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和碩特部的起源與演變
2016-08-08和碩縣人民政府網 部落可汗
來源:和碩特-歷史-和碩縣委員會宣傳部
護教法王—顧實汗
17世紀30年代和碩特部落的部分民眾
和碩特是衛拉特蒙古的重要一支,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胞弟哈布圖.哈撒爾(哈撒爾)的後裔,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光榮的傳統。和碩特人民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同全國各族人民一道團結奮鬥,用鮮血和生命保衛祖國邊疆、維護統一、反對分裂、開發建設家園,在中華民族歷史上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的壯麗史詩。在每一個歷史時期,和碩特部的英雄兒女們都表現了無私奉獻和大無畏的愛國主義精神。對明清之際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奠定打下了基礎,乃至近代和碩特人游牧於青藏高原、甘肅肅北、新疆博斯騰湖地區,內蒙古阿拉善盟,在俄羅斯和今天的蒙古國也有和碩特的繁衍生息。和碩特人前赴後繼,艱苦創業,開發新疆,在我們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和碩特部落的歷史是一部愛國、團結、奮鬥、發展、改革、創新的歷史,我們在這裡展現和碩特歷史文化及發展成就,對於大力弘揚先進的民族歷史文化,增進民族團結,教育子孫後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五十多年來和碩縣的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此我們謹邀各族各界人士前來新疆和碩縣這一方熱土,共話四化建設大業,共創一片新天地。
和碩特蒙古的祖先在蒙古高原北部及貝加爾湖西南、我國北方額爾古納河下游和海拉爾河下游呼倫貝爾及科爾沁草原等廣大的森林地帶,同蒙古部落一起游牧生活。據我們考究和碩特部落起碼有兩千年的歷史,其歷史大概可劃分為如下四個時期,即:1.起源與演變(公元5-15世紀初)。2.西遷加入衛拉特蒙古和強大盛興(15世紀初-17世紀初30年代)。3.大遷移與分布各地區(17世紀30年代中葉-1949年)。4.翻身解放與大發展(1949-至今)。現在,和碩特蒙古主要分布於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甘肅、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地區及蒙古西部科布多省,俄羅斯聯邦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伏爾加河流域)等地區。
和碩特蒙古西遷加入衛拉特聯盟
公元15世紀初,和碩特蒙古西遷進入新疆,加入衛拉特蒙古聯盟,一直到公元17世紀中葉游牧在烏魯木齊一帶。和碩特加入衛拉特,是衛拉特史上的一件大事,其影響是十分深遠的。和碩特貴族取代綽羅斯氏的統治地位,始稱「衛拉特汗」,和碩特部已勢冠四衛拉特部。由於和碩特部為成吉思汗的直系血統,在四部中地位最高。自從它的創建人博貝買爾孜到鄂車爾圖汗,前後經四代約100多年,博爾濟吉特氏貴族和碩特首領一直擔任「丘爾干」的「達爾加」(即盟主),統處四大部落事務。無論是政治史、文化史、軍事史,尤其是青藏高原統一於祖國大家庭的歷史,如果沒有和碩特蒙古族,那都將失去它應有的光輝。當時,和碩特部落的游牧地推進到北自額爾齊斯河中亞古斯河、巴爾咯什湖東岸,南到塔拉斯、楚河一帶,東部則與哈密為鄰。
和碩特部的大遷移
由於歷史原因,17世紀30年代和碩特部落的部分民眾東遷進入青海,部分民眾西遷進入伏爾加河流域。
歷史事件
在和碩特蒙古歷史上,前後發生過好幾次歷史事件,在這裡只選用了如下兩個重大的歷史事件。
和碩特蒙古進入青藏高原
