大部分工作都可以在移動端完成,比如選房、繳費等,前台最多是身份驗證和服務那些不習慣用移動端的客戶。當前台退化成「盲腸」的時候,社交、審美、休閑等功能走上前台。用酒吧、茶室、戶外休閑座椅等空間來構成社交功能,一起住店的朋友、不認識的住客鄰居,甚至自己一個人發獃,都可以在這樣的空間里完成。雕塑、綠化、設計傢具、創意軟裝將會在這些空間里扮演重要角色,使得整個公共區域漂亮、氣派、有格調,但不是昂貴材料的堆砌。將社交功能做到極致的是Mama Shelter,阿姆斯特丹的MGallery通過設計傢具將整個一樓的空間裝點得像豪宅的客廳,新加坡Oasia Hotel Downtown則引入了大量的綠化和草坪,感覺就是在空中的綠洲。Ace Hotel的大堂就像一個網吧,客人們密密麻麻地擠在一起上網、咖啡,認識不認識地都會打個招呼,像個大家庭的客廳。全季的大堂雖然空間不大,但是用雕塑、書櫃、迎客松營造出一點禪意、一點書香還有一些藝術的氛圍,溫馨但不誇張。

東京安縵在黃金地段用超高大堂來凸顯出自己禪意的優雅態度/ Mama Shelter 的的多功能時尚大堂

小客房

精緻方便但是空間不大的客房。公共區域大了,外立面氣派了,恰恰客房不需要也沒必要太大了。按照中國的傳統,卧室不能太大。我們在故宮看牛逼的乾隆帝的卧室也只是方寸之地。據說這樣聚氣,太大的卧室顯得空曠、冷清,尤其是一個人出差在外,回到一個空落落的房間,更感寂寞和凄涼。把這個做到極致的是Citizen M,房間只有15平米左右,床是2*2米的。如果要顯得豪華,倒反而要將淋浴間和衛生間做大,要將衣櫃、吧台(茶桌)做舒服了。小客房也可以充分利用空間,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裡,將空間切小,客房單價可以下來,好賣。但是,因為牛逼的外立面和公區彌補了不足,不顯得寒磣、憋屈。星級標準里的客房標準要求已經過時、落伍。

高科技

IT技術,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技術,使得酒店在高科技上的投入不僅容易,而且必須。每個人到了酒店,必須聯上Wi-Fi,才感覺跟這個世界還連接著,親人、朋友、同事好像在就近在咫尺了。半島的自動化系統確實令一些人讚譽有加,這個系統包括燈光、窗帘、空調、呼叫服務、網路、音響、視頻等整合在一個控制面板里。但是做得比較好的還是Citizen M,用一個MoodPad,控制所有的系統,下次入住連鎖內的其它酒店,你的偏好都預存在系統里,很方便、體貼。

Citizen M 模組化房間與房間控制MoodPad 面板

藝術和人文

在物質缺乏的年代,人們追求嚮往的是紙迷金醉式的物質體驗,名牌、黃金珠寶、富麗堂皇;而今天,人們更多地向內追求。昂貴的材料、鋪張的空間已經不能彰顯當代的審美和生活方式,反而是精神層面的文化和藝術更能夠體現一個酒店的審美和格調。

其實,不管是建築外立面還是室內設計,都是藝術的範疇,都屬於應用藝術。一個好的酒店設計,本身就是一件藝術作品。藝術是一個時代、一個地區思潮的綜合和抽象,是比較高級的意識形態。跟酒店結合,可以很好地演繹、體現酒店的審美情調和價值取向。對於藝術不能做成簡單的堆砌——也就是所謂的藝術酒店,那是本末倒置了,酒店的主體還是住宿,不是美術館。藝術作品應該非常和諧、自然地融合在酒店裡,不張揚、不搶風頭,客人在前,藝術在後。

人文的事項比較抽象,最重要的是整個布局設計里的人文關懷,而不僅僅是冰冷規範的流程和條規。比如有些酒店前台改成像咖啡店、茶室一樣的布局和氛圍,就充分體現了設計者對客人的人文精神。星巴克咖啡店的設計,就充分體現了他們主張的人文精神。

