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秦嶺古鎮,媲美江南,保存久遠的記憶——小橋,流水,人家!
古鎮,並不是江南的專屬,也並非雲南的私藏,有的已經廣為人知,而有的,卻默默散落在中國的大地上,比如,一個叫秦嶺的地方……
說起秦嶺的古鎮,總忘不了那些小橋、流水、人家的畫面。那些小城的水鄉美景,在門前流淌過的溪流上,在雨霧蒙蒙的巷口,在水花輕濺起的青石板路上,在樓台殿堂的殘垣上……
秦嶺深藏諸多古鎮,這裡煙雨朦朧,這裡青山碧水,這裡花紅柳綠,這裡不是江南,卻勝似江南。
秦嶺古鎮與其他地方古鎮不同的是,秦嶺作為中國南北分界線,山脈南北的氣候、自然,乃至人文截然不同,散布其中的古鎮為我們集中表達了中國南北方的迥異,北曠南秀都能在秦嶺古鎮中尋找得來。
秦嶺的古鎮兼具了其它地方的精巧和怦然心動的同時,為我們訴說了更加久遠,更加靈動的滄桑故事。如果要做個比喻,秦嶺古鎮就是一個飽讀詩書的深山隱士,鶴髮童顏,談古論今。
秦嶺的古鎮大致可分為三種:
1、皇家修養之地,像湯峪古鎮,這裡自古就是皇家泡溫泉養生的地方。這些小鎮多有帝王氣息,漫步其中,不難感悟到古之帝王的雄壯氣魄。2、古驛站、古碼頭,像龍駒寨,是通往長安的一個重要碼頭,屬於交通要道,這裡自古商賈雲集,好不繁盛。3、軍事要衝、戰略要地,像華陽古鎮,在古代軍事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秦嶺深處有人家。那些人家連成一片變成了一個個小鎮。那一處處靈動的小鎮向世人表述著秦嶺,乃至中華民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博大胸襟。它們沉吟著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興衰的滄桑變化,勾勒了華夏族核心文化的輪廓,聯動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脈搏。
今天,發仔為你呈現,深藏秦嶺的十大古鎮,看看這陝南地界的「江南」美……
1、西鄉駱家壩古鎮——青山綠野水墨人家
駱家壩又稱驚軍壩,在漢代就有了駐軍,國遇夜驚軍隊而得名,是自古入川的重要集鎮,後國商賈在此倒換騾馬而更名駱鎮。
沿河而建的駱家壩古鎮,始建於明末清初,是自陝入川的重要集鎮,在鐵索橋頭通過一個商店建築形成景觀的收口。
兩坡房、四合小院、深的天井,以木架作為主骨架之一,現有保存完好的古街道,非常具有陝南及巴山發居特色,老街蜿彎曲型的穿斗式的結構。
戶與戶之間以風火牆相隔,門頭及窗雕刻精美,整體建築科學合理,布局獨具,山水橋樹,相映成趣,充分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從河的對面眺望,古鎮的綿延的瓦屋面掩映在樹叢中,卵石砌築的河堤形成三個不同的等高面,使得河邊的景觀變得生動而豐富,屋面上銀白色的電視接收器又在增添著古鎮的現代生活,牛兒在一邊吃草,這就是古鎮最常見的景色。
交通(西安出發):
從西安坐火車去西鄉,K878/K879 15:58 - 22:40 6小時42分。
2、寧強青木川——茶馬重鎮,一腳踏三省的勝景
青木川隸屬陝西省漢中地區寧強縣,位於陝西西南角,陝、甘、川三省交界處,因川道中有一棵古青木樹而得名,因魏輔堂和古建築而名聲大振。重巒疊嶂、山高路險、清溪碧灣、飛流濺珠。
青木川遠離縣城,地處僻遠。雖為要塞,卻一直處於閉鎖狀態。有幾條逶迤石徑連通鄰省鄰縣,供山民來往交通。青木古鎮,聞名遐邇。
逢三趁墟,山民結伴,來來往往,背扛肩擔,荷貨互市,互通有無。雖白駒過隙、日月如梭,世界的面貌日新月異,青木川中先秦遺風尚存,青山風貌依舊。
青木川山清水秀,自然生態秀美,民風古樸。一條「回龍場」古街從南向北把小鎮拉得悠長,兩邊的明清民居錯落有致地連綴在一起:四合院式的、船型的,中西合璧式的……