17世紀30年代和碩特部落首領顧實汗率領衛拉特聯軍,由今新疆地區攻取青海,繼而統一青海高原,建立了和碩特汗廷,汗庭統治青藏高原長達80餘年,時間上與清崇德、順治、康熙三朝(1636-1722年)大體相當,由於和碩特汗廷的建立,青海至今成為衛拉特蒙古聚居區之一,對蒙藏社會政治、軍事、宗教文化諸方面都有重要影響,這是衛拉特歷史上重要的一頁。
和碩特蒙古勢力從進入青海到最後在西藏的結束,經歷了顧實汗、達延額齊爾汗、達賴汗、拉藏汗四代人的經營。和碩特蒙古進入青海,統治青藏高原,這在青藏地區的歷史上都是一件大事,它改變了原來屬於青海一帶的蒙古各部紛爭的局面,統一了對青海地區的統治,而且也使蒙藏兩在民族間發生了密切的關係,因此,和碩特蒙古進入青藏高原,其地位和作用應給予正確的評價。
和碩特西遷與東歸
據歷史記載,和碩特蒙古大體分為四次(1628年、1663年、1669年、1676年)西遷,他們在伏爾加河流域聯合土爾扈特和杜爾伯特的一部分,駐牧的140餘年間,與沙皇俄國進行過控制反控制、奴役反奴役的激烈鬥爭,始終保持了自己的政治獨立性,無時不念記自己的祖國。為了民族生存,乾隆三十五年冬(1771年)公曆1月5日,土爾扈特部、和碩特部的英雄兒女們,舉行反抗俄國壓迫的武裝起義,他們歷經千辛萬苦,犧牲了一半以上的人民,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這是一部永遠值得我們歌頌的英雄史詩,正如英國人德昆西所描述的:「從最早的歷史記錄以來,沒有一個偉大的事業能象上個世紀後半期一個韃靼民族踏越亞洲無垠的草原向東遷移那樣轟動於世,和那樣激動人心的了。」所以東歸題材長期以來已成為蒙古史研究的熱點課題。
東歸的和碩特大小首領共24名,其中為維護祖國統一、立下了戰功的九名,他們是:根敦諾爾布、恭格、雅蘭丕爾、諾海、博克班、蒙袞、巴雅爾拉湖、業林、騰特克等,我們不僅永遠敬仰英雄渥巴西、恭格、雅蘭丕爾等英雄們,同樣也向為我們祖國立下不朽功績的土爾扈特、和碩特英雄的子孫們致以崇高敬意。
歷史人物
和碩特歷史上,曾湧現出許多在軍事上、政治上、文化上卓有建樹的著名人物。據歷史記載,和碩特是蒙古博爾濟吉忒氏族中、叫做賀術也骨部,此部就是現在的和碩特部落的祖先,當時,部族頭目叫那仁達來可汗。當時,賀術也骨部族游牧在貝加爾湖西南的西角地帶。到公元13世紀,演變成成吉思汗的二弟哈布圖.哈撒爾的後裔。
和碩特部的祖先
哈布圖.哈撒爾(1164-1226年)和碩特部落的祖先哈布圖.哈撒爾名木赤,孛爾只斤氏乞顏部人,生於1164年(甲申年),是也速該巴圖爾之正宮訶顏化夫人所生的次子。
拉施德所著《史集》中載說「哈撒爾」為猛獸之意,因哈布圖.哈撒爾十分勇猛而得此名,他從少年時期即能騎善射,因此亦稱其為哈布圖(神射).哈撒爾。他從少年時代起就跟隨成吉思汗打天下,為蒙古民族共同體的形成和蒙古帝國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勛。哈布圖.哈撒爾是蒙古族歷史上值得紀念的偉大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之一。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以自己的神威統一了蒙古族各部落,創建了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大帝國,在這過程中,哈布圖.哈撒爾是其最可靠的親人和最強悍的鬥士,哈布圖.哈撒爾在戰場上出生入死,在危險時刻不止一次地挽救成吉思汗,建立了不朽功勛。成吉思汗說:「別勒古台的神力,哈布圖.哈撒爾的神射,幫助我征服了世界!」訶顏化夫人也評價道:「我哈撒爾有力能射,故射降彼交而出者焉,遠射降彼驚走而出者焉!」《黃金史》中說:「聖哈撒爾十五歲時起東征西討,令諸多部落臣服,討頑凶、安善良,使諸姓氏部落民眾安康平和,為大元之建立始建奇功,其光輝業績如天高、如地廣......」這些評價可與成吉思汗並列之。《水晶注》中也將建立蒙古大帝國的功績沒有簡單歸結在成吉思汗一人身上,對其弟哈布圖.哈撒爾的功績做了充分的肯定,甚至將成吉思汗和哈布圖.哈撒爾形象地比喻為「並行的兩個太陽」。
