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系統論下篇:系統方法論
陰 陽 系 統 論 —中醫理論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下篇: 系統方法論 一 系統相似性在現代控制論和系統學中,已經發展出一整套的系統研究方法,那就是根據系統所適用的某種自然法則,如牛頓定律,歐姆定律,能量守恆定律等,將系統的運動規律抽象上升為一套數學描述,實際上就是一套以微分方程為核心的運動方程組,通過對這些方程組的研究,就能精確的把握系統運動的幾乎所有細節。這正是現代技術中最為重要的,最主流的研究方法,也是現代技術取得輝煌成就的根本所在。
但是,這套方法卻有致命的局限性,那就是,當我們面臨一個「複雜系統」時,幾乎沒有辦法列出一組微分方程來描述他,因為他的變數實在太多,內部關係實在太複雜,幾乎就無從下手。可以說,這是整個現代科技所面臨的問題。
於是乎,全世界掀起了一股「複雜性」研究的熱潮,迄今已經取得了相當的成績,尤其是突破了以往的許多「思想禁錮」,但在具體的研究方法上,還是逃不脫「還原法」。也難怪,因為除此並沒有其他的數學工具可用。為什麼沒有合適的數學方法呢?其根本原因卻在於,我們沒有認識到所謂系統的本質,系統為何物尚且不清楚,談何數學描述呢?!
好在我們有老祖宗留下的慧根,終於認清了所謂系統的廬山真面目,有了這個認識基礎,我們就可以來探討一下一種「全新的」系統分析方法了。
1.系統的相似性
當我們考察RC電路系統和彈簧質量阻尼系統時,發現這兩個系統的動力學方程具有完全相同的形式,因而他們的行為特質也完全相同[1]!這個現象讓許多人頗感驚奇,被稱為「系統的相似性」。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我們必然推測,系統物質運動的行為並不由其物質組成和結構決定,其背後還可能有一種「操縱的力量」存在,要不然他們為什麼會有相同的行為特徵呢?在認識論中我們已經知道,那個東西就是「神」!是系統之神通過一套「機制」在操縱系統運動。假設兩個系統,他們的物質結構完全不同,但是,他們背後的「神機」卻相同,那麼,這兩個系統的運動規律在本質特徵上一定是相同的。從「相似性」現象可以推論:系統的物質,物理組成並不能決定系統如何運動,不同的物質,物理組成可以得到同樣的運動本質特徵規律。
實際上,在我們研究控制系統時,如果兩個系統的微分方程形式相同,控制工程師就將兩個系統完全等同,因為系統運動特性完全由運動方程決定,所以不必理會是機械系統還是電路系統。系統本質上相同或不相同,決定於系統的動力學方程或其他形式的數學描述,而與物質,物理構成基質形式無關。故在數學這個層次上,所謂系統相似性,可以稱之為「系統的同一性」。
系統相似性雖然不是什麼新發現,但對我們研究系統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因此特別在此明確的加以表述:
系統相似性(或同一性):
在數學層次描述的系統運動之本質特徵規律與系統的具體物質組成,物理結構形式無
關。或者,不同的物質,物理構成可以得到同樣的運動規律之數學表達。
對系統行為的數學描述,實際上是一種對神機的數學描述,因為系統行為由神機決定。所謂方程,就是一系列「關係」而已,也就是系統之神制定的一套行為機制,本來就與物質無關或者說已經超越了物質層面。因此,我們可以拋開系統的具體物質,物理構成形式來論系統。系統的相似性體現在數學層次的本質機理的同一性,而不是具體的外部物理形質結構。世間萬物儘管千差萬別,外在形式存在巨大差異,但是絲毫也不影響其本質的同一性,因為系統的行為由神機決定。
二勢狀態與象變數2.象變數描述法
現代系統學對系統的描述是用一組狀態變數來實現的,狀態量的變化完全描述了系統的運動行為。如果一個系統可以用一組動力學方程描述,那麼,系統任一時刻的狀態量就可以確定,於是系統的運動行為可以被完全的,精確的確定,系統之神機也就被揭示出來。但是,當我們面對複雜系統時,想建立方程卻發生了困難,尤其面對複雜開放巨系統時,更是無從下手,即便能建,也得面對「維數災」[2],那麼,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呢?
