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書法欣賞黃庭堅

人物簡介

黃庭堅(1045.8.9-1105.5.24),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

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黃庭堅,字魯直,生於宋慶曆五年六月十二日(公元1045年7月28日),為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幼年便聰穎過人,讀書數遍就能背誦。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書問他,他沒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為他是千里之才。宋皇祐三年(1051年),七歲,作牧童詩:「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岸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宋皇祐四年(1052年),八歲,作詩送人赴舉:「萬里雲程著祖鞭,送君歸去玉階前,若問舊時黃庭堅,謫在人間今八年」

供職京師

宋治平四年(1067年),黃庭堅考中進士,任汝州葉縣縣尉。熙寧初參加四京學官的考試。由於應試的文章最優秀,擔任了國子監教授,留守文彥博認為他有才能,留他繼續任教。蘇軾有一次看到他的詩文,以為他的詩文超凡絕塵,卓然獨立於千萬詩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沒有這樣的佳作。由此,他的名聲開始震動四方。黃庭堅擔任太和縣知縣,以平易治理該縣。當時課頒鹽焚,其他縣都爭著占多數,太和縣獨不這樣,縣吏們不高興,可是該縣的老百姓都喜歡。

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以秘書省校書郎召入京師。五月黃相出生,後任神宗實錄檢討官,著作佐郎。宋元祐元年(1086年),哲宗即位,召黃庭堅為校書郎、《神宗實錄》檢討官。宋元祐二年(1087年),遷著作佐郎,加集賢校理。《神宗實錄》修成後,提拔為起居舍人。遭母喪。黃庭堅性情至孝,母親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顏色,衣不解帶,及死,築室於墓旁守孝,哀傷成疾幾乎喪命。喪服解除後,任秘書丞,提點明道官,兼國史編修官。

流寓江漢

宋紹聖初,黃庭堅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與其黨羽認為《神宗實錄》多誣陷不實之辭,使前修史官都分別居於京城附近各處以備盤問,摘錄了千餘條內容宣示他們,說這些沒有驗證。不久,經院受考察審閱,卻都有事實根據,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黃庭堅在《神宗實錄》中寫有「用鐵龍爪治河,有同兒戲」的話,於是首先盤問他。黃庭堅回答道:「庭堅當時在北都做官,曾親眼看到這件事,當時的確如同兒戲。」凡是有所查問,他都照實回答,毫無顧忌,聽到的人都稱讚他膽氣豪壯。黃庭堅因此被貶為涪州別駕、黔州安置,攻擊他的人還認為他去的是好地方,誣他枉法。後因避親屬之嫌,於是移至戎州。黃庭堅對此像沒事一樣,毫不以貶謫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柔意和他親近。他講學不倦,凡經他指點的文章都有可觀之處。

暮年餘暉

宋元符元年(1100年),徽宗即位,起任黃庭堅為監鄂州稅,簽書寧國軍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受部員外郎召用,他都推辭不就,請求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罷免,主管玉龍觀。黃庭堅在河北時與趙挺之有些不和,趙挺之執政,轉運判官陳舉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黃庭堅寫的《荊南承天院記》,指斥他對災禍慶幸,黃庭堅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宜州管制。

宋崇寧二年(1103年),以幸災謗國之罪除名羈管宜州。崇寧四年(1105年), 轉到永州,黃庭堅未聽宣布命令就客死在宜州(廣西宜山縣)貶所,終年六十歲。

大觀三年(1109年)二月,門人蘇伯固、蔣湋護其喪歸葬雙井祖塋之西,建炎四年庚戌(1130年)高宗中興,贈直龍圖閣,德祐元年乙亥(1275年)太常寺議謚「文節」。

主要成就 

文學

江西詩派是北宋後期形成了一個以杜甫為祖,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為宗(即「一祖三宗」)的詩歌流派。黃庭堅是江西詩派的開派宗師和領袖。該流派崇尚黃庭堅的「點鐵成金、奪胎換骨」之說。且詩派成員大多受黃庭堅的影響,作詩風格以吟詠書齋生活為主,重視文字的推敲技巧。