和碩特的祖先哈布圖.哈撒爾在蒙古帝國建立過程戰功顯著,概括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丙寅(1206年)襲夏,攻佔烏魯蓋;丁卯(1207年)殺蔑兒乞惕脫黑脫阿汗,征服蔑兒乞惕部;己已(1209年)征服夏國孛安全;庚午(1210年)伐滅金,佔領城池。
和碩特部傑出的四位名人
在和碩特歷史上貢獻最大,國內外影響最深,在我國四位衛拉特人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的有傑出政治家、軍事家顧實汗,民族英雄嘎勒丹拜,著名學者扎雅班迪達,東歸英雄根敦諾爾布。為此,把他們的歷史事迹作全面系統的介紹。
顧實汗(1582-1656年)史傳為元太袓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圖.哈撒爾十九世孫,生於公元1582年,他的祖父博見密爾咱,父親哈尼諾顏洪果爾相繼為蒙古衛拉特部汗(汗,即可汗,蒙古等諸族最高統治者的稱號),顧實汗為哈尼諾顏洪果爾第四子,本名圖魯拜琥,西蒙古衛拉特四部之一的和碩特部首領。
明末率部由烏魯木齊南徙到青海,顧實汗是當時衛拉特四部聯盟的最高領導人「丘爾干」,崇禎15年(1642年)率兵進藏,滅藏巴汗,掌握西藏地方政權,扶持黃教,清順治10年(1653年)受封為通行文義教慧固始汗,對我國西藏地方和清中央政府的關係起到過一定作用。
顧實汗一生作了很多事,至少有三件事值得提出並予以肯定,第一,他統一了青藏高原,使明末以來青藏地區的戰亂割據狀態逐漸走向安定統一,給後來清政府進一步對青藏地區的統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第二,伴隨著他對青藏與西藏的統一,同時也加強了西北各民族之間的關係,尤其是蒙藏民族的關係,使蒙藏各民族之間的政治、文化、經濟的聯繫更進一步加強,這對青藏地區的發展,無疑有著促進作用。第三,他加強了蒙藏地區與清中央政府的政治聯繫,特別是他使西藏地方政府在明末清初幾十年戰亂之後,又和中央政府建立了隸屬關係,在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事業中是有歷史功績的。
清初,我國作為多民族國家,日益走向統一與發展,這是我國歷史發展必然趨勢,在這一歷史進程中,顧實汗不愧為一個有作為的少數民族的政治領袖。他一生的政治生涯,在客觀上促進了國家統一,增強了民族間聯繫,在祖國的多民族國家歷史上作出了貢獻,這就是顧實汗的歷史功績。
嘎勒丹拜,1635年出生,是和碩特部人,是當時掌握著四大衛拉特聯盟最高權利的鄂齊爾圖車臣汗之子,嘎勒丹拜是在四衛拉特中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為我國各民族反抗壓迫與維護民族團結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在我國民族關係史上譜寫了可歌可泣的篇章,當時駐牧在中亞地區的異域游牧種族和部分土匪,當時他們佔據著中亞地區的許多商業重鎮,這不僅使四衛拉特商路受到某種阻隔,而他們還經常襲撓衛拉特人的牧場和家園。
1652年他們兵戒相見,17歲的嘎勒丹拜也參與了征討異域種族和土匪的戰鬥,在戰鬥中他表現英勇果敢,取得了輝煌的戰績,保衛了家鄉,使部族民眾得到安生,因而在衛拉特人中受到廣泛讚揚和擁戴。
1658年正月,布哈拉的軍事首領阿卜杜素胡爾趁著衛拉特人過春節,帶領三萬八千軍隊進攻塔拉斯河上游的谷地,當時守衛這裡的嘎勒丹拜動員附近的衛拉特、和碩特、及杜爾伯特青年約三千餘人迎戰,將盤踞在塔拉斯河上遊河谷的敵人擊潰,並將其首領阿朴杜素胡爾殺死,敵軍中由薩嘎胡吉雅帶領根敦諾爾布的三百人的一支隊伍投降,嘎勒丹拜將他們遞解到烏茲別克邊境一帶遣散。
衛拉特蒙古諸部雖然經過1640年的會議,但各部首領之間的矛盾、衝突,仍時有發生,嘎勒丹拜直接參与調解的重大衝突有兩次,一次是巴圖爾暉台吉與昆都侖烏巴什之間的武裝衝突,另一次是鄂齊爾圖汗.僧格與阿巴賴的戰爭,1657年,雙方軍隊集結於額莫勒河畔,準備大動干戈,可是這時交戰一方鄂齊爾圖車臣汗和另一方阿巴賴台吉,其雙方之子嘎勒丹拜和察罕卻考慮到過去的友情,採取了與其父輩截然相反的態度,他們在戰場上不是投入戰鬥,而是相互對弈象棋,這樣使雙方未能發生真正的戰鬥,平息了幾次流血戰爭,因此,嘎勒丹拜是一位打擊外來侵略者,維護四衛拉特內部團結,做出重大貢獻的政治家、軍事家,他不愧為蒙古族傑出的民族英雄。