2.1 勢狀態與象變數
我們注意到,系統的運動狀態並不是由陰或陽的單獨量值決定,而是由陰陽量值的相對關係決定,即系統的運動狀態由陰陽的消長關係決定,這個關係才是系統運動狀態的直接決定者。既然如此,那我們何不直接用這種消長關係來描述系統的行為呢?陰陽二氣雖然千變萬化,但陰陽消長的態勢卻是有限的,有本質區別的實際上只有兩種:陽長陰消和陽消陰長。也就是說,我們如果將這兩種態勢定義為兩個變數,分別稱為「陽升」及「陰降」,那麼,系統的運動行為就只須這兩個變數就可以描述了,因為系統的行為無非是陰陽消長態勢的「流變」過程而已。這樣一來,我們要關心的事情就變成了:確定系統何時何地是「陽升」還是「陰降」,進而探討系統為什麼要這樣的陽升陰降。這不就找到了一種區別於經典狀態變數法的數學表達法嗎?
陰陽消長的態勢,表明了一種運動趨勢,我們可以將這種趨勢稱為「勢狀態」,以區別於經典的「狀態」。由於這種消長態勢可以被直接的觀察到,故古人稱之為「象」。我們還是尊重古人的原創來定義這種「勢狀態」量:
定義7:陰陽消長運動的特徵態勢稱為象,特徵態勢的變化過程稱為象變,描述象變的變數,則稱為象變數。
象變數是一種帶「屬性」的變數,比如「陽升」即是變數名又代表了他的屬性,也是特性。系統運動的過程,就是象變的過程。象變數不單可以「定性」,也可以「定量」,「定向」,所以可以看成「失量」,他表達系統陰陽二氣量值的相對關係,是陽多還是陰多,是長還是消,他們即可以被「人體感測器」所感知,也可以用「人造感測器」來測量。
這種方法如此簡單,拋開了一大堆煩人的細節,但他卻可以用來描述任何複雜的系統運動,真有點不可思議,或許這就是我們古代先賢所說的「執簡馭繁」吧。
2.2 象變數的選取
象變數是描述陰陽消長狀態的,他當然定義在陰陽消長所能遍歷的整個變數空間。一個完整的陰陽消長循環過程,恰好是一個完整的環道,完全涵蓋了所有陰陽消長運動所能經歷的狀態。這一循環恰好形成一個標準的太極圖,於是我們定義:
定義9:一個完整的陰陽消長循環所遍歷的陰陽狀態變化空間,稱為太極空間。
太極空間就是象變數的定義域。由於陰陽消長至少得有兩種基本態勢,所以象變數至少得定義兩個,如果嫌兩個太過粗糙,那可以將上述兩個進行細分,比如分成四個,五個,六個,八個都行。不論定義多少個象變數,都必須覆蓋整個太極空間,不能夠重疊,也不能遺漏,亦即對太極空間進行一種切蛋糕式的劃分,這樣才能完整描述系統運動可能經歷的任何狀態。比如我們劃分五個特徵態勢,將這一組稱為五行,可以這樣表達:
定義象變數「五行」:五行=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行∈太極 或:WX = wx (mu,huo,tu,jin,shui),WX∈TAIJI若劃分成八個特徵態則有:八卦=八卦 (乾,坤,坎,離,艮,巽,。。),八卦∈太極
木火土金水分別表達五個獨立的陰陽消長特徵態勢,他們覆蓋整個太極空間,所以可以描述系統運動的全過程。我們將這五個特徵態勢當作「元素」組合成一個「集合」,取個名,謂之「五行」。象變數一定是同時定義「-組」的,即一個不同特徵態勢(象)的集合,每一個元素(象)具備唯一屬性(特性)。
每一個象變數的元素表明了一種固定定義的陰陽消長態勢,即帶有固定的屬性,這個屬性是自然的客觀存在而不是人為給定的,是該象變數元素所固有並且特有的本質特徵,任何場合都不會改變。比如我們定義了一個象變數元素,稱為「木」,則凡符合這種定義的態勢都是「木」,不論是哪類系統,哪個系統,在系統內還是系統外,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全都一樣。