黃庭堅的詩以唐詩的集大成者杜甫為學習對象,構建並提出了「點鐵成金」和「奪胎換骨」等詩學理論,成為江西詩派作詩的理論綱領和創作原則,對後世的文學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作為宋代大詩人之一,黃庭堅對宋詩的影響甚至超過了一代大文豪蘇軾。蘇軾作詩以氣運筆、放筆縱意、縱橫馳騁、大開大闔、變化莫測、結構複雜,無跡可求,所以蘇詩成就雖高,師之者極少,未能形成流派。黃庭堅的創作思路有跡可尋,甚講法度,便於學習,所以其追隨者很多。黃庭堅的詩,法度嚴謹,說理細密,代表了宋詩的特點。可以說,黃庭堅詩是最具宋詩藝術特色的,受黃庭堅影響形成的江西詩派,也影響了南宋一代詩風,並對後世造成深遠影響。蘇軾做侍從官時,曾舉薦黃庭堅代替自己,推薦詞中有「瑰偉之文,妙絕當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句,可見推舉之重。黃庭堅作詩一是注重用字。用字「要字字有來處」。時人評黃庭堅作詩「一字一句,必月鍛季煉,未嘗輕發」。黃庭堅還提出詩的 「句中眼」 ,所謂「句中眼」即後人所說的「詩眼」,就是注重對關鍵字詞的錘鍊,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之「綠」字,即是錘鍊而來,可謂「置一字如關門之鍵」。二是重視句法。黃庭堅《送顧子敦赴河東》詩:「無人知句法,秋月自澄江」。何謂「句法」,從這句詩里可以看出,黃庭堅論詩的句法尚簡易,如秋月澄江,明晰可感。在 《與王觀復第二書》中說:「但熟觀杜子美到夔州後古律詩,便得句法簡易而大巧出焉。平淡而山高水深,似欲不可企及,文章成就,更無斧齒鑿痕,乃為佳耳。」三是講究章法。黃庭堅講章法命意言論甚多,如:「欲作楚辭,追配古人,直須熟讀《楚辭》,觀古人用意曲折處講學之,然後下筆。譬如巧女綉妙一世,若欲作錦,必得錦機乃能作錦。」把章法結構喻為「錦機」。又如「山谷文章必謹布置,每見後學,多告以《原道》命意曲折。」又如:「作詩正如作雜劇,初時布置,臨了須打渾,方是出場。」綜合起來看,黃庭堅所謂章法是講求詩的結構的曲折變化,而這些曲折變化是通過學習前人作品揣摩出來的。黃庭堅雖講詩法,但他並不固守詩法,而是要求最終超越詩法,達到 「不煩繩削而自合」的境界。

書法

行書黃庭堅擅長行書、草書,楷書也自成一家。學書尤為推崇王羲之《蘭亭序》。其有一首讚頌楊凝式的詩可以說明他對《蘭亭序》習練體會之深:「世人盡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誰知洛陽楊風子,下筆便到烏絲欄。」這其中不能沒有其對王羲之書法學習的深悟。