古街中段,一座蓋頂華麗的「飛鳳橋」橫跨金溪河兩岸。整條古街呈現出「平盤端凳,雕窗扇門,院落集中,四水倒淌」的格局。現在還留存的幾處中西結合的老式豪宅,裡面有迴廊、天井,寬大舒展,現在仍然住著多戶人家。
交通(從西安出發):乘火車可選擇開往四川方面的多列火車,到陽平關站下車,車程約10小時,票價為65元;然後轉乘陽平關到青木川的長途汽車,票價12元,車程3小時。如果包7座麵包車前往,車費120元。
自駕車建議走西寶高速公路,具體路線為西安---眉縣)---太白---南河---馬道---石門---漢中東---寧強---七里壩---陽平關---燕子砭---廣坪---青木川,全程550公里。
3、周至老縣城——陝西最美麗的鄉村
老縣城建於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位於秦嶺南坡胥水河中游的山谷之中,群山環抱,海拔1700米,已闢為保護區。縣城內地方也不大,但是城區里很乾凈,空氣也很清新。
道路兩邊的民房基本上都是土胚房,還保持著一些過去的風貌,原文廟及城隍廟仍有碑刻殘垣尚存。有文廟等建築基址以及清朝時遺留下來的賭場客棧等等,更有清代的石碑、石刻二百多件。
當地盛產漢白玉,在離縣衙遺址不遠的地方就有一座白雲塔,塔分四層,六面都雕有不同佛像,其整體都是由上等漢白玉砌雕而成。
陝西周至老縣城自然保護區位於秦嶺南麓,這裡不但風水好,風景美,而且老縣城的民風也非常淳樸。
村中家家戶戶之間都非常熟悉,頗有「日不閉戶,路不拾遺」之古風。
地址:西安西南部的周至縣境內,距離西安300餘公里
交通:由西安水司汽車站搭乘西安——周至、馬召、啞柏、眉縣等車均可,票價為5—8元,行車約2小時即可抵達周至縣汽車站。
周至汽車站出門,有「周至——後畛子鄉」的班車。但一般是1趟/天,在早上9點左右。如果人多的話就包車,周至汽車站門前有很多。
4、柞水鳳凰古鎮——尋找遺失的舊時光
柞水縣的鳳凰古鎮座落在秦嶺深處柞水縣東南部45公里的社川河畔,是一個經歷了宋、遼、金、元、明、清等朝代的老鎮。根據當地史料記載,鳳凰鎮在唐代就開始有集市,而在清順治年初,河南、湖北、四川等地的商人看中了此處水運交通便利的優勢,便紛紛來到鳳凰鎮經商並安居下來。
在清末民初,各類商埠字型大小、店鋪錢莊遍布街巷,市井繁榮。鳳凰鎮逐漸成為秦嶺以南連接長江水系和黃河水系的重要商貿集鎮,有柞水「小上海」之稱。
當地的居民介紹,因為古鎮的建築格局是按照一隻飛騰的鳳凰建造的,每當夜晚燈火燃起的時候,站在鎮東面山上俯瞰,網狀般的街道便可勾畫出一隻展翅的火鳳凰,左翅亮痕,便是「S」型老街的中央街道。可惜沒有過夜,那美麗的傳說不能親眼看見了。在老街上人來人往,鎮上的居民經商採購,遊客東瞧西看,熱鬧非凡。店鋪把貨都擺在街上,日用百貨,土雜特產琳琅滿目。鐵匠鋪這一古老的行業也依然保留著。
交通:在柞水乘坐發往商州的長途車,車票8員,約一個小時後達到鳳凰鎮。反之,從商州過來,車票19元。
5、商洛漫川古鎮——被遺忘的千年古鎮
漫川古鎮位於商洛市山陽縣城東約40餘公里處,昔日秦楚之界,今陝鄂之邊,漫川關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秦楚分界碑今還尚在
南宋時,這裡是宋金雙方反覆爭奪的迂迴戰場。歷朝歷代風雨變遷,至清為里,民國為鎮。漫川街道長而狹窄,均用石條石塊石子鋪成。
兩旁民宅,多以木板為牆,房屋小巧玲瓏,上有一層閣樓,繪畫山牆,翹龍鳳角,明鏡懸頂,古色古香。街道日日有集,商鋪頗多。民風頗具秦風楚韻,口音接近湖北。
明清兩代,這裡水運發達,由湖北沿水運北上的物資在這裡集散,再通過陸路繼續北上,當時興建的船幫會館、湖北會館、武昌會館、騾幫會館,武聖宮等建築物今被列為保護文物。
交通:從商洛市乘車到山陽,10元,再從山陽乘車到漫川關,16元。
6、洋縣華陽古鎮——穿越歷史的滄桑與厚重
在秦嶺南麓大山深處,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古樸小鎮,那裡依山傍水,人們生活悠然,今天我帶您去那裡感受一下走過千年風霜的華陽古鎮。