一個象變數元素代表一種象,所以,系統運動過程就是「象」在太極空間的「象變」。一個具備回歸定態的系統,其象變必定遍歷整個太極空間,而不具備回歸定態的系統,必定有所遺漏。比如我們定義了「五行」象變數,木,火,土,金,水是他的五個「象」,代表「五種特定的行為」,故稱為「五行」。如果系統能夠回歸,其運行狀態必能遍歷「五行」,即每個象都會被經歷到。如果某系統運動過程竟然缺失某一個象或若干個象,那我們將這種系統稱為「五行不全」。五行不全的系統必定不能形成環道,所以必定歸於消亡。
三 比類取象
3.比類取象
為什麼定義一組象變數,可以用來描述任意系統呢?因為這些變數是對系統陰陽消長運動特徵態勢的數學表達,他們都與系統具體的物理形質結構無關。這就為我們在不同系統間找到共性提供了可能。又由於我們定義的一組象變數是完備的,故任何系統的任何運動過程都不會遺漏。
物質結構層次迥然不同的兩個系統,其運行時所表現出的具體事實現象也會迥然不同,然而,只要我們追溯到數學本質層次,就沒有分別了,系統的相似性規律充分說明了這一點。象變數的象是一種對運動狀態高度抽象的表達,這種抽象凌駕於所有具體表象之上。如「生髮」,這樣的表達是高度抽象的,並不拘泥於任何具體的表面現象。在機械類系統表達一種正向啟動加速狀態,在氣候系統表達春天的萬物復甦狀態,在經濟系統表達經濟回暖態,在股市表達止跌反彈態,在人的生長周期表達青少年狀態,在病理周期又可以表達病勢開始向好的態勢,如此等等,數不勝數,但在抽象本質上是同一類,故只取一個象:「木」。這就是說,不同類別的系統,我們可以用同樣的象加以描述。
一旦定義好一組象變數,就可以把他們當作一組標準的「尺子」來度量任何系統的運動態勢。我們手上的每一個象變數都有各自的 「標準象」,這組標準象在任何場合都不會改變。當我們觀察未知系統時,可以觀察到他的種種事實現象,而這些現象都可以被我們的頭腦抽象概括,從而找到他的運動本質特徵—象,再同我們的標準象進行對比,找到他們的對應關係。當見到對應的「象」,我們就擺下一把對應的尺子,這將一步步排列出未知系統的運行軌跡:象變數流轉軌跡,也就是未知系統方程的一組解。這就是古代先賢創立的比類取象法,他可以幫助我們去理解,分析一個未知的系統。
比類取象法,也可以幫我們建立一種解釋手段,我們可以用任何一個系統來建立一組「標準象」,比如一年的氣候系統,取五行象變數,則五個標準象為:春,夏,長夏,秋,冬,這是我們最熟悉的系統,因此即方便又準確。假設我們遇到人體系統,古人發現了五臟間的一種關係與氣候系統的本質規律如此的一致,於是直接類比了:肝象春,心象夏,脾象長夏,肺象秋,腎象冬。這就是告訴我們,五臟關係系統與一年的氣候系統在本質上是同一的,你如果要列方程,他們倆的方程形式一定是一樣的。這樣,我們就可以直接在數學層次上理解五臟系統了,不繞一點彎子。
四 古代象變數解讀
4. 古代象變數解讀
我們看到古人所謂五行,八卦之類,不知所云,但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基本可以確定,這些都是古人為不同研究目的而選取的一套套象變數。他們都是從太極空間劃分出來的,然後取一組名,有兩儀,四象,五行,六氣,八卦,六十四卦等等。對太極空間分割越細,則對系統的描述就越細緻,但古人分到六十四就認為足夠描述世間萬物了。最簡單,最常用的例子是一年的氣溫變化,剛好遍歷一個太極空間,如果兩分,即一陰一陽兩儀,可以描述上半年氣溫升,為陽長陰消,下半年氣溫降,為陽消陰長;四分,即四象。可以描述春,夏,秋,冬四季;五分,中醫用五行來描述五季,即春,夏,長夏,秋,冬,同時用來描述肝,心,脾,肺,腎五藏系統的運行規律。將其抽象化,即木,火,土,金,水五行,對生物有特殊意義,對應於生物的生,長,化,收,藏。六分,在中醫稱六氣,用來描述天地之間大氣循環運動,同時也描述人體內部與天地大氣運動相似的「人體大氣運動」。不單是描述氣溫變化,實際上這些象變數還可以描述太陽的軌道運動,月亮的軌道運動等等,甚至描述王朝的興衰,實際上可以描述任何系統。