黃庭堅在上溯晉唐、學習前人經典書法時,對其影響最大的莫過於蘇軾,可以說黃庭堅的手札小行書在很大程度上是學蘇軾的。黃庭堅作為「蘇門四學士」之一,不能不受蘇軾書風的影響。在黃庭堅書論中,評東坡書頗多,且多為推崇備至者。蘇東坡不僅是黃庭堅文學上的老師和提攜者,而且也是其書法的學榜樣。在黃庭堅題跋中,即反映出黃庭堅從蘇軾處學習書法的一些消息,如「予與東坡俱學顏平原。然予手拙,終不近業」,又如「東坡此帖,甚似虞世南公主墓銘草。余嘗評東坡善書乃其天性。往嘗於東坡見手澤二囊,中有似柳公權、褚遂良者數紙,絕勝平時所作徐浩體字。又嘗為余臨一卷魯公帖,凡二十紙,皆得六七,殆非學所能到」。黃庭堅與蘇軾相差八歲。二人交誼師友之間。從黃庭堅流傳至今的行幫手札墨跡看,其撇捺開張、字形扁闊、字勢向右上揚等,都明顯表現出蘇軾書法的特徵,甚至有些誇張強調,唯嫌生澀,未有蘇書圃熟也。而黃庭堅以禪悟書當與蘇軾互為影響。如蘇軾《禱雨帖》,筆意極似黃庭堅,特別是其末尾數字,從容嫻雅,行筆鬆緩,幾若黃庭堅代筆。黃庭堅行楷大字書風的形成當為其於京口見斷崖《瘞鶴銘》之後並不斷師法孳乳而自成家法的。黃庭堅師《瘞鶴銘》有一個誤會,即他把《瘞鶴銘》看做右軍所書,且深信不疑,故而傾力揣摩師習。不過也算是歪打正著,這倒促進了黃庭堅長槍大戟、綿勁遲澀書風的形成。從客觀上看,黃庭堅與蘇東坡是中國書法史上早於清代八百年超越唐代書風的籠罩而遠溯先唐碑版或者說進行碑帖結合的書家。對於蘇軾書風形成的淵源,只要把其代表作《寒食詩帖》與洛陽《龍門二十品》做一比較,即可得出明確答案。黃庭堅則明確標榜師法《瘞鶴銘》。草書黃庭堅的草書是學時人周越的。蘇軾以周越書為「險劣」,米芾則評周越書為「氣勢雄健而鋒刃交加」。黃庭堅後來在一則論書語中道出了其書法及書學思想成熟後對周越書法的看法:「王著臨《蘭亭》《樂毅論》,補永禪師、周散騎《千文》,皆妙絕,同時極善用筆。若使胸中有書數千卷,不隨世碌碌,則書不病韻,自勝李西台、林和靖矣。蓋美而病韻者,王著;勁而病韻者,周越——皆渠儂胸次之罪,非學者不力也。」

無疑,黃庭堅對草書筆法的深刻認識和掌握,當是「得張長史、僧懷素、高閑墨跡,乃窺筆法之妙」的。他在《跋此君軒詩》中寫道:「近時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筆左右纏繞,遂號為草書可,不知蝌蚪、篆、隸同法同意。數百年來,唯張長史、永州狂僧懷素及餘三人悟此法可。蘇才翁有悟處而不能盡其宗趣,其餘碌碌耳。」黃庭堅草書的成熟還得益於其書外功的參悟。除其上述「於燹道舟中,觀長年盪槳,群丁拔棹,乃覺少進,喜之所得,輒得用筆」外,他還有一段自道可說明因緣:「余寓居開元寺夕怡思堂.坐見江山。每於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然顛長史、狂僧皆倚而通神入妙。余不飲酒,忽五十年,雖欲善其事,而器不利,行筆處,時時蹇蹶,計遂不得復如醉時書也。」張旭、懷素作草皆以醉酒進入非理性忘我迷狂狀態,縱籠揮灑,往往變幻莫測、出神入化。黃庭堅不飲酒,其作草全在心悟,以意使筆。然其參禪妙悟,雖多理性使筆,也能大開大合,聚散收放,進入揮灑之境。而其用筆,相形之下更顯從容嫻雅,雖縱橫跌宕,亦能行處皆留,留處皆行。黃庭堅所作《諸上座帖》等佛家經語諸草書帖,乃真得其妙理者。也正由此,黃庭堅開創出了中國草書的又一新境。