華陽古鎮位於洋縣城北77公里處,短短五、六百米的街道上住著一百多戶人家,古鎮上現存的房子大多建於明清時期,門前小巷深幽,屋後古樹老藤。
華陽古鎮始於秦晉,是歷史上有名的古道驛站(儻駱古道),古軍事要衝,古經濟政治重鎮。古鎮內明清建築保存較為完好,古華陽縣縣城牆殘垣輪廓尚在,宋元時期的華陽鎮古塔和古戲樓風格獨特。
文武官員衙門,客棧,當鋪,酒樓,茶樓等鋪板門一條街600多米300餘間為主體的明清建築群至今保存完好。是深山中罕見的明清時期古鎮風貌。
儻駱古官道上一座繁華的重鎮,興盛的時候,當地的人口有上萬人,兩天一小集,三天一大集,每逢集日,秦腔戲班就會在戲樓上演出,場面非常熱鬧。
如今,歷經了千年的風雨後的華陽古鎮,棧道遺址猶存,老街風情仍在,與展翅飛舞在田間的朱?,悠悠繞鎮而過的酉水河,形成一幅世外桃源的悠然畫卷。
交通:長青華陽---漢中 185公里 (每半小時一班,票價18元/人);長青華陽---洋縣 37公里 78公里 (每一小時一班票價14元/人)長青華陽--洋縣(14元/人) 最早早上6;00--------下午4;30 6個班次 洋縣-----西安(63元/人)發車時間 7;00 8;00 9;00 10;00 14;00。
7、石泉後柳古鎮——夢裡醒來聽流水
後柳古鎮,位於石泉縣南23公里的漢江沿岸,東與池河接壤,南與喜河交界。後柳鎮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歷史上這裡曾是連接陝南和川北的重要商埠。
憑藉漢江水運的便利,陝南的茶葉、生漆、木耳等山貨土產從這裡銷往各地,來自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客商紛紛在此建鋪中轉貨物,這曾是一個商賈雲集、熙來攘往的繁盛小鎮。
看小鎮的臨江處,是小鎮古建築的集中區。最東角處,有幾間土牆青瓦民居,土舊的程度少說也有百年之久了。其間有一棵大樹從房屋中間昂然而起,直出屋頂,傘蓋全房,被人稱為「屋包樹」。
屋包樹的旁邊便是一條曲折石階小徑,彎彎折折向上,形成一條小街。小街旁邊,有一火神廟,至今保存。
還有一家王氏,上個世紀家中出了一名抗日名將王范堂,在台兒庄戰役中以敢死隊長的身份帶領敢死隊殺入日寇群,大獲全勝,美名遠播,至今王范堂的英雄大名還留存在台兒庄戰役紀念館內。
交通:在城南客運站乘車:西安——石泉8點坐車,約中午11.40到縣城(現在每日5班車,8點—5點,間隔1小時左右一趟)
自駕車:由繞城高速上,在寧陝收費站下高速,大約1小時40分,再經310國道1小時到石泉。
8、石泉熨斗古鎮——川楚商道上的重要集鎮
熨斗鎮位於石泉縣城漢江以南50公里,與漢陰縣、西鄉縣、鎮巴縣相鄰,被譽為「雞鳴四縣之地」,古時為川楚商道上的重要集鎮。
熨斗古鎮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是從安康入漢中和由陝入川的重要商貿貨棧之一。古鎮上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築風貌古街區、古戲樓、關帝廟等,是陝南民風、民俗和羌族民居建築的代表之一。
富有西北地區獨有的陝南水鄉吊腳樓,一派古色古香,典雅別緻;在古鎮遊覽,可欣賞古建築,觀賞特色歌舞表演,品嘗和欣賞陝南水鄉的飲食、酒釀、茶道、茶藝、以及參觀婚禮、龍舟賽、搶鴨子、摸鯉魚等地方遊戲表演。
古鎮上集市繁榮,民風淳樸,令人回味無窮。當地有個構家壩,有水田百餘畝,其地形酷似燙衣服的熨斗,故以此得名熨斗鎮。
熨斗鎮是石泉縣歷史上有名的古鎮之一,四十分鐘就可抵達西鄉縣的高川,大半天便可出陝入川。明清時期每逢集日,熨斗街上川陝客商雲集,商貿興隆,古戲樓上演的漢劇韻味悠長。
因位於漢江邊,交通便利,市場繁榮,早在西魏廢帝元年(公元552年),就在此設立魏寧縣,古有「小漢口」之稱。早年,川陝的客商趕著馬幫將貨物通過熨斗鎮運到喜河碼頭,再裝船走水路運抵漢口,同時馬幫又將從船上卸下的貨物運回四川以及漢中的西鄉,鎮巴,洋縣等地。