古人象變數的劃分並不是隨意的,大致也就上面所列出的幾種,即象變數的選取是有講究的,至少要能明確區分他們的特徵象。每一個象變數有明確而抽象的屬性含義,因此他們都有各自的「性」,如「木」性「生髮」,「金」性「斂降」等等。再者,他們之間可能存在某種特定的數學關係,很可能就是古人所謂的「陰陽術數」的內容,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五 象變數描述法
5.象變數描述法
5.1 觀象識態
象變數可以表達系統陰陽消長的特徵態勢,但是我們又如何知道系統處在什麼樣的態勢呢?古人云:「有諸內必形於外」,這些特徵態勢是可以從外部觀察到的。因為陰陽消長代表了一種動力學本質,這種態勢終究要通過物質層面表達出來,如此便提供了可供觀察的物質基礎。通過這種觀察,我們可以看到一些事實現象,而這些事實現象必定會反映出其背後的動力學本質。
比如一個自由振蕩的彈簧質量系統,他的運動過程有幾個明顯可觀的特徵態:有上行態勢,下行態勢;上行至頂轉下行態勢,下行至底轉上行態勢;上行(或下行)態勢又可分為上行(或下行)起始加速態,上行(或下行)高速態,上行(或下行)從加速到減速態等等。這些特徵態勢都是可以被觀察到的事實現象,所以我們可以直接將這些態勢定義為象變數。於是,這些象變數就具備了各自的動力學本質屬性,比如上行起始態,古人抽象為「生髮」勢,上行高速態則抽象為「盛壯」勢,並定義:「木」曰「生髮」,「火」曰「盛壯」,即:「木」為「生髮」之象,「火」為「盛壯」之象。實際上,這種所謂「生髮」,「盛壯」態勢在系統的加速度曲線,速度曲線,位移曲線等狀態變數中都可以一目了然。
我們直接通過「觀象」來了解並確定系統的運動狀態和行為特徵,實際上就是直接觀察系統方程的解,就像用示波器直接觀察系統參量一樣。如果我們取一組完備的象變數,定義所有能觀察到的特徵態(象),那麼,系統運動的整個過程就能被恰當的描述,這就是象變數描述法,他是一種根據系統的實時解來反向了解及分析系統的方法。
5.2 象變數描述法的意義
象變數描述法的意義何在呢?首先,我們不必列方程,卻可以得到系統方程的一種解,這個解看起來粗略,但卻能真實反映系統的運動狀態,這在大多數場合都是有意義的,尤其是那些無法在實驗室做實驗的自然開放巨系統。
對系統行為的了解,我們可以分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就是看整體趨勢,也就是把握系統的運動態勢,比如經濟走勢,環球氣候,人體的病勢等。第二個層次就是「秋毫在目」,一刻也不放過,即我們的動力學方程描述法。考察系統行為,我們首先應該把握的卻是第一個層次,即整體趨勢,我們最想知道的是,系統將何去何從,而對他的細節不需要了解得那麼細緻,或者根本就沒必要去理會。秋毫在目固然好,可是我們還沒辦法用於複雜系統,受到相當的限制。而把目光盯在細處,也容易忽視整體而迷失方向。
系統的整體行為決定於陰,陽,神三個要素,動力學層次的研究大多停留在陰陽的層次,而系統行為的主要決定因素卻是在神與神機之上,他是凌駕於陰陽之上的。所以,要理解系統複雜行為的機制和來源,要從神與神機身上去尋找。雖然神與神機看不見摸不著,但系統的陰陽運動行為卻是可觀的,我們用象變數描述法來描述記錄系統的行為特徵,比類取象,從中推測其行為機制乃至目地,這才能「把握陰陽」,古人稱之為「窺度」之法,而中醫更發展出望聞問切以診「象」,辨「症」為「證」而斷病之法。一旦窺破系統之「神機」,那麼,系統陰陽的任何行為都將置於我們的掌握之中,此則「道無鬼神,獨來獨往」矣。
六 陰陽五運行特徵狀態
6.陰陽五運行特徵狀態