主要作品 

散文

《書幽芳亭》《答洪駒父書》《贈高子勉》《苦筍賦》《毀璧賦》《跛奚移文》

詩歌

《博士王揚休碾密雲龍同事十三人飲之戲作》《題王居士所藏王友畫桃杏花二首》《題鄭防畫夾》《牧童詩》《新喻道中寄元明》《病起荊江亭即事》《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和答梅子明王揚休點密雲龍》《登快閣》《寄黃幾復》《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弈棋二首呈任漸》《喜太守畢朝散致政》《晚樓閑坐》《清明》《新竹》《題竹石牧牛》《春近四絕句》《登快閣》

《定風波·次高左藏使君韻》《阮郎歸·效福唐獨木橋體作茶詞》《謁金門·示知命弟》《謁金門·示知命弟》《漁家傲·三十年來無孔竅》《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驀山溪·贈衡陽妓陳湘》《醉蓬萊·對朝雲叆叇》《水調歌頭·瑤草一何碧》《清平樂·春歸何處》《念奴嬌·斷虹霽雨》《滿庭芳·茶》《鷓鴣天·人生莫放酒杯乾》《虞美人·宜州見梅作》《南歌子·槐綠低窗暗》《西江月·老夫既戒酒不飲》《南鄉子·諸將說封侯》《品令·茶詞》《木蘭花令·當塗解印後一日》《千秋歲·少游得謫》《望江東·江水西頭隔煙樹》《訴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書法

《嬰香方》《王長者墓誌稿》《瀘南詩老史翊正墓誌稿》《蘇軾黃州寒食詩卷跋》《伏波神祠字卷》《松風閣詩帖》《李白憶舊遊詩卷》《諸上座帖》《伯夷叔齊墓碑》《狄梁公碑》《游青原山詩》《龍王廟記》《題中興頌後》《經伏波神祠詩》《狄梁公碑》《書贈李方叔真跡卷》《荊州帖》

人物評價 

蘇東坡:①魯直以平等觀作欹側字,以真實相出遊戲法,以磊落人書細碎事,可謂「三反」。②瑰偉之文妙絕當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③蘇軾稱其詩超軼絕塵 ,獨立萬物之表 。

宋音韻學家袁文:字之從水者,篆文作此字,蓋水字也。至隸書不作*字,乃更為三點,亦是水字,然三點之中,最下一點挑起,本無義,乃字之體耳;若不挑起,則似不美觀。本朝獨黃太史三點多不作挑起,其體更道麗,信一代奇書也。宋施宜生:行行當行止當止,錯亂中間有條理。意溢毫搖手不知,心自書空不書紙。趙秉文:涪翁參黃龍禪,有倒用如來印手段,故其書得筆外意,如莊周之談大方,不可端倪。清代文學家劉熙載:黃山谷詞,用意深至,自非小才所能辦。惟故以生字、俚語侮弄世俗,若為金、元曲家濫觴。

馮煦:後山以秦七、黃九並稱,其實黃非秦匹也。若以比柳,差為得之。蓋其得也,則柳詞明媚,黃詞疏宕,而褻諢之作,所失亦均。

鄭永曉:黃庭堅一生,歷盡滄桑,幾經政海波瀾,從未顯位執掌大權,他不苟附進,淡泊名利,批評時政,屢遭厄境。在冤屈貶謫生涯中度生,其高風亮節為眾敬仰,豐績萬年。

北宋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大變動時期,國家統一後形成的強大的中央集權制對於當時政治、文化等社會各個層面影響很大。城市經濟繁榮(清明上河圖就再現當時社會經濟繁榮的景象),詩歌、書法、繪畫盛極一時,尤其是印刷術的發明更是對文化的傳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北宋可以說是文學書畫藝術極盛,人才輩出,同時又是政治黨派爭相鬥爭的典型時期。作為北宋一個重要的詩人,文學家和宋四大家之一,其書法藝術尤其是草書藝術水平可以說是宋四家之中最富有個性和對後世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一位。