根敦諾爾布是和碩特部哈尼諾顏洪果的次子,昆都倫烏巴會什的第三子多爾濟的後裔,根敦諾爾布東歸的和碩特部中爵位最高,人口最多,其次,雅蘭丕勒爵位高,和碩特部有名的台吉根敦諾爾布完成東歸的歷史使命之後,乾隆三十六年八月在新疆額琳哈畢爾嘎病故,恭格是根敦諾爾布親弟,當年根敦諾爾布之子特訥克年幼,因根敦諾爾布的土謝貝勒爵位,由其弟恭格承襲,土謝圖爾貝勒爵位是巴圖巴特啟勒圖和碩特部最高爵位,根敦諾爾布病故後,其弟恭格承襲和碩特部最高爵位,負責扎薩克事務。
和碩特台吉根敦諾爾布在伏爾加河時,原有村俗為1000餘戶,5000餘口,回歸渡過伊犁河者,計有762戶,3158口,東歸和碩特部全部人口的一半以上都是根敦諾爾布的村俗,他在伏爾加河時就人口多,爵位高,(在《滿文土爾扈特檔案譯編》一書中記載:和碩特台吉根敦諾爾布村俗原為一千餘戶,五千餘口,按村俗之數,雖夠封郡王,但其身已歿。)當年根敦諾爾布不病逝,應當封為郡王。
根敦諾爾布是和碩特部東歸的倡導者、策劃者和主要的領導者,在《滿文土爾扈特檔案譯編》中記載(渥巴西、蕭伯克多爾齊、巴木巴爾、根敦諾爾布、雅蘭丕勒、羅布藏丹增等,八九年前,共同商議,始有役城大國之意。)這裡可以看出,根敦諾爾布等西遷以後,更加眷念祖國,思念親人,曾多次商議萬里東歸,均因連年戰火,歸途受阻,未能實現其宏偉計劃,最後共同的努力,1771年1月,終於實現了和碩特人回歸祖國的夢想,和碩特台吉根敦諾爾布在和碩特東歸起義中,做出了自己應有貢獻,他是一位愛國主義英雄。
扎雅班迪達(1599-1662年),生於和碩特部落熱青鄂特克,孔貴扎雅齊子巴布汗的第五子,後被拜巴嘎斯汗收為養子,日後成僧,由於他對社會發展,特別是對蒙古語言文化的發展貢獻頗大,後人尊稱其為扎雅.班迪達或同仁江布扎雅.班迪達。
他是一位卓有建樹的偉大學者、黃教活動家、政治活動家、著名的語言學家、文學家、翻譯家,17歲受戒於查干諾罕呼圖格圖,成了西藏喇嘛的沙彌。於是1617年前往西藏,他在西藏22年,由於語言犀利,深遂「王明」,特別是哲學,「不失一言,眾皆服之」,使名氣遠揚,獲得「同仁江布」學位。
扎雅班迪達是著名的衛拉特蒙古學者,是托忒蒙古文字的創始人,有大量著作留傳於後人,扎雅班迪達不僅致力於在衛拉特黃教的傳播和文化的發展過程中起過重要的作用。而且他一生中奔波於蒙古族各部,利用自己的影響,積极參与衛拉特的政治事務,在調解蒙古各部關係、促進衛拉特蒙古內部團結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1640年,在衛拉特四部落的聚會上,參與制定《衛拉特法典》,其中佛教律條部分由他撰寫,他於1644年即著手翻譯著名藏文《瑪尼全集》(又名《瑪尼噶奔》、《十萬寶頌》),1646年在回鶻式蒙文的基礎上,創造了托忒文,又稱衛拉特文,奠定了衛拉特書面語言,這些著作大多為宗教書籍,也有一部分是倫理、歷史、文學、語文學、醫學等著作。
扎雅班迪達一生有托忒文著述424種,420多萬字,譯著1200萬字,有藏文轉譯托忒文,胡都木蒙文轉譯托忒文等,他還用托忒文記錄了《西遊記》、衛拉特蒙古著名史詩《江格爾》,他的不少著作流傳至今,有的流傳到美國、英國、俄國、日本、瑞典等國,在衛拉特和整個中亞蒙古地區,傳播推廣了古印度文化、西藏文化,將蒙古民族文化提高並推入世界文化巨流中。
綜觀扎雅班迪達的一生,他不僅是一位熱心宏揚宗教的佛教家和對本民族文化作出貢獻的學者,而且是活躍於十七世紀中葉衛拉特蒙古歷史舞台上的一位政治活動家。
推薦閱讀:
※一支延緩蒙古對中亞進攻的中國軍隊
※蒙古大汗的占卜師
※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介紹之——內蒙古篇
※〔民族史系列〕《蒙古源流史》〖長篇連載〗(6)
※八旬舞蹈老師領跳蒙古舞,10人看,9人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