系統運動狀態由陰陽二氣決定,對於陰陽的環道運動,其狀態是時刻改變的,但每種狀態卻可以周而復始的反覆出現,所以我們可以只考察一周的狀態變化規律,就能把握系統的長期運行狀態,彰往而察來。凡是以回歸方式運行的系統無不如此。我們可以劃分太極空間定義勢狀態量來描述系統行為,古人定義了以下五種勢狀態量:
1.木態:陽氣開始增加,但還不太強,此時陽少陰多,陽氣單調增長,故為初生,處於蓬勃上升的趨勢,就像冬去春來,萬物復甦。
即:系統陽氣較弱,但呈陽長陰消態勢,系統運行開始漸漸加劇。其最明顯最為人類所熟悉的比類象為:春。
2.火態:陽氣繼續單調增加,已經發展至頂盛階段,此時陽多陰少,很強大,正是驕陽似火。就像盛夏之季。
即:系統繼續呈陽長陰消,系統運行加劇到了「盛大」狀態。其比類象為:夏。
3.土態:陽氣壯大已到了極限,轉而開始減少,發生第一次逆轉,就像夏秋之交。
即:系統從陽長陰消,轉化為陽消陰長狀態。系統運行被抑制而趨減。其比類象為:長夏。
4.金態:經過逆轉,陽氣繼續單調衰減,就像初涼的金秋。
即:系統繼續呈陽消陰長。系統運行繼續減弱。其比類象為:秋。
5.水態:陽氣繼續衰減,此時陽少陰多,到達極限,開始發生第二次逆轉,就像萬物閉藏的冬天,卻孕育著春的氣息。
即:系統從陽消陰長,轉化到陽長陰消。系統運行從「極弱」狀態被助長而趨向加強。其比類象為:冬。
這五個特徵狀態,就是古人劃分的五個象變數元素,稱之為五運行或五行,也稱五氣,並依次命名為:木,火,土,金,水。「行」是指行為或運行特徵,「氣」則是陰陽二氣合為一體的態勢表達。這種命名法其實是從比類取象思維發展而來,因為只要是用上述五種陰陽消長態勢來描述系統,他們都有一一對應的特徵相似性,即五個特徵「象」的相似性,很自然的,我們用最常見,最熟悉,最易理解的系統「象」加以命名,那就極容易獲得「觸類旁通」的效果。當我們看到金,木,水,火,土時,千萬不要理解為五種或五類具體物質,他們不過是五種象變數的「標準象」罷了,也就是說古人把這幾個象選作標準象變數元素,以便人們更好的理解並準確的類比,可見,五行實際上是抽象的數學概念。
在環道運行時,這五種狀態是依次轉變的,即木—火—土—金—水—(木)。這個順序是系統環道運行必須遵循的,次序正常,古人稱為「順」,為「吉象」;如果次序一亂,則稱為「逆」或「亂」,那就意味著環道可能崩潰,所以是「凶象」。
古人的五運行狀態劃分決不是隨意而為,將陰陽消長劃分成這樣的五行,是因為這樣的五行有著極其重要的特性,那就是我們熟知的五行生剋關係,如果不是這樣劃分,就不能形成這樣的生克關係,此關係孟凱韜先生已作了數學證明[3]。從系統角度或數學角度看,五行關係構成了一種極其「規整」的聯繫結構,每一行都有「生我」,「克我」兩個輸入,以及「我生」,「我克」兩個輸出,結果構成了一個極其穩固平衡的五元整體關係結構,這種結構或許是保持環道的最佳結構,可能是大自然「篩選」出來的傑作。
如果我們選取其他的象變數集,如六氣,八卦,六十四卦,也可以用來描述同一系統,只不過關注的角度或目的不同。
本節旨在對古代五行學說做一種系統學解讀,這裡面還有許多可深入研究的課題,只當拋磚引玉。
7.結語
陰陽系統論的核心是用陰,陽,神三個帶屬性的數學概念來認識系統,以象變數來描述系統運動,這為我們徹底擺脫「還原論」思維的束縛奠定了基礎。這些概念和方法是我們的祖先留下的寶貴遺產,若棄之不用,豈不愚蠢之極?!「嗚呼,遠哉!天之道也,如迎浮雲,若視深淵。視深淵尚可測,迎浮雲莫知其極」[4],讓我們繼承祖先的智慧,繼續探索吧!
參考文獻:
[1] 《現代控制工程》緒方勝彥著,科學出版社[M],1976.9.
[2] 《系統科學精要》(第2版),苗東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M],2006.6
[3] 《陰陽五行數學及其在中醫學上的應用》孟凱韜,科學出版社[M],2007.