通常而言,一個書法家,能夠在某一種書寫形式,或某一種技法、理念上,對前人有所突破,並取得成功,便不失其歷史的價值和地位。黃庭堅同時在草書、楷書、行書三個不同領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這不僅在宋代找不到第二人,在近千年書法史上也無人與之抗衡。由此我們回到本文開頭所談,為什麼宋、元、明、清歷代論者皆以黃庭堅為宋代第一大家。今日書壇崇米書者為多,米芾筆勢的翻騰變化,也頗能迎合當代人趨於淺表化的欣賞心理。至於山谷書筆法內斂,沒有長期的磨練功夫和心性修養,不能達到其線條精、氣、神合而為一的超邁境界,所以山谷很早便提醒別人:吾書不可學,學之輒筆軟。也許正是這個原因,近千年書法史上,習米芾、蘇軾書法者皆不乏形神兼具,甚至可以亂真者。唯獨山谷書法,學者雖多,卻罕有能兼得其形神者,這也是當代山谷書法研究不能深入,存在諸多問題的直接原因。

黃庭堅出生於江西的文學名門,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其父親是著名詩人,岳父是蘇軾的摯友,另外,王安石、歐陽修、梅堯臣都是他的遠親。他是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之一。他與蘇軾相差八歲,二人亦師亦友,蘇東坡不僅是黃庭堅文學上的老師和提攜者,更是政治上的相隨者,無論是文學詩詞還是書法都受到蘇軾影響很大。

黃庭堅最早學書是學時人周越的書法,後轉學「二王」,尤其對楊凝式的字學習有加,他曾寫詩讚頌楊「世人盡學蘭亭面,欲換風骨無金丹,誰知洛陽楊風子,下筆便到烏絲欄」。又評其書法:「無一不適徽入妙當與吳生畫為洛中二絕」。再就是黃庭堅的手札行書很大成就上受蘇東坡影響,黃作為蘇東坡的門生,書法不能不受蘇軾書風的影響。從目前流傳下來的山谷題跋書論中,他對蘇東坡書評多為推崇備至,頂禮膜拜。

黃庭堅有自己的藝術氣質和審美趣味,他主觀上也「尚意」,他在學書過程中能夠對同時代的書家和古典名作的風格進行適當的吸收、取捨,化為己用,這使他能夠遠遠超越所有同時代的藝術典範的規限,形成自己鮮明的藝術個性和獨特的書法形式語言。

黃庭堅在書法藝術探尋上,非常強調向「古人」學習,在學古的基礎上廣泛兼收並蓄而自得,他學書範圍極廣,即廣博兼容,他論書言論中常有議論:「凡作字須熟觀魏晉人書。令之於心,自得古人筆法也。」(《豫章黃先生文集》卷二十九「跋與張載熙書卷尾」),又論:「學書時時臨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書細看,令入神,乃到妙處,唯用心不雜,乃是入神要格。」(書贈福州陳繼月)他還說:「退筆成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從這些言論上可以看出黃庭堅在學書上是學古、臨摹、多看、多領會,即用「心」去感悟,他的這種主觀上學習書法的理解,決定其行為上學習非常努力,對古代書家根據自己的取捨選擇性的學習,他同他的老師蘇東坡相比,更能體現其在書法上的努力與刻苦。蘇東坡是一位天才橫溢的書法家,他的書法全由他的天才而來,所以,黃庭堅曾云:「余嘗評東坡善書,乃其天性。」因此當時「士大夫多譏東坡用筆不合古法。」同時期的怪才米芾評其「畫字」。但是,黃庭堅卻不然,他非常勤奮,下苦力臨帖,他完全是一個功力性書家。

文學藝術素養對黃庭堅的書法影響

黃庭堅同北宋其他書家相比,除了他的老師蘇東坡外,他有一個明顯的優勢,那就是他的詩詞文學藝術修養極高,除蘇軾外幾乎無人能匹敵,這可能從另一方面也對他的書法個性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