周:因為多元、因為開放、千禧一代在近幾年已經成為大家所努力討好的消費族群,要我說全球化在他們身上看到是最明顯的反映,因為社交媒體的興起,大家樂於分享,樂於共享,而智慧型手機讓大家已經不再滿足單一,而是希望可以同時間更多工的完成各種事情,其實便利店崛起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all in one」變成是一種大家所追求的。但回到我前面所說的「地域性」、「文化性」,如果說全球化是讓大眾都往同一個趨勢前進「標準化」,地域、文化性就是造成細分「差異性」最大的因素。

因此在未來酒店設計上我會從 「全球標準化」與「在地差異化」兩點來探討;

「全球標準化」有幾的點我們必須要關註:潮流、科技、環保。

「在地差異化」有幾的點我們必須要關註:地域、文化、資源。

Instagram、mobike 、wework 分享共享概念

全球標準化—潮流

時代的改變,酒店設計必須在功能上符合大多現代人的生活需求,所謂的潮流並不是時尚,而是一種與大眾與時具進的功能變革。如同我們熟悉的無印良品(Muji)跟優衣庫(Uniqlo),一個用速白簡約的設計來告訴你功能、好用是重點;一個則不斷開發機能性面料,以穿著的舒適為賣點 ,但兩者並非就不兼具美觀,而是提供更多搭配的可能性。多功能的大堂,不再只有接待功能,更多是包含了咖啡廳、酒吧、更有活力的社交場所,佔據酒店的面積比例會擴大,當喝咖啡這件事已經成為全球化的現象了,所以我們能說他不重要嗎?

Ovolo Hotel 澳洲

全球標準化—科技

科技帶給大家更多的方便性,酒店否可以有更多智能的設備,給消費者便利,讓業主方可以更利於管理,這是我所謂的科技,而不是說是否要全機器人化的經營。(當然這也可能是另一種體驗,但並非大眾),如季先生提到Citizen M的自助check in、模組化的房間、整體合一的MoodPad控制面板。app 辦入住手續、推送優惠券和折扣、移動支付……這些只會越來越普遍。

全球標準化—環保

我們居住的地球只有一個,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事實,好的設計要更多考慮與環境的保護,酒店設計上是否可以永續,材料的選擇是否可以更減少環境傷害,並非不斷的替換改造,這是酒店設計必須面對以及重視的責任。

新加坡 Oasia Hotel Downtown 的環保建築/ 倫敦The Athenaeum Hotel 的植物立面牆

在地差異化—地域

酒店的地點所影響的目標客群會更精確,在城市之中我們要提供的是度假體驗?還是商務便利?在景點裡面我要創造的是怎樣的酒店體驗?地點影響著要吸引怎樣的人、我要提供怎樣的產品這特質,W Hotel很明顯在地域上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W Hotel 廣州,W Hotel 峇里島

在地差異化—文化

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文化的基礎來自於人的生活習慣,在東方喝茶是生活習慣也是文化,但喝茶這件事即便在東方,在中國、日本、韓國就有不同的喝茶方式,在英國午茶文化又來自於貴族與工人的差別,日本的入浴文化則普及到從便宜的膠囊酒店到高級的旅館都可以享受,文化不僅僅是風格、將文化放進酒店更可以表達出酒店的個性、強調我來自哪裡?我是誰?我可以提供怎樣不同的體驗。

東京安縵充滿日式禪意的房間並配備泡湯體驗

日本高級旅館的溫泉湯&膠囊酒店的大浴池

在地差異化—資源

酒店是否也可以成為在當地的一個中心,提供與地區性較緊密連結的一個點,是否可以為地區帶來更多的消費力,或是其他正面意義。目前最常看到的便是成為大型商業地產配套的一部份,成為當地社區交流的中心(健身、SPA),或又是精神面上的如同Ace Hotel與當地藝術家合作,不定期舉辦各式活動,未來酒店應該要更緊密與當地資源合作,成為區域生活型態的一分子。