[4] 《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 (唐)王冰註解,(宋)林億補註,孫國中,方向紅
點校。學苑出版社[M],2004.6
陰陽系統論的方法論部分,是筆者對中國古代分析方法的一種解讀,這裡論述的只是一些概念,其實還沒有真正涉及到「陰陽象術」的具體演繹方法,不是不想寫,而是還沒這能力,所以只能將這一點點東西般出來,供大家參考。
2.象與象變數
2.1 態與象
既然系統的運動本質與物質無關,那麼不管系統是肉做的還是鐵做的,只要能找到他的數學描述,就等於破解了系統的奧秘。用微積分的概念可以描述系統運動,那麼用其他的數學概念是否也能描述呢?在《認識論》中我們已歸納出超越系統物質層面的三個基本數學概念:陰,陽,神[5],陰陽可以描述系統的動力學性質,而神則可以用來描述系統的控制機制和目的性,那麼,他們能不能更精確的描述系統的運動特性呢?
由《認識論》可知,系統的運動本質上都是陰陽的消長運動,而系統的運動過程中,不是陽長陰消便是陽消陰長,總是這兩種態勢的交替,絕不會有第三者[7]。那麼,如果我們將陰陽的消長態勢定義為「態」,則「態」的變化就是系統運動狀態的變化,如此就可以對系統加以描述了。如果將陽長陰消定義為一種「態」,稱之為「陽態」,而陽消陰長定義為另一種「態」,稱之為「陰態」,那麼,系統的運動只用這兩個「態」就可以描述了。也就是說我們把系統狀態的整個變化過程分成兩種不同性質的「態」來識別,那麼整個運動過程只須陰陽兩態就可以完全概括。事情為何變得如此簡單呢?其奧妙就在於,這樣定義的「態」是「分性質,分階段的確定」,而不是「每時每刻在數量上的確定」。所謂「分性質」,是指根據系統運動狀態的客觀性質之差異性加以區分,而不是以數量的大小差異來區分,所謂「分階段」,是指系統的運動態勢在一定的時間段內並不發生「性質」上的改變,亦即這個階段的「態」沒有改變,因此不必每時每刻都要區分。於是,我們終於從「數量的海洋」中解脫出來。
有了「態」的概念,就可以從「性質」的角度對系統加以描述了。「態」,只具備陰陽兩種有根本差異的性質,不會有第三種,但我們還是可以將他們更加細化,以便表達得更精確一些,比如將陽態分成兩個,變成「木」和「火」,陰態也分成兩個,變成「金」和「水」,這就得到四個「態」。「木」可以表達陽長陰消的初中期之「生髮」階段,即陽氣量雖不多但處於單調增長的狀態;「火」則表達陽長陰消的中後期之「盛壯」階段,即陽氣量已經很「強壯」的狀態,此兩者在「性質上」是有區別的,並可以被識別。陰態的劃分同樣如此。這樣,我們就得到對系統更為細緻的描述,如果還嫌粗糙,則可繼續細分,「態」是客觀存在的,究竟分多少,視乎我們的目的和觀測分辨能力。事實上,在許多情況下,有兩個「態」就夠用了,比如預測股市漲跌,經濟之冷熱之類,漲熱為陽,冷跌為陰。在中醫診斷中有個原則:「察色按脈,先別陰陽」[8],即首先確定病理狀態是「陰態」還是「陽態」,因為我們最關心的正是這個病理態勢的性質,而不是數量。其實,分至五,六個「態」,對於態勢性質的把握就足夠精確了。「態」不在乎每時每刻的精確表達,只在乎性質差異的明確區分。在中醫理論中,古人用五行(五個態)和六氣(六個態)來描述人體系統的生理病理運動狀態,我們感覺已經非常精確了。「態」,表明了一種整體的運動態勢,與經典工程式控制制論的「狀態」概念是有區別的,因此我們重新定義。
定義1:陰陽消長運動的態勢稱為系統的運動狀態。
定義2:陰陽消長運動的某一特定性質的態勢稱為「態」或「象」。
為什麼又稱「象」呢?因為「態」的概念古已有之,是古代先賢的發明,故沿用。很顯然,系統運動的消長態勢是可以被「看」到的,當「態」發生變化時,我們看到的現象也隨之改變,系統就會在我們眼前及腦海呈現出各種「形象」和「印象」。「象」,就是對陰陽消長態勢性質的一種抽象表達。
推薦閱讀:
※談談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問題
※談談中西醫結合的認識論和方法論
※思維導圖之方法論專題
※用一種方法論 看懂鐘錶格局和現代製表師
※序言--論好奇心到」可溯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