黃是江西詩派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一位,他是開創詩詞流派的藝術大匠。他的詩,後人論及宋詩以「蘇黃」並稱。但蘇詩氣象瀾大,如長江大海,浪起濤涌,自成奇觀,黃詩氣象森嚴,如高峰千尺,拔地而起,使人望而生畏,在文學詩詞藝術上創造了極高的意境,這也對黃草書創新起到了作用,這種詩性氣概,這種極致修養,不僅提高了他自身審美趣味和文化藝術水平的修養,也陶冶了黃書法上與眾不同的藝術個性和超凡脫俗的成就。

黃庭堅在書法藝術上非凡的藝術個性和對後世藝術產生了重要作用,他的草書藝術成就對兩宋書風起到了一個標杆作用,其影響意義深遠,以至於從他去世後一直延續到南宋和明中期至清朝,並遠播日本。王世貞評論他的草書:「以側險為勢,以橫逸為功,老骨顛態,種種槎出。」也就是他的草書以側面的奇險取勢,以橫向的飄逸,線條蒼勁,姿態顛逸,種種出槎,態勢多變,顯示出很高的藝術趣味。黃的行草被後世推崇,他與同時代的蘇、米成為書法人心中的偶像。

黃庭堅跋蘇軾《黃州寒食詩帖》

黃庭堅草書特點

由於宋代「尚意」書風盛行,尚意支配下的個人抒情為主產生下的個性、人品對書法作品影響很大,對書法創作的影響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黃庭堅極具個性的書法創新在北宋書法獨樹一幟。

黃的老師蘇東坡不僅重人品而且在書法創作上提出「不踐古人」曾云:「吾書雖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一快也」。作為蘇門四士之一的黃庭堅對蘇東坡的這個口號加以闡發,在實際創作上更出新意,創出比其老師蘇東坡更具新意的書法作品。他曾言:「隨人作計終後人,自成一家始逼真。」這是他在詩學、書學上的典型的創新精神。他強調創意,主張「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博古創新,《宋史·本傳》稱:「山谷善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黃庭堅書法追求高古的同時,將個人的性格、感情、才氣等主觀的要素都化為客觀的表現,使客觀境界代替主觀達到物我融合的境界,即所謂「天人合一,一一自然」。

他的書法常以「韻」來體現其純樸平淡的「自然」,代表其「超逸絕世」的境界。他學古而不泥古,崇古而出古,依靠自己對書法上不同常人的理解,結合自己的個人性格、才氣、感情等特性,「學古而創新」,最後自成一家,將「自成一家」的「創新」化為「自然」,達到書法境界最為高尚的一種理想程度。

黃庭堅草書的用筆特點

黃庭堅和同時期的書家有一個典型的不同之處,對於草書的理解和認識不同,他的草書獨自面目的成熟還得益於書法以外的功夫參悟,即藉助其博學廣聞,用「心」感知,提升其對草書的理解升華。他曾有一段學習草書的自白:「余學草書三十餘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俗字不同。晚得蘇才翁子美書觀之,乃得古人筆意;其後又得張長史、僧懷素、高閑墨跡,乃窺筆法之妙;於道舟中,觀長年盪槳,群丁拔棹、乃覺少進,喜之所得,輒得用筆。」由此可知,黃庭堅學書首先學的是周越。周越的書法蘇東坡以為「險劣」,米芾評為「氣勢雄健而鋒刃交加」,但是由於初學周越,因為時人范帖的緣故,故十年不脫俗氣,後看出旭、素作品的飄逸,知其筆法,才脫去俗氣。據說有一次,黃庭堅作書,蘇東坡在一旁稱讚,錢勰卻惋惜黃庭堅沒有見到懷素《自敘帖》,後黃庭堅在涪陵石楊休家見到《自敘帖》真跡後悟到草書筆法,下筆飛動,自謂得草法於涪陵。黃後來在一則論書語中道出其書法及書學思想成熟後對周越書法的看法:「王著臨《蘭亭》、《樂毅論》,補永禪師、周散騎《千文》,皆妙絕,同時極善用筆。若使胸巾有書數干卷,不隨世碌碌,則書不病韻,自勝李兩台、林和靖矣。蓋美而病韻者,王著;勁而病韻者,周越——皆渠儂胸次之罪,非學者不力也。」

