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入世十年雙贏路:進出口劇增拉動全球經濟

中國入世十年雙贏路:進出口劇增拉動全球經濟http://www.sina.com.cn2011年09月01日09:58半月談

中國工商界紀念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十周年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入世將屆十年,無論是對中國本身還是貿易夥伴,此舉的收益和衝擊都已得到了足夠充分的展示。就總體而言,入世十年以來,中國及其貿易夥伴走上了雙贏之路。

  出口規模穩居世界第一

  對於中國而言,入世意味著對外經貿贏得了更可預見的發展環境,從而推動中國對外經貿取得了長足發展,對外貿易、引進外商直接投資和對外直接投資皆然,尤以對外貿易、特別是出口貿易規模加速擴張表現搶眼。2001年至2010年間,中國出口從2660.98億美元上升至15777.89億美元,增長493%,年均增長21.9%。2000年至2008年間,世界出口年均增長12%,中國出口年均增長24.4%,是世界出口平均增幅的兩倍多。更大規模的出口,更高的出口增速,意味著出口部門為中國國民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意味著中國產業贏得了更大的規模效益和更多的高成長機遇,因此有更大的概率鑄造非價格競爭優勢,超越曾經不得不高度依賴的價格競爭策略和廉價勞動力、廉價土地之類「優勢」。

  同時,也正是受入世後中國外向型經濟前景的樂觀預期推動,2001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猛增。在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上,2001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出70.92億美元,比上年(22.39億美元)猛增217%;而根據歷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2004年~2008年間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每年都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率,近三年增長更可觀,中國已經躍居新興對外直接投資大國。

  對外貿易絕對規模增速遠遠超過其他各國和地區,其結果是中國在世界貿易體系中排名不斷提升。1980年,中國出口總值排名全球第26位,1990年列第15位,入世前夕2001年排名第6位,2007年上升至第2位,2009年以來已經穩居世界第一。貿易規模大幅度擴張,在世界貿易體系中排名不斷提升,將增強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為中國在世界貿易體系中循序漸進贏得更大談判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而贏得更大談判能力,意味著中國越來越有能力超越此前被動的「與國際慣例接軌」,推動確立更加公平合理、更符合我們期望的貿易規則,進而加快改善中國在國際經貿利益分配格局中的地位。有一種常見的說法,稱中國僅僅是貿易大國而非貿易強國。此說並不完全錯誤,但多少失之偏頗,因為雖說「大」不等於「強」,但可持續的「強」只能以「大」為基礎。

  對外開放步入嶄新階段

  為了給整個對外經貿贏得更可預見的發展環境,我們曾不得不接受帶有不平等色彩的入世條款,准許其他世貿組織成員方在中國入世後15年內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12年內可對中國特定產品實施過渡性保障機制,令不少中國企業在國際貿易摩擦中頗有「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之感。隨著中國在國際貿易體系中地位提升、談判能力增強,這樣的條款已不可能重現。相反,我們可以推動建立新的、更公平合理的規則,逐步矯正、替代原有的不平等條款。

  在規模擴張的同時,中國對外貿易商品結構持續優化,表現為出口額中工業製品所佔比重不斷提升,初級產品佔比不斷下降;在工業製品出口中,技術含量較高的機電產品佔比顯著提高;進口額中初級產品所佔比重則不斷提升,工業製品佔比則不斷下降。按聯合國《國際貿易標準分類》,入世前的2000年,中國出口中初級產品佔10.2%,工業製品佔89.8%;2010年,中國出口中初級產品佔比下降到5.2%,工業製品佔比提高到94.8%。與此同時,中國出口額中機械及運輸設備佔比從33.1%提高到49.5%,佔比提高16.4個百分點。

  毋庸諱言,中國對外經貿現狀多有不盡如人意之處,國內增值率較低、環境污染、出口企業勞工權益存在問題等等,所有這一切都需要我們正視並努力解決。但無論如何,中國外經貿已經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我們只能在以往成績的基礎上尋求突破和提升之路,不應也不能推倒重來。

  在更高層次上思考,入世是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里程碑。無需否認,經濟開放度提高將給中國經濟社會帶來一系列衝擊和挑戰,我們必須對此保持足夠警惕。但我們也要看到,入世十年來,中國經濟規模和宏觀調控能力已經成倍擴大增強,不再僅是外部衝擊的被動接受者,而日益成為強有力的主動調控者,我們要保持警惕,但不等於草木皆兵。更重要的,如果說原來我們建設開放經濟的重心是我方擴大對外開放,那麼現在我們越來越需要向我們的貿易夥伴提出開放商品、投資市場乃至人員流動的要求了。

  進口劇增拉動全球經濟

  在出口貿易空前擴張的同時,中國進口規模也實現了大幅度提升,進口增速同樣領先世界。2000年至2008年間,世界進口年均增長12%,美國、歐盟、日本、俄羅斯、巴西、印度年均增速分別為7%、12%、6%、21%、14%、14%(2005年至2009年數據),中國進口年均增速則高達22.4%。2009年,世界進口萎縮24%,中國進口只下降了11.2%。2010年,中國進口增幅更高達38.7%。時至今日,中國不僅是世界頭號出口大國,而且躍居世界第二進口大國。國內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消費連續10年保持兩位數或接近兩位數增幅……這一切為中國創造了旺盛的進口需求,而持續經常項目收支順差和巨額外匯儲備又確保了中國的進口支付能力,從而使中國得以憑藉強大進口能力帶動貿易夥伴經濟增長,分享中國經濟成長的果實。從東南亞各國到澳大利亞、加拿大、巴西、安哥拉、蘇丹,越來越多的貿易夥伴從中國旺盛的進口需求中受益。

  早在入世前的1997年~1998年東亞金融危機期間,中國經濟就發揮了東亞經濟穩定器的作用;在2008年以來的全球性金融經濟危機中,中國強大的進口需求又帶動多個國家和地區較快走出了蕭條,以至於德國這樣的歐洲經濟火車頭,2009年下半年以來奇蹟般的經濟復甦也被不少輿論稱作是「中國製造」的。中國早已結束了迫於外匯缺口壓力而不得不「千方百計擴大出口」的年代,轉而追求進出口貿易均衡增長,中國不可能完全依靠本國資源持續推進工業化,中國也願意通過進口方式讓貿易夥伴贏得機會、分享繁榮;我們希望其他國家投桃報李,對中國人員、商品和資本給予更公正的待遇。

  儘管存在爭議,但中立客觀的觀察家都不會否認貿易夥伴受惠於對華貿易發展的事實;即使在發起對華貿易爭端最早、最多、最激烈的美國,其貿易主管部門多年來也承認這一點。我們毋須諱言與貿易夥伴之間存在某些利益摩擦,要不然中國也不至於自1995年世貿組織成立以來一直「蟬聯」各成員方反傾銷最大目標國,從2006年起又連年成為反補貼調查最大受害國。但風物長宜放眼量,我們希望各貿易夥伴能著眼於更長遠的利益,更客觀地評估對華經貿的利害得失,與中國共同努力為國際經貿發展開創更可預見的發展環境,更加互惠互利。(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 梅新育)

推薦閱讀:

全球經濟大趨勢
【熱點專題】外媒報道:「一帶一路」將提振全球經濟
眾議日本3-11地震對全球經濟影響
論中國的崛起與全球化逆轉
「量化寬鬆」競賽攪渾全球經濟

TAG:中國 | 經濟 | 雙贏 | 十年 | 入世 | 全球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