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講糖李乃適:糖尿病用藥的常見誤區
近年糖尿病藥物層出不窮,而患者身體情況千差萬別,給基層醫生用藥帶來了相當困惑,本篇介紹糖尿病用藥的常見誤區及用藥原則。
2型糖尿病發生髮展機制
2型糖尿病由兩個部分組成:1、胰島素分泌缺陷;2、胰島素生物作用障礙;具體如下圖所示:
圖1:2型糖尿病的發生機制
圖2:胰島素分泌模式圖
圖3:正常人餐食胰島素分泌
糖尿病的治療
糖尿病的治療主要依靠正常胰島素的生理分泌模式進行。臨床上可分為胰島素治療和藥物治療兩大方面:胰島素治療也即補充治療,即「缺什麼,補什麼」,具體補法較為複雜,但總體是依據胰島素的分泌模式進行;而口服藥物治療主要是針對胰島素缺乏和胰島素抵抗兩方面。
各類藥物作用機制及其副作用
促胰島素分泌類藥物
磺脲類:優降糖、美吡達、亞莫利等;
非磺脲類: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
圖5:生理狀態下胰島素的作用機製圖
圖6:磺脲類藥物作用機製圖
如圖5所示,正常情況下,糖類進入胰島細胞後,經過一系列複雜的反應造成K離子通道關閉,Ca離子通道開放,從而儲存胰島素得到釋放。如圖6所示,磺脲類即作用細胞膜上的磺脲類受體,造成K離子通道關閉,Ca離子通道開放,從而加強胰島素的釋放。
磺脲類藥物的副作用及禁忌症:
1.低血糖:優降糖作為長效降糖葯,體內血葯濃度較高,使用過量造成的低血糖一般不易恢復,需住院靜滴2-5天;
2.體重增加:由於經常性低血糖易造成防禦性的進食增加從而導致體重增加;
3.消化道、肝腎功能、過敏及骨髓抑制等。
非磺脲類藥物與磺脲類藥物的作用區別:
1.作用位點不同:作用位點更加靠近細胞膜,所以胰島素分泌也較磺脲類藥物快;
2.更加模擬生理胰島素分泌模式:可以使糖尿病患者餐食胰島素第一相相對恢復;
3.安全性更高:低血糖發生率低,對肝腎功能損傷較小。
雙胍類藥物
雙胍類藥物的作用機制:
1.減少肝臟葡萄糖異生及葡萄糖的輸出;
2.促進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促進肌肉組織的無氧酵解;
3.減少腸道葡萄糖的吸收;
4.改善血脂情況:降低TG、LDL-C、血CHO等。
雙胍類藥物副作用:
1.消化道反應,最為常見:如噁心,嘔吐、腹瀉、腹脹、厭食等;
2.乳酸酸中毒,最為重要:一般發生在腎功能有損害的患者中,發生率極低,為0.03‰,但排除有禁忌症的病人時,其發生率為0。注意:腎功能減退及老年病患者應謹慎運用。
噻唑烷二酮類藥物
噻唑烷二酮類藥物作用機制:
作用於PPARγ受體,促進葡萄糖轉運酶的數量和葡萄糖運載速度增加,從而達到降糖效果,同時促進產生炎症因子,一定程度上對胰島素抵抗有一定效果,從而改善血糖狀況。
噻唑烷二酮類藥物的副作用:
1.與磺脲類藥物及胰島素合用可導致低血糖發生;
2.部分患者體重增加;
3.可加重全身水腫情況;
4.引起貧血及紅細胞減少等。
糖苷酶抑製劑
圖7:葡萄糖在腸道的吸收圖
正常情況下,在十二指腸和空腸時葡萄糖吸收較快,在空腸達到高峰,在迴腸時基本吸收完全。加用阿卡波糖後,抑制了葡萄糖吸收酶活性,所以在十二指腸和空腸吸收較慢,從而改善腸道情況。
糖苷酶抑製劑的副作用及禁忌症:
1.對此葯過敏患者;
2.腸道疾病:炎症、潰瘍、疝氣、消化不良等;
3.腎功能減退,血Cr>2.0mg/dl;3)肝硬化;
4.糖尿病伴急性併發症、感染、創傷、手術等;
5.妊娠、哺乳;
6.合用助消化、制酸、膽鹽等可削弱α-葡萄糖苷酶抑製劑效果。
GLP-1新葯
GLP-1類藥物作用機制:
如上圖8所示,GLP-1為腸道L細胞產生激素,既可以作用於大腦,促進大腦的飽腹感,又可以抑制胃腸空,還可以促進葡萄糖依賴型胰島素分泌、抑制升血糖激素的分泌等,但其半衰期較短。
常見GLP-1新葯:
1.長效GLP-1受體激動劑:如艾塞納肽、利那魯肽等;
2.DPP-Ⅳ抑製劑。
常見誤區:
1.吃了葯我就可以隨便吃了。若口服降糖藥方案好,吸收的營養會轉化為脂肪,導致肥胖,否則血糖控制差,降糖效果不好。
2.胰島素會上癮。胰島素只是一種治療方案,胰島素用量越來越大是因為飲食控制不佳。
3.阿卡波糖沒有副作用,隨便用。
阿卡波糖有相關禁忌症:①對此葯過敏患者;②腸道疾病:炎症、潰瘍、疝氣、消化不良等;③腎功能減退,血Cr>2.0mg/dl;④肝硬化;⑤糖尿病伴急性併發症、感染、創傷、手術等;⑥妊娠、哺乳;⑦合用助消化、制酸、膽鹽等可削弱α-葡萄糖苷酶抑製劑效果。
4.二甲雙胍傷腎。①真正「傷腎」的是高血糖;②二甲雙胍經腎臟代謝,腎衰患者不可用;③該說法源於售賣假藥。
5.新葯就是好。①糖尿病的異質性很強;②對新葯的認識不夠完善6)給我用最好的葯。①糖尿病的異質性很強;②個體情況不同,不存普適的「最好葯」。
推薦閱讀:
※? 生活百科 > 這樣用藥,是錯的!
※哺乳期安全用藥全攻略!什麼葯能吃什麼葯不能吃一目了然
※用中藥代茶飲怎麼喝算濫用藥物?
※癌症鎮痛用藥八大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