無疑,山谷對草書筆法的深刻認識和掌握,當是「得張長史、僧懷素、高閑墨跡,乃窺筆法之妙」的感悟。他在《跋此君軒詩》中寫道:「近時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筆左右纏繞,遂號為草書可,不知蝌蚪、篆、隸同法同意。數百年來,唯張長史、永州狂僧懷素及餘三人悟此法可。蘇才翁有悟處而不能盡其宗趣,其餘碌碌耳。」

黃庭堅中途學草書,由於運筆不到家,筆畫缺少氣勢,不靈活到位,後看到眾人划槳,才有啟發,悟出筆法筆勢,划槳不到位,力度、節奏不夠,船就不會行走。由此想到用筆運筆,假如黃庭堅沒有博學的知識,就不會悟出此道理。他曾說:「余寓居開元寺夕怡思堂,坐見江山。每於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然顛長史、狂僧皆倚而通神入妙。余部不飲酒,忽五十年,雖欲善其事,而器不利,行筆處,時時蹇蹶,計遂不得復如醉時書也。」張旭、懷素作草皆以醉酒進入非理性忘我迷狂狀態,縱橫揮灑,往往變幻莫測、出神入化。黃庭堅不飲酒,其作草全靠心悟,以意使筆。用心參禪妙悟古人筆意,雖多理性使筆,也能大開大合,聚散收放,進入揮灑之境。而其用筆,相形之下更顯從容嫻雅,雖縱橫跌宕,亦能行處皆留,留處皆行。所作《諸上座帖》等佛家經語諸草書帖,乃真得其妙理者。也正由此,黃庭堅開創出了中國草書的又一新境。

黃庭堅書法對後世的影響

黃庭堅對後世的影響有精神上也有形式上的影響。當然他的書法對後世的影響遠未他的詩歌影響大。但正因為他的「江西派」詩詞上的巨大成就也從另一方面提攜和加註了他的書法傳播及影響。他的書法表現出來的極具個性的個人風格,對後世書家個性創新突破啟發意義很大。他在行書上的鮮明筆法特點,在草書上個性突破都對後世書法影響深遠。

南宋時期,黃庭堅書法的形式特點在宋高宗早期書風中表現明顯,對於明草書大家祝允明(1461-1527),黃的影響很大。文徵明(1470-1559)他是明代最有才華的書法家。他真、草、隸、篆四體皆能,對黃庭堅書法偏愛有加,尤其黃帶有尖長筆畫的張揚的清瘦對他影響很大。

黃庭堅的藝術成就,對現代後學者啟發很大。我們在學習草書當中,要善於觀察生活,提高悟性,在草書創作上逐步探索,研究黃庭堅純熟的用筆和布局平衡原則,提高自己的技法水平,涉足書外知識的積累,提高自己的美學素養,練好內力,借鑒和學習黃庭堅的筆法精髓,勤學苦練,用心揣摩,在臨摹與實踐中達到自身對草書的感悟個性,形成自己特有的面目,在草書藝術上有所成就。

黃庭堅《小子相帖》

黃庭堅《致景道十七使君書》

《杜甫寄賀蘭銛詩》
推薦閱讀:

履齋手批第一期張遷碑網授班學員作業選輯(第一輯)
人們常說書法要講究節律,到底什麼是節律呢?
唐寅書法《落花詩冊》欣賞
楷書是書法基本功嗎?
【書法園地】13

TAG:書法 | 黃庭堅 |