安達仕酒店於東京虎之門開發項目配套酒店

季:過去的酒店,在最基本的點上,提供了標準可靠的住宿產品;在高階位上,代表了一種奢華的生活方式;未來的酒店依然如此,所有類型酒店都要滿足「旅人途中的可靠休憩站」這個最基本條件,在高階位上,要體現最先進生活方式。

我的結論是未來酒店應該是:既有家一樣的可靠和踏實,又有家裡無法體驗的生活和生活方式。

未來酒店集團和星級酒店

季:就如同我之前說的傳統星級酒店將會逐漸消亡、演變,IT技術投入不再是OTA的秘訣,也是優秀酒店集團的必須之選;正像萬豪購併喜達屋一樣,酒店集團要追求更大規模,以拿回(平衡)OTA的渠道控制權。通常我們認為一萬家酒店,100萬間客房將會是一個可以自洽的自循環系統規模。OTA將會成為一個強勢的銷售品牌和平台,從酒店管理公司那裡蠶食/瓜分利潤和話語權;不思進取,坐吃老本的酒店管理集團將會喪失在客戶忠誠計劃、預訂渠道、定價權等傳統優勢。

OTA (Online Travel Agent 在線旅遊平台)

因此,未來能夠存續的酒店集團官渠的建立非常重要!在便利性、庫存控制、深度服務、價格優勢、預訂即時確認、支付等方面建立起足夠的差異化優勢。否則,喪失的不僅是經濟利益,而是對於酒店的掌控能力,酒店品牌依然會發揮大的作用,同一個品牌,迭代更新周期變短;新品牌,尤其是生活方式的品牌將會更多地湧現,消費者選擇將會更加多元,出現更多小眾細分品牌。

周:當「有限成本」是業主最大的考量,而「有限預算」的品質的提升則是消費者的最大的期待,設計師在回應這樣的限制時,需要更緊密了解酒店的運營。當面向的族群越大,設計師必須更往後退,對於「使用者」在住宿的體驗、功能的配置、運營的考量、是否可以永續,遠比凸顯「設計」這件事來的重要。我們在設計全季酒店時,「標準化」是我們的目標,可大量複製並且保持質量的穩定度是基本訴求,但「差異化」是我們在設計上的創造出來的體驗價值。我們很榮幸一起完成了3 次產品迭代,除了繼續依循「五德思想─溫、良、恭、簡(儉)、讓」酒店設計的中心思想外,用減法強調了空間的靜謐,用加法提升了空間「五感」的住宿體驗。

酒店業未來

季:Airbnb其實就是非標住宿的平台,因為成本低、潛在庫存巨大,而想像空間大,深得投資者的喜歡。他將會高舉共享經濟的大旗,乘風拉高估值,佔領資本高地。在收割完非標市場後,藉助巨大流量,涉足標準酒店市場也是必然。甚至上市後收購傳統酒店集團,涉足個人金融、保險、航空等,全方位開展業務,甚至跨界......。其實OTA也是借互聯網的浪潮,拿到風險投資,一點點做大的,我自己就親身經歷其中的。酒店業未來將會是優秀酒店集團、大型OTA、大型非標住宿三分天下,目前的世界前十酒店集團大概會剩下一半。

周:「設計design」就是一種有目的的創作行為,並且過程是建構在大量的情報與分析之下進行,設計是因為人的需求產生,因此人的行為模式、人的習慣,才會有設計的結果。在酒店上的設計更是,一切並非憑空想像,我認為如果設計師只用虛空的條件去創造完成,去炫技,設計出來的酒店最終要面臨的就是「人」為主的市場考驗,不管業主或是設計師如沒有意識到需要呼應「人」與「市場」,而只是一味任性的強制給予自己的想像,這樣的酒店就只是曇花一現,最終只會面臨淘汰而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


推薦閱讀:

動量概念?趨勢平衡點交易系統(2009-05-22 14:44:04)
現代遠程教育發展趨勢探討
《趨勢王者》QSDD的第二種用法
【趨勢】快餐遇到慢生活! 洋快餐如何做好「慢消費」?

TAG:未來 | 酒店 | 傳統 | 趨勢 | 演變 | 季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