交通(自駕):西安——西漢高速(2.50小時,約170公里)——石泉出口(大河壩收費站)——約10分鐘路程後至兩河鎮,上210國道——前往石泉縣(38公里)——前往燕翔洞(行程約1小時)
9、安康流水古鎮——流淌千年的山水畫卷
從安康瀛湖的火石岩碼頭乘船沿蜿蜒曲折的瀛湖上行兩小時左右,瀛湖兩岸秀美的湖光山色所陶醉,眼睛應接不暇。
視覺略感疲勞的時候,煙波浩淼的湖面上,一座座雕樑畫棟,飛檐吊角,青磚黛瓦馬頭牆的古建築群,若隱若現,似海市蜃樓般地浮現在你眼前,使你頓然耳目一新,宛如步入人間仙境,這便是瀛湖上的重鎮——流水古鎮。
說流水鎮是古鎮,是因為古鎮歷史悠久,據《縣誌》記載古鎮東南陳家壩,早在秦漢時期,就有先民在這裡繁衍生息,後因漢江洪水經常泛濫,才逐漸廢止。
明清之際,由於漢江航運的發展,古鎮成了入川下漢口的重要碼頭,又加之本地盛產漆、麻、耳、棓、生絲、茶葉等農產品,古鎮又成了重要農產品集散地,一時間商賈雲集。
許多人逐漸喜歡上這山這水,樂不思蜀,在這裡定居下來,人多了,古鎮便成了規模,人們就以街中心的幾棵柳樹命名為「柳樹鎮」。後來,也許人們更鐘情於這裡的青山綠水,於是在口口相傳出現了錯訛,便把這裡叫做流水鎮。這便是流水鎮的由來。
交通:從安康火車站乘坐安康至達州的火車在新莊子下車,然後再坐船就可以到達目的地流水店了。
10、旬陽蜀河古鎮——踏著漢江水路追尋歷史足跡
蜀河古鎮地處漢水之濱,依山傍水,與316國道相鄰,距旬陽縣城56km,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集鎮。古往今來,蜀河鎮都因經濟發達、水路繁榮,是漢水流域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由於蜀河口地處水陸交通要道,水路船隻上通安康、漢中,下達老河口、漢口,旱路有通往西安的騾馬大道,尤以水路運輸最為發達,一直是漢江上游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之一。
經由明清兩代的長期發展,商鋪由幾家發展到民國32年的69家,被稱為當時旬陽的「錢窩」。蜀河古鎮人文歷史悠久,名勝古迹各異。最具代表性的有楊泗廟、黃州館、清真寺。
位於漢江邊懸崖上的楊泗廟,因其內供船工始祖楊泗爺,取名楊泗廟。其建築風格典雅大氣,錯落有致,結構合理,具有鮮明的南方建築風格。
黃州館是漢江上游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商人會館。位於蜀河古鎮下街後坡,坐西向東,依坡而築。結構為磚木結構,整個建築以中軸線為基準,左右對稱,層次分明,與我國傳統的宮殿式建築格局相符,具有濃厚的南方建築特色。
這裡經濟繁榮,南北文化交融,從集鎮內現有的部分歷史小地名如八家巷、乾益巷、永安巷、興文橋、六合坊和沈家樓等和清真寺、黃州館、楊泗廟、三義廟、江西館、湖南館和武昌館等都給古鎮留下繁榮文明印記,是古鎮文化積澱的歷史見證。
交通:乘坐神木——安康4770次,票價27元,早上6:48分從西安出發,大約經過3小時40分鐘,上午10:30分左右到達旬陽北車站。
出站後往縣城可坐長途車,但是比較難等。門口也停有許多小麵包,往縣城去每人3元。如果想直接去蜀河也可以,小麵包每人15元。
旬北車站買火車票比較難買,定點,人還很多,可到縣城的工商銀行預售窗口買回程的票。
本文出自成都出發微信公眾號,關注此微信號,成都周邊及國內外攻略、美食、資訊一網打盡!轉載請標註出處。特別鳴謝,部分來源:靜儉閣、西部網旅遊頻道
微信昵稱:成都出發 微信號: chengducf (長按可複製)
推薦閱讀:
※黃寺舍粥留下的記憶--張 楠
※記憶里的曾經
※如何理解和記憶風水的這些術語?二:天門地戶、入首、案朝……
※2008 雅園記憶